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莉的十年之争
尽管已经空谈了十年之久,科学家们仍在运用原始的伦理体系评价有关克隆的科学与技术。以下选自棱镜网某文章的一部分:
2月22日,生物医学史最伟大的事件,即多莉的克隆出世,迎来了它的第十周年。1997年,伊恩.维尔莫特及其在爱丁堡附近罗斯林研究所的同事们宣布,他们已经繁殖出了一只在基因上和一只成年母羊完全一样的羊羔。这项发展激起了几十年来科学伦理史上最大的争论之一。它还开拓了干细胞研究和临床克隆令人激动的新领域。
令人好奇的是,公众兴趣的强烈程度让科学家们感到措手不及,甚至包括发表维尔莫特研究成果的《自然》杂志。媒体的焦点一下子就集中在复制希特勒军队的可能性上,而科学家们则仅把多莉看作一年之前所发论文的一种微不足道的进步。
既然多莉只是一具仅仅适合于博物馆的标本,那么现在就是对它加以评估的时候了。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里取得了伦理上的哪些教训呢?
第一,克隆动物还无钱可赚。
第二,科学家们已经展示了渲染真相的惊人能力。
第三,有些科学家脑子灵活、肆无忌惮而且丧失了理智。
第四,如果人类的克隆繁殖在任何时候变得安全了,那么这个领域里的大多数科学家都会支持这种做法。
第五,誓死反对不安全的克隆繁殖使得科学家们像是合乎伦理的。
第六,从事克隆研究的科学家们仍和从前一样,对其工作所牵涉的伦理意义稀里糊涂。
那么,在经过了十年时间的辩论之后,科学家们处于伦理进程的哪个阶段呢?他们还在我们开始的地方,一步也没有向前。科学界不是审查克隆技术的社会与道德意义,而是基本上信奉关于必然性的伦理观——不可能再把妖怪装回瓶子里,不可能停止进程,不可能弱化公众对治愈可怕疾病的强烈要求。这真是妙极了,那么就让我们继续干事儿吧。
选自(www.sinaworld.org.c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