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遐逸

我之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4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谢!
可能每个有带电脑的同学会有上网,上网之后会聊Q,看笑话,下载电影....
刚开始我也这样,觉得自己太堕落了,后来觉得其实不然。
以前因为很少机会上网所以很喜欢聊Q特别是有一个特别聊得来的网友,每次都会迫不及待地上Q聊得没完没了。但后来可以随时上网聊,渐渐地也没那么强烈的想上网没完没了地聊Q了。我想应该不是厌了,而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至于下载电影,本人觉得是在于下载的过程,呵呵~~~不知道为什么,看它速度快我会觉得很爽,很高兴。说真的我下载了不少真正看的只有我家乡的新闻节目“民生直播室”可能是在那我能听到一些家乡的事,还能听到家乡话,才几乎每天必看。还有就是“今日说法”那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当我发现它可以下载时高兴得不得了,还打电话回去告诉我妈。现在有时在宿舍吃早餐的时候会看看,时间不是很长一般每天能看一集。呵呵~~~~这两个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哦,还有余世维的讲座全集陆陆续续看了不少。其他的像似被打进冷宫。
唉~~~没办法我没那么多时间看完它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4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系随口讲下嘅姐  大家都有吾同嘅生活方式罗

我都大四拉..无乜野

差吾多可以讲稳到野做拉衣家

再做两年野 结婚 生仔 甘就一世人拉

人生匆匆 如白驱过隙  开心米得罗  过得去就得拉

吾讲拉 大四 真烦  细个想快D大 大左又想细个..人真系要失去先识得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上,我醒来时,同宿舍二位同学已经出去了,
09:50的时候,另外一位同学起床,我叫了他的名字,他有些许的惊讶,接着说:“还不起床看书?”
我说:“说真的,好像只为了及格的话,真的不难。
         “真的,以前为了高分,有时候甚至不仅是高分,而是要把整个学科学懂,学透,那时候,可不是这样想的,所以,会要做很多事。
         “大一的时候,还是,大二的时候,也还在努力地这样做,大三的时候,就有些变化了,到了现在,呵呵……完全在混了。”
同学笑道:“没有想到,遐逸四年一大变啊。”
我也只能在一旁苦笑。
====
是的,真是的,大一的时候,是想把微积分全部弄懂的,甚至一些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中值定理”,都想从《数学分析》那里得到严密的推导。物理也是这样,只可惜,我们用的那套《大学物理》太烂了,比我高中时候看的那套《物理学》要浅且要烂,人家讨论的东西还更深入的,却都可以让人看下去,并且有条有理,而我们的,烂啊。
大二的时候,也还是这样子。努力把学的科目学透。记得,我对物理化学开始时,是极想把它整个体系学透的。虽然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承认努力失败了。而只能流于应付考试。一些公式真的无法知道其内在的本质是什么。因为化学根本就不能够把所有的过程都回推到原子运动论里去的,不象物理,如果愿意,你还可以把它反推回量子论去。
而且,那时候,把自己的专业导论课搞得很清楚的。
大三的时候,唉,心开始不同了。拿过一次奖学金,就有点,没有了奋斗的目标的样子。虽然,我其实是不会这样子的,只为奖学金的,但实际上,却好像在证明过自己的能力之后,真的少了很多东西。
大三第一学期期末,文章发表在《萌芽》,一向在班里吹嘘文字多厉害却没有人相信或者至少不多人相信,或者相信度不大,这下,全部都只能相信了。
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好事,还是坏事。
不是指 我要请他们,从四百元的稿费中花了差不多一百(不包括买书送给老师、好友),
也不是指,因此而被建苑叫去做什么嘉宾,(并没有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讲东西,不然,讲得会精彩很多,可惜啊,当时完全顺从了当时的社长的要求。其实,如果按照我自己的想法说的话,对他们的作用将会更大,我想。)

而是那种感觉,那种觉得有些知足的感觉。这种感觉的杀伤力有些大!

当然,大三第一学期,还是挺用心的,复习了一些我们本专业的基础课,还复习了《工程力学》甚至开始看《生理学》、《病理学》不有其它的一些书。

大三第二学期,行尸走肉的感觉更严重了。不过,我也许还能说,我的行尸走肉,不是和他们那些真的这样做的人可比的。
只是相对于自己以前的那种状态。这个落差,这个变化……

大四第一学期,开学前,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教程》,可惜后来没有这个项目可以报名,于是,在同学并不是很强烈的怂恿下,报了一个更高级的“系统分析师”,
只是到了考试前,才听同一个同学说,他以前考“网络工程师”的时候,同次考试的广州市只过了43个,而深圳只过了19个,这只是中级的。高级的,应该更少,更难过。
我当时就晕了……我已经努力了一个半月以上了。一个跨专业的学生来考一个本专业都不容易过的考试?是不是吃错药了?
而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我们是要写一篇大论文的。论文是以自己以前所设计过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为蓝本讨论系统设计分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最后咬牙去考了,也不敢想有什么东西了。
我在报名考这个试的时候,已经对自己说:“这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学期。或者收获最大,或者一无所获。”
呵呵……也许只有大学的时候才有这个可能进行这种风险投资吧。
在我的同学们除了考研之外,大部分都在宿舍里郁闷的时候,我还是天天去自修,天天到十一点才回来。也许也算是一种成功了。

考完系分后,开始怕了,开始要去听宣讲会,开始要去在www.chinahr.com那里注册号码,要看招聘信息,要……
那时候,另外一种恐惧又面临着了。

这种恐惧也是有产生根源的。我们一直都是做老大的,至少做了三年(这个下面再说吧)。
在同宿舍的二个人已经去过面试,另外一个只是在忙考公务员,而只有我,无所事事却没有人找我去面试时,人是会着急的,会害怕的。(这个又已经离题了,下面再说)

想想,我好象还可以说,我在大学里,已经算是一比较努力的、能够坚持下来的、能够保持自己比较多个性的。
但,到了现在,是真的感觉,及格就行了。虽然之前我会很努力的希望掌握所有学过的学科。
现在我还很庆幸,初中二年级,我把几何学得那么好,以至到现在,我都是都还可以知道哪条是公理,而哪条是定理……公式的表述是怎么样的,哪个是本哪个是末。
以至我后面从来没有怕过几何问题。最基本的三角几何搞懂了,还怕啥子……
高中那时候积累的物理知识也是这样。甚至连我大学都还不清楚我们的大学物理究竟讲了些什么,却还是可以考出个良好的成绩来。前段时间我发了一二天时间重看了《大学物理》特别是最后几章“近代物理”时,才发现,我们的大学物理,有很多东西,都只是指出来就算的(没有推导、没有证明,只是说,是这样的而已)

当然,这些只是自己的感觉,如果看到的是师弟师妹,不要学我现在的状态,至少能够象我之前的做法那样。

努力搞懂的是学科本身!不是高分,更不是及格。
我今天下午的考试,也许及格就算了。
但明天下午的考试,我是想把它弄懂的,《现代检测技术》,一门也不简单的科目,且以后想做高精度的实验也会需要用到的学科。

看,下午要考试,现在还花上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写这些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题,要去自修了。
14:40的考试。还有三个多钟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5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有空记得把你的那篇“萌芽”上发表的文章发上来啊。
“萌芽”我以前高中看过,后来就不看了。我觉得里面有些东西会类同,有些文章写的”境界“太高,不过总体来说感觉不错,适合高中生和大学生看。我比较喜欢它里面有时登的新概念作文。
“读者”也很不错啊,高中是几乎每期必买,它让我开始思考一些东西。呵呵~~~那时还把它们珍藏起来,但经常逃不出同学的魔掌————他们都不爱护书的,我的书到他们手上总是难逃厄运。所以每次借书他们心理会有点矛盾,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可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就是怕这些了。
真的怕。
怕自己不知不觉中就堕入了凡尘中,就读读书,找个工作,过几年,找个老婆,生小孩,等孩子长大,然后……安享晚年……

但,这并非我所愿意的。拒绝平庸也好,不愿平凡也好,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也好,总之,不愿意这样子……

也许,是看的一些书说到的一些人吧。如巴尔扎克,爱因斯坦,曹雪芹,路遥,毛泽东,马克思,邓小平,梵高……
主要是他们的年轻都不是怎么样的,而是他们的奋斗成就了他们。而越往后就越强烈地感觉到这些人与自己的差距与区别。
但一种感觉还是不愿,不甘心,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奋斗在那里。

在去北京时,我到过了故宫之后,其它地方都已经不重要了。
就只是想在那里感受一下帝王的君临天下的豪迈与雄风。
站在天安门,一个本能的反应,在那里挥了挥手。
在太和殿前站了很长时间。
虽然人很多,拥挤,嘈杂,但,这并不怎么影响那种权力的象征。
可能,我所要的,并非是权力,而是一种威严,又或是一种感觉。
想想,实际上的权力,自己是并不怎么需要的,我从来就不想去从政。
但,君临天下的感觉……从来都是这样地吸引着我。
我曾经想过,哪天,我能够把故宫给包下来,一个人在里面走,更加彻底地感受九五至尊的极致,此生又了一大心愿了。

自己一直都在努力着,虽然,已经知道了,这些努力的极限已经被限定了,已经是无法再突破的了。但,还有什么办法呢?
明显地,很多事情,特别是象我说过的那些人的情况是不可能再重复的了。
他们的时代造就了他们,而我也不可能和他们一样,成就是无法跟他们的哪怕是一丁点来比的。

目前有一个比较可行的样子的,实际上也还是搞笑的,想法。想通过一种方法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人类的终极将会是什么?
呵呵……也许听起来是很搞笑的事情,但,试试看吧。如果能够解决,那是最好了,如果解决不了,那也就算了。

人,总是应该要向上的、积极的吧。不能够明知是错误,或者明知是庸俗或者明知是没有前途还继续做的吧。
特别是在自己还有那么一点点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
至少要让自己负责的人,自己所爱的人,自己的孩子等等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吧。而这就是一切地动力或说压力的根本来源了,对我来说。只不过,在这个压力的驱使下,我还找到了更多的东西。让自己知道了,
               ____________
还有一个   ||  自我实现  ||   我可以做的。
               ----------------------
也许,我所能做的,只有努力。

“我们都只是平凡的人,不要以为,更不要总是以为,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在我们的生命中。至少我曾经努力过,现在还在努力着,将来还会继续努力的,当付出了真诚、智慧与汗水之后,我无怨无悔。”

(这是一本日记本的扉页所记的文字。是在高三的时候想到的。也想作为这里的签名档的,却不能够,超字数了。)

不知道正在看文章的你怎么想……

[ Last edited by 遐逸 on 2005-12-15 at 17:3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了,
这个不要到这里来了。
六千多字,
而且,
里面所写的东西都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呵呵……
就算了。

至于上网之类的,
下次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6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慨念,读者~~看来高中时代,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爱好。路遥,余秋雨,海子,顾城,三毛,汪国真~~~我想对大数人都很熟悉吧。平凡的世界,人生,文化苦旅,活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撒哈啦凄美的故事~~~
新概念不再看了,读者偶尔会买一本,在午后,泡一杯咖啡,铺开读者,淡淡的书香,感受那些心灵上的粮食。但有时感觉读者少了一些东西,说不上为何,没有以前那样的韵味,少了一些感动。文字缺少温度,不过一些文章还是能让心灵平静。有这行色匆匆的生活状态中,平静已经足够。
我是学文科的,所以看的几乎是文学,历史,哲学,很少接触自然科学。
小学四年级迷上了言情,初中是武侠,当然五年级的时候 看了《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二迷上了鲁迅,外国名著。也看校园文学,《花季雨季》《正是高三时》当影响至今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后来《活着》很受震憾,感受到生命的张力。
现在更多的是看历史,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看尼采,叔本华,黑格尔,沸洛伊德~~~有时似懂非懂,但没关系。好读书,不图甚解,我一向的读书态度。
经常逃课,热衷于社团活动,有时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偶尔说说粗话,跟大伙玩得很疯,但阅读一直没停过。好读书,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思想,视野,心灵,都会有所启发。
我一直以为,如果不是因为小的时候就迷上了文学,今天我也像我的那些儿时的好友一样,出来社会打混了好多年,甚至十几岁就取了老婆。
很感谢路遥,我想如果当时没有平凡的世界,没有孙少平,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浪仔,阅读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我想阅读将是我的第二生命,不管是在生命的低潮,在时间如命的高考,我从而停止过阅读,从未停止过对生命对生活的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
我说些还可以见得人的看法吧。

也许我是一个工科的学生吧,
我不会象文科的学生那样,看书时看的内容和我的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与我不同。
所以,当我在高二发觉《读者》已经陷入一个状态时,我觉得很可惜。
(那时候,看过了刘墉的几本书,比较常看《读者》。同个时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有人告诉我《南方周末》不错,这也许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份报纸。)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的驱使,我产生了一种抛弃的概念。
是学哲学时学到的“世界是发展的”,还是与生俱来的敢于否定的性格,我无法考证。
也许都有吧。
我在高二的时候,对一个同学说,一个一直都还喜欢着刘墉、喜欢着读者类文字的同学,也是通过他才知道了刘墉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的同学,我已经对这类人这类书感到了厌倦。
在厌倦的同时,我看什么呢?我买了《辞海》(初三时),之前,我三姐买了一本《新华词典》(看清楚,词典非字典),这二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也许有人会笑,看词典辞海学东西?
但实质上是的!
初中时,我幸好有这么一本《新华词典》,让我学到了很多,辞海在我后面的学习中,有一定的作用,只是作用已经不及《新华词典》了。
一个是用来涉猎,而且涉猎的多少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知道了世界还是有那么多的可知事情,就靠一本词典就可知道的。
而另一个,只是在我后面对我的考证有好处,因为,我不可能经常翻那么一本厚厚的书。也许考试完之后,我会带那本大大的辞海去自修自修。让它看看我们的自修室是怎么样的。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拿着那么大的一个书去,那个人就是我了吧。呵呵……

我是认为,当然是在现在认为的,只有在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形成正确的观点,才能形成全面的观点。
而如果要想达到具有高度的看法,也只能这样。
包括文科的东西。
管理学里的一些学科,如《运筹学》,那可不是单靠文科的知识就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数学方面的内容,线性代数。
西方的经济学,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需要进行定量分析了。
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学期开始时,同学的管理双学位让我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我才知道了,数学的,如高数里的,多维函数用来干什么的?
解决多变量的经济问题就是一个应用啊。
其实之前,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即,机械优化设计时,是要用到多维函数的,只是我没有想到,在经济管理类,也是需要这个内容的知识。
于是,我就想,读文科的学生,多数是因为不喜欢数学才去读的,所以,这部分学生能在这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吗?
这或许,就是中国领导的最高层当中不多文科生的,而更多是工科生的原因之一吧。

这个问题的讨论,又将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
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我们有没有打算过要成就具有一定高度的,乃至历史高度的事业?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否要改变一些东西?
林风,你说呢?
一个建议,学多点,那怕是需要努力才能学明白的,理工科的东西。


涉及到本次发帖的内容有些特殊,我声明不经允许,不得转载。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月19日《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人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网站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为为侵权。”
  
  在此,遐逸声明:本文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不得摘编。作者保留对侵权人的上诉权力。
  如有需要转载、摘编的请联系作者。
           联系方式:
            直接在这里发短信息就行了。
----------------------------

[ Last edited by 遐逸 on 2005-12-16 at 11:1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6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人生,是个很大的话题。也许只有不甘愿平凡的人才能不平凡。
我的人生关应该说是在初一的时候才有,那时看到我妈每天都做相同的事,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我突然间觉得怕。如果我不读书,也许我也会是那样,会像市场里的阿姨们一样!也是从那开始我才认真地读过书.
慢慢地,也许是看了些现实的东西。开始变得实际一点了。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有很多东西好像永远都无法实现,也不现实,比如说我永远都当不了市长,省长之类的....所以我对自己说“可以平凡,但千万不能平庸!”
关于“阅读”遐逸你确实吓到我啦,我还没听过有人喜欢阅读“辞海”的!汗!!!
有一些书我觉得只适合偶尔读读,特别是励志的书,看多了就没什么感觉,千篇一律!

[ 本帖最后由 小欣000 于 2006-1-15 13:2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我一向是主张好读书不图甚解。所以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兴趣才去看。
读的书很广,但都不精。形不成独特的见解。其实读书的目的很简单,一是乐趣,而是对自己思想,对自己人格修养的提升,还有就是让自己感动,震撼,开阔眼界。
当然还有其它。这是我业余读书的目的吧。至于专业的知识我也知道的专心去砖,无奈有懒惰性吧。
对自己的将来,还不是能够很清晰的规划,但是内心有好强的斗志,有满腔的热血。
总觉得桥到船头自然直。当然也有在不断的加强自己的知识。
有时也看到自己很多缺点。如追求虚名,毅力不够,爱面子,过于感性,理想主义等。有在改,但很多时候不够坚定。会对自己说,人是有血有肉的,我们不可能太苛求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到人的终极目标,这也许是几千年来都在争论的哲学问题。
有时也很困惑,我们为什么而生?生又是为了什么?
我们现在苦苦拼搏,是为了扬名立万,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争取名誉,为留芳百世?可是扬名立万了,当我们含笑九泉之时,一切人间尘俗,似乎烟消云散与已无关,那我们又何苦一辈子奔波呢?不如知足常乐,过自己的喜欢过的生活,自由自在不是更好?但问题又来的,当你处于尘世间的时候,你就无法摆脱世俗,你就无法对人间繁华视而不见,无法对功成名就无动于衷。
你要享受,要名,要利,要安稳,要佳人,要美满,要幸福。
于是我们不能一味的由着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为他人而活。
当然我是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我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母亲,有很多真诚的朋友
有从小到大无数的所谓的荣誉,有很多美好而且痛苦的回忆。
美好,和痛苦都组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许人一生下来就是为了经历一段段的痛苦和快乐,幸福与心伤吧!!!
又在凌晨写这些似是而非的话。
但我知道,我的灵魂从头到脚都很健康,很纯洁。

[ Last edited by 林风 on 2005-12-17 at 03:5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是展现自己的舞台,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为了使自己的大学过得不空虚,于是一上大学就给自己定下了几个目标,努力拿到以下几本证书:优秀学生奖学金证书,学生优秀奖学金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
现在目标已经实现了一半啦!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各人的目标不同。
学业优秀奖学金,我是大二时获得了,四级也是大二拿的。
计算机二级VB,大二第一学期就拿到了,而且二级之后,我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考这个等级考试了。
现在我去面试的时候,也没有谁要我拿这个。
当然,我的程序员是远远超过二级的。我二级的证书根本就没有复印出来,放进简历里。

大学不只是这几个东西的。
我开始的时候,也是大概这样的目标吧。
当自己的目标实现了一些之后,
就觉得这些不是那么难的事情。

在大二的时候,那年过年,我就用了当时我全部的才能去解决一篇文章。
我所写的文章,不是打算只写小说,
而更主要的是,想让你们哪个人,到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再来翻那本杂志,
也许,你会发觉,只有这篇文章还值得你再看一看。
这个目标是比较高的。所以,我才需要动用我所有的才能。

几乎没有一句是废话,只是我还是有些事情没有考虑清楚。弄得还是有二个比较明显的疏漏。
不过,要看出那几个疏漏的话,那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前提是,你要愿意看那里的文字)当然,有些字的错误,我翻过我的原稿,不是我的错,而是他们在收录进去的时候,弄错了的,与我无关。

过了程序员之后,(是以上午60分,下午65分过的)后来,……(上面已经说过的了,不再赘述。)

目标随着你的前进而不断地改的。
闲云,也许到你再过一个学期,你就觉得,这个奋斗目标太低了,没有什么大不了。
然后,你会继续奋斗的。
现在最希望的,是你还只是大二,不然,你过了大二,大三会忙些,你会少些时间去学课外知识。课外知识是你提升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这样先了,再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说明,这是个人的思考与观点,而且已经是在02年末时的了,只是通过书上残留的铅笔字的记录,写在这下面。
  正因为是自己的思考与观点,那么,不需要太在意。

  还要说明的是,《风雨天一阁》里面的内容太多了,我只是在当时觉得对自己有启发的、对自己有用的一些作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形成自己的也许只能是肤浅的观点,还望多多讨论,多多指正。  
--------------------------------------------------------------------------------

    一,(原文)二 ……“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

  书的收藏,是为了这个民族的传承。

  在当时而言,书籍是延续知识、智慧的惟一的物质承载体。没有书籍,对智慧的承载,智慧不能隔世相传,后人的起点又将回到与前世早已有人经过的地方,这是人类总体智力的重复建设过程,是极其浪费的。太多聪明的头脑都殆尽在这起点永远不高,绺也断然不高的没有必要的重复中。  
--------------------------------------------------------------------------------

    二,(原文)三 ……“他每到一地做官,总是非常留意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特别是搜集其他藏书家不甚重视、或无力的获得的各种地方志、政书、实录以及历科试士录,明代各地仕人刻印的诗文集,本是很容易成为过眼云烟的东西,他也搜得不少。”

  古代的藏书者,不仅是对一本本厚重的书的保存,更是收集各方才情。知识凝结成智慧,给后世的人以更少的时间领取前世的积累,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前无古的向前的研究,思考,这是历史的幸运。但在中国,这样的幸运毕竟没有多少次降临在中国。悠久的中华文化本来可以更厚重、更博大精深、成就更多,但可惜没有。

  正是这些过眼云烟的东西,凝聚起来便是一个整体,一个坚不可摧,重比泰山的历史文化。
  这是一个积分过程,将无穷小的东西可以积成可数的、甚至是巨大的。  
--------------------------------------------------------------------------------

    三,(原文)三……“但是,(董其昌)作为一个地道的学者艺术家,他太激动,太天真,太脱世,太不考虑前后左右,太随心所欲。……”

  这样的人,应该是被收集的,而不是自己来收集东西的。  
--------------------------------------------------------------------------------

    四,(原文)三 ……“范钦即没有丰坊的艺术才华,也没有丰坊的人格缺陷,因此,他以一种冷峻的理性提炼了丰坊也会有的文化良知,使之变成一种清醒的社会行为。”(丰坊也许是指上文所提到的董其昌,但我没有考证过。)
  “侄子虽然把事情也搞得很有样子,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意气性的动力,这未免有点小家子气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终极性目标是很有限的,只要把楼建成,再搜集到叔父所没有的版本,他就会欣然自慰。结果,这位作为后辈新建的藏书楼只延续几代就合乎逻辑地流散了,而天一阁却以一咱怪异的力度屹立着。”

  要想完成非同常人成就,甚至会得罪常人,想成功的人可能并不希望这样,但,这却是不得不做的事。“欲成大业,必有痛失。”

  从历史上收集书籍范钦的高度比他的侄子要高得多了。
  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很大一个因素,那就是他的终极目标。不能把自己的终极目标放得太小了。不能让自己的终极目标有限。  
--------------------------------------------------------------------------------

    五,(原文)四……“我不知道保住这座楼的使命对范氏家庭来说算是一种荣幸,还是一场绵延数百年的苦役。”

  对于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是一种幸运,但对于范氏,见仁见智,不得而知,我不敢乱下结论。为什么要“让后代的后代接受一个需要终生投入的强硬指令。”当然,从整个社会而言,这是一种清醒的社会行为,是需要的。  
--------------------------------------------------------------------------------

    六,(原文)四……“实际上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要么后代中有人义无反顾、别无他求地承担艰苦的藏书事业,要么只能让这一切都随自己的生命烟消云散。”

  人的不安来自于对未知的担心,但明确的结果出来时,不安会消失,随之会接受现实,如果是痛苦的,时间也会冲淡它,而后烟消云散,将死者亦能瞑目了。
  他的两种方案,对于一个将死的人,都是有肯定的回答的了,是可以瞑目的了。  
 
--------------------------------------------------------------------------------

  七,(原文)四……“让后代的后代接受一个需要终生投入的强硬指令,是十分违背生命的状态的;让几百年之后的后裔不经自身体验就来沿袭几百年前某位祚的生命冲动,也难免有许多憋气的地方。”

下面的思考与结论就是得益于这里的一个“生命的自在状态”这个词的启发,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一种我们永远都应该去追寻的状态。

发表于《萌芽》2004年第12期
转载于 http://post.baidu.com/f?kz=12408961
理解+缘分VS深度  
二 寻“鼠”
一只猫如果没有见过老鼠,在人的饲养下,天天都只抓到一些蟑螂或壁虎,而且为这些“成就”不亦乐乎,那么它的一生会不会是一种悲哀?毁几百万年的进化于一旦?如果它也有思想的话,在它丧失了斗志与活力时,才发现老鼠,它将作何感想?
善于思考的人不会止步于此。遐逸把老鼠抽象为猫的所爱之物及所长之物,从而对“所爱之物及所长之物”进行了讨论。人,包括自己,会不会也是这样,在人世间十几年,还未找到自己的“老鼠”而为了一些非本性的小成就抓到一只“蟑螂”或者“壁虎”而沾沾自喜,却全然不知这是在虚度年华,耗费青春。至今还未找到自己的所爱之物和所长之物,更不用说为它们做出我们的努力,使它们更加美好,从而使自己也更加完善了。可能自己现在所做的即使是辛勤、劳苦的,但也很有可能是“麻木而恣睢”的,并没有将自己有限的力量奉献于自己这所爱及所长之物,违背自己的本性,碌碌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无奈、沮丧的吗?那该怎么办呢?自己必须对自己负责啊。如果没有想到,那还可以“不知者不罪”,但已经知道了,就不能不闻不问了。于是,这个让遐逸苦恼了一阵子,冥思苦想之后,遐逸觉得,并非因为他偷懒,而是他实在还太年轻了,知识面还不够广,知识量还不够大(指广义的知识,即包括自然的、社会的)。从客观的角度说,他是不可能在现在就找到他的“老鼠”的。那么,既然他还没有找到他的“老鼠”,那么他就继续找吧。他现在需要做的是回到现实中去。从现在开始积累他们的知识(包括人生,事业等等一切的),积累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好的,不好的,没有感觉的,其它的)。或许到了在他的而立,或不惑之年的时候,甚至更后面,在试过N次之后,在他的阅历和感悟到了一定的境界的时候,他也许会找到一种东西,能够让他为之“乐不思蜀”,为之“竭心尽力”,为之“倾己所有”,最后他能与之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到那时候,他可以用一句很简单而又很全面的话概括他和那个东西(他的事业)的关系:“你就是我!”或许他那时还可以扪心自问,“至少我曾经努力过,现在还在努力着,将来还会继续努力的。当付出了真诚,汗水和智慧之后,我无怨无悔。”
“其实,我觉得我们都有寻找自己的‘自在状态’的义务。只不过不少人不曾感觉到这个而已。”遐逸说。  
--------------------------------------------------------------------------------

  八,(原文)四,……“一个姑娘的生命如何强韧而又脆弱地与自己的文化渴求周旋。”

  这是一种为了自我自由而做的努力,但没有结果。
  但对一个已经做过努力的人,特别是一个如此悲剧性的女子,我们除了表示敬佩与同情,还能说些什么呢?  
--------------------------------------------------------------------------------

    九,(原文)五,……“钱秀芸小姐哀怨地仰望终身而示能上的楼板,黄宗羲先生小心翼翼地踩踏过的楼板,现在只留下偷儿吐出的一大堆枣核在上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令人感到……可以说是无可名状的可悲吧。  
--------------------------------------------------------------------------------

    或许还拿得上台面的就这些了。

  我是认为,其它的都不是很重要,关键是对我们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选择有无帮助,这才是主要的。

  也许这文章中很多东西都不是他要表达的,也不是他所希望我们得到的,但却在另外一个角度,在另外一个方面让我们想到了。也许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不过,怎么说都好,让我们这些读者有收获,这总是好事来的。

  遐逸
                2005,5,7,20:09  
  作者: 遐逸  2005-5-7 2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星期五,我们考完了最后一科。
也许,比较有分量的,也就是这科了,这个学期唯一一科要停课考试的。
下学期,只有四个学分,也不知道是怎么个上法。最好是开学时,给三四周时间就解决了吧。
余下的是十二个学分的毕业设计。
还是毕业了,也有人会说“终于毕业了”。

只是我是不舍的。

我曾经说过,从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空间,然后,到一个狭窄的专业,再到以后,一个更狭小的行业,到不久的一个只能去一个小小的职位的去……
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太难了,可以说,我能不这样做的话,
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真的,绝对不会!
我会打算学量子论,相对论,测不准原理,麦克斯韦方程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发展它们,然后,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把它们全部给证明或者宣布为无效,从而完成一个全新的理论,将整个世界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那时候,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不是目标,只是一个必然的东西,更高的目标在于,统一的理论也不是最终目标,
解决人类的基本问题,然后着手解决宇宙的最终理论。
虽然,有很多问题都已经出来了,
如混沌理论等,
但这只是目前发展所达到的困难而已……

用一种原创的理论,把全部都整合进来,然后,再补充以前的不足,最后,解决一切的一切。
这才是我想做的。
可惜……
人是有很多无奈的。
列宁说:“……同样,我们看到了,在思维的范围以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并且我们看到了,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

希望能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涉及到本次发帖的内容有些特殊,我声明不经允许,不得转载。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月19日《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人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网站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为为侵权。”
  
  在此,遐逸声明:本文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不得摘编。作者保留对侵权人的上诉权力。
  如有需要转载、摘编的请联系作者。
           联系方式:
            直接在这里发短信息就行了。

[ Last edited by 遐逸 on 2005-12-19 at 10:1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期五,我考完试(现在才写,有些流汗了,周末那二天干什么去了?),接着,就有自由的感觉,于是借车去兜风。

当我骑着车绕到我们学校的东北角,打算向西行进,就到正门,就在这时,发现一些崭新的古建筑。
说古建筑是“崭新的”,这本来,就已经有些怪异的感觉了。
青色的砖块,仿古的风格,还在门上,墙上涂沫什么2005年作的《春耕图》之流的……
第一感觉,就是排斥!

我去过少林寺,准确地说,是去了嵩山,游了嵩山的几个景点。
感觉也是这样子。
所有的建筑一看,就知道是近年的,那感觉很难受。
我所希望的是有历史沉淀的感觉。
但那些是什么啊?
不伦不类,新不新,旧不旧的。
也许少林寺还说得过去,翻新嘛,谁也没有办法的,是要翻新的。古建筑坏了,就要换的了。
但,也不能把“天王庙”那几个字,写得扭扭歪歪的嘛。
不过,少林寺终归是少林寺。它还有它的历史,它有它的底蕴,
虽然外表会让我感觉不好,它的商业化也让我厌恶,
但,我还会努力地寻找它的可取之处。
就算最后,我还是觉得没有可取的,我还是认同了它。毕竟它是少林寺。

而这个博物馆,我就只能有排斥的感觉!
唉……
博物馆,不是文物馆。
你不用装饰得这个不伦不类,完全是东施效颦。
国家博物馆也没有用古建筑风格啊。
而且,你古又古得不成体统,用英文字母来表示建筑的编号,你为什么不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来编呢?
可惜我当时没有时间进去国家博物馆看看,如果有的话,也许骂得更彻底些。

当然,我也许还有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想法吧。
看过了故宫,甚至在没有看故宫的时候,我就已经对一切的非故宫古建筑进行排斥了。
而看过的时候,这种感觉只能加深了。而且,更有底气地说这句话。
“你们这些是&^%&×%)^%&×……”
当然,我不否定我的这个看法是偏激的。
只是,我还愿意着偏激。
毕竟,这还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也没有什么后果的,如果连这些偏激都不能够的话,那么,我还能对什么偏激呢?
呵呵……
看不下去,就不要看了。
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原文)二 ……“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
曾经有一个民族只有男人懂得文字,女人都不懂。后来侵略者来了,把男人都杀了。因此这个民族的文化也随着最后一个男人的死去而成为一个迷。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文字.文化是多么的重要。也许这就是台湾,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原因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是无意中发现它。对于它也说不上很喜欢,但也不厌恶,因为对比大学城的其它建筑,也算是特别的一个地方,给我不同的感觉。
它是博物馆,不是文物馆,仿古风格未必不可。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智慧,现代人做古代人的事难免会带上现代的风格。
至于“用英文字母来表示建筑的编号,你为什么不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来编呢?”呵呵~~~我想应该是为了和国际接轨,毕竟大学城也是个不小的项目,据说是中国大学城最大规模的一个,在不久的将来有外国的来宾也是很正常。再说作为纯正的中国人很多也还弄不清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应该是教育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想一般性的讨论一下日记的
太大了这个题目,于是,我还是先说一下自己写日记的

日记,是不是天天都要记,
有首打油诗这样的
日记日记,
日日要记。
一日不记,
就会忘记。
小学时,老师说,要每天都写写,第一天也许就是五六句话,到了以后,就会多的了。
实际上,这句话,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因为,当日记成为一种任务、甚至要交的时候,人是不会做的。
而我的实际,是从小学写过那么几篇之后,初中,高中都没有怎么写过。
写的,也只是一些所谓的“最主要的”事情。而根本都没有成文的。
那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思想是怎么慢慢地成熟起来的。
在自己的印象中,我的思想成熟过程,就是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后的,就是高二的《思想政治》。
只是这段时间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我已经不清晰了。
也许现在我要花一些时间才能找回来了。
自己的东西自己不珍惜,谁会珍惜啊?(又有些自恋了。)
而,有个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想过的,就是,也许,自己的这些东西,对以后的人也许会有些好处。
这些“以后的人”具体会是谁呢?
不只是你的孩子,一些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你的弟弟妹妹,你的堂弟堂妹,表弟表妹,还有你的侄子侄女……这

些人,也许都会有过和你相同或类似的过程。
这些过程,因为你已经经历过了,而且,你也会在这些过程中,有过自己的思考,甚至已经找到了你的解决方案,
你的经历可以为他(她)的问题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思想。
而,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么多的经历与思想所能提供给别人一些帮助的一个可行途径吧。

我一直也在为自己的生命努力地留下一些“凭证”。
今天我翻找我的身份证,要考六级了,是要先准备一下的。
翻着翻着,翻出一张“黄花岗公园”的门票,那已经是大一第二学期的清明节去的了。可惜上面没有日戳。
告诉同学,向他们炫耀我的“光荣”,一个同学说,“怪不得你这里这么乱,收集那么多垃圾在这里。”
同学的“诘难”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留下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多到,只能乱。

只是,我现在在考虑着另外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留下这些东西?
为自己的思想为自己的曾经留下一点东西,这说得过去。
但,你自己的过去,你已经经历过了,你为什么还要留下“凭证”?
这个是以前所认为的,(前面的文字,也用了这个词)
“凭证”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还是给自己看的?
自己的过去,为什么要证明给别人看?
而自己的过去,又为什么需要证明给自己看?

但,自己却仍旧在这样做着。
以前,也想过,你能把东西留下来,并且敢在以后拿出来给人看,那是需要一定的资本的。
如果你敢留下得越多,说明你的过去是越充实,且越“辉煌”的。
天天打游戏的人,难道他们有想过要保存他们打游戏的点卡?
然后,在某天,翻出来,“看,这就是我大学里的游戏点卡了!”
不可能,至少不会有多少个人敢这样做。
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游戏,之后,也许只能对这个过程表示痛恨。哪里还敢拿出来炫耀?
而我拿出一本《优选学》的笔记和复印资料;拿出那本画了很多,写了很多,不管是潦草,也不管是工整,用铅笔

还是圆珠笔,用力还是轻划的《程序员教程》;或者我拿出我的《理解+缘分VS深度》的那几十页的或手写又或是

打印的各个不同的版本,也许,比他们的感觉要好很多的。
而他们看到,也只能无语的。
当然,自己也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东西,对自己的以后,也有好处的。

只是,这是否又在自恋中?
自恋也是要资本的。以前也有讨论过了。

只是,又要回到日记的问题,我把我的这些过程写下来,目的是为了什么?
让自己以后有清晰的回忆?
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辉煌”?
让别人赞叹自己的过去?
让别人能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
还是以上的都有?

清晰的回忆,又是为了什么?
通过日记,我甚至可以记起我爬长城的烽火台时的情景,这……又有什么用呢?
而且,人太多地羁拌于过去,会不会也是一种浪费。
但,如果自己在以前已经考虑过某个问题了,然后,有个时间,翻翻日记,然后,再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
这也许是一个最好的用处了。
但积习太多了,会不会又让人不能前进呢?

唉,什么东西都是两面的!
只有看你自己能不能有效地把握与使用或者控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4-16 22: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