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
fm974.ent.tom.com/img/assets/1/03052316345230128hy778.jpg
有耳非文《打狗女郎》
艺人:有耳非文
唱片:打狗女郎
风格:独立流行
推荐值:★★★★
曲目
01. 秋灯夜话
02. 随便唱唱
03. 打狗女郎
04. 说好了一起去死
05. 寻找新宠物
06. 疾病
07. 老夫老妻
08. 恐龙学唱歌
09. 三明治之三角恋
10. 咒语
11. 变化
12. 坐下来歇歇
13. 幽媾之往生
何谓“有耳非文”,我看到这个名字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有耳朵可以去听,非文字所能表达”。我听到“有耳非文”后的第一个想法是:这可谓中国第一首独立流行(Indie-pop)。那首叫做《样板戏》的歌收录在刘以达的《水底乐园》末尾,非常清新的空心吉他流行曲,猜想“有耳非文”大概是一只以女声为主的Indie乐团。
现在终于听到“有耳非文”的新专辑《打狗女郎》,一看介绍顿时faint,"有耳非文"并非一个乐团,而是一个独立女歌手“高郁斐”,将她名字拆开就是“有”、“耳”、“非”、“文”,行了,大家都试试用这个方式给自己起个艺名吧。还好这个名字也有我理解的那层意思,高郁斐说“这个名除了把我原名分拆外,亦有一个特别意思,‘有耳’代表我经常用耳朵去聆听,‘非文’代表我不喜欢说话,四个字加起来,意思刚刚好。”不管从哪个角度听,高郁斐清爽柔和的典型Indie唱腔几乎与澳洲民谣组合Frente的主唱如出一辙。
《打狗女郎》的13首曲子突破了单一的Indie-pop曲式,有耳非文参与了大部分歌曲制作,当中有讲爱情、健康,也有讲宠物、地震。“随便说说”“老夫老妻”和“疾病”仍然是比较典型的Indie-pop演绎,“随便说说”里的女声在简单清新的空心吉他扫弦中被扭曲成童声状。“疾病”咱始终在钢琴的伴奏下,旋律打上了不小的港式流行曲的烙印。“防腐剂玫瑰永远不会凋谢”,“有耳非文”延续了“达明一派”式的香港独立音乐歌词风格——以小喻大。“恐龙学唱歌”则像“达明”早期一些慢歌一样,加入不少大提琴和键盘效果。我猜想同样的曲子由达明一派来演绎,大致也会如同他们自己的作品一样凄美动人,不过“有耳非文”的唱腔则使作品显得更加清新柔媚。“打狗女郎”的小调曲式也同样继承了达明式的戏谑风格。
“三明治之三角恋”听起来就像一首如假包换的J-Pop/Rock风格作品,不仅旋律相像,大概唱的也是日语。前段部分时隐时现的Trip-hop碎拍以及后半段的吉他噪音和弦乐背景使整个作品音色层次相当丰富。
专辑其他地方Trip-hop的痕迹也相当严重,“幽媾之往生”带有浓厚中国色彩,“说好了一起去死”的旋律节奏则是走的英式吉他曲路线,碎拍的影响在细微出隐约可见。“咒语”是专辑里Trip-hop风格的一个典型,有耳非文在这里的嗓音和唱腔几乎能让人回忆起Portishead的《Dummy》,当然“咒语”更多使用了真声乐器,小军鼓和大鼓以及末尾的短促的歌剧式女声合唱烘托出一片恐怖电影的效果。“WILLKOMMEN”中的“KO”和中段苍白凄清的高音部分,几乎就是"sour time"唱腔的翻版。
当然,“酸楚时光”并非“有耳非文”的全部主题,接下来的一首“变化”就是一个欢快而善意的讽刺小品。“SMALL CITY/小老百姓/拥有一个小梦想/买部车/买层楼/讨个老婆好过年.”一头一尾百老汇歌剧似的爵士管乐和钢琴演奏,制造的滑稽和戏谑效果与The Cure的《Wild Mood Swing》有异曲同工之妙。
“坐下来歇歇”甚至玩了一个概念艺术,34秒钟就是“有耳非文”坐下来歇歇倒水喝茶翻报纸的声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首“秋灯夜语”,难以想像在一个浮躁繁华的城市里会出现如此安静内敛的音乐,同时带有浓厚古典色彩的词句。“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知/正候来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最后一句哽咽的絮语“月半明时”尤其让人心动。
想点就点-恐龙学唱歌
http://sgy.zjut.com/radio/UploadFile/2005-6/2005610201128811.mp3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00 ]
http://13139.com/pic/bannong.gif
专集名称: 半浓半淡 (EP)
演唱歌手: In-Love
发行公司: 89268
发行日期: 2004年5月
语言种类: 国语
专集介绍:
In-Love的音乐以结他为主要乐器,着重流畅自然的旋律,喜欢有趣的编曲,做些新鲜的东西希望带好讯息和鼓励给那些听我们音乐的人 虽然只有短短的五首歌曲,这已足够使人留下印象,风格方面,可以说是以民歌曲式来作主干,轻轻的,淡淡的。你也可以说是很台式的歌曲,因歌唱的也是国语为主,令人不难与陈绮贞比较,不过我想都是让你听过后再下定论。但听inLove不要只着耳于旋律上,歌词也是他们值得人欣赏的地方。“寂寞的小刺猬”来的鲜明,一开声就听见Lu唱着”寂寞的小刺猬”,就是简单的结他再伴以和弦,往后一段和声又是醒神,使歌曲多了谈论地方。“甚么时候”可以说是种简单直接,在肥厚的结他声下引出歌曲,带点点年青感慨的冲劲,对于自信认定的问题,你我都有同感。“你”是碟中最炒耳的一曲,因首次用上了电结他编排,虽然是重型了,依旧是inLove的清新。到了曲未的”遗憾”… 歌词,故人已走的意味,淡淡的钢琴,就连扫弦的结他也有点空虚...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51 ]
自然卷
自然卷的专辑。
跟929似的,特简单,米那么多技术,倒有更多的单纯情感。唱着身边的生活。
http://naturalq.agoodday.com/images/nQ-cover-ep.jpg
EP (2003.08.發行) 已經絕版
曲目:
1. 自然捲
2. 99滴眼淚(完整試聽)
3. 明信片
*這張EP是自然捲手工製作,僅隨著當時巡迴演出發行販售,當中收錄這三首歌曲的版本與後來的專輯版本已經不同,將來也不會再次發行。
http://naturalq.agoodday.com/images/nQ-cover-clv.jpg
C’est La Vie (2004.04.發行)
曲目:
1. Intro
2. 99滴眼淚
3. 坐在巷口的那對男女
4. 自然捲
5. 老處女
6. Only In My Dream
7. C’est La Vie
8. 明信片
9. Beautiful
10. How Much
11. Queen Of The World
咔,是不是很可爱呢~
关于自然卷
自從聽過「自然捲」唱“自然捲“這首歌,才發現原來頭髮自然捲的人還真不少。不只是頭髮,生活裡的自然捲其實隨處可見,電話線、泡麵、貓尾巴、蕨類的幼苗,甚至燙過的花枝也都是捲的,所以我們可以說,「自然捲」是無所不在的。
「自然捲」的音樂也是這樣,取材自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小細節,像是“自然捲“這首歌曲,他們運用詼諧輕鬆的方式自嘲身為自然捲所遭遇的無奈,不只逗趣可愛,更讓非自然捲的我們也能感同身受;在“坐在巷口的那對男女“這首歌曲裡,他們極為傳神的唱出戀愛中男女的各式可愛姿態,讓我們不禁莞爾,同時也不禁回想起戀愛時的種種與甜蜜;與專輯同名歌曲“C’est La Vie“更以跳躍的節奏輕鬆道出生活不過就是這樣,「C’est la vie,就這樣喝個啤酒抽個香煙就沒了,時鐘滴滴答滴滴答答答…Oh, C’est la vie,就這樣彈個吉他說個笑話就沒了,55333 33331…」既然是以生活為題,當然不可能時時輕鬆愜意,所以專輯裡其他優美的歌曲,像是描述戀愛記憶的“99滴眼淚“,感人傷懷的“明信片“,以及飄渺空靈的“How Much“,在在都讓整張專輯聽來更覺豐富。
這些多元而敏銳的音樂作品,幾乎全部來自奇哥一人的手筆,他不只包辦詞曲創作,連編曲、樂器演奏、錄音及混音,也都獨立完成。即便是如此手工烘培,「自然捲」的歌曲卻完全不顯單調乏味,不論在音樂類型或是樂器編排上,都極為精彩豐富。然而能將奇哥的精彩創作如此完美演繹的,自然非娃娃的聲音莫屬,所有聽過「自然捲」演出的人,莫不為娃娃感人卻不炫耀的嗓音而動容,看似鄰家妹妹的可愛女孩,卻能將一首首快慢有別情緒各異的歌曲,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此令人驚艷。
我們何其幸運,能在這裡和他們相遇,我們也許不會在各大媒體看見他們的強力曝光,也許不會看見他們佔據各大流行排行榜的巔峰位置。但我們會在許多生活的角落裡,不時發現他們的蹤跡,聽見他們帶來美好的聲音。多一點點夢想,多一點點美好,多一點點希望,這就是生活,“C’est la vie“。
想点就点-坐在巷口的那对男女
http://www.zztv.tv/3-life/mp3/female/good/good-7-04.mp3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2:17 ]
http://img01.rockacola.com/big5/artist_img/joytrendysound_3DCC0D02.jpg
Artist: 在草地上(Joy Trendy Sound)
Album: 微笑(Mazzy)
Release: 2002
Label: Poch
Genre: Indie Pop
【Review By Effie】
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看到了夏天,并非闷的心慌的现在,而是青春阳光的过去。“在草地上”(Joy Trendy Sound)对夏天的感怀,透过音乐,让我听到清涩的味道。
“微笑”(mazzy)是一张简单的EP,或者应该说是简陋的(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录音设备),甚至很多地方音乐和人声都有着些许距离感。然而他们又是精明的,用一曲纯音乐的“微笑”开篇,便能唤醒你那几近入睡的心。guitar+keyboard的简单清新的伴奏,没有什么“花俏”的内容,旋律和乐器所带来的情感却是动人和感性的,缓慢的深入你的内心。5首清新的吉他作品,acoustic,配以微妙的诗化语言(港台独立音乐的一个努力方向),可以说是他们对夏天过往的敏锐的触觉。同时,女主音显得非常清脆,时而有点调皮的跳跃感,能够听出陈绮贞的味道。
这个EP其实是他们为一部独立短片所作的sound track,但最后没有用上,所以听起来有电影感,呵呵。可惜过于简单(奇怪的是我还有听live的感觉),否则,我相信他们能表现得更好。Anyway,夏天是青春和阳光的季节,藏匿着无数的酸甜记忆。请放松自己,让“在草地上”带着你开始回忆。
【Intro】
Joy Trendy Sound 成員:黎淑敏/陳銘澤
在草地上=曲+詞+編+奏+灌錄+混音+拷貝+監製+黎淑敏+陳銘澤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53 ]
http://www.mcb.com.hk/online/image/upload/15/amk_tribute.jpg大人物出场。。。
In The Name Of AMK
Artist: Various Artists
Album Title: In The Name Of AMK
Release: 2004
Label: 维港唱片
去年最让我惊喜的一张合辑,维港唱片的第三张唱片,香港独立音乐的各门各户纷纷献声,向老牌的AMK独立乐队致敬。我把它看成是香港独立音乐的一次聚会与玩乐,而这也是一张适合作为独立听乐入门的合辑。
(文字转自MCB)
远在十年之前,曾几何时香港独立音乐圈曾形成由Anodize、...Huh!?和AMK这三支乐队鼎足而立的局面,也许AMK不是当年最锋芒毕露的一队,但无可否认他们所树立的音乐姿态、所奠定的风格态度,乃俨如本地Indie-Pop的鼻祖,他们对后世本地Indie-Pop队伍所留下的影响,是肯定不已的事。
现在,一张向AMK致敬的合辑In The Name Of AMK,是本地独立厂牌维港唱片的第三张出品,由十四组音乐单位重新演绎AMK的旧作。
其实早在2002年6月,在草地上、False Alarm、22 Cats、Oliver vs Pixeltoy、Fruitpunch、Seatbelt等乐队曾自资在艺穗会举行过一场向AMK致敬的音乐会「灿若繁星」。辗转两载,事情便引伸与拓展成这张AMK致敬合辑。
「之前一直都想出AMK的致敬唱片,但却只能做了一场show出来。后来成立了维港唱片,在各方面而言,都更加觉得应该要去做。」维港构成分子之一兼乐队「在草地上」的成员阿铭说。现在我找来其中七个音乐单位:My Little Airport、The Marshmellow Kisses、在草地上、Dylan Art、野良犬、Superday及Fruitpunch作现身说法。
他们心目中的AMK
既然参与得这个致敬活动,他们都很喜欢AMK。对于AMK,他们都各有不同的情意结。
My Little Airport的阿P:「AMK是一队很有血有肉的乐队,其音乐可以玩到好深情,也可以好邪恶。其歌词亦见纯真,即使是不愉快的失恋歌也可以写出温暖的感觉。」
The Marshmellow Kisses的Edine:「他们是一队好复杂、好多元化的乐队,有谈性 别政治,也有谈生活上细节。」队友Peter再补充:「他们的歌曲也跨越了时间,现在重温也好好听,从音乐到歌词都很特别,不会有其它乐队取替到其地位。」
在草地上的Mable:「AMK的『叮当』是我中六音乐考试的自选曲目,跟两个同学一起玩,回想起来都很温馨。虽然她们说AMK的歌好似夏金城。AMK对于我来说是我的师傅,教晓我 勇于组乐队;是一个前辈,亦是朋友。」队友阿铭再说:「AMK是一件生活上的东西,他们好像有一些很特别很复杂的东西,但所讲的其实都是在身边的事情。」
Dylan Art的月鸟:「我已不会再听回他们的唱片,但他们当年的确影响到很多人玩音乐。看过其演出后,会令人觉得我也可以做得到。」
野良犬的煜骐:「无论其音乐与姿态都很个人化,我记得当时有人问他们会不会参加『嘉士伯流行音乐节』(乐队比赛),他们便不屑地回答:『不会』。而阿松的唱腔与音乐,也很令人impressive。」
Superday的超人:「中二、三那年,我在收音机听到〈请让我回家〉,一听便喜欢了,令人感到很愉快;当时在正在罚抄校规,此曲便陪伴?我。」
Fruitpunch的Leo:「最深印象是一次看他们在高山剧场的演出,阿松扮超人变身动作、『扯行』结他玩『纳粹党勇战希特拉』,很有趣。后来听其唱片,更觉其歌词很棒很有意思。」
当日踫巧也在场的22 Cats阿杰亦要他讲讲吧: 「我第一次听AMK并不是听唱片,而是阿波弹出来给我听。那时刚接触乐队音乐,发觉那时香港的乐队都不能跟他们比较。『请让我回家』末段的假声你会觉得不是在Show-off唱歌技俩,而是在玩味地表达那句歌词,感觉是开心而有趣,正是其吸引之处。」
反摇滚
当年AMK的Indie-Pop姿态,是对典型摇滚的抗衡吗?
阿铭:「应该是,那时在香港组乐队的都是重型及技术型的,但AMK不但音乐与姿态上都不是,形象也很朴实,但出来那种力量比起重型音乐更大,有一种感染力在内。」
Leo: 「那次玩Tribute音乐会前要拣歌,而翻出他们的CD重温,听回其初期作品,觉得好犀利——点解未弹得准、有点儿甩都可以出来玩?但我心想,年轻人嘛,不一定要玩到着火才可表达到自己,肯出来玩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重要。」
煜骐:「他们有几个元素是向当时的所谓摇滚乐抗衡的,如歌词有点off key,内容又不是摇滚乐队常说的『愤怒』、『空虚』,而是写冰心、写性别的反思。更深印象是一次阿松穿了一件Betty Boo T恤演出,跟一众窄衫黑衫长发的Rock友完全南辕北辙。」
Mable:「AMK的幽默感,也是一众本地摇滚乐队所没有的。」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55 ]
FALSE ALARM
http://www.mcb.com.hk/pic/231/Asian/FalseAlarm_album.jpg
振奋心灵的独立声音,结他音乐就应该是这样的直接、不修饰;刚与柔的Indie Rock比重恰到好处,很久没有在香港听到这样令人称心满意的乐队和专辑了
FALSE ALARM
第二張專輯The Time is Coming
False Alarm大奮進,更成熟、更辛辣、更剛烈、更深沉,Punk與Rock搖撼你心!
以香港出過唱片的獨立結他樂隊來說,這張專輯絕對可擠身classic行列,他日回望與重溫,The time is forever!
false alarm的音樂玩得很放,這在香港搖滾樂隊來說非常難得。他們能夠做到不為音樂類型與思想框框所規限,這實不容易。
馮禮慈
好聽到不斷扭大音量,雖然最後「funk」壞左個喇叭同嚇親隻狗,但因為false alarm係我本地至愛樂隊,冇計!
The Pancakes
樂隊在錄音創作甚至形象上,都有極大進步,比上張碟成熟不少。但本人絕不想看見他們近乎發癲式的表演會變得成熟淡定,因為實在獨家。
少爺占
实在找不到关于他们更多的资料,不过在香港已经玩得很有名的了,应该有人知道啦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58 ]
专辑名称:From Now On
演唱歌手:咖啡因公园
唱片公司:维港唱片
发行时间:2005年02月14日
专辑语种:粤/英语专辑1CD
专辑简介:
http://www.inkui.com/p/cv1/F73E4E0293A2487C3ACB3DC00F3690C6C045F1C7.jpg
维港咖啡 浓情倾泻 联络咖啡因公园
维港唱片第四张出品──咖啡因公园首张 EP 《From Now On》,情人节热恋上架。
维港唱片听过咖啡因公园的作品,结论是他的歌声很动听,一半像古巨基,一半像卢冠廷!同时亦令大家想到 Urban Folk 歌手林一峰──清新结他主导、质朴而洋溢感情的演绎,带来柔情感觉,就如星期日下午咖啡与音乐结成天作之合。
说他是清新歌手也不尽然,在他的音乐通婚之中,亦夹杂了英伦感性派乐队的浪漫质素,电气化的程式编排令 EP 中某些作品渗着点点迷离的气氛。From Now On,请记着这个名字,多得你的见证,成为更多人萦回心田的动人乐章。
本地独立厂牌维港唱片的情人节献礼,是在当日为咖啡因公园出版一张五曲EP唱片 From Now On。
咖啡因公园是独立乐队 Mazer 主将 Gary Law (罗伟衡)的个人化身,这EP也是维港唱片首张“非维港成员”的出品,替他担纲宣企及发行事务。
走出 Mazer,咖啡因公园是 Gary 反璞归真、还原基本步的个人化音乐平台;他的现场演出,也是一把歌声一支木结他上阵,无添加成分。
咖啡因公园在 From Now On 里带来的五首歌曲,都以萦绕听者心头为己任,电结他钢琴配上简简单已极好的电子 Programming,再加上温暖而真挚的歌声,感觉是多么贴心美好,好比如沐春风。“从今日开始”清新可喜,教人怡然自得,仿佛为近日的春回大地天气而设;歌词里有一句:“伟衡属我地/Do You Want To Play”是他的 Anthem 吗?
这是 Gary 的个人唱片,背后还得到其圈中好友的群策群力。唱片由他跟在草地上联袂监制(维港套餐服务?),除了有在草地上的陈铭泽、J Minor 的 Jay 和 Zephyr 协力填词外,大可称为其 Folktronica 之作的 Sunday Morning 有 My Little Airport 的 Nicole 献声和唱;而“我们在化学之间”在幽幽的钢琴下,伴以阿铭的大提琴 Sample 与结他倒播,意境凄美但温暖,我们之间的化学作用,是在成长路上互助互爱、互相扶持,一句“请放心/青春竭尽会拥有更多”甚具人生哲理。而交由在草地上编曲的“人格障碍”,则以 Mable 的铿铿锵锵木结他勾勒出美好 Bossa Nova 曲式,耳感很满足。
Do You All Remember 是碟内唯一英文歌,像英式煽情结他 Ballad 遇上 Air 的法式电幻。
一如维港唱片的家庭式作业,唱片封面内那辑漂亮的结婚照片,由 False Alarm 成员刘卓礼伉俪提供。
⊙亲切真挚散文式作品
香港乐坛近年的新唱作人,主要在“半主流”界方面为主,如林一峰、At17、Ketchup、嘉琳等等都属“半主流”乐手。现在,又多一位生力军──咖啡因公园。咖啡因公园是个唱作人的名字,他是本地乐队 Mazer 成员 Gary Law 所化身的一人乐队。
这EP《From Now On》的六首歌全由 Gary Law 撰写,歌词则部分由其他人填写。咖啡因公园的风格,属“Intimate Singer/Songwriters”类,着重个人感性与触觉的描写。在这方面,咖啡因公园少不免叫人想起林一峰,不过在音乐的面貌上,咖啡因公园比林一峰多了一点电气化,少些木结他民歌味。咖啡因公园的声线较沉,不像林一峰那么高音及多假音。这些都令听咖啡因公园成为独特的经验。《From Now On》这 EP 的歌都很不错,只是个别歌词略见生硬,例如《从今日开始》中有“买东周刊”句,就跟全曲意境格格不入。但整体来说,《From Now On》是张亲切真挚的散文式作品,细腻感性之作。
⊙咖啡因简史
1997 组成乐队《Mazer》
1998 Mazer 赢得第三届蒲窝青少年乐队比赛亚军,最佳原创歌曲及最佳结他手三个奖,开始出席各大小 Band Show (包括各大专院校)
2000 Mazer 首度出席台湾的“野台开唱”音乐节-Mazer出席mcb主办的“月黑风高音乐会”
Mazer 歌曲“celebrity”收录于“蒲窝玩创你2”唱片
组成 Post Rock 乐队 Outro Lado Project,再度参加蒲窝青少年乐队比赛,赢得季军,最佳 原创歌曲,最佳改编歌曲及最佳主音共四个奖
2001 为黄耀明《黄耀明沿途监督独乐乐人山人海音乐会》现场演出担任演奏
Mazer 再次被邀请出席台湾的“野台开唱”音乐节
Mazer 出席 Mcb主办的“达明一派上路十五周年音乐会”
2002 Mazer 歌曲“冒险乐园”收录于商台“音乐连龙”唱片
Mazer 出席 Poly Muso Band Show
Mazer 出席“香港视野音乐节闭幕音乐会”
2003 Mazer 出席“香港视野音乐节开幕音乐会”
十一月成立 One Man Band “咖啡因公园”,收录歌曲“人格障碍”于商台节目(不设划立)之维威喂巨星汇内
2004 咖啡因公园开始为唱片录音
Mazer 重组后为演艺学院“Sunset音乐会”演出
咖啡因公园首度于维港唱片“My Little Airport 情留暑假音乐会”公演
2005 Mazer 参与为亚洲地震及海啸灾民筹款义演歌曲“这晚我看见”录音
咖啡因公园《From Now On》EP热恋上市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3 at 00:00 ]
http://cimg.163.com/movie/0502/28/image006.jpg
艺人:The Marshmallow Kisses
唱片:I Wonder Why My Favorite Boy Leaves me
厂牌:维港唱片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到The Marshmallow Kisses的作品时都会有这样一种同感:“实在太像Belle & Sebastian了”,或许这多少要归功于成员Edine在日本留学期间得到当地清新要团Three Berry Icecream的指点。实事上The Marshmallow Kisses的作品早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收录在“米国音乐”杂志的随刊CD里,并大受好评,随后因为两位成员各自的生活琐事把唱片的事耽搁了下来。不过好的音乐永远不过会过期,两年后The Marshmallow Kisses重组推出首张EP作品很快便在唱片铺销售一空,也一时传为佳话。
想点就点
http://210.51.23.68:81/H/200568/113743/418661.wma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18 ]
http://cimg.163.com/movie/0502/28/image008.jpg
艺人:Goodmoringloria
唱片:Goodmorningloria
厂牌:89268
关于Goodmorningloria这个团体有两个趣事,一是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乐迷都以为他们是Goodmorning Gloria,包括笔者,直至我亲身来到89268购买这张唱片的时候他们才告诉我是Goodmoring Loria;二是因为她采用国语演唱作品,以致起初大家都以为她是一位台湾的女歌手,事后他们通过媒体告诉大家,Goodmorningloria其实是一个三人团体,除了Singer/Song-writer女歌手Gloria外,还有本地独立音乐人Edmund Leung(Huh主音)和视觉艺术家Tamshui。每每聆听Goodmorningloria这张收录了七首作品的EP,都感觉到她展现的是一份有别于其他清新团体天真浪漫的生活态度,她更多是冷静与自省的心情对白,7首作品正如一个星期七天的七种心情。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这张唱片的Cover Art设计得如一本小说模样,精制唯美,仿佛一张可以“阅读”的唱片,当中Tamshui自然是功不可没。
想点就点
http://www.magnum.com.tw/music/GOODMORINGLORIA-06.wma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47 ]
http://cimg.163.com/movie/0502/28/image012.jpg
艺人:陈姗妮
唱片:后来 我们都哭了
厂牌:五四三
把今天的陈姗妮称作港台两岸的独立女王相信没有人会有异议,她不依靠任何唱片公司都可以保持着极高的唱片产量并张张叫好,这在日益萎靡的唱片工业里已经是一个奇迹。经过几张现场作品和Crossover的合集后,陈姗妮终于在2004年尾推出时隔4年的全新唱片“后来,我们都哭了”,作品延续“完美的呻吟”时期的电气化路线,玩世不恭的华丽电子音符贯穿在陈姗妮擅长的Band Sound作风中。“后来,我们都哭了”――尽管有着略带伤感的标题和灰色调的封套设计--但曲风丝毫不含糊晦涩,甚至算得上是陈姗妮历年唱片中旋律性最高的一张。比起4年前的“完美的呻吟”,只能说陈姗妮显得更加自信与更具音乐野心。
想点就点- 小聪明
http://play.5308.com/newmusictt90/8ttt/20050309/0309A003/6.Wma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30 ]
http://cimg.163.com/movie/0502/28/image023.jpg
艺人:大头佛
唱片:大头乐园
厂牌:Music Entertainment Inc.
这个年头似乎大家都乐此不疲地出版迷你专辑(即EP),在2003年夺得叱吒新力军组合银奖的大头佛再接再厉,于首张大碟反应良好后继续推出一张迷你专辑保持人气。大头佛过去一直给归类为港式Cutie Pop实属无奈,全因他们当年凭着一首略为轻松的“下午茶”进军乐坛,但是他们整体风格其实是Pop Rock!在这张全新EP里,他们明显是要锐意退去昔日那份模棱两可的青涩味,换上是Full Band的Indie Rock阵容,特意把旧作“下午茶”重新灌录成Rock Version已可见一斑。“大头乐园”散发出无敌的青春气息,隐约间主音阿欣还能唤起Chara的影子呢!
想点就点
http://music.nowok.com:83/aacad/group/d/datoufo/200306/09.rm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33 ]
http://cimg.163.com/movie/0502/28/image026.gif
艺人:22 Cats
唱片:All the Good People Will Shine
厂牌:维港唱片
22 Cats是维港唱片今年力推的另一队乐队(成员包括陈琳波和陈冠杰),也许是得到公司的倾斜政策,22 Cats的海报和封套都设计得非常有心思,在香港大小gigs上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可是22 Cats这个名字实在太秀气,以致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一队港式Cutie Pop组合,结果22 Cats却是一队全男生的流行摇滚乐队,有时还会涉及到Noise Rock、Experimental的音乐元素。唱片取名为“All the Good People Will Shine”乃是因为“Let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一曲中的一句歌词,22 Cats的首张专辑正好体现了他们的处世信念,就是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拥有一个美好的心,你的光芒必能照耀到别人身上,必能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和希望。
想点就点
http://www.aahsun.com/newblog/C364111988/E850723907/Media/03%20jasper.mp3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35 ]
介绍多张碟,看了觉得不错的。。。
http://cimg.163.com/movie/0502/28/image030.gif
唱片:Come Out and Play (3CD)
厂牌:89268
89268这间香港独立唱片近年在推广香港本土独立音乐上的确是不遗余力。像这张以3CD形式发行的Come Out And Play就是一例,3CD一共囊括39个独立单位,这样的阵容对于向来人丁单薄的香港独立音乐圈可谓史无前例,无形间这也成了一次香港独立音乐圈的大阅兵。唱片里39首作品以两文三语唱出,在风格上极具包容性,坏碑唇送出Trip hop作品“保守秘密(Come Out And Play Remix)”,Dylan Art(mcb编辑乐鸟个人组建的乐队)则有恬静美丽的electro-pop小品“I Belong To You”,而Hard Candy的Save the Child是不折不扣的Punk-Pop作品,农夫的粤语作品“明天冇咁早”自然是Hip Hop;新名字当中,让我有惊喜发现的要数Stealstealground的Bad Waves of Paranoia和Charisma吉他手Kevin新乐队Double Life带出趣怪搞笑的“咬咬兵团”,一时间让我们发觉原来香港的独立音乐竟是如此的丰富热闹,唱片甚至还收录了广州乐队沼泽的一首作品,真是两地一家亲。允许我鸡蛋里挑骨头,如果89268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在唱片内页里附上每个创作单位的简介和作品背景资料,这将会更加完美,也算是对香港独立音乐发展过程的历史记载。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37 ]
http://fm974.ent.tom.com/img/assets/200311/031116135915031116fenhong.jpg
香港独立乐队粉红A:用粉红针砭时弊
“红A”代表成长中的回忆
问:乐队为什么叫“粉红A”?
粉红A:“红A”是上世纪70年代风行香港的塑胶用品,代表了我们成长中的回忆。我们成长在上世纪80年代,“红A”也是地道的香港代表。
问:你们是四人乐队,但经常只有三位成员在香港,平时怎样一起进行创作?
粉红A:我们会给在美国的Tim寄音乐DEMO的光碟,让他再加上吉他部分,通常回来之后歌曲就会“大变样”。平时也有在网络上讨论和传送音乐,但可惜的是未能做到在网上Jam歌,如果可以的话,相隔再远都可以夹Band了。不过现在Tim工作比较忙,所以Hayden和Rodney就会做多点吉他部分的工作。以后可能会以3人的形式继续发展。
问:从第一张唱片《粉红A》到今年的《潮湿》,有什么改变和不同?
粉红A:做第一张唱片的时候我们经常“撞板”(碰壁),有了这些经验,做起第二张就顺手很多了。
每个人都多了反思
问:主音Hayden曾说过“成长的年代是最好的年代”,觉得现在对于音乐创作而言是否最好的年代已过去?
粉红A:其实也不一定。上世纪90年代,香港的泡沫经济看起来很繁荣,大家表面上看起来都非常忙碌,甚至没时间去听音乐,所以那时侯音乐商业化的手段也很强,正是这样“四大天王”才会有市场。但现在经济差了,大家放慢脚步,反而会有耐心去听音乐,对本地的东西也更关注一些。
问:也许正是由于你们说的这个情况,大家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反而会关心本地的东西,或者回顾过去的好时光,所以我们可见不断有怀旧的浪潮掀起,包括你们的名字和音乐中的有些“粤语时代曲”的旋律带给人的感觉也挺怀旧的。
粉红A:怀旧其实不是专门做出来的,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改变让每个人都多了反思,可以用另一种身份去思考、追寻成长的东西,所以就有了你所说的“怀旧感”。我们其实也是希望能做自己本身有特色的音乐,不希望限制自己,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市场是否接受。
“粉红幽默”更暧昧
问:你们的新唱片中如《蜜桃》、《体育》、《A梦》中都包含了对性的隐喻,为何会用这种“粉红幽默”来针砭时弊?
粉红A:其实我们是不想用太直接的方式说出,想委婉一点,“粉红幽默”要比“黑色幽默”更温和一些,也更暧昧,我们喜欢这样的状态,有些对于大众而言是禁忌的东西,可以用巧妙的方式说出来。我们的作品本身可以有多种诠释和解读的方法,有些人听到政治讽刺,有些人可能认为有性的隐喻,这都不需要标准答案的,就像一幅画一样,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东西。
只做忠于自己的东西
问:LMF的解散让不少人觉得感慨,你们认为香港独立音乐的现状如何?将来你们会怎样坚持下去?
粉红A:我们看到这几年很多人失业、经济差了,由于经济问题造成压力,出于各种原因,有人放下良心做一些违背自己宗旨的事情,也许是为生活所逼。但是对比世界上其他地区,我们会觉得其实香港人还是很幸福的,至少我们有机会做自己的音乐,有器材、自己有能力支持这些。我们通过做这两张唱片也认识到,纯粹做音乐、独立音乐的形态不一定能支持得了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正式职业,平时也要上班、做文件、开会、见客,但音乐始终是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为了这重要的一部分,会花时间去做宣传、向别人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甚至会作出一些妥协,但我们有自己的底线,很难去做商业的音乐,只做忠于自己的东西。
问:接下来有些什么工作计划?
粉红A:明年1月2日、3日,我们将会举办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首次音乐会,将会以3人的形式为大家演绎粉红A的作品,希望到时Tim可以回来,更希望大家一起支持我们。
想点就点
http://down3.zol.com.cn/bbs/upload/2005/06_20/1119250912397.mp3
]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40 ]
http://img04.21cn.com/2004/04/26/2007751.jpg
The Pancakes:一个和弦走天涯
The Pancakes:一个和弦走天涯
忽然想起香港的一支个人团体indie pop/dream pop band。
The Pancakes。
提起香港,
大家总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一个巨大的文化沙漠,
要么至少也是个音乐的荒芜地。
但The Pancakes和Dejay的出现,
让我觉得这个弹丸之地还是存在着希翼和未来的。
至少,还有人在为自己的梦想真实的生活和努力着。
说是一支团体,其实The Pancakes只有Dejay一个人。
在2000年,这个22岁的女孩自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英文唱片《Les Bon-bons Sont Bons》,
并且一手包办了作曲,填词,编曲,弹奏,录音,制作及发行的工作。
不久她将这张唱片寄给西班牙独立厂牌Elephant,马上便获得了一纸合约。
The Pancakes的引人之处在于她天真的幻想力(我觉得有些臆想症的味道)
和可爱得有些抵死的歌词,
或许是因为Dejay广东话味道浓重的英语发音,独特好玩。
看过她和月鸟合作的一本杂志《Sofa》,上面专门介绍些稀奇古怪的音乐和文化。
Dejay同时还在香港一本叫《东touch》的周刊杂志上面写专栏,
向读者介绍一些古灵精怪的漫画和书籍;
也写些散文心得游记什么的。
在杂志专栏的文案上Dejay是这样描绘自己的:
Dejay=The Pancakes,兼职独立音乐人,出版唱片及间中制作广告歌,正职为幻想家。
这个专栏虽然只有一个版面,但内容倒也别致有趣。
想点就点
http://www.wyk.edu.hk/~wkli2/The%20Pancakes%20-%20Patronage.mp3
[ Last edited by ba on 2005-7-22 at 23:44 ] 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把中间的帖给删了
这是有关一些独立音乐
一些另类的声音
在搜索的当中我看到了好多
像琦贞,像张楚,像沼泽,像与非门。。。多得我无法一一例举
也许这里我少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人
那就是林一峰
但是还是要提到他一下,虽然并不是那么的喜欢 不过我就好像听过林一峰的几首歌而已,感觉比较另类.....
不过也挺喜欢 的........ 林一峰毕竟是香港独立音乐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从地下走到地上..
对于独立音乐而言, 地上还是地下, 这是个问题. 忽然想起,似乎没提到LMF..从地下走到地上,他们也该是代表..
大概是你不喜欢RAP吧...呵呵 嗯,D碟都好特别,好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