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引进"实用课" 新通国际目标"培养国际工人"
“准留学”培养出来的高职生 目标是当国际工人 引进国外高职的“实用课” 就业寒冬,研究生(Q吧) 在抢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抢专科生、高职生饭碗,人才金字塔越往下,竞争越激烈。但高职生可以反其道抢饭碗——记者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获悉,该校与新通留学公司已确定联手办国际学院,定名为“新通国际学院”,系杭职院下属的二级学院,瞄准的是“培养国际工人”。 对此,杭职院的意见是“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模式,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作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出国留学公司,新通与其一拍即合。新通国际扎根留学行业12年,从留学服务到出国语言培训,进而在今年建立浙江首家国际认可的留学预科学院,积累了充足的海外院校资源以及优秀的外语培训老师。“毕业即就业,将是新通国际学院的教育理想和终极目标。”新通国际总裁麻亚炜说。 受中国传统教育“重学术轻技能,重学历轻能力”思想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也强调“学科式”教育,培养的人才仍是“毛坯型”,上岗后需要企业加工成“成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学院“就业率”偏低的状况。 而在即将成立的新通学院,“实用”将成为学院课程安排的最大特点。最先引入的是以新通外语学校十年经验打造的实用的外语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将参考工商界人士意见,开展“订单式”教育,尤其注重收集和使用全新的技术信息,使学生掌握现代思维模式和最新技术手段,并在学习期间就与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把新通的国际教育经验和杭职院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对课程进行改造,将国外课程嫁接到中国,合力培养复合型的职业技能人才。” 据悉,双方合作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充分利用新通国际的海外院校资源,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升学途径;而且还包括面向下沙高校学生开展留学服务,面向下沙高校学生和下沙企业员工提供多种外语培训。 企业有进口机器却不会用 何谓“国际学院”?杭职院院长叶鉴铭一语道破:“核心定位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国际学院就是培养一批新型灰领人才,在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中,他们的英文能力是最好的;在有较高英文能力的人中间,他们的专业技能是最棒的。毕业后,他们能直接进入外资企业,操作进口设备,并与国外技术人员顺畅沟通。 这并非是凭空设想。杭职院陈老师说,他们正在做一个对日服务外包人才的培训,这些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会了基本技术技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语言障碍。“如果不会一点日语,怎么能去日本或者日资企业工作?” 在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次调研佐证了这一事实。下沙有许多先进的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从国外购买了很多世界上先进的制造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人才瓶颈”:英语(Q吧)专业的人,看不懂机械制造的专业术语;高级技术工人,又对英文一知半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