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列车减速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列车减速意味着什么(中国)浙江日报 (2005-06-25)
经济出现的放缓趋势,正是人们期望看到的结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从而熨平经济周期,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顾钱江 韩乔)一些专家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似乎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不久前,他们还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但现在,话题却突然变成了中国经济放缓,有人甚至断言将会变冷。
的确,各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列车是在减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延续一季度的回落势头,4月和5月的涨幅均只有1.8%,表明目前的通胀已非常温和。
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投资和净出口,增长势头也在减弱。1月至5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较一季度回落了2.4个百分点,可以肯定这会减慢全部投资的增速;出口增幅逐渐放慢,而进口增幅逐渐加快。
看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读中国经济放缓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通货紧缩会卷土重来,中国经济的繁荣期将要结束?“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放缓,但决不是转折,并不表明中国经济滑向了一个‘周期性的低迷期’,”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王小广博士说。
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专家徐连仲也认为,出现放缓苗头,是中国经济走向“软着陆”的正常现象。他指出,尽管投资增速可能放慢,但仍足以支持全年经济增长8%的预定目标。
事实上,权威机构的专家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倾向于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渐入佳境,即有望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又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比较理想的状态。
“我们认为,GDP增长率保持在9%,CPI涨幅2%至3%,投资增速25%左右,对中国经济而言是最佳的组合,”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彭兴韵博士说,“现在,中国经济正在进入这样一种状态。”
专家们在受访时对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持乐观态度。王小广指出,中国进入这一轮经济增长期是有内在动力支撑的,比如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私人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出现高增长态势等,而中国经济的这一“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