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发表于 2008-3-4 13:43

向国民派发“发展红利”可不可行

上海市政协委员刑普此前提出为了抵消通货膨胀给民众带来的负担,财政给每人发1000元,或者减税。当然,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是“按人发钱”说。
    不少评论指出,按人发钱的建议乍听起来有点离奇,但细想一下还是好的,是让民众分享经济增长好处的最直接办法。更何况 ,加拿大、印度、新加坡、中国香港等都有这样的先例。不过,两会期间有财政专家表示,这样的建议根本不可行(相关报道见昨曰ben报)。    专家们的这种说法可能有些武断。刑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有二:一是抵消通货膨胀对民众生活的负面影响,二是让民众更为公平地分享经济高增长的好处。为达成这两个目的,可以采取三种进路,刑普本人已经提出了两种,即发钱,减税。还有第三种,政府仍然拿钱,用这些钱来建立福利体系。那些反对刑普的专家通常都支持第三种办法。
    但是,简单地比较一下立刻就会发现,第三种办法对民众的好处未必优于前两种。关键问题是,这个福利体系能多大程度惠及低收入群体?计划体制时代,中国就已建立国家福利体系,但这套福利体系在福利覆盖方面欠缺公平。它只覆盖了最稳定的国有部门,收入较低的群体———农民及城市非国有部门员工———被排除在外,起了逆向再调节作用。医疗、退休等福利的这种逆向再分配效应非常明显。
    直到今天,国家福利体系的基本结构依然存在。对于这样的福利体系,再把更多的钱投入进去,未必能给中低收入群体带来多大福利。与此相反,减税或发钱的办法起码不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当然,与减税相比,发钱似乎更有助于穷人。因为,我国目前税制的主体税种是流转税,而不是所得税。减税的好处主要将为企业享受,低收入群体享受到的好处是相当有限的。哪怕是减免个人所得税,与穷人也无干,因为穷人本来就没有达到交个人所得税的收入门槛。这样看起来,帮助穷人的最好办法是按人发钱。
    话又说回来,现实总是比理论推理复杂得多。政策目的越具体,出现难以事先预料的负面后果的可能性越大。人们以为可以直接帮助穷人的政策,很可能对穷人甚至对社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后果。比如,当年集体化就是要直接帮助穷人,结果却是穷人的普遍贫困。按人发钱有什么后果?现在支持这一建议的人士也只看到其可以看到的好处而已。
    因此,比较理性的社会政策应当是不加区分地对待每个人,而不特别地追求让社会中某一个群体单独受益。从这个角度看,减税似乎又要优于按人发钱。可以预料,减税带给企业的好处,会部分地为劳工分享。减税对内需的刺激,也会惠及每个人,包括穷人。当然,单从税收增长的趋势看,中国也需要减税:连续多年财政税收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这样的税制存在问题,研究整个税制,对其进行调整,以控制税收如此快速增长,是财政的内在逻辑要求。
    同时,依据其他国家的经验,一定规模的国家福利体系,对于缓解社会内部的财富分配不均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当然,前提是这个福利体系设计比较合理。
    这样看起来,只要制度设计合理,不论按人发钱、减税,还是把更多钱投入国家福利体系,都能够惠及民众,政府可以依据不同情势选择使用。唯一的限定条件是:通过民主、法治等手段,对政府保持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使政府始终以公众利益为唯一施政目标。有了这一条件,政府怎么做,就只是个政策问题。(社论)

咖啡~ 发表于 2008-3-4 13:44

唯一的限定条件是:通过民主、法治等手段,对政府保持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使政府始终以公众利益为唯一施政目标。有了这一条件,政府怎么做,就只是个政策问题。

等到这个民主,法治,,穷人死了一堆了...我也差不多了.......

食肉的脑力劳动者,真惨,横竖不是人....

咖啡~ 发表于 2008-3-4 13:46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3/04/xinsrc_032030504103373427312203.jpg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3/04/xinsrc_03203050410334060727202.jpg
两会的美女记者...

咖啡~ 发表于 2008-3-4 13:47

刑普委员不分贫富、不分收入多寡每人补1000元的"平均主义"设想,看起来有点可笑,实质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戏谑的做法,提醒各级政府,不要忘记漂亮数据、美丽政绩后面的问题,不要忘记"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要义,不要忘记发展是为了人民的执政目标。

    上海市政协委员刑普将在今年的两会上正式提案,给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抵消CPI高速增长的影响。他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全国人民并没有同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果实,人民的实际购买力甚至是下降了。(2月20日《南方网》)

    再胆大的代表、委员,也不敢在“两会”上恶作剧;再无才的代表、委员,也不会拿提案、议案开涮。

    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个近乎戏谑的提案,一个有点恶作剧的举动。

    给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抵消CPI高速增长带来的影响,别说作为提案提交,就是聊天时这样说,也会引起哄堂大笑。如果对说话人的身份、情况不了解,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发表这种观点的人太没有水平。

    而事实是,发表这种观点,并将其作为提案提交上海市政协提案委的委员刑普,是上海汽车集团的副总经济师,曾在美国留学,专门学习经济学,之后在华尔街著名的雷曼兄弟公司从事过数年专业的经济分析,是一位经济专业人士。我想,作为一名精英人士,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名誉、地位、身份和政治荣誉开玩笑的。他提出这样近乎可笑的提案,一定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可信的依据。

    那么,刑普委员提交这样一份提案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呢?刑普认为,2007年,我国GDP增长11%,财政收入达到5万亿元,增幅高达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7.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5.4%,与此同时,全年CPI增长也达到了4.8%。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的说法,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实际增长9.5%。由于此次的价格上涨,主要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生活必需品等,这就预示着,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在经济高速增长、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全国人民并没有同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果实,一部分“成果”被高速增长的CPI吞噬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看刑普的这份提案,就不难发现,戏谑提案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问题、沉重的现实。

    我们承认,GDP、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但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经济增长的落脚点又是什么?除了国家强盛之外,更应当反映在老百姓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上。遗憾的是,去年以来,经济发展的民生成果,很大一部分被快速增长的CPI吞噬了。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不仅不应当感到高兴,而必须引起深刻的反思。因为,一极是财政收入的超水平增长,一极是老百姓实际购买力的下降,预示着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合理,预示着财政收入侵占了老百姓的利益。更重要的,这种现象并不是去年才出现的,近五年来,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2万亿一下子增加到2007年的5万亿,三年就能翻一番,但是,五年来,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只有9.8%,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更是只有6.8%。

    如果我们的思路、目标、措施仅仅停留于漂亮数据的喜悦之中,而看不到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长期下去,就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产生社会动荡。

    zhongyang要求,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的通货膨胀。但是,在遏制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措施还没有完全见效,价格上涨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呢?如何让老百姓适应这样一种价格形势呢?

    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价格波动是十分正常的事。问题在于,在价格波动面前,如何提高老百姓对价格波动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如何化解价格波动带来的社会震荡,这才是政府必须认真研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这一轮的价格上涨之所以危害很大、担心很多,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老百姓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太弱。老百姓对价格上涨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太弱,则源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老百姓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收入水平的增长没有与经济增长,特别是财政收入增长同步。

    刑普委员不分贫富、不分收入多寡每人补1000元的“平均主义”设想,看起来有点可笑,实质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戏谑的做法,提醒各级政府,不要忘记漂亮数据、美丽政绩后面的问题,不要忘记“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要义,不要忘记发展是为了人民的执政目标。■谭浩俊

咖啡~ 发表于 2008-3-4 13:50

在这无聊的话题,多贴个靓女养眼....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3/04/xinsrc_142030504104418716546213.jpg

注定伤害 发表于 2008-3-4 15:14

之前发过这个问题的评述了……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3-4 16:32

这是一个关于“穷人民富政府”和“穷政府富人民”的争论

轻水惜寒 发表于 2008-3-5 21:02

写这个贴子的人懂不懂税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向国民派发“发展红利”可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