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鲈鱼
发表于 2004-10-4 13:33
第二点我以前一直很模糊,现在总算明白了……
谢……
灰鸦
发表于 2004-10-4 15:07
美国的间接选举制度一直饱受争议。关于它的产生原因和弊端可以看看下边这篇文章.
奴隶制年代定下的规矩沿用至今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弊病难除(节选)
精明的美国人为什么不像大多数国家那样,采用多数票决胜负的制度,而制定了这样一个宪法呢?这里有其历史原因,而且是与丑恶的种族歧视联系在一起的。
原来,在1784年制定宪法时,美国还没有废除奴隶制,当时,大部分黑人奴隶都生活在南部各州,没有选举权。当时的白人奴隶主害怕如果按照普选制选举总统,由于黑人奴隶不参加,他们所支持的候选人得票就会少,因而吃亏。另外,他们还争辩说,当时大部分农民在南方,文化素质不高,交通和信息也不发达,因而参加选举就不积极,他们的候选人在得票数上还会吃亏。正是为了照顾这些奴隶主的利益,当时的宪法制定者才采取了选举人制度,一直延续了200多年。美国人不是在今天才发现这种弊病的,也有不少人多次提出修改宪法的这个条款,却一直没有成功。原因是,修改宪法需要美国参众两院都以2/3的多数票批准才能通过,这很困难,就像去年弹劾克林顿总统一样,尽管共和党在参众两院都占多数,对民主党人克林顿又是同仇敌忾,还是取得不了2/3的绝对多数。况且,反对修改这个条款的人也有一些道理,他们说,如果按照多数票原则选举总统,那么诸如缅因州这样土地不广、人口不多的小州的利益,就会受不到重视。而且极端地说,一个候选人得了50.001%选票战胜得了49.999%选票的对手当选了总统,就一定是民主吗?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美国总统制度一直没有更改,它的弊病也一直延续至今,而且看来还会延续下去。
布尔雪特
发表于 2004-10-6 02:48
哪个上台都一个样,美国的霸权主义只会有增无减
wise-petrel
发表于 2004-10-6 12:54
本人不太赶兴趣...
灰鸦
发表于 2004-10-10 13:50
传布什竞选辩论作弊 配遥控收音机听人指令(图)
http://image2.sina.com.cn/dy/w/2004-10-10/1097366837_Zwa4Eq.jpg
中新网10月10日电 香港《文汇报》援引外电的报道称,美国总统候选人第二轮辩论于当地时间上周五晚举行,就在选情正酣之际,网上流传总统布什在首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中违反规定,配戴遥控收音装置,即场收听政治顾问罗夫的教路。
学者指这项指控是今次大选最严重的阴谋论,并称这些传言反映今次大选已令美国民众严重分化。
背部硬物隆起
从网上传媒刊登的影像可见,在布什靠向讲台时,他的背部有硬物隆起。由于布什没有戴背部夹板的习惯,因此外界揣测那可能是接收器,用来接收台下“军师”发出的讯息,然后再以隐藏起来的耳机收听。外界更怀疑这是一向不善词令的布什突然变得口齿伶俐的原因。
表情怪异、言语突兀
网上传媒又怀疑布什在辩论期间突然长时间闭嘴,然后带着奇怪表情望向前方时,是在收听顾问的标准答案。更令人感到怪异的是布什曾在辩论期间突然对着主持人说:“让我先说完吧!”当时讲台附近的绿灯仍然亮着,根据大会规则,布什仍有30多秒陈述他的论点。
网上传媒便据此猜测,布什当时可能要求顾问先停下来不要教路,让他可把话说完。布什的发言人施坦策尔就事件响应说:“这实在是可笑的左翼阴谋论。”克里的竞选阵营则拒绝评论这次事件。
规定不准拍背影
美国总统辩论委员会的委员已证实,共和党与民主党两大阵营确在辩论前协议传媒不可从后拍摄,但这项规定未能阻止福克斯电视台在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背后放置摄影机。该匿名委员又称,辩论时采用的麦克风是设置在讲台之上,主办单位没有在布什和克里身上放置任何电子仪器,他对布什背后出现隆起物亦感到不解。
耳机肉眼难察
英国《卫报》记者访问了美国间谍仪器专家麦肯尼,他看罢网上照片后说:“看来布什在背后装上了一些电子仪器。”麦肯尼根据该隆起物的形状猜测,那可能是一个双向按钮控制通话组件,这个系统所用的耳机放置在耳洞深处,因此用肉眼实在难以察觉,而且这个系统所发出的讯号非常微弱,因此电视台方面亦难以察觉。
灰鸦
发表于 2004-10-10 13:56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布什与克里上个星期在迈阿密举行首场辩论会后,网上流传布什总统上衣的隆起物实际是一个可供布什总统从场外助手那接收信息的电子接收器。
布什总统竞选组织者否认了这一传闻,声称这只是上衣的皱纹。竞选组织者还否认了一些网络媒体有关布什总统当时身穿防弹背心的报道。法新社援引布什总统的竞选经理斯塔恩兹尔的话说:“人们花在处理出现在互联网上的各种阴谋说上的时间太多了。这些传闻是荒谬的。”
另一名竞选官员称,这不过是一个裁衣的问题。布什总统竞选活动的联络部长丹万尼什告诉《纽约时报》:“布什总统的上衣下没有任何东西。这可能是他上衣的某些地方出现了皱纹或者是毛料出现了皱纹。”
据《西雅图时报》报道,布什总统的裁缝后来说,隆起物只不过是布什总统上衣后接缝上出现的一条皱纹。制作这一上衣的巴里斯裁缝说,当总统交叉双手、身体向前倾的情况下,凸出部分显得更为明显。(春风)
Awaver
发表于 2004-10-10 14:04
老布什出千~
该打
灰鸦
发表于 2004-10-13 14:54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美国总统布什与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即将展开大选前的最后一次辩论。《纽约时报》10月12日发表文章,列举了布什届时将说的八大谎言以及事实真相,指责布什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失败称为成功。
一、就业
布什到时候会大谈自2003年夏季以来创造的1700万就业岗位,宣称美国经济“很强大,会更强大”。但是,事实真相是什么呢?自从胡佛总统以来,布什是第一个使就业人口减少的总统。由于人口的增长,美国每年必须增加1600个工作岗位。去年的1700万新增工作岗位,仅仅满足了这一要求,离实际需要还差的很远。
二、失业
在第三次辩论时,布什将会宣称,美国的失业率自从2003年6月以来开始降低。因为一些没有工作的人放弃了积极寻找工作的努力,没有进行登记,也就没有被列入失业人口,因此从表面上看,失业率出现下降,但是就业总人口并没有增长。实际上,就业人口在布什任期内急剧下降。美国的分析师们指出,自布什上台以来,已经有260万人失去了工作。批评家们认为,布什创造了近70年以来的最差纪录。
三、赤字
在这方面,布什将辩解说,是经济衰退和9·11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赤字,但是国会预算草案显示,布什的减税政策在2004年制造了2/3的赤字。
四、减税
那么减税到底有没有给美国老百姓带来实惠呢?统计显示,布什的减税政策只惠及10%的极富阶层,尤其是那些年均收入超过100万的人。
五、克里的税收计划
布什将会指责克里将提高小业主们的税收,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会受到影响。正如克里在上周指出的,布什在2001年把自己也算在小业主的范围内,太离谱了。
六、财政责任
布什将会宣称克里会增加2万亿美元的开支,但独立组织认为,克里的开支计划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后,布什政府的开支方案远远高于3万亿美元。
七、支出方案
布什在日前表示,他每年仅仅增加非国防开支1个百分点。但实际上,非国防开支增加了8个百分点。布什的预算诺言经常与现实相背离。
八、医疗保健
克里计划扩大医疗补助,确保儿童拥有医疗保险,保障每个人的大病保险,而布什却把这称为剥夺了个人的选择自由。(王辉)
Awaver
发表于 2004-10-13 15:18
还是近来支持克里的
灰鸦
发表于 2004-10-15 13:04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在最后一次总统辩论中的发言惹怒了美国副总统切尼和他的夫人,因为克里提到了他们的同性恋女儿玛丽·切尼。而克里10月14日表示,他只是想说明切尼一家很好地处理了同性恋问题,并没有冒犯的意思。
10月13日,克里与布什举行了最后一场辩论。在谈及同性恋问题时,克里以玛丽·切尼为例,称同性恋问题不是一种选择,“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
尽管很多人认为克里的这番讲话还是很有分寸的,并指出切尼在谈论同性恋问题时也曾以自己的女儿为例。但克里的言论仍然惹怒了切尼以及夫人琳·切尼。切尼在之后的演讲中表示:“这个人(克里)为了当选不择手段,我不仅是作为一个父亲这么说,尽管我现在的确是个非常愤怒的父亲。”
琳·切尼的反应更加强硬,13日晚辩论结束后,她立即公开谴责克里:“他不是个好人,当然我是以一个母亲的立场这么说的,且是个愤怒的母亲。他不是个好人,他的政治伎俩是那么廉价低级。”
玛丽·切尼本人不愿意对此。
布什阵营的发言人表示,克里大概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言论可能造成的影响,“这是个政治错误,我认为他应该付出高昂的代价”。
克里14日表示,他并不想冒犯任何人。他在声明中说:“我爱我的女儿,他们爱他们的女儿。我只是对这个家庭处理这件事(同性恋问题)的方式表示赞赏。”
克里的竞选搭档爱德华兹也为他辩护,认为克里的讲话毫无问题。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爱德华兹的反应更加直接。她在接受采访时暗示,切尼夫人为他女儿的性取向感到羞耻。“她(切尼夫人)对此事反应过度,好像谈到这个是很可耻的事情。”(孙晓慧)
灰鸦
发表于 2004-10-15 13:10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第三轮总统大选辩论已经结束,选举形势仍扑朔迷离。英国广播公司日前提出一个论点:要想准确预测谁能胜出,最好先看看候选人名字的长度和来源,因为在美国大选投票中,姓名的音节数是一个重要问题,当选总统的往往是那些姓氏音节很简短的候选人。
BBC报道说,自二战以来,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名字越变越短。在2000年大选中,两位候选人姓氏的音节已到了少得不能再少的程度:乔治·布什和阿尔·戈尔,都只有两个音节。历史还表明,姓氏音节越短的获胜率越高:自二战以来,除了比尔·克林顿战胜了比自己名字稍短的鲍勃·多尔等少数特例之外,都是姓氏音节比较短的候选人笑到了最后。单从这一点看,约翰·克里前途不妙,因为他的姓氏Kerry(克里)比对手的姓氏Bush(布什)多出了一个音节。
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学院大众领袖中心主任凯勒曼认为,通过候选人姓名的音节来分析大选形势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如果政治是一种品牌之争,“短而有力”的名字显然更容易让人记住,也就更有优势。如果候选人的名字是单音节,他的名字就给人“坚强、有力”的感觉。一代人比一代人的视力范围窄,尤其在一个以比特作计量单位的时代,短的名字很容易吸引你。
东安格利亚大学美国研究教授理查德·克罗卡特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一理论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她说:“在人种复杂的美国,那些拥有简短姓名的人大多属于精英阶层,与接受高等教育、高收入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关系密切,这些人与其他族群的人竞争,自然会处于优势地位。”
但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政治智慧团———布鲁金斯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前总统顾问史蒂芬·海斯对这一理论不以为然。他表示,这样的理论肯定吸引人,肯定会成为报纸上的标题新闻。但总的说来,这一理论并不正确。许许多多的非洲裔美国人都拥有简短的姓名,但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位黑人当上美国总统。
新京报
小飞侠
发表于 2004-10-15 22:35
民主党对华政策向来比较软,美国鹰派基本都在共和党,克林顿在位的8年是美中关系的蜜月期。
小飞侠
发表于 2004-10-15 22:44
其实美国中西部的白人都很笨,对这个世界其他的地方一无所知,就知道吃,然后担心恐怖袭击,所以他们需要Bush这种同样没脑筋的喜欢暴力的总统保护他们;
堂堂一国领袖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中国人的皮肤就象我拉尿的颜色一样黄”
擦肩而过
发表于 2004-10-16 00:26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飞侠 at 2004-10-15 10:44 PM:
其实美国中西部的白人都很笨,对这个世界其他的地方一无所知,就知道吃,然后担心恐怖袭击,所以他们需要Bush这种同样没脑筋的喜欢暴力的总统保护他们;
堂堂一国领袖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中国人的皮肤就象我拉 ...
?? 唔明...
ohyeah
发表于 2004-10-16 03:36
其实谁当都一样的啊..............
灰鸦
发表于 2004-10-17 13:19
纳徳搅局 克里叫苦
--------------------------------------------------------------------------------
● 莫洁瀛
现离下月2日美国总统选举大决战仅剩不到三星期。在共和与民主两大政党总统候选人演出三场大辩论过后,据称后市看起的民主党克里,心中仍有块石头放不下。
这块石头,是在2000年选举中以绿党候选人身份参加大选,结果仅赢3%选票的美国消费者团体领导人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
《纽约时报》报道,民调显示,这个没人注意的老头子纳德,有能力在布什和克里到目前为止依然势均力敌的九个州,让民主党栽跟斗。
今年2月,高龄70的纳德不顾民主党人施加压力和绿党的不再支持,坚决宣布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大选。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美国20多个州同民主党打官司,争取法院宣判按照美国法律规定,他在这些州征集到足够的签名,可以列入这些州的总统选票成为第三名候选人。
上星期三,尽管民主党在诉讼中赢得宾夕法尼亚州对纳德关上参选的大门,仍有30多个州在选票上把他列为总统候选人之一。
《纽约时报》指出,在今年总统选举中能起决定性作用的九个州,跟2000选举年一样是佛罗里达、衣阿华、缅因、明尼苏达、新罕布什尔、新墨西哥、威斯康星,另加科罗拉多和内华达取代俄勒冈。
两大政党的候选人在这九个州的任何一个,只要能获该州最多选票进而赢得该州所有选举人票,便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入主白宫的赢家。
在佛罗里达州接受《纽约时报》电话访问时,纳德表示,克里的竞选阵营或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并未派人跟他进行要他退出的桌下谈判,但是他认为,克里无论如何不会是个好总统。
“克里言行不一,因为他认为自由是理所当然的,他让布什牵着鼻子走,他显露不出多少自己的个性。”
这是纳德对克里评断的彻底改变。今年5月,他到华盛顿克里的竞选总部会见克里过后,曾经称赞克里“很有总统的样子”。
如今,民主党已经感受到纳德将对竞选结果造成潜在严重威胁。该党主席麦考利夫不久前清楚表明,纳德应该结束由法人团体在背后撑腰的竞选“把戏”。
摧毁两党操纵现象
然而这对纳德来说只是耳边风。纳德宣称,他的竞选目标是要摧毁美国政治上由两党操纵的不民主现象。“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了社会的公正,你必须乐于屡战屡败,再屡败屡战,直到目标的最终实现。”
实际上,纳德在全国范围所得的支持微不足道。然而,他在今年为数不到十个关键州所可能造成的一点点摆动,已足以使民主党忧心忡忡。
2000年选举的教训人们记忆犹新。民主党人到现在仍然认为,是纳德在布什仅以微弱优势获胜的佛罗里达和新罕布什尔两个州,要命地抢走了戈尔该得的关键选票。
如今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纳德最后一分钟退出,他的支持者会把票投给谁。
怪不得共和党巴不得纳德不褪战袍,民主党人则使尽法宝,希望说服纳德退一步靠边看戏。
无论如何,纳德始终否认他是个总统选举中的捣乱分子。他说:“这根本是乱扣帽子!每个人都尝试把其他人的选票争取过来,因此,我们要不就全都在捣乱,要不就全都不是在捣乱。”
另一方面,克里谴责布什“没有主意、没有感觉、不愿作出改变”,并抨击布什将经济搞得一团糟。
布什不甘示弱,指责克里对教育、就业、医疗、社会福利等内政问题的处理不切实际。
(zaobao)
灰鸦
发表于 2004-10-19 00:17
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 布什克里全力争夺8州选票
--------------------------------------------------------------------------------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现任总统布什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正倾全力争夺形势不明朗的8个州的选票。
这8个州是佛罗里达、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衣阿华、内华达、新罕布什尔和新墨西哥,共拥有99张选举人票。
其中,佛罗里达、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3个州拥有68张选举人票。
民主党在俄亥俄州的顾问格里格·哈斯说:“谁能赢得这三个州的两个,就能入主白宫,希望上帝站在我们一边。”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制度。在每个州获得选民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将获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全国50个州加上哥伦比亚特区共有538张选举人票,候选人只要获得270张选举人票就当选。
全国的民意调查显示布什与克里的支持率旗鼓相当,不过,大多数州的选民投票取向已相当明显,只剩下上述8个州形势还不明朗,却对选举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美联社分析,目前布什已经获得26个州的坚决支持,稳拿222张选举人票;克里则获得16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的支持,稳拿217张选举人票。
《纽约时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布什获得48%可能投票选民的支持,克里的支持率为46%,民调的误差为4个百分点,因此难分胜负。
在10月14日和15日进行的民调也显示,57%的选民认为克里在三场电视辩论中都胜出,只有25%的选民认为布什表现出色。
30%的选民表示,他们看了三场辩论后倾向于支持克里,只有17%说他们支持布什。
民调也显示,54%的选民认为克里更能反映选民的想法,只有39%的选民认为布什能做到这点。
认为克里比较了解课题的选民有49%,布什以40%落后。
49%的选民认为克里更有总统相,持相反意见的人则有44%。
48%的选民认为克里更值得信任,布什以44%落后。
但布什在打恐和战争课题上稍微领先克里。
《纽约时报》力挺克里
(华盛顿综合电)《纽约时报》昨天发表社论,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入主白宫,它赞扬这名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学识渊博且头脑清醒”,具备担任总统的素质。
它指出,选战开始时,许多选民是因为讨厌现任总统布什而支持克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发现克里先生不仅是一个取代现任总统的适当人选。”
“他具有可能成为伟大的政府首脑的素质,而不仅是对目前的施政进行适度的改进。”
尽管《纽约时报》的立场有点中间偏左,但正当竞选运动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能获得《纽约时报》的支持,是候选人最渴望的事,这可能对选情起着一些影响。
该报也认为克里“具有在情况改变时,愿意重新评估其决定的意愿”。
该报谈到布什时,呼吁他结束在白宫的工作,形容他带来“灾难”。
它列举了民众的一系列不满,包括伊拉克战争和给富人减税,“不尊重公民自由及不称职”。
“布什先生在民众期盼他会承认自己欠缺选民委托的情况下上台,因此将偏向中庸路线,但他却把政府推向极右。”
克里也获得两名候选人支持率旗鼓相当的两个州报章的支持,即俄亥俄州《戴顿每日新闻》和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他也获得自己的家乡《波士顿环球报》的支持。
《芝加哥论坛报》
支持布什
布什则获得《芝加哥论坛报》、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丹佛《落基山新闻》和新墨西哥州阿格斯《卡尔斯巴德潮流报》的支持。
《芝加哥论坛报》的社论赞扬布什“具有明确这个时代所面对挑战的决心,这种决心是克里所无法显示的”。
《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社论指出:“这场选举让我们有机会向全世界恐怖分子宣示:美国将孜孜不倦地战斗下去。”
不过,《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的社论指出,克里将能更有效地与盟国联手“调动国际意愿的强大力量”,他显示了“成熟与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老布什顾问批评小布什
(华盛顿美联电)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接受伦敦《金融时报》访问时,批评现任总统布什在九一一之后轻蔑并冒犯了北约和欧洲盟国。
他说,布什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是错误和失败的军事行动,现在为了亡羊补牢才考虑同盟国合作。
斯考克罗夫特也指责布什被以色列总理萨隆牵着鼻子走,“我想总统是被催眠了。”
他认为九一一之后美国实行“单边主义”政策,是导致同欧洲盟国关系每况愈下的部分原因。
他说,尽管后来布什稍微作了调整,但他的单边主义政策基本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小鲈鱼
发表于 2004-10-19 03:50
竞选承诺只是空谈,有多少是真的可以实现的啊?……
左岸水妖
发表于 2004-10-21 00:44
美国大选2004:《君临美利坚》11月2日全球上映
耗资数百亿美元,群众演员2.7亿以上,全球卫星同步直播……11月2日在世界范围隆重上映
美利坚合众国2004年大选委员会出品
导演:共和党、民主党联袂导演
领衔主演:乔治·W·布什、约翰·克里
主演:迪克·切尼、约翰·爱德华兹、劳拉·布什、特雷沙·克里
友情客串:拉尔夫·纳德尔
……今天,2004年10月20日,离总统指环魔性爆发还有13天。
“13”这个数字在西方文化中除了被视为不吉之外,还同时还因为犹大而意味着背叛、反复和不确定。
现在,美国大选中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让人难以捉摸,故事将如何发展,谁将成为传奇,还请看13天后的投票日“大结局”……
剧情梗概
传说,“美利坚之父”华盛顿在数百年前打造了一枚带有魔力的戒指———总统指环,并且代代相传。它是美利坚民族的镇族之宝,数百年来一直守护着这个繁荣的国度,但它也存在着危险的魔性,而这种魔性每4年就会重现一次。而且,这种魔性对世界上其它国家和民族也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影响。
2004年,又是魔戒回复魔性的一年,一场生死之战在所难免。
美利坚的土地上生活着两个价值观迥异的族群,分别名叫民主和共和。按照美利坚的数百年来的规矩,两个族群将各自派出一位勇士执行征服魔戒的任务。但村子里勇士何止千百,而他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降服魔戒的英雄。因此,每4年一次的勇士大选正是为了挑选最优秀的勇士,授予他降服魔戒的伟大使命。
上届魔戒征服者,共和的“佛罗多”布什今年希望再次征服魔戒。实际上,在布什的地位在他的族群内根本无人能挑战。布什和“甘道夫”切尼是无话不谈的好友,在布什赢得“降戒权”后,切尼主动请缨跟随布什出征,这一要求当然得到了族群和布什的认同。
而在民主一方里,几位较出色的勇士势均力敌,这样的比赛才精彩。几位勇士中,呼声最高的原本是霍华德·迪安。而“精灵王子”约翰·爱德华兹年轻又有魅力,实力也不容小觑。
结果大出人们所料,此前默默无闻的“阿拉贡”克里打败“精灵王子”爱德华兹和迪安获封“民主勇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精灵王子”爱德华兹败在克里手下,两人却没有因此结怨,反而成为朋友。爱德华兹表示愿意成为克里最忠心的战友,追随克里踏上征途。
就这样,“佛罗多”布什与“巫师”切尼、“阿拉贡”克里和“精灵王子”爱德华兹朝着魔戒所在地———白宫———进发。但此去之路荆棘满途,并不平坦:
“巫师领袖”索罗斯看布什不顺眼,希望借助魔戒的魔性除掉布什,并买通“五二七”团体发动突袭,但没有成功。布什的厄运并没有因为索罗斯的失手而结束,反而接踵而至———先是在“情报门”中伏,随后又在“虐囚门”摔了个遍体鳞伤,最近又因为被证实当年错误地发动了一场对外族伊拉克的战争而威信扫地。
而另一方面,在“阿拉贡”克里与“精灵王子”爱德华兹原本实力稍逊,但在与布什一行三次对碰斗法之后,实力随着经验的累计而变得更加强大,这一改变让布什倍感威胁……
此外,两队人马正在国会山前撕杀之时,从旁突然跳出一位同样想染指魔戒的“格鲁姆”纳德尔。这位老兄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有他在旁边搅局,布什和克里都要更加小心……
约翰·克里 2004年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乔治·W·布什 2000年最佳男主角 连续四年全美幽默语言文学奖 2004年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特蕾莎·克里 2004年最佳女配角奖提名
劳拉·布什 2000年最佳女配角奖2004年最佳女配角提名
迪克·切尼 2000年最佳老新人,最佳男配角奖2004年最佳男配角提名
约翰·爱德华兹 2004年飞跃大奖2004年最佳男配角提名
左岸水妖
发表于 2004-10-21 12:55
(综合讯)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相信吗?美国的孩子们大都支持克里!有40万孩子在Nickelodeon网上投票选克里当总统,美联社在10月20日的报道中呼吁大人们都看看孩子们的选择,要知道这家网站在以往四届总统选举中的投票预测结果全部准确无误。
据悉,参加网上投票的孩子们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10月20日,投票结果公布,其中57%的孩子支持克里,布什只获得了43%的支持率。
Nickelodeon网站还开辟专栏让孩子们针对环境、伊拉克战争和反恐等问题自由发表言论。此外还在有线频道播出针对大选的模仿秀。
Nickelodeon网站所属的“尼克新闻”的主持人琳达·埃勒比认为,孩子们在网上的投票经常反映了他们父母的观点,当然也有例外。“常会有孩子这样说,我爸妈投谁谁的票,但我却要投谁谁的票。”
据埃勒比讲,Nickelodeon网站的工作人员在全美巡回讲授有关大选的知识,还举办各种竞赛。“如果我们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对选举的兴趣,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就会去投票,会成为民众支持的总统候选人。”
埃勒比表示,不少孩子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没有正式的投票权利。“孩子不是哑巴,他们只不过年纪小点儿、个子矮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