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转帖]胡锦涛而今迈步从头越
【注】转自 联合早报 言论 2004-10-20胡锦涛而今迈步从头越
--------------------------------------------------------------------------------
● 陈有为(华盛顿)
在邓小平指定隔代接班人的十多年之后,胡锦涛终于从江 泽 民手中接过军权,成为掌控全局的名副其实的中国领导人。
去年6月胡锦涛新政百日时,笔者曾为文指出他接班的有利条件与历史使命。作为新一代领导人,胡出任国家领导人之前已在中央最高领导层中有过十年历练。而江xx被邓小平钦定为总书记之初,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职,直至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江才从李鹏手里逐步接管权力。
从个人涵养与施政风格看,胡锦涛显得更为沉稳周密与胸有成竹,能够在派系纷纭的复杂政治环境中不露声色,以逸待劳地等待水到渠成的权力交替。与胡耀邦热情而易躁动,赵紫阳埋头政务不察暗潮汹涌的情况相比,胡的政治韬略与政治生存能力似乎更胜一筹。
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各自开创了一个时代。江xx主政13年,虽然经济发展迅速,民生不断改善,国力大为增长,但基本上是邓时代的延续,没有开创出一个能与毛邓相比的新时代。
立足于前人的肩膀,胡锦涛现在登上了个人权力的新高峰,面临着从经济改革走向政治改革的新阶段,从地区大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新格局。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胡锦涛今后的两届任期究竟会是继往多于开来,还是开来多于继往;会是江时代的继续,还是开拓一个新的时代,这些都有待历史的证明。
王道与仁政
从中共执政半个世纪的历史经验与内外形势来看,中国领导层需要遵循的强国富民之道,也许可以归纳为24个字,即行王道,施仁政;持中庸,求平衡;肃贪腐,正吏治;均贫富,裕民生。
王道与仁政,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所标榜的统治思想与手段,与霸道和暴政相对立。王道与仁政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有优劣真假之别。毛泽东以王道与仁政始,晚年却误尽苍生动摇国本,以无限扩大阶级斗争与人为制造敌我矛盾的悲剧而告终。尽管其主观设想是为国为民,但后果却适得其反。
古话说,“民劳思佚,治暴思仁”。老百姓被统治者折腾得太苦了,总希望能安顿下来;政治过于强暴残酷,人们就会渴望仁爱的政策。邓小平察民情而思改革,行改革而得民心,这就是王道,就是仁政。即使后来有了天安门事件,也不能否定其永垂史册的原有功绩。
暴政与仁政的区别在于前者“视民为草芥”,后者以仁义治天下,“以民为邦本”。孟子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使老百姓生老病死的一生过得平稳安泰,就是王道的起点。胡锦涛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际上来源于王道与仁政,也可以说是要在现时代条件下推行新的王道与仁政。
持中庸、正吏治、裕民生
但是,要使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新仁政付诸实现,就不但要顾民生,而且要申民权。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政治改革逐步建立机制,使人民享有真正的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申诉权,以言论自由实行民间监督,以结社自由来保障自身权益的政治权利。中国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持中庸,求平衡”,是指政策要在左右之间取中,使政治与经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与族群之间的利益取得平衡。平衡是稳定的基础,失衡是动乱的温床。这本来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但是毛泽东的思想政策却是要不断地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此循环往复,使社会与民生处于永不停息的动荡之中。如果中国能够按周恩来的中庸思想行事,中国过去几十年就会有正常稳定的发展,不至于老是走极端而使国家与人民蒙受灾难性的损失。
“肃贪腐,正吏治”,对于保证中国稳定发展与巩固中共权力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涨的同时,也从上到下滋生了大批贪官恶吏。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正在日复一日地被吏治不正与腐败盛行所抵消。权力腐败不仅使国家资产大量流失,人民劳动成果被鲸吞,而且会割断党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危及执政党的统治地位。由于既得利益盘根错节,要彻底反贪肃贪实非易事。可以说,胡温新政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实现全国上下的清廉政治。
“均贫富,裕民生”,是化解社会矛盾、保证中国稳定发展的关键。贫富差距扩大使中国社会加速分化,孕育发生动乱的因素。“三个代表”之说强调要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但现在还看不出中央政策已经大幅度地向维护工农利益倾斜。因为对各级地方官员来说,富有者才有油水,贫穷者只是负担。
在这方面,美国的政策与经验也许值得中国借鉴。除了占人口六七成的中产阶级以维护现行社会秩序为自身利益之外,联邦与地方政府也对弱势社会成员予以体制化的关怀。其办法之一是将占美国纳税人口2%的富户缴纳的占全国40%的税款,拿出一小部分来作为安置贫民的经费。只要把弱势群体安定下来,就不至于发生较大的社会动乱。你可以说这是从富有者身上刮油,或者也可以说是富人对穷人的反馈。不管如何,这种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对维护社会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
政治改革不可避免
以上二十四个字的强国富民之道,又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处理好两种关系,即政经关系和官民关系。
过去20多年,中国主要是政治推动经济发展,上面给政策,下面才能出效果。现在反过来,是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政治必须相应地变化和发展。从当年的“四个坚持”到现在的“三个代表”,就是这种变化的体现。
胡锦涛以“加强执政能力”为启动政治改革的起点,实际上是要从执政党的自身改革做起。由于历史形成的包袱,中国的权力结构、权力运作与权力交替,至今还缺乏程序化、规范化、体制化与固定化。这是使法治经常随人治而变动,使权力不受监督,权力不断腐败的主要原因。如果不通过政治改革来改变这种已经过时的、不合理的僵化状态,要想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并确保在国内外都有良好的崛起条件,那是不可能的。
《古文观止》收集的汉武帝“求贤诏”,开头有两句话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古往今来,每到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功;每逢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中国历史曲折反复地发展到今天,又有非常之功在等待非常之人。也许人们已经寄望于胡锦涛,看着他在新的长征途中“而今迈步从头越”了。
·作者是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
[ Last edited by Man_H on 2004-10-20 at 01:53 PM ] 靠,网上的文章看了n多都是写为江xx的……无语 我又了解了点 Originally posted by Leon001 at 2004-10-20 13:30:
靠,网上的文章看了n多都是写为江xx的……无语
系统自动屏蔽...
人怕出名zhu pa zhuang ...
已修改...
[ Last edited by Man_H on 2004-10-20 at 01:55 PM ] 路过ing iiiiiiiiiii 阅~ 路
过 看了~ 不错的文章……
这种评论在国内媒体是绝对看不到的…… 这是因为国内还没有这样的言论空间... xx主政13年,虽然经济发展迅速,民生不断改善,国力大为增长,但基本上是邓时代的延续,没有开创出一个能与毛邓相比的新时代。
偶没看到什么政治创新........ 其实渐变比突变要好... 凡事总要有个先后步骤,有个良好基础,往后才能更好更稳定地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