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架岩士唐 发表于 2007-12-3 22:25

"如临大敌"的本科教学评估,藏了多少猫腻?

于2003年启动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旨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项初衷良好的评估工作,由于各校在迎评中准备工作竞相攀比拔高,被指存在形式主义之弊。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界,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么,到底是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出了问题?还是学校“迎评”环节藏有太多猫腻?本科教学评估怎样才能正本清源,回归其良好的主旨?

“如临大敌”的评估

    说起今年迎来的本科教学评估,山东一所省属高校的任老师用“如临大敌”来形容。为迎接评估,他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工作多得做不完”。学校早早地成立了“评建办”,设立了评估倒计时牌,除了组织各部门进行自评以外,还在正式评估前,请来教育管理部门专家和评估组成员进行预评估。“预评估阶段全校犹如进入‘战备状态’,教职工紧张得喘不上气来,连走廊里的灯泡都不允许有一个不亮。”任老师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这种细致到每一个角落的“迎评”准备并不是偶然存在。另一所高校的英语老师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学校明年将迎来评估,学校“迎评”手册每人一本,要求每个老师对学校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等倒背如流,最重要的任务是改卷子、改论文、改教案。按照评估要求,要把三年内的卷子重新修改一遍,有的只能找学生重新抄写。“这项工作费时费力,苦不堪言。”这位老师说。

    一名多次参加评估的大学教授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在一所医学院抽查了100份本科生的卷子,这些卷子字迹不同,答案却完全一样,一看就是不同的人对着同一份答案抄的,有的甚至把“静脉曲张”这样的专业术语抄成了“静脉扩张”。

    “本科教学评估远离了其初衷。”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估组专家说,最突出的表现是学校接待过度,铺张浪费。专家组成员刚下飞机,学校领导就在停机坪等候了;到了学校,师生列队夹道欢迎;有的省长还亲自出面接待。有的学校给评估组成员每人安排一个陪护人员,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临走时还送来贵重礼品。

    这名专家说,有的学校把这种评估叫做“扒皮割肉”,不仅人要扒掉一层皮,而且要花不少钱。“这样,评估的结论基本都是优秀。因为评估专家都是从各学校抽取的代表,这次你评估人家,下次可能就是人家评估你。难怪有人说,评估就是‘学校领导作假、评估专家作秀’”他说。

“离评估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教师已经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造假,把原本没有的规章制度造出来,把原本没有的工作成绩造出来,把从未改革过的教学改革成果造出来,把从未搞过的学生座谈记录造出来,把没听过课的听课记录造出来,把没有过的教案、讲稿造出来……”

    “学生们‘为了学校的利益’也都轰轰烈烈地参与其中,评估要求有3年的试卷、作业存档,那就发动现在的学生答几年前的试卷,写上别人的姓名,老师还煞有介事地批改打分,几年前的试卷因此诞生,作业也是如此。”

    编辑部最近几个月陆续接到一些高校教师和学生类似的电话、邮件,反映部分高校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造假行为。这些属于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高校有什么苦衷?就此,记者对全国多所参与了本科教学评估的高校进行了调查。
近3年的论文基本上没有原件

    几乎全是加工“整改”后的“成果”

    “不是哪所高校都这样做么?”中南某省一个刚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师范学院的年轻老师说,他们学校将在明年1月初迎接教育部的评估,而准备工作则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由于这是学校升格后的第一次评估,学校领导异常重视,到处取经,然后回校布置“整改”。

    “整改”项目,就有老师感觉最繁琐、最头痛的工作——改试卷和改论文。一位老师说,按照该校教师平时判卷的习惯,都是按每道题扣多少分判卷,然后用总分减去扣去分数之和,得到最后成绩。但是,根据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对于考卷必须计算每道题加多少分,然后求和得出总成绩。“就因为这个,我们不得不依葫芦画瓢,出一份完全一样的试卷,然后找在校学生重新将答案抄一遍,再判分”。

    再有就是论文。按照要求,开题报告、论文周记、进度情况都要求有详尽的记录,但有些学生已经毕业了,可以前写的论文还缺少这些项目,高校就要求论文指导老师负责补充。对于学生的论文,如果英文摘要或者标注出现错误,还得重新订正,并将论文重新打印。



资料图片

    “老师要一遍一遍地看论文的用词用语是否合适,然后修改一稿打印一次。如果检查中发现有抄袭的情况,指导老师还要负全责——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帮学生重新将毕业论文写一遍。”这位老师说,现在他们院系最近3年的论文基本上没有原件,几乎全是经过加工“整改”后的“成果”。

    对此,北京某工商类大学的教师孙黄(化名)也颇为头痛。他说,学校2007年6月将接受评估,但从2006年暑假始,他们就没有过过好日子。“学校的检查一轮接一轮,表格、论文、试卷填改让我头晕脑胀。”

    他说,学校的教学管理本来就做得不好,面对评估,唯有造假才能过关。因此,学校也与其他高校一样迅速地在毕业论文、学生试卷、教案、讲义等方面“查漏补缺”,并美其名曰“以评促改”。

    “这太要命了,每天都开会,整天跑过来跑过去,这半年压根儿没有做什么事情,稍微想看看书,琢磨点专业方面的东西,却根本没有时间,想开个学术研讨会都完全不可能。”

    当然,高校内也并不是所有的人对于造假都怨声载道。北京某高校内一个打字复印店的员工就很兴奋,他介绍,从他们店打印的材料拿出来,全部用盒子装着,可以堆满一间教室,“成绩是靠纸张堆积出来的嘛”。

FBI联邦密探 发表于 2007-12-3 23:52

沙发吗?

FBI联邦密探 发表于 2007-12-3 23:53

鬼叫这里是中国麽!!

闲愁几许 发表于 2007-12-4 00:11

是啊,记得我们楼下的打印店是最兴奋的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临大敌"的本科教学评估,藏了多少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