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丁 发表于 2005-5-5 15:07

[转古老帖]音乐剧《李香兰》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main_visual.jpg
                               
                  
  音乐剧《李香兰》自1991年首次公演至今,无论在日本还是在海外,都获得了很高评价。《李香兰》的剧作者通过“李香兰”传奇的一生结合20世纪中叶处于一个动荡年代之中的日本,从1920年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到1945年随着二战结束而宣布投降这一历史史实。站在历史的,客观的立场进行了戏剧结构。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李香兰”从来都是以一名美丽的中国歌手的身份而被日本、中国甚至全亚洲地区所广泛认识。虽是日本人,但却能讲得一口流利的中文,李香兰出道不久就迅速走红,成为风靡一时的头牌明星。她的歌声给人们以梦想,她出演的电影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因出演了由日本军方幕后操控的、宣传日本军国主义的电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李香兰”周围的学生都投身于抗日运动中,香兰在知道自己的义姐爱莲也要投身到抗日运动的大潮中后,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冲击。中日战争终于爆发。在这样的一个充满杀气的世界中,人们为求得自我解脱,越来越喜欢李香兰。战局逐渐恶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当时大部分在中国的日本人在信息封锁的社会背景下,几乎都毫不怀疑日本将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然而最终,随着日本战败日的来临,日本帝国所操纵的满洲国13年虚幻的历史也随之落幕,舞台上出现了李香兰被转移到军事法庭这一幕......
  在日本首演后次年,《李香兰》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一项纪念活动,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到中国的四个城市(北京、沈阳、长春、大连)进行公演。 “哪怕有人向舞台扔生鸡蛋也要演”主要演员们抱着这样的决心,十分紧张地在台上演戏,没想到剧场一片掌声和喝采声。舞台上的气氛感动了观众席上的人们,对于这一出戏所寄托的和平,理解的愿望就在这瞬间得以升华。1997年,该剧到曾被日军占领过的新加坡公演,也得到出乎意外的良好反响,落幕后仍然感受到席卷而来的热浪。当地的报纸以醒目的大标题“When you return, Shiki(四季,何时再归来)?”,写下相当感人的报道文章。
  音乐剧《李香兰》因其描写了一位女性的波澜壮阔的人生,以及表现了活生生的昭和战争史,在日本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剧团每次公演都受到了观众盛赞,要求再演的呼声络绎不绝。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慢慢远去,好象要被人们淡忘一样。剧团四季就是要向世界人民再次展现战争的悲剧。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自首次公演以来,剧团四季这10年间几乎每年都重复公演《李香兰》,至今演出已超过500场。今天,剧团四季要继续通过《李香兰》的公演,告诉21新世纪的主人公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故事。

新丁 发表于 2005-5-5 15:07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st01.jpg
  中国,二战硝烟刚散。法庭上正在审判在战争中背叛祖国的汉奸,被告席上坐着在中日两国风靡一时的歌后李香兰。她作为满洲电影协会的主要演员而活跃在银幕上,被大家认定有协助日本侵略者做宣传的罪行,“杀了她!枪毙李香兰!”,法庭上满是愤怒的声讨,检察官请求处以李香兰死刑。这时候,李香兰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她是日本人。
  山口淑子的父亲把中日友好的理想寄托在出生在中国的女儿身上,就把她许给好友李际春将军作养女,起名为“李香兰”。香兰怀着对中国和日本的爱,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当时满洲有5个亚洲民族∶满族、汉族、朝鲜族、蒙古族和日本民族,满洲国打着“五族协和”的建国理念成立了,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一个新的时代揭开了序幕。可事实正相反,在满洲国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名义上是满洲国元首,实际上只是个傀儡,实权由日本关东军掌握着,他们虐杀无辜的中国人,支持日本军队对其他民族的欺侮。面对日本人的暴行,中国的抗日运动风起云涌。李香兰的义姐爱莲也决定投身抗日运动,离开满洲国。作为一名生长在中国的日本人,香兰对当时这两个互相对立的国家都怀着深厚的感情,可她能怎样选择呢?加上与自己挚爱的姐姐爱莲分手,这一切都让这位纯真的女子感到矛盾和痛苦。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st02.jpg
  满州电影协会(简称满影)在关东军的幕后操纵下成立了,满影看中了淑子流畅的中文和杰出的歌唱才华,于是,“歌星李香兰”就这样被推上前台,并且迅速走红。李香兰大红大紫后,陆续演了一些替日军宣传,或者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电影,当时谁都以为她是中国人。战争日益升级,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英两国对日宣战,日本成为世界的敌人,深陷泥沼中。
  在这样的乱世里,香兰的歌声深入人心,她的受欢迎程度有增无减。二战爆发那一年,李香兰在“日本剧场”的演出受到观众的热情捧场,居然有7圈半的影迷包围在她身边,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st03.jpg
  另一方面,爱莲与其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加了游击队,为中国的独立解放事业而努力。战局逐渐恶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去了生命。但是,当时多数的日本人都相信自己国家的宣传,认定日本在战争中必胜无疑。这时,香兰极为挂念的义姐爱莲来探访她。爱莲很有远见告诉香兰“日本会输”,劝香兰最好还是回日本去,香兰呆了。
  战争终于结束,日本果然战败,日本帝国一手创建的满洲国也随之灭亡。李香兰以汉奸的罪名被捕。香兰把自己的日本国籍证明作为证据提交给法庭,并亲口说出了对养育自己的中国的深厚之爱······

新丁 发表于 2005-5-5 15:08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or_title.gif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clear.gif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or_copy.gif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or_book.jpg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or_stitle01.gif
  曾有新闻记者观看音乐剧《李香兰》后,感叹道“该剧的确与众不同!”虚构和纪实各有各的可取之处,甚至那些对虚构和纪实分辨得很清楚的人也忍不住直率地说∶“该剧将历史的厚重,与戏剧的紧张和扣人心弦的特点合二为一,好像创造了一种新合金一样,给观众以新鲜的艺术感受。”
  音乐剧《李香兰》既客观地讲述了历史,又饱含了对如戏人生的悲悯情怀。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源自该剧的原著《李香兰 我的半生》。山口淑子和藤原作弥合著的《李香兰 我的半生》自1987年出版后,至今仍大受读者欢迎。一位女明星的自传,以这样的风格和手法写出,确实难能可贵。这本书既不像许多“自传”那样自以为是地往自己身上贴金,也不像某些“别传”那样专门以丑闻为卖点。《李香兰-我的半生》以作者本人的记忆为主体,又根据记者提供的事实和新闻,把人物的活动放到一个大历史背景中加以描叙和展现。
  写“自传”的山口淑子在二战前以“李香兰”为艺名,是红遍中国和日本的歌影双栖明星。二战后,她以日本女演员山口淑子的身份再战艺坛,曾在美国的电影及音乐剧里扮演角色。1974年,她更被选为日本的参议员,以政治家的身份活跃于社会舞台。另一方面,负责完成“别传”藤原作弥,曾出任日本银行副总裁的要职,具有敏锐的、理性的经济分析思维和大胆的商业操作和宣传的头脑。藤原执笔写作《李香兰-我的半生》时是一名活跃的新闻撰稿人,当时他以《满洲-少国民的战记》一书而广为人知,在该书中他以自己少年的经历为线索去写满洲的生活。因为有这样的经历,藤原作弥得以和山口淑子合著《李香兰-我的半生》。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or_stitle02.gif

  重新追溯‘作为李香兰的半生’,看来对山口淑子女士来说绝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我着手这种确认的工作后不久,幸好李香兰出演的好几部电影在时隔几十年后再次有机会观看(甚至有些片是第一次看到!),在音像保存中心还找到了像《白兰之歌》,《支那之夜》,《热砂的誓言》等李香兰的名作。
  “看了这些电影以后,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思想震动。为什么要演这样的电影?作为‘中国女明星李香兰’为什么不得不演这些电影?到了这个年龄才认识到这些问题,觉得自己非常可悲,经常好几个月难以入眠。”(《李香兰-我的半生》后记语)
  另外,藤原整理了山口淑子的回忆,并从昭和时期大量被埋藏的史实中获得很多新发现。其一是在《李香兰》第1幕中出现的“平顶山事件”,该场景从山口女士的回忆开始,客观地再现了日军在抚顺虐杀平民的全貌。
  在藤原客观的视点中,读者最大的感受是,李香兰是一位纯真无邪的女性。在中日的战争里,她被卷入到国家、时代、人物的各种策略中,她的美貌和才能被他人阴谋利用。事实上,即使在和甘粕正彦、川岛芳子这样有争议的人物交往时,李香兰仍然保持着单纯,这一点,读者是看明白了。在以李香兰为中心的这出戏里,李香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着纯真的心灵。对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历史一个啼笑皆非的讽刺。
http://www.shiki.gr.jp/cn/repertoire/rikoran/images/or_stitle03.gif

  音乐剧《李香兰》整体基调延续了《李香兰-我的半生》那种既有自传的味道,又有别传的客观性的特点。在演出的准备阶段,导演浅利庆太让演员读准备稿时,才发现演员们对昭和历史几乎一无所知,这使他惊得目瞪口呆。浅利庆太说∶“我痛切地希望年轻一代一定要了解那个时代的日本啊!”
  《李香兰》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和虚构。如虚构了后来投身抗日运动的李香兰的义姐爱莲、怀着“五族协和”理想的日本学生杉本、还有故事讲述人-川岛芳子等,他们各自都有明确的人物形象,同时作为该故事(虚构故事)的重要人物,在舞台上展现了各种人性。该剧还华丽地再现了轰动一时的李香兰“在日本剧场被7圈半的影迷包围”的音乐舞台,在重温香兰当年热门歌曲的同时,还巧妙地把“谢谢兵哥哥”、“月月火水木金金”(日本军国主义的一首名曲,大意是要为天皇不眠不休地工作)等当时的应景曲目也穿插进去。并且,通过三木贵史创作的原创曲传达该剧的中心内容,使得音乐剧的形象更立体化,更加丰满,也更具娱乐性。
  音乐剧《李香兰》为何得到了《李香兰-我的半生》的作者山口淑子、藤原作弥以及出生在昭和年代的各年龄层的观众,和中国、新加坡大量观众的热烈支持呢?20世纪最后的时间里,当《李香兰-我的半生》和音乐剧《李香兰》两部作品的创作人员的心愿能引发您的共鸣时,那么我们将带给21世纪一个明确而肯定的答复。

新丁 发表于 2005-5-5 15:08

没了,没细看,,,,

jmdf009 发表于 2005-5-5 17:21

只记得~~周星驰的~~

喜欢冬天 发表于 2005-5-5 17:35

偶喜欢听'女驸马' --'中状元' 那出~

jenho 发表于 2005-5-5 19:11

jmdf009在 2005-5-5 05:21 PM 发表:

只记得~~周星驰的~~

http://bbs.mxfy.com/UploadFile/2005-5/200554202743212.gif

jackyxie 发表于 2005-5-5 21:08

没看过,想看看~~

牛奶糖柠檬 发表于 2005-5-5 21:50


超久以前看过

最近音乐厅听有超经典的歌剧的看
不过好像缩到了一个小时
不知道是不是中间缩了什么水份
后悔当时没有去看卡门的
一下子票就没有了
超经典的说。。。
还在考虑要不要去
因为听说另外还有莫扎特的在另外同一时间上演
其实去看这些还是比较值得
自己觉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古老帖]音乐剧《李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