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7|回复: 4

中国啤酒甲醛门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5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甲醛门事件真相 结果即将公布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02:26 第一财经日报

  啤酒三巨头疾呼彻查甲醛真相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称,至今尚未在啤酒进出口常规检查中发现甲醛超标事件

  本报记者 边长勇 韦三水 发自北京

  “关于啤酒添加甲醛酿造的事情,我们一直在作调查。目前初步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最终结果近日将予以公布。”昨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宣传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昨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给记者发来一份《对中国啤酒“甲醛问题”的通报》(下称《通报》)的传真件,

  对中国啤酒业再次遭遇“甲醛门”事件,就啤酒业的发展情况、质量现状以及甲醛方面有关说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报》表明:“在历年来啤酒产品的进出口质量常规检查中,至今未发现甲醛含量超标,特别是自两年前‘甲醛风波’以来,我国主要啤酒出口地区均对国产啤酒甲醛含量进行检查,也未发现任何一种啤酒的甲醛含量超标。”

  《通报》指出:为了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近期委托国家啤酒质量检测权威部门对市场上的国内外啤酒样品进行甲醛含量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公众公示。

  与此同时,啤酒巨头青岛啤酒正联合燕京啤酒、华润啤酒等大型啤酒商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对全行业进行彻查,还中国啤酒一个清白。

  国产啤酒甲醛含量未超标

  据了解,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附录D中,甲醛被列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推荐名单中。而在1999年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行的食品添加剂手册中,分类产品07110号介绍了甲醛的性状、质量指标和用途,也提到可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所谓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是指使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辅助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的应规定食品中的残留量,其本身也应为食品级商品。

  根据啤酒分会方面的说法,在啤酒酿造过程中使用甲醛作加工助剂并不是中国啤酒企业的独家创造,而是国外啤酒界为了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延长保质期而发明的一种啤酒生产工艺。至今国外的一些啤酒生产教科书和有关技术资料中,依然将甲醛列为啤酒的生产助剂,但推荐甲醛使用量一般为麦芽使用量的150~300ppm(毫克/升)。

  根据《通报》透露,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近年来检测的国产品牌啤酒,其甲醛平均含量均在0.3mg/L左右,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而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包装饮用水甲醛含量的上限是在0.9mg/L,远高于我国啤酒产品的实际检测值。

  事实上,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标准,其中涉及到了食品中甲醛残留量的限量标准。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3月14日公告发布的《发酵酒卫生标准》强制性规定啤酒的甲醛残留量指标为不能超过2mg/L。

  大连轻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邵国壮表示:“现在人们采用宣判式的方法以为甲醛有毒就认为啤酒不应再添加甲醛是不合适的。”在他看来,“要尊重历史发展进程”,因为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啤酒酿造技术不是很高的时候,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这种技术,并在几十年的啤酒生产中一直使用。

  “根据我们反复的实验,只要不超过200ppm就没事。”邵国壮说。

  很多啤酒已不再添加甲醛

  《通报》表明:“目前,我国的大型啤酒企业都已应用PVPP(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单宁和硅胶等加工助剂替代甲醛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生产工艺。我们鼓励所有的啤酒生产企业,加强相关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控制甲醛使用量,进而逐步不用或少用甲醛助剂。”

  燕京啤酒党委副书记丁广学也表示,目前国内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放弃添加甲醛酿造啤酒。他说,燕京啤酒早在2002年就不用甲醛助剂,而是分别在原料采购、糖化、流程控制,以及采用PVPP和硅胶助剂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但丁广学并不否认啤酒产品中含有甲醛。“啤酒在酿造过程中会产生甲醛,但不同于现在所说的工业甲醛,比如建材、防腐剂,”丁广学说,“而这种甲醛的含量很少,比如我们执行的是绿色标准,甲醛含量绝对控制在0.2mg/L。”

  有专家认为,啤酒中的微量甲醛是细胞正常代谢的产物,在肉类、家禽、鱼和水果等食品中普遍存在,其数值范围在0.5~30mg/kg。根据《通报》表明,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是,啤酒中所含的微量甲醛和天然食品相比,含量属于低量范畴,而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啤酒的甲醛含量也无明显差异。

  “啤酒中的甲醛一旦进入人的体内就会先分解成醇类,然后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以及能量。”丁广学说,“所以,只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对人体是没有任何害处的。”

  啤酒三巨头建议彻查真相

  “青啤目前正在联合燕京啤酒、华润啤酒等啤酒生产商,呼吁行业彻查甲醛。”青岛啤酒主管宣传的老总纪卫华对记者表示。

  根据青岛啤酒方面的说法是,针对目前相关媒体“95%的国产啤酒添加甲醛,大多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报道,该公司正联合燕京、华润等呼吁国家质检总局对全行业进行彻查,以维护啤酒行业的正常秩序。

  青岛啤酒表示,青啤及燕京、华润等啤酒厂家都已相继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倡导纯净、自然的绿色酿造工艺,并未使用甲醛,尤其是青啤自上世纪70年代就大批量出口,目前出口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啤酒的出口都经过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严格的技术检验,完全符合其技术标准要求。

  青岛啤酒认为,“95%的国产啤酒添加甲醛,大多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报道是毫无根据的。以2004年为例,青啤的产销量371万千升,燕京280万千升,华润293万千升,三大啤酒商产销量占全国啤酒行业产销量的35%,而“95%的中国啤酒含有甲醛成分比0.2毫克的指标高出6倍”的说法是没有客观依据的,因此呼吁国家质检总局对全行业进行彻查,还中国啤酒一个清白。


[ Last edited by 灰鸦 on 2005-7-15 at 14:34 ]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业界人士否认甲醛超标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04:42 新京报

  我国三大啤酒企业两年前就已弃用甲醛

  本报讯 (记者 危剑侠) 对于中国“95%啤酒甲醛超标”这一说法,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人士日前表示这完全不可能。

  青岛啤酒新闻发言人孟先生表示:“企业使用甲醛作为稳定剂的情况确实存在,而95%这个数意味着我国连出口的啤酒都甲醛超标,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商品早就被退回来了。”华润雪花啤酒市场总监侯孝海表示,啤酒生产中添加甲醛和啤酒里面甲醛含量没有直接关系,即使生产中不添加甲醛,其本身在生产过程中也会生成甲醛。任何生物,其生理代谢都会生成甲醛,希望消费者关注啤酒中甲醛的含量,而不是生产过程中是不是添加甲醛。

  燕京啤酒集团副总经理毕贵索认为,三大啤酒企业每年产量达1000多万吨,占据35%的市场份额,三大企业早在两年前就不用甲醛了,95%的说法没有根据。深圳金威啤酒则认为,该报道有失真实,完全没有将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甲醛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区别对待。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分会会长郭营新昨日也对记者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啤酒中甲醛的标准,但去年国家检测中心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内销售的中外啤酒的甲醛含量在0.3-0.4PPM(每升多少毫克)之间。而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包装饮用水甲醛含量的上限是0.9PPM,远高于啤酒。目前啤酒中甲醛含量不会对人体构成威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被忽视的甲醛门事件始作俑者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03:3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查明本次“甲醛门”事件的始作俑者姓李,在北京一家啤酒研究所工作。该人士以匿名信的方式通过媒体向啤酒行业扔出“炸弹”之后,急躁展开的新闻大战中不乏矛盾,甚至失实

  本报记者 施平 发自上海

  被忽视的李先生

  2005年7月5日,《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刊登《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报道。

  一封啤酒研究工作者的来信出现在报道的开头:“啤酒加甲醛在业内变成了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行规……”该报社的记者以这封匿名的读者来信为线索展开了调查。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从该报道作者吴翔转述来的消息,这封匿名信的作者姓李,在北京一家啤酒研究所工作,而且,这家研究所不隶属于任何啤酒企业。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的报道引用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律君的观点:“就产量的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有些企业宣称自己不用甲醛,其实往往只是部分产品不用而已。”

  接下来,一位业内人士又发表了观点:现在高档啤酒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甲醛,但一两元钱的啤酒不可能不加甲醛,因为成本根本下不来(有关啤酒生产成本问题详见本版相关报道)。

  7月7日,《成都商报》转载此稿件,标题为《啤酒界人士揭内幕:甲醛作稳定剂》,标题下面有一个题解:“企业明知可能致癌却因成本原因继续采用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此毫不知情。”

  《成都商报》编辑部的曾熙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强调:转载文章的标题并没有“95%”和“中国啤酒业”的字眼。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稿件提到:“甲醛是一种毒品,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不能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昨日(7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国家卫生部获悉,我国目前尚没有《食品安全法》。

  7月7日,报道被《成都商报》转载的当天,新浪网又予以转载。“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7月11日,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该国食品医药安全厅当日下令,要求有关方面紧急收回并检测今年进口的中国啤酒。该部门计划对收回的中国啤酒,并对未来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啤酒进行甲醛含量检测。

  7月12日,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卫生部部长已要求从中国进口啤酒的厂商对啤酒进行甲醛含量检测。日本厚生劳动省也通过日本外务省,要求中国政府对有关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啤酒含有甲醛的报道进行调查。因为根据日本的食品卫生法,甲醛是被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

  与数字打空拳

  在蜂拥炒作的同时,众多媒体也开始作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出现观点的分歧。

  《中国经济时报》7月12日刊登《国内啤酒用甲醛充当稳定剂还有多少行规在害人》引用了“95%的含有甲醇”的说法。

  随后,在新华社记者葛素表采写的《啤酒添加甲醇老话重提仍新奇》的报道中,杜律君秘书长称“国家质检部门没有发表意见”,拒绝了葛素表的进一步采访。

  但是,在葛素表报道中指出“有啤酒企业表示,如果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醇来看,95%的含有甲醇的说法不算失实。”

  该报道并没有指出这是哪家企业所说。7月13日,葛素表在电话中也未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明。

  而且,该报道仍然强调:“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不能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该稿件也被许多网站转载。但是,媒体仍不乏质疑的声音。

  7月9日,在新浪转载该稿件的第三天,《新闻晨报》刊登首席记者罗剑华采写的《强制性国标尚未推出国内质疑甲醛啤酒尚早》的报道。

  罗剑华在与杜律君的交谈中,得知三个细节:一、啤酒生产中使用的甲醛不应被视为添加剂,而应当属于生产助剂;二、没有证据证明,我国啤酒行业存在“95%都用甲醛”的说法;三、进口啤酒也有使用甲醛,使用了甲醛的国产啤酒也有出口。

  由此,该报道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小标题:“95%都用甲醛”说法缺证据。

  7月11日,《法制晚报》刊发《“95%啤酒含甲醛”被指无稽之谈》的报道,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处官员表示:目前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并未明确规定啤酒生产过程中不得加入甲醛,这个标准规定的只是正常工艺中可以添加的成分的限量。

  报道同时指出,《发酵酒卫生标准》已将甲醛明确列为了不允许添加的成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喝的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酒添加适量的甲醛是合法~~还有对身体无即时伤害的~~

而已甲醛可以使酒更加透明  国内到现在为止~~因为-甲醛发达的啤酒厂只有金威(因为他们标榜他们的酒不含甲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20 07: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