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
http://bbs.gdgm.cn/UploadFile/200411310574094282.jpghttp://bbs.gdgm.cn/UploadFile/200411310574628177.jpg
http://bbs.gdgm.cn/UploadFile/200411310575027051.jpg
http://bbs.gdgm.cn/UploadFile/200411310575537357.jpg
http://bbs.gdgm.cn/UploadFile/20041131058199984.jpg
四大天王的意义在于:如果香港乐坛是一个商品,那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大天王”的称号是唯一的商标。关于四大天王时代,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四大天王的出现阻碍了很多本应大红大紫的歌手的发展,甚至有人声称“四大天王”占领乐坛的时代是香港乐坛“最黑暗的时代”。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夸张,尽管四大天王的出现确实阻碍了一些歌手的正常发展。但是在一个完全商业化运作的歌坛走到高峰期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现象实属正常。或许,类似的现象还在得演,毕竟香港乐坛只是演艺圈的一个小小缩影。包括F4的风行……,这个偶像市场永远都不可能淡掉,只要我们的歌迷们还拥有年轻的激情。但事实上没有人能代替任何人,在香港乐坛的发展史上,四大天王注定只能出现一次 张学友:歌神传说
我不会买四大天王的唱片,除了张学友的。(某香港歌手)
他是四大天王里唯一会唱歌的人(某内地摇滚乐手)
2002年6月28日,张学友用热情点燃了北京工人体育场。如果你也曾经目击了数以万计的歌迷在舞台上同唱一首歌或者你干脆就是里面的一员,你一定为此心潮澎湃不已。当然,感动我们的肯定不是上半场那些所谓“迎合潮流”的新歌。而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老歌。只有老歌,才具有这种魔力。
1987年的香港乐坛,有三首歌被称为改变香港流行乐网络的旗帜之作,他们是林子祥的《千亿个夜晚》、达明一派的《石头记》以及张学友的《太阳星辰》。当时的学友只是个新人,这是他在乐坛上的第一次闪光。之后直到1989年的张学友,几乎是默默无闻,直到推出《只愿一生爱一人》,张学友才开始一步一步走红。1993年,重回国语歌坛的他总结了四年前出国语唱片的失利,一鼓作气推出了国语大碟《吻别》,这张以翻唱自己粤语老歌为主的唱片销量达到了十几白金,在华语乐坛创下了难以逾越的纪录。从此张学友进一步在歌坛确立了其“歌神”的地位。事隔多年,当张学友再提起歌神这个封号时,他十分不以为然,他说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没有人是天王。如果你真的把这个称号看得重要,就会惹来很多麻烦。
张学友歌唱得好是不可否认的,在很多人的眼里,他都是香港乐坛最实至名归的“天王”。尽管娶妻生子之后,人气大不如从前,并且歌路上也越来越让人感觉不那么舒服,但是再谈起音乐,他语气依然铿锵:“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个见证:作为一名真正喜爱音乐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个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欢唱歌的话,能唱到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现在谁也说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艺生涯见证一次歌手从进入演艺圈到结束舞台生涯的过程。”现在学友又用自己的创意音乐剧《雪狼湖》续写着自己演艺生涯中的辉煌,我们相信——只要他愿意歌唱下去,“歌神”的传说就不会停止。
郭富城:不要说我老了
他是四大天王里最优秀的一个(某企业老板)
至今为止,我没看过有谁跳舞比郭富城更好的(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
郭富城在面对采访的时候,特别忌讳提“老”字,紧张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一个人的事业是不应该分什么时代,我觉得我还很年轻。音乐是不分年龄的,在这个娱乐圈里面,重要的是把最新的灵感随时向歌迷传达。娱乐圈好像一个长途赛一样。只要用心就好,就算我真的唱到老,还是有人会支持我,我还是会唱下去。我还年轻,30多岁还不算老吧,我希望大家不要以我们的出道时间来衡量,这样子对我们很不公平。最重要的是我对工作的热诚。我在娱乐圈里长大,经过很多起起落落,很多的风浪,但是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从艺十多看来,郭富城的形象有过很多改变,头发从长到短,肤色从白到黑,似乎每一次都能影响潮流。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出现像郭富城刘德华这样,用自己的外形来干预时尚的歌手,这就是偶像的力量。由于一直是以偶像的外形深入人心,多年来很少以创作身份示人的他,表示自己目前正在加紧学音乐,希望可以将自己磨利的更好一点。他说,今年内我会出一张自我创作的唱片,因为我已经作了第一首歌,新碟我会一手包办,希望带给人有新鲜感。现在我做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不想一直做被动的歌手。城城说:“在这个娱乐圈里,没有任何的敌人和仇人,每一个都是工作上的伙伴,跟我合作过的都是我的朋友。”在四大天王里,郭富城似乎是对那个“四大天王”时代最有感情的一个,他曾在几次演唱会唱其他天王的歌来表示自己对那段日子的留恋,但是旧时光终究不会再返,所有的留恋都只是留恋。最近还在KTV点出《到底有谁能够告诉我》和《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虽然稚嫩,但一样感人,只是我们已经不敢把那个城城跟今天那个更加成熟更加有味道的男人联系到一起。
刘德华:经过风浪的人
他是四大天王里声望最高的一个(某台湾著名歌手)
华仔才是演艺圈真正的铁人(香港某著名女歌手)
刘天王对“天”字有着特别的钟爱,早期投资的电影公司名叫“天幕”,后来在的演艺公司叫做“天中”,当年他出版《天开了》这张专辑时,曾经策划过一个“天字号行动”……在四大天王里,他也是最在乎自己“天王”身份的一个。其实,刘德华的从艺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也曾经被排挤过,演过小角色。他的第一首歌是1983年在“永恒唱片”发表的电视剧《神雕大侠》主题曲。作为四大天王里成名最早的一个。直到80年代中期,他是名字才被香港乐坛熟知,而论及对内地的影响,则要过渡到90年代初,唱功也不是很出色。但是他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唱的歌,无论是粤语还是国语。尤其是在内地,从《我和我追逐的梦》到《来生缘》,从《谢谢你的爱》到《真情难收》,一首一首刘式情歌以其特殊的亲和力在华语地区中广泛流传,赢得了从十四岁到四十岁人的青睐。十几年来,众多天王天后都找到了合适的接班人,有的更是一茬接过一茬,而只有刘德华是无人模仿的,因为没有人能够模仿他,他就是刘德华,他写过歌,也出过书,并且写得一首漂亮的书法。他很重视电影的艺术性,曾经投资了多部叫好不叫坐的影片,出身低微,没有什么学历的刘德华的涵养比那些留过洋镀过金的人还要好……说着说着就俗了,又把所有的一切归结到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上。而事实确实是如此,圈里人称刘德华为换人,他也是乐坛晚辈们尊敬的典范和学习的榜样。现在,似乎他的歌没有当年那么受欢迎了,陈耀川、熊美玲那种大路化的情歌已经推动了最广阔的市场,它们只属于怀旧的一小撮,现在乐坛有周杰伦、有陈奕讯、也有周渝民。华仔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好多年轻人喜欢听周杰伦的歌,也同样喜欢听刘德华的歌。这个市场可以容纳很多不同类型的歌手。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他们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东西,比如说新音乐,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同样有很多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年轻偶像称霸的时代里,依然有人保留着对刘天王不渝的崇拜。这种崇拜也因着年龄的提高而显得成熟而坚定。 张学友
幕后第一功臣:欧丁玉
“他是一个我演艺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人,是一个从老师过渡到朋友的角色,我从出道到现在的唱片一直是他来做。我刚入行时,对唱片很不熟悉,挑歌选曲的工作均是他完成的,是他把一些歌‘套’在了我的身上,给了我不少的信心和勇气,我的成功少不了他的帮助。”——张学友
张学友的背后有一个很懂市场和人心理的优秀制作人欧丁玉。张学友出道的《爱慕》直到大热的《情不禁》、《等到花儿也谢了》等等,欧丁玉至今一直负责制作他几乎所有的专辑。这位著名制作人挑歌的眼光非常准,总能找到一些有点意思又琅琅上口的歌曲,让张学友永远站在时尚潮流最抢眼的地方。欧丁玉不但知道什么歌最好卖,还不时“搞搞新意思”:《情不禁》里的摇滚尝试、《偷闲加油站》的无伴奏清唱、《雪狼湖》的音乐剧创意,都是成功的招数,可以让张学友与时代同步。尽管上榜、拿奖和卡拉OK里点唱的永远是多情且滥情的那些主打歌。
第二功臣:郭子
台湾人郭子,横跨音乐与戏剧两个行业,是台湾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身份。但在90年代中期,几乎过半数的国语专辑主打歌都出自他的手笔。他成为国语歌坛幕后的一只神秘的创作黑手。从《祝福》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郭子为张学友创作了三张专辑的标题曲及多首为他量身订做的歌曲,包括《偷心》、《忘记你我做不到》。为后期张学友风格的形成,巩固自己在华语歌坛的位置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功臣:陈淑芬
如果有人会为香港歌坛著书立传的话,陈淑芬绝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作为华语歌坛“第一经纪人”的光辉被梅艳芳、张国荣、罗文等明星的风头掩盖,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正式陈淑芬让香港的演艺经纪同世界接轨,也正是她包装、塑造出了一个个让我们为之心跳的天皇歌手。在经历了2003年三位旗下歌手相继撒手人寰的不幸后,振作精神的陈太拿出了1亿元的大手笔来打造学友的创意音乐剧《雪狼湖》!成为延续学友天王传奇的幕后功臣
郭富城
幕后第一功臣:小美
小美原名梁美薇,最初出道时创作颇丰,是与林夕齐名的的词人。后来做过电视编导,直到遇到从台湾返港发展的郭富城,并成立小美工作室之后,她的事业出现了第二春。在未遇到郭富城之前,她帮罗文、张国荣、Beyond乐队、王杰、李克勤、黄凯芹等写过多首流传颇广的歌,但是从此以后她的名字就只与郭富城的名字连在一起,即使写歌词也成为郭富城量身定做。小美对郭富城的影响不止这些,时到今日,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小美,就没有今日的郭富城。
第二功臣:谭国政
谭国政和郭富城的合作也属于难得一见的黄金搭挡,今日不论谭国政为谁写歌或者制作专辑,听起来总有郭富城的味道。
刘德华
幕后第一功臣:杜自持
刘德华十几年来不断求新求变,改变合作对象与签约公司,杜自持是他合作对象中唯一固定的一个。华仔与杜自持的合作由来已久,从早期的《情是那么笨》到最近的《天开了》、《夏日》,杜自持一直和刘德华保持着良好的合作的关系,担任刘德华的大部分编曲及制作工作。
幕后第二功臣:陈耀川
小刚说他很佩服陈耀川可以写出像《忘情水》那样,一红十几年的歌。刘德华在国语歌坛之所以可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他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唱的歌。陈耀川自1993年开始就为刘德华写歌,他为刘德华创作出《忘情水》《天意》《相思成灾》等多首标志性作品。华仔在华语歌坛之所以能以其特定的风格维持至今,陈耀川功不可没。
一段时间里,很多娱乐杂志或者网站都刊登了有关“四大天王”已经落伍的文章。里面说四大天王已经不能在娱乐圈里站稳脚跟,受到了诸如周杰伦、谢霆锋、陈奕迅等人的冲击,他们这样评说四大天王:说红了近20年,胡子、年龄都一大把了,却继续在蹦蹦跳跳、嗲声嗲气地扮演着“大众情人”,觉得他们为老不尊,应该早早让贤,自觉退出娱乐舞台。
四大天王真的过时了么,我不赞成这样的看法,有以下理由:
1、根本没有根据说四大天王的过时,虽然他们的辉煌已经过去,但拥护他们的歌迷影迷却还是热情如火。华仔现在拥有的歌迷数量依然是其他新生代歌手不能比拟的;学友拥有20岁以上的绝大多数歌迷,甚至有七十岁的老人也钟情于学友的歌,这个恐怕是年轻歌手无法做到的。
2、论唱片销量,四大天王现在的销量虽然和以前比较的确是少了许多,但不妨看看现在那些所谓小天王的歌手唱片销量究竟又有多少,他们的成绩恐怕是永远不能超越当年四大天王创造的奇迹。学友的《吻别》、《真爱》两张唱片的销量恐怕不会比这些年轻人的十张甚至二十张唱片总和低吧。再说,唱片销量与以往比大幅度减少也是有原因的,当初是四大天王的天下,而今是群雄争霸的局面,歌手的大量增多使唱片分流,销量自然下降也不足为奇。而且就是在这样一个群雄争霸的对局里,老天王们也不一定会输给年轻一代多少。说“过时”恐怕太过武断。
3、说到单曲,只怕更令新生代汗颜。学友的《吻别》、《情网》、《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忘记你我做不到》,华仔的《天意》、《一起走过的日子》、《忘情水》,黎明的《今夜你会不会来》,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哪一首不是家喻户晓。虽然都是几乎十年前的老情歌了,但至今依然有不少人传唱。不知道现在这些所谓天王接班人的歌手有谁的某一首歌会有这样的生命力。时间考验一切,而老天王们都经受了这样的洗礼,所以在新生代辈出的今天他们依然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4、不妨仔细揸一下曾经拥有如此辉煌的老天王们,他们能有这样骄人的成绩是为什么?这恐怕更是年轻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学友靠大赛夺冠进入娱乐圈,不凡的唱功是圈内人士公认的,而他自己也看清楚这点,于是后来放弃了排戏,专攻唱歌,并潜心研学音乐剧,《雪狼湖》的成功演出把他自己的事业再次推向一个高峰。华仔的努力和上进众所周知,除了努力唱歌,自己的演艺事业也一直不歇的追求,凭《暗战》夺得金像影帝也是实至名归。郭富城的一身不凡的舞技也使并不擅长唱歌的他荣登天王宝座;黎明模特般的身材、俊朗的长相加上深情的声线也赢得歌迷的拥护。虽然他们的成功不能不说是当时商业炒作的巨大成功,但和自身素质也不无关联。而反过来看看现在的新生代歌手,骄躁、自大、虚浮、不求上进,恐怕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歌手生命力都不长,很多一红而过,从此便销声匿迹了。
总的说来,所谓“四大天王”过时的说法是片面的,也许我们更应该为现在新生代的不成熟感到危机。不是我怀旧偏袒老天王们,我也希望真的有一天能看到年轻歌手靠实力把老人们踢出圈外。但小天王们,你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实力--你们现在具备了吗?光阴无情,不管天王们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他们总有一天会走出历史的舞台,如果不是在今天,就是在明天。但是,娱乐圈总是不甘寂寞的,没有四大天王的日子,会不会有别人来接替他们的位置。我们不得而知,正如我们当初也没能预测四大天王会出现,并且一红这么多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