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17 16:29

fy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17 16:31

我现在拿了朋友一张化了浓妆的结婚照片来试验

发烂渣 发表于 2008-10-17 16:50

回复 380楼 小鲈鱼 的帖子

哦:sad:

kevin369 发表于 2008-10-17 21:48

宾得大公主FA 43       2700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17 22:16

年底回来收一套公主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17 22:24

把最近试酒的感受也写在这里吧

kevin369 发表于 2008-10-17 23:32

原帖由 小鲈鱼 于 2008-10-17 22:24 发表 http://gdutbbs.com/images/common/back.gif
把最近试酒的感受也写在这里吧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18 21:27

最近买的酒比手上很多镜头都贵
如果不是死党结婚要义务给他试酒的话我还不如多买几个镜头
所以以红酒代替镜头来个简单试酒体会吧


初试 BIN407 2003($45)

BIN407属于澳洲最大红酒品牌Penfold(港译“奔富”)旗下的中档红酒
BIN407的意思是奔富第407号酒窖
这也是奔富红酒的一个命名特征
而之所以用不同的酒窖名称来命名红酒
除了每个酒窖本身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等特性之外
还有就是每个酒窖都有其特定的酿制方式、葡萄品种以及橡木桶
比如说奔富的旗舰Grange($500+)
虽然一向以GRANGE这个名字享誉国际
但是在GRANGE下方
却依然可以看到有较小字体标示其酒窖编号为BIN95
而次顶级红酒则是完全以BIN707($150+)命名
再往下是中高档红酒比如BIN389($45+)和BIN407($45+)等
然后到中档红酒比如BIN28($20+)、BIN128($25+)等等
而且还有一些使用新工艺酿造的红酒也是以酒窖编号命名
但是这个就没怎么研究了
因为奔富红酒的产品线很大很全
所以只能挑些有代表性的来说

说回以Cabernet Sauvignon为原料的BIN407
作为奔富的中高档红酒
百度到的网评说BIN407有“穷人喝的BIN707“的美誉(BIN389则称为“穷人喝的Grange”,但实际上两者都不算便宜了)
因为407的酿造方法跟707很接近(网评同时也说BIN707跟GRANGE的酿造方法很接近 )
但毕竟407跟707有着三倍的差价(当然707跟GRANGE也是三倍差价 )
所以口感上的差别估计还是很明显的
而因为707实在太贵
基本不可能先试一瓶之后再买一瓶回去
所以只能拿价廉物美的407来试酒了

初开407
马上迫不及待的倒出一小杯
小喝了一口
红酒入口的第一感觉就是很纯
酒精味不浓
一点都不刺喉
但酒中稍带涩味
所谓“果味”因为品酒道行太浅而没能分辨出来
用舌头轻轻搅动
细品一阵之后
突然觉得非常酸
完全不像是这个档次的红酒所应有的表现
突然想起红酒倒出之后最好先放置一段时间
于是静置15分钟左右再喝
酸味果然尽去
喝完小半杯
隔10分钟左右
能感觉到嘴里和喉咙有一种涩涩的感觉
而且稍稍带一点橡木的淡淡味道
那种味道
虽不至于有唇齿留香般惊艳的体会
但是正是那种似有非有的橡木味道
反而能带出一种奇特的神秘感

这时马上试饮第二小杯
不过这次是和一瓶$18的某红酒作AB对比
先是刚出瓶的口感
407的的酒精味明显要比后者淡
但也比后者酸
如果把407的口感比作成熟稳重的话
某红酒就是稍带一点难以控制的狂野
而当两杯酒都放置了15分钟之后再试
惊讶的发现以自己目前的功力
基本试不出两种酒当中到底有什么明显区别
如果非要比较
就是自觉告诉我407的口感依然略有优胜
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明显
或者说完全没有两者之间的差价那么大

当然
红酒一旦失去与食物的搭配就会黯然失色
看来光是试酒并不能品出什么
下次得弄点相应的食物来送酒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18 21:41

初试MOSCATO
百度说是一种带有玫瑰和水果味道的“麝香葡萄”
但是我只喝到了淡淡的绿茶涩味
非常清新的风格
在味觉上十分讨好
当然
因为这一类酒精饮品有着比正常红酒更低的酒精度
以及更易入口的口感
我更倾向于把这种“酒”称为汽水

kevin369 发表于 2008-10-19 00:24

有米~~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1 16:05

今天拿到TAKUMAR BAYONET 135/2.8
于是下午回家之后和A135/2.8简单比较了一下
外形方面
两镜的光圈环、对焦环甚至遮光罩均非常相似
不过TAKUMAR135/2.8比A135/2.8稍长一毫米左右

两镜的光圈叶片均为八片
光圈从F2.8到F32
不同的当然是A135/2.8有自动光圈而T135/2.8只有手动光圈
因此A135/2.8也比T135/2.8要贵一些

而两镜的前后镜片位置也是惊人的相似
尤其是深陷的后镜组非常醒目
镀膜方面
A135/2.8自然有宾得看家的SMC镀膜
而T135/2.8则只是普通的多层镀膜
这一点也决定了两者的身价

虽然百度不到T135/2.8的详细资料
但是可以估计T135/2.8和A135/2.8一样
都是四组四片的结构
而网评A135/2.8是经过镜片简化的镜头
大光圈下成像较软
收缩到F5.6之后才开始锐利
但是我对此观点持保留意见(而且有评价者是用A135/2.8和价格在5位数的牛头A*135/1.8全开作比较)
因为上次在动物园试拍之后
发现A135/2.8全开已经能接受
因此我想T135/2.8也会有类似表现

简单试拍了几张
恒定拍摄条件为:三脚架、拉出镜身遮光罩、精心对焦

第一组参数为:K100D、M档、光圈F8、1/600秒快门、jpg直出
从相机屏幕回放
发现两镜的反差、焦外表现和色彩取向都非常接近
只是T135/2.8比A135/2.8稍稍黄一点
而A135/2.8则比T135/2.8锐利一点
这种差别可以说是对焦和光线的正常误差
当然也不排除是镀膜不同而造成的差异(A镜为SMC而T镜为非SMC)

第二组是光圈全开F2.8,1/4000秒快门
两镜的反差、焦外表现和色彩取向依旧很接近
而此时两镜在锐度上也已经基本没有肉眼能察觉的区别了
但T135/2.8还是有点偏黄
因此基本可以判断是镀膜不同所引起的差异
因为光圈全开的原因
两镜的紫边均很明显
而且紫边的范围也非常接近

根据我对同门TAKUMAR BAYONET 28/2.8的经验
此系列镜头的抗逆光性很差
只要逆光稍强(路灯级别)就会出现明显眩光
根本不是SMC的对手
因此逆光就无须对比了

简单总结
两者的定位都是中焦大光圈人像镜头
而且基本表现都很接近
所以如果不介意手动光圈和较差的抗逆光性的话
T135/2.8的性价比无疑更高一点
但抗逆光性较差的弱点使它更适合在阴天使用
虽然有F2.8的大光圈支持
但缺少阳光的室外人像往往缺乏层次感和生动感
从而可能会导致拍摄主题和色彩偏向阴郁
这对拍摄者来说或许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另一方面
A135/2.8能在AV档正常使用
这一点大大增加了镜头的价值(对我而言则无大影响)
而SMC的加入
更令镜头能在阳光下发挥出镜头的作用(当然SMC也不是万能的)

从我对A135/2.8的使用感受来看
此镜不太适合拍花草
而人像偏偏又是我不喜欢又不擅长的题材
有人说此镜拍风光不错(收缩光圈后锐度很好?)
但在APS机器上用135mm的镜头拍风光确实很有个性
而且最近也没有能让此镜展得开的风光题材
或者只能带它们去扫街
或者回国出掉换公主了

[ 本帖最后由 小鲈鱼 于 2008-10-21 18:08 编辑 ]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1 23:32

考试临近
今天闲暇的时候静下来想想
应该有超过半个月没出门拍过东西了
只是今年能拍的墨尔本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个星期看能不能抽点时间出去拍些东西留念一下

9.27的照片
快一个月了
发现自己最近很喜欢用柔光镜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2 00:28

重新翻了下塔斯马尼亚的照片
处理了其中一张
继续柔光镜+正方形构图
加了柔光之后感觉画面的层次感更分明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5 01:58

心情好
晒晒一个月前的部分镜头

十个宾得原厂标头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5 02:00

一个月前手上的标头总汇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5 02:02

一个月前的中长焦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5 02:09

宾得自动对焦相机系列
左上:K20D
右上:K100D
左下:MZ-50
右下:SXFN
正中:AF-540FGZ
中下:W10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5 02:11

宾得原厂手动对焦胶片机+原厂标头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5 02:14

这个视角拍的相机和镜头很诱人

小鲈鱼 发表于 2008-10-25 02:24

页底
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查看完整版本: 新镜头试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