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发表于 2014-7-16 11:25

做自己,成为最成功自己

那些“成为自己”的人,内心最自由,也是最健康,对社会最有奉献的人。他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
负责的、道德的、克制的生活态度;对自我和他人有深厚的同情心,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拒绝对他人以及事务的外部控制;很少审美疲劳,总能像孩子一样去感受美,并由此产生了高度的创造能力;等等。

向着自我导向转变
“成为自己”的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声,并且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他不再由别人为自己选择,而是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标,自己为自己负责。

“做自己”不是自私


第一,有一个终极的“自己”。很多人认为,“做自己”就是要保持恒定不变的精致状态,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第二,“做自己”意味着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
罗杰斯说,这是一种更常见的误解,所以社会并不鼓励“做自己”,社会、家庭总是去规定好模式,让人们去照做。

但是,如果一个人开始去做自己,他就会发现,除了敌意、贪念、愤怒,他还有关爱、温柔、体贴与合作;除了懒惰与冷漠,他还有激情、热情、好奇……如果他能以亲密、接纳的态度体验自己这些复杂的情感,他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和谐的人,而不会走到一个无法无天的邪恶道路上去。
实际上,真正破坏社会的、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并不是直接的愤怒、敌意与贪念,而是那些扭曲的恶。

接受不确定感
“自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这个“成为自己”的发现会让一个人既感到又惊又喜。以前,他的行为可以预测,一件事情刚开始,他就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但现在,他根本不知道内心会把他带向何方。
对自己的体验开放
到最后,一个人开始对自己的一切体验持有开放、友好的接受态度,接受经验,不排斥它。他意识到体验是一种友好的资源,而不是一个可怕的敌人。当内心的呼声不是很明显,他会安静而耐心地等待,直到它出来。它可能是心灵的振动,也可能是一些生理反应,以前他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但现在他学会了倾听它们,接受它们。

对自己的内心开放的人,对别人和世界也一样开放。马斯洛说,这样的人“能够带着敬畏、愉悦、惊奇乃至心醉神迷的狂喜,神清气爽、天真烂漫地一次又一次地欣赏生活原初的善,尽管这些体验对别的人来说可能是陈旧乏味的东西。”

正是在这一点意义上说,“成为自己”的人是没有审美疲劳的。舒俊琳说,他最喜欢他一个学生说的话“对别人和世界,永远要有孩子一般的天真;对自己,永远要有上帝一般的自信。”

自我信任
随着一个人越来越“成为自己”,他身上的创造力也会与日俱增。
譬如,海明威肯定知道“好的作家不这么写作”,但他信任自己的体验,所以他走向成为海明威,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走向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好作家”。
(转载自:十堰陌陌 http://www.aba-f.com/city/13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自己,成为最成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