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鲈鱼 发表于 2005-5-28 14:03

[珍贵图片]苏方有关珍宝岛战斗的图片……

图片来源:网易部落



[珍贵图片]苏方有关珍宝岛战斗的图片……
http://hot.bulo.163.com/skin/body0/icon_clock.gif
2005-03-04 15:52:49
http://hot.bulo.163.com/skin/body0/icon_man.gif

公爵@-001F


http://hot.bulo.163.com/skin/body0/icon_house.gif


http://bbs.tech.163.com/article/-001F-M_pVFm.html



复制



评论


苏联方面拍摄的有关珍宝岛战斗的图片
----------
http://img6.photo.163.com/shkimi/3025969/61711523.gif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1_1.jpg
苏联方向拍摄的珍宝岛全景(1969年5月)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1_2.jpg
大雪覆盖下的珍宝岛(1969年3月)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3_2.jpg
彼得罗夫,苏军伊曼边防总队政治处士兵。
1969年3月2日,在珍宝岛冲突中阵亡。
人们在他身上发现了一架照机,他留下了死前拍摄的最后3张照片。这是他生前(1969年2月)的留影。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3_4.jpg
乘坐装甲车,手持棍棒的苏联边防军。
关于棍棒,我认为是用来驱逐我国居民的。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3_5.jpg
苏军远东军区第135摩步师的装甲战车(1969年3月)
老毛子的凶狠是出了名的,看这两人的目光就能体会得到!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3_6.jpg
苏联库列比亚克依内边防哨所的观察哨(1969年3月)
照片拍得倒是很有艺术性,但却是一个侵略的桥头堡!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3_3.jpg
珍宝岛上空的苏军直升机(1969年1月25日)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6_1.jpg
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康斯坦丁诺夫上校(1969年3月17日)
珍宝岛前线苏军的总指挥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6_2.jpg
1969年3月15日,康斯坦丁诺夫上校在苏军向珍宝岛发动攻击前的情景。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6_3.jpg
1969年3月14日,苏军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生前所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3月15日我军击毙。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6_4.jpg
估计这个可能是在珍宝岛冲突中阵亡的亚申中校。
图中的中校可能是正在给苏军士兵讲课,或者部署任务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7_1.jpg
在珍宝岛上阅读报纸的苏联边防军(1969年3月)
看着他们,不知你作何感想,还是一些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却被苏联政府赶到了死亡的边缘
下米海洛夫卡边防哨所的边防军正在向选票箱中投票,选举人民代表。(1969年3月)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7_3.jpg
下米海洛夫卡边防哨所的边防军正在开着阵地讨论会(1969年3月16)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7_4.jpg
巴班斯基下士(左二)珍宝岛战斗后获苏维埃英雄称号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5_1.jpg
1969年3月11日,开往珍宝岛地区的苏军车队。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5_2.jpg
苏军伊曼边防总队的装甲车(1969年3月12日)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4_1.jpg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4_2.jpg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4_3.jpg
苏军作战要图及图例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8_1.jpg
1969年3月2日阵亡的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著名的“瘸腿上尉”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8_2.jpg
1969年3月2日阵亡的克格勃侦察员布依涅维奇上尉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8_4.jpg
冲突中死亡的苏军尸体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10_1.jpg
苏军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参加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和布依涅维奇上尉的葬礼(1969年3月6日)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9_1.jpg
1969年3月6日,伊曼边防总队为在3月2日珍宝岛冲突中阵亡者举行盛大葬礼。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9_3.jpg
1969年3月6日,斯特列利尼科夫中尉和布依涅维奇上尉的葬礼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9_4.jpg
葬礼上,亲人向阵亡着告别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9_6.jpg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9_5.jpg
棺木中盛放着在3月2日战斗中阵亡者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10_3.jpg
参加列昂诺夫上校葬礼的老人失声痛哭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12.jpg
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的妻子
悲伤的妻子,战争留给人民的只有眼泪!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2_1.jpg
我边防部队就苏军装甲车撞死中国平民一事正在向苏方交涉(1967年12月)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2_3.jpg
一队中国军人在珍宝岛的冰面上(1969年3月2日
这是苏军上尉彼得罗夫的遗作之二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02_2.jpg
彼得罗夫遗作之一(1969年3月2日)
这张照片发生在交火前。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14_1.jpg
苏联伊曼边防总队队长,上校军衔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14_2.jpg
“苏联英雄”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14_2.jpg
苏联英雄”巴班斯基
以上三图,是苏联政府在珍宝岛战斗结束后,授予的三名“苏联英雄”荣誉称号。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11_1.jpg
伊曼珍宝岛冲突阵亡者纪念碑。前苏联时期新婚夫妇有给烈士献花的习俗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_cn/russia/p1/11_2.jpg

米海洛夫卡边防哨所阵亡者的陵墓(1970年)

小鲈鱼 发表于 2005-5-28 14:04

占个沙发准备发珍宝岛事件的介绍……


珍宝岛战役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苏方入侵珍宝岛16次。1967年11月底,中国边民在珍宝岛北面不远的七里沁岛冰上捕鱼,苏军上前干涉,中国边防部队闻讯赶来保护边民,双方发生争斗,我方伤100多人,苏军伤10人左右。1968年1月5日,苏军又出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冲撞中国边民,撞死、轧死中国边民5人。

  七里沁岛流血事件发生后,中央军委提出做好“军事上配合外交斗争”的准备,并强调:只有苏方开枪打死打伤我方人员时,我边防部队才可以开枪自卫还击。1969年3月2日凌晨,我军上珍宝岛待命,如苏方武力干涉我方巡逻,将视情况给予支援。

  陈绍光舌战苏军中校 伊万大棒子无力发威

  七里沁岛事件后,陈绍光带领侦察连到了珍宝岛。

  陈绍光带着巡逻队在岛上遭遇苏军。几辆装甲车在一辆指挥车的带领下,冲着他们驶了过来。从装甲车里爬出来的伊万上尉,手里举着一根大棒子。

  接着又从装甲车上跳下来30多个苏军士兵,个个手持大棒。指挥车中钻出来几名军官,苏军中校杨辛对陈绍光说:“我看你顶多是个少尉,本来你无权和我对话,现在你们已经侵入了苏联的达曼斯基岛(苏联称珍宝岛为达曼斯基岛),我命令你们立刻退出去!”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你不懂历史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按不平等的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这一段的边界以主航道划分,珍宝岛也是中国的,你们已经入侵中国领土了,请你们立即走开!”陈绍光说。

  伊万上尉见自己的顶头上司理屈词穷,便在一边说:“少跟他们啰嗦,叫他们尝尝大棒子的滋味。”

  杨辛道:“你们不了解我们的政策,我们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我们讲和平,讲友谊,从不侵略。”

  “你们入侵捷克,不是侵略吗?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也是为了和平吗?”陈绍光问。

  杨辛见几个苏联士兵正听得出神,不由火冒三丈:“不要听他的反苏宣传,全是一派胡言,把帽耳朵放下来,不要听!”

  舌战失败的苏军撤出了珍宝岛。

  于庆阳飞弹穿脑不倒 苏上尉偷袭未成丢命

  随后,陈绍光带领的侦察连进入了潜伏地点,挖了雪坑,在上面盖上了白褥单。

  3月2日早上6点多钟,我军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着巡逻队上岛了。孙玉国带着第一小组走在前面,排长武永高带第二小组走在后面。

  这时从苏联境内两个边防站开出来两辆装甲车、一辆军用卡车和一辆指挥车。车速很快,向珍宝岛急驶而来。卡车上苏军士兵头戴钢盔,荷枪实弹。他们抢先赶到了珍宝岛的东侧,挡住了第一小组边防巡逻分队的去路,并试图从三面包围我军边防部队。


孙玉国一边向苏联边防部队发出警告,一边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向岛西撤去。退到无路可退时,苏联边防部队开枪,我军边防部队6名战士牺牲。

  潜伏的侦察连开始还击。陈绍光带领尖刀班作战,多处负伤。当苏联边防部队突然开枪的时候,巡逻战士于庆阳身边的几名战友倒下了,他端起冲锋枪朝敌人冲了过去,5个敌人在枪声中倒下。他看到小树林的后面有一挺机枪正在向这边射击,战士们被机枪火力压得抬
不起头。他抓住敌人机枪手更换弹夹的时机,一梭子子弹解决了机枪手。就在这时,从他的侧面飞来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于庆阳仍然向前冲了6步,手中的冲锋枪吼叫着,当他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我军边防部队发起冲击后,苏联边防部队开始向后撤退,尔后登上装甲车开始向苏联境内后撤。

  排长武永高和班长周登国带领的第二小组也撤了下来,周登国腰部受伤。

  此时,第二小组遭遇了苏联伊万上尉率领的边防军,双方在冰面上发生激烈争执。

  这时,珍宝岛的中间传来了枪声,伊万上尉准备掏枪,周登国看到,立刻端起了冲锋枪。伊万正要抠动扳机,周登国抢先开火把伊万打倒,其他苏军士兵有往回跑的,有原地卧倒的。我军边防部队一齐开火,歼灭了伊万带领的7人指挥小组。

  两炮敲得坦克冲雷区 边防队长流弹下丧生

  3月15日凌晨3时,在珍宝岛上潜伏待敌的侦察排排长于洪东,看到对岸苏军的6辆装甲车开到了江边,从车上跳下来30多个苏军士兵,手端冲锋枪,在岛的东北部丛林里隐藏了起来。

  8时整,孙玉国带领着12人的巡逻队上岛,走到敌人潜伏的东北部,快要进入敌人的伏击圈了,孙玉国便命令巡逻队停下来,在敌人面前晃来晃去,就是不朝前走。苏军忍不住,向巡逻部队开了第一枪。

  5分钟之后,苏军3辆装甲车引导步兵20多人,沿着封冻的江面,向孙玉国率领的巡逻队的位置冲了过来。这股敌人正好撞在了于洪东潜伏分队的枪口上。

  9时46分,苏军第二次进攻开始。苏军正面3辆坦克、3辆装甲车引导,吸引我军的火力。

  由于岛岸太高,苏军正面的坦克无法登岛作战,引导步兵被我军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来。坦克只好停在江面上,不断用坦克上的滑膛炮向岛上轰击。

  突然,4辆苏军坦克和两辆装甲车,绕过了岛南端,从中国内河的岛西江汊上包抄过来。于洪东随即命令战士:“用四○火箭筒,敲它两炮,把他们引到雷区。”炮击使苏军发怒了,一下子就冲进了雷区,一辆坦克履带被炸断。两辆装甲车也歪倒在了江面上。苏军坦克将后面挡道的装甲车撞碎,从原路逃了回去。

  苏军的步兵几次欲冲过来抢那辆被打坏的坦克,都被我军的炮兵拦了回去。一名苏军上尉从坦克里跳了出来,没有跑出几步远就被于洪东射中。于洪东又将一颗手榴弹丢进了坦克内。苏军的中校指挥官杨辛就在这辆坦克里被炸得血肉模糊。后在苏军重型大炮接连不断的猛轰中,坦克从震裂的江面沉入了江底,不久被我军打捞出来。这辆坦克现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

  苏军指挥所里,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看到进攻受挫,下令让在江边待命的70多辆坦克一齐杀过江去。突然,一发炮弹准确地落在了指挥所的顶上,指挥所炸塌了。列昂诺夫还没有直起身子,一颗飞来的流弹不偏不倚击中了他的心脏。

  苏联核打击威胁

  导致“深挖洞,广积粮”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希望美国保持中立。

  可美国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经过磋商,美国得出结论:一是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二是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最后“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毛泽东果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三线,实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开挖地下工事。

  在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军事实力以及美国的施压下,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局势开始缓和。

[ Last edited by 小鲈鱼 on 2005-5-28 at 14:12 ]

小鲈鱼 发表于 2005-5-28 14:05

一场没有爆发的核战

    外交是独立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官方行为。同外国人交往,不仅是外交官,就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都要十分谨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国有一位女话务员,因为接一次电话,险些引起中苏核大战。

  1969年中苏边界大小摩擦迭起,最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苏联调兵遣将,在中苏边境部署了55个步兵师,12个战役火箭师、10个坦克师。4个空军团,总兵力达到100万。面对苏联的大军压境,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准备打仗”。正是在这种浓烈的战争气氛下,北京及全国许多大城市开始疏散人口,大挖防空洞。

  苏联领导人对于和中国交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分成“鹰派”和“鸽派”。以军方为代表的“鹰派”主张同中国立即开战,为此不惜发动核战争;以柯西金为首的“鸽派”主张慎重行事。他说,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敌人是美国,苏联国内经济状况又不好,军费缺乏,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果向中国开战,势必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柯西金的要求下,勃列日涅夫同意,由柯西金直接与毛泽东通话,试探中国的态度。

  在五十年代,中苏关系处在“牢不可破”时期,为了便于两国领导人随时通话,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架设了一条热线电话。后来两国关系疏远,这条热线变成了死线,再无人使用。

  1969年3月29日晚8点,这条电话线上的指示灯突然亮了。

  年轻的中国女话务员惊诧地插上了机塞。

  “喂,是北京吗?”柯西金问道。

  “是啊!请问您找谁?”话务员反问道。

  柯西金说:“请接毛泽东主席的电话,我要同他通话。”

  话务员感到奇怪,竟然要找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遂问道:“您是谁?”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

  当时我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每天打倒帝、修、反的口号响彻中国大地,女话务员一听是苏修头子柯西金,当即以严厉的言词斥责道:“你是修正主义者,没有资格跟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讲话,我不给你接电话。”

  柯西金说:“既然你不肯接毛泽东主席,那么请你给我接周思来总理吧!”

  话务员一听这话火气更大,大声向柯西金说:“苏修头子,你听着:趁早死了这条心吧!我们的总理很忙,没有时间听你的胡言乱语,就是有时间,也不会听你罗唆的!”说完,“啪”一声,挂断了电话。

  柯西金本来是主和派,给毛泽东打电话受挫,现在也变成了主战派。于是苏联领导层取得一致意见,决心发动一场毁灭中国核基地的大规模的核战争,为了取得美国的谅解以避免“误会”,也将此事通知了美国。

  1997年2月15日《共青团真理报》公布了“红色按钮一触即发——苏中危机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关于这段历史,苏联前驻华大使叶利扎韦京作了如下介绍:

  1969年6月13日,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两三个月之后”即不晚于9月13日,开始边界谈判。7月26日,苏联政府又在一封秘密信件中,建议中国人通过两国总理会晤来解决冲突。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人只有实际感到最可怕的威胁——苏联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之后,才会坐到谈判桌前。

  8月2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秘密地向少数记者透露,苏联代表向东欧盟国通报了可能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情况。

  8月底,美国情报局透露,苏联驻远东空军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1969年胡志明逝世,周恩来和柯西金都率代表团到河内参加胡志明的葬礼。苏联代表团请越南政府的一位官员向中国代表团传话,提出两国总理会晤的建议。越南政府官员未及时告诉中国代表团,柯西金没有得到中国方面的答复,便从河内乘飞机回国了。

  9月11日凌晨,苏联驻华大使叶利扎韦京被紧急召到外交部,通知他中国方面同意在北京机场举行会谈。叶利扎韦京迅速将此事报告给莫斯科。柯西金得到中国同意举行会谈的消息,是在他从河内返回莫斯科途中,当时他已经飞抵塔什干,在获得举行会谈的准许后,苏联总理改变了自己的航线,于9月11日上午经伊尔库茨克飞抵北京机场。

  就这样,中国方面在9月11日,即莫斯科为此制定的最后期限前两天,同意举行总理会谈。

  关于两国总理会谈的情况,叶利扎韦京记录道……周恩来说:我们应当努力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缓和紧张局势,进而不让帝国主义对中苏关系的紧张幸灾乐祸。他说,中心问题是边界问题……边界发生冲突,责任不在我们,我们对此十分清楚。解决这一问题就意味着停止边界的武装冲突,必须使双方的武装力量撤出争议地区,我们两国之间存在政治紧张局势,美国开动了自己全部的宣传武器,妄想使我们两国兵戎相见。苏联在远东和哈萨克集结了部队,你们的飞机经常在那里飞行,而我们却没有部署飞机。我们没有主动在边界制造冲突,以后也不会这样做。我们试制核武器,只是为了打破它的垄断,在此我们声明,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柯西金听到周恩来的讲话后,对边界问题在目前应成为讨论的首要问题这种看法表示赞同。他说:我们理解中国国内事情很多,打仗是一种冒险行为,当然,没有人不相信,中国人正在准备打仗。

  周思来强调指出,如果苏联仍然决意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那么,中国将把这视为侵略,视为战争,坚决予以抵抗。

  两国总理机场会谈之后,苏联并未放弃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打算。

  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平衡的考虑,把这一绝密信息泄露出去。

  9月16日,即会谈结束后的第五天,伦敦《星期六晚报》刊登了记者维克托·路易斯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苏联正在讨论打击中国在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的可能性。

  9月18日,即路易斯的文章发表仅仅2天之后,周恩来向柯西金发去一封密信,建议双方承担不动用武装力量,其中包括核力量相互攻击的义务。

  这时,临近中国国庆20周年,面对苏联的核威胁,当年的集会是否举行?周总理向毛主席提出:主席,4老帅认为今年国庆节苏联偷袭的可能性很大,我看,这次国庆节的群众集会怎么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毛泽东说:“哦!不搞集会,我看不太好吧!这是不是告诉人家,我们有点怕?集会还是要搞的,我还是要上天安门。我倒想开开眼,看看原子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周恩来紧皱眉头:几十万人聚集在广场上,一旦出现情况。怎么疏散,怎么隐蔽?

  毛泽东笑道:“如果实在不行,可不可以放2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呀?让他们也紧张两天,等明白过来我们的节日也过完了。”

  周恩来会意地说:“放完后,我们再来个秘而不宣。”

  毛泽东点点头:“对嘛!‘兵不厌诈’呀!”

  周思来接着问道:“主席,你看安排在什么时间比较好?”毛泽东说:“不能早也不能晚,28日、29日两天就可以。这事还要和荣臻、爱萍同志商量一下。”

  1969年9月28日和29日,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动信号。他们不约而同地作出判断: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和高爆核试验。

  以往中国的几次核试验,当即发表消息,并热烈庆贺,可是这两次核试验,中国新闻媒介连一条简短的新闻都没有发表。

  对此,外电纷纷议论,普遍认为“中国最近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获得某些研究成果,而是面临战前的一种测验手段。”

  苏联知道中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放弃了摧毁中国核基地的核战计划,从而,避免了一场核战争。

  10月1日,毛泽东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检阅了游行队伍。1969年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开始举行。谈判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期,边界的紧张局势才逐渐得到缓和。

(转自“凤凰军事”)

都都 发表于 2005-5-28 14:47

喜欢看历史
8错8错

Awaver 发表于 2005-5-28 15:15

两个当时差不多的国家

拍的角度也差不多

方丈 发表于 2005-5-28 21:13

为了此事件,我国发行了“严惩入侵之敌”的邮票(文革邮票)

漫步者 发表于 2005-5-29 01:49

我们是要认识历史!
支持!!

凛凛泠泠 发表于 2005-5-30 21:29

自私的说一句

俄罗斯是在我国上面虎视耽耽的狼

苏联解体,俄罗斯衰落是我国的福气

小鲈鱼 发表于 2005-5-30 21:59

方丈在 2005-5-28 09:13 PM 发表:

为了此事件,我国发行了“严惩入侵之敌”的邮票(文革邮票)

那枚邮票应该是“文”字头,图案是在雪地上有可爱的解放军战士趴在上面密切注视着敌情的,名字好象叫做“保卫珍宝岛”,我有收藏……

玻璃飞舞 发表于 2005-6-1 12:12

喜欢
谢谢楼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珍贵图片]苏方有关珍宝岛战斗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