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圆梦之旅--访“鸟巢”记者工作间的梁颖森
北京的圆梦之旅--访“鸟巢”记者工作间的梁颖森人民网记者 刘鹏
2008年09月17日21:16来源:人民网-奥运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9月17日北京残奥会在精彩的闭幕式后顺利落幕,各国运动员代表团将告别中国踏上归程,他们在北京完成了自己的圆梦之旅。在我们祝福他们的时候,就在赛场下也有一群人完成了自己的圆梦之旅,他们就是那些为了残奥会顺利进行而付出辛勤汗水的普通工作者,是他们让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真诚的祝福他们,道一句“辛苦了”!
记者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再次采访了“鸟巢”文字记者工作间的主管梁颖森先生,曾参与过奥运会媒体服务工作的梁先生,又在残奥会开幕后圆满的完成了他的媒体服务工作,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圆梦之旅,也将同样的梦带回自己的家乡继续前行。
更喜欢残奥会时的记者
“在残奥会开幕以后,我们更多的是在考虑一些创新性的服务类工作,想给所有记者带来一些跟奥运会时不同东西。例如中秋节那天,我们就特意用一些物品装饰了文字记者工作间,并预定了300个月饼进行免费发放,而且还我们制作了一些精美的卡片送给记者。这些微小的细节不仅让外国记者有一个可以认识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直观感受,而且也给一些离家在外的中国记者带来归属感,这让很多记者感到高兴。”
“在残奥会开始后我最难忘的就是那些残疾记者了,他们都特别的坚强。我在服务的时候并没有感觉有什么特殊,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但他们特别友善,很高兴能他们提供帮助。”
“由于来报道残奥会的记者减少了一些,工作间的整体感觉会比奥运会时轻松许多,不会像奥运会时绷得特别紧,那时媒体大战的场面很让人震撼,比较像是在一个战场,不断的有人冲进冲出。”梁颖森笑道。
“我们奥运会时有100多个志愿者,残奥会时数量下降了一些,大概是80个人左右。”梁颖森坦诚的表示由于是第一次带团队进行工作,而且带的还是在校的学生,压力相当大。“刚开始一次带了24个志愿者进行工作,但由于这些志愿者不是“付薪人员”,很多东西不能要求和“付薪人员”一样,所以感觉在管理上比较难。其实在后来的总结中,我发现对于志愿者的管理,更多的是要把他们当成朋友,要关心每一个人,细到生活方面,然后再加上一些威严就可以把这个队伍带好。”
“我们这里的志愿者都是“北大”的学生,有些是刚入学的新生,也有临近大四的毕业生。这些年轻的志愿者表现的都非常非常的好,他们和付薪人员一样辛苦,从奥运会时平均每天工作超过20个小时,到残奥会时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都是一路坚持下来,没有一个退缩,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很感动,非常不错。” 梁颖森谈起这些和他“奋战”过一段时间的志愿者感慨不已。
“今天残奥会结束了,这些志愿者马上就会回到学校上课,他们连一个相对缓冲的时间都没有,真是特别不容易,很高兴和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一起工作,很感谢他们。”
“幸运”的圆梦北京
梁颖森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毕业后就职于广东电视台下属的分公司,主要是做技术类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广州“亚组委”在网上的招聘启示,由于比较喜欢体育方面的工作,所以当时就报名并参加了考试,在顺利通过了面试后进入“亚组委”。梁颖森在采访时一直说自己很幸运,但幸运的脚步并未停止,就在他进入“亚组委”后,刚好有个机会——广州“亚组委”要派人来北京“奥运实习”吸取经验,就把他派到了北京,一切看似都那么巧合,但这真的发生了。
“一开始是在北京奥运大厦的媒体运行部工作,后来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加入了“鸟巢”国家体育场的新闻运行团队。”梁颖森满脸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向记者说:“我更希望在体育竞赛现场进行工作,这样会真正的接触媒体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会对以后的“亚组委”工作有很大帮助。”
“我是在2008年5月下旬开始进驻“鸟巢”工作的,刚来的时候,场馆的服务志愿者还没有到,前期工作只有我和几位主管一直在做,主要负责一些物资移出和移入的工作,还包括记者工作间的布局设计和关联单位联系等很细节的工作。从7月上旬奥运服务志愿者陆续就位,我们正式开始赛前的全面布置工作。”
梁颖森谦虚的表示由于奥运会服务经验不足,在奥运会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际运行会存在一定差别,媒体服务工作实际上是在一步一步的完善过程进行的。“由于我的这个团队在奥运会时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做事已经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和流程,所以对残奥会的工作来说是驾轻就熟,而且前来残奥会报道的媒体数量有所减少,所以工作压力就会相对减少很多。”
“奥运会和残奥会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能服务到那么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给他们提供帮助,同样也是一种极大快乐。在奥运会期间有很多记者提出采访申请,我们会尽力去帮助他们进行协调各方面的事情,以达到他们的采访目的,当看到这些记者在进行成功采访后的笑容时,我感到非常开心。”
“9月下旬我将全面结束在北京的工作,回到我的原单位——“亚组委”,希望能把在北京获取到的东西全部带回去,将广州的亚运会举办的一样精彩,请大家支持我们,谢谢!”
(责任编辑:王琳(实习)) 恭喜恭喜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