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多 发表于 2005-4-17 18:58

人民日报评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看稳定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05: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得党心民心。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发表重要讲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原则,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认识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社会稳定。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惟有稳定才能发展经济,才能达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而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工作。

  保持社会稳定是大局,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事业生机勃勃,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同我们的社会保持团结稳定的局面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这不仅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充分证明,也是广大干部群众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人民的共同心声。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复杂,既面临大好机遇,也遭遇严峻挑战。团结一心,保持稳定,我们才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应对挑战。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稳定,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确保稳定,才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稳定,才能妥善解决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面前,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一个重要问题是依法有序地看待和处理我们面对的问题。依法治国这句话,大家都拥护,这就意味着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总会面临着矛盾和问题,也总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的。当今世界很不平静,会有这样那样的磨擦和问题;国内改革建设不会一帆风顺,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能冷静理智、依法有序地进行。

  和谐与稳定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与维护稳定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之中,都希望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人民富裕起来,都希望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那么,人人应该为和谐稳定尽责,为和谐稳定出力。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各方协力,和衷共济,团结稳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相信,一个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的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何振华)

灰鸦 发表于 2005-4-17 23:17

人民时评: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16:46 人民网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事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来 作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最近,日本右翼势力再次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激起了曾深受战争戕害的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连日来,针对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作法,中国民众表达了强烈不满,展现了爱国主义热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右翼还有如此劣行,是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原因的。它既与日本对战争缺乏深刻反思有关,也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快速发展有关,而美国的亚洲战略又一直影响着日本对待历史、对待中国的态度。这些不同层次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日本出现了右倾化的思潮。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义愤。但是,仅仅表达义愤是不够的。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既要有热情的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揭露日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反而会授人以柄,给右翼分子攻击中国、欺骗日本民众增加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改变这一基础,既要有义愤和激情,更需要智慧与自信,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当年犹太人为揭露德国纳粹的罪恶,为了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纳粹的危害,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他们通过深入揭露德国纳粹反人类罪行,通过对战犯坚持不懈的追查,让纳粹分子在国际上成为丧家之犬。二战的反思能够渗透到德国和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与犹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奥斯威辛”早就超越了地名的含义,这个建有毒气室的集中营已经成为20世纪种族灭绝主义的象征。在历史学、哲学、神学、文学等诸多人文学科中,它不仅是一个学术名词,更意味着人类对历史苦难和人性的重新认识。而在战后这些学科的发展中,大都可以看到犹太人留下的深刻印记。现在的亚洲和国际政治格局虽然与当年有所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人也有着许多亲身的体会。当年那些经过抚顺日本战犯改造所教育的日本军官最后有不少都成为坚定不移的反战者,日本一些年轻人就是因为受了他们的影响而站在当前反对右翼的第一线。通过对战犯的改造和教育,中国人民展示出了巨大的理性的力量。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作为邻邦的日本对历史反思不足,对中国实力的增强又持怀疑态度,这无疑会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日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是大势所趋。目前,中日之间经贸交流数额很大,今后无论是在经贸还是在文化等许多方面,交流的层次还会不断加深。这就会为促使日本做出深刻的反省创造条件。当年法、德两国人民能够消除隔阂,与德国政府的道歉与反思有关,也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特别是民众之间的深入交往有很大关系,后者更是增加双方互信的基础。因此,要促使日本能够以史为鉴,就不是只宣泄一下愤怒的情感能解决得了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促进更广泛的交流,更多地展示理性的力量。要用这种力量来让日本人民,让世界人民更多地认识日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和危害,营造一种让右翼难以生存的国际舆论环境。因此,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丁刚)

灰鸦 发表于 2005-4-17 23:20

此时出此类头条社论真是醉翁之意..
“游够了就该停停了,更别再乱砸了”

擦肩而过 发表于 2005-4-18 02:13

又多了一篇...不过效果...


新华社评论员: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4月17日 16:59: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新华社评论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15日召开会议强调,要正确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各地区各部
门要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紧紧抓住当前十分宝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力争有所作为,需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总体部署上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各项成就,为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须臾不能偏离的奋斗方向。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十六大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这一要求,意义重大而又深远。今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情况良好,税收、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总值、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增加,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非常艰巨,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党政机关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还要加大防范和惩治力度,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仍很突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进一步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牢记大目标,团结一心,不懈努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充分估计不利因素,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为此,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日报评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