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63|回复: 7

战略为赢之公务员备考必读 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6 W8 f5 ^* |1 O; [& i
        取法乎其上,仅得其中,取法乎其中,仅得其下——《易经》
. y- Y( p+ B# [+ X5 k, ?4 l* z# K% V8 G9 N! D
: w! w$ s. D) N7 b2 z' ?2 [
        公务员考试备考,不仅要有合乎自己优势且科学有效的战术方法,更需要对备考公务员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战略认识。赢得公务员考试,是道(战略)、术(战术)、行(科学训练)的完美结合。今天,主要从一些具体的问题出发,来谈一谈公务员考试中关于备考战略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C$ V% X) S# l

! e. Z$ N1 n% F. A. d
; a7 \) x( E& J$ _0 `一、公务员考试的“木桶效应”: r$ \4 N  q0 U8 s2 _

2 I  n$ P# N* A7 e& P: [$ E0 v! O$ r9 m" o% H
        当问你,对于公务员考试,你的备考关键在哪里?如果你的答案是:“公务员考题,涉及如此庞杂,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如何有关键?唯多做题耳”,并且你不是抱着贵在参与的目来考公务员,那么,这篇文章正为你所写。  t7 Z; H3 H( s4 C) A2 `* i% k

9 P6 K% J# R3 ?( A" a
3 F. I& K# t' V" W8 D: z* V  _        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为例。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等五项作为当前行政职业能力的内容,并且,这五种能力只体现了作为公务员能力的最低要求,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有意思的是,美国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八种智能类型中的五种,语言、表达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观察分类智能均能与公务员考题息息相关。比如,数字推理对数学逻辑,图形推理对空间智能,常识判断与资料分析对内省智能与观察分类智能。另外三种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在面试中体现。音乐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都是superstar的内容,公务员与之关系甚微,所以不予涉及。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结论就是:“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常常表现形式不同。”作为能力测试而非知识型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一般来说,每个人因为智力类型不同,都有一部分两部分绝对擅长内容和与之相对应的绝对劣势内容。我们知道公务员考试充满了激烈的竞争,那么成绩的差别,就不取决于你所擅长的部分——因为这部分答好,那是应该的,必须的——而取决于你的劣势部分究竟补回了多少。很明显,这就是公务员考试的“木桶效应”。
& R6 j( ?6 N+ i$ [& ?; m1 C; _& G$ B4 V3 ~% A

+ p4 r# X# d: O: y( f, I3 ^' b. r6 N2 u        故,公务员考试,备考的关键就是不要讳疾忌医,一定要在平时多花力气搞掂自己处于劣势的题目。在刚刚接触公务员考题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智力类型(凭自己的对自己的了解和简单的心理测试,很快就能搞定),紧接着通过迅速的做题训练,完全突破自己的擅长题目,然后,就要按部就班,开始花大力气投入到自己的劣势领域了。
: i* N7 o0 l8 L. u5 }" u2 q
7 H6 w; T! m$ u, Y4 [4 }) f2 f; w, ]* Z
       我们知道,作为能力测试,而能力的提高是缓慢的,依靠多做题搞定自己的劣势题目,自然十分有限。但是,如果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做题训练,可以事半功倍。这里,可以提供一种思路:公务员备考的“福特主义”。4 g' |/ Y% z# u. ]3 J  Z/ q
4 p/ k; k4 y" i4 @5 |5 X; M
7 K5 Y* q$ L5 j; Z# H
二、公务员备考的“福特主义”
! T" ~3 w  ^0 X' b! a
4 C1 U7 n7 P" N! ^" F5 g1 N, a, S# V8 C% i0 I- S/ k) B2 h
        福特主义是什么,如果你还不知道,请先“百度”一下再进行阅读。福特主义的精髓在于标准化的操作、大批量、品质相同。公务员考试中时间短,题量大,对于自己的劣势项目,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标准化的做题步骤规范,才能节省时间,尽可能的把题目作对。8 |  c* A8 A8 E

8 I7 T# y$ T: m0 `- ~4 t' }1 Q9 z9 R
         who——备考本人以及尽可能多的同考者尽量要在一起进行备考,不管是交流信息还是报辅导班。其妙处并不在于彼此相互学习竞争,而在于提供了一个备考的氛围,坚定考试的信心,保证有效的做题训练时间。
% `, w9 ^2 g# q" g. n9 z% [$ f: C/ t2 ?1 ~! t3 j
* `8 ^0 @  k. D% b1 j: [4 S
         when &where——从做第一套试题就要养成模拟实际考试训练的习惯。第一步,找一个安静类似考场的地方;第二步,准备好定时用的表;第三步,严格按照考卷规定时间做题;第四步,通过几次训练,确定不同题型的时间分配,对耗时长不宜得分(如,数字推理,图形推理),耗时长容易得分(资料分析,数学运算,言语表达),耗时长不容易得满分(常识判断)等三类题目的时间安排需求要符合自己实际情况。
" {1 }2 a- e% U+ \1 [% [( h2 t0 o2 x( T, }* G  O  z
& f0 @& V* I% `% G* g$ H
        what——现在公务员考试的各种资料漫天飞。其中,对于练习来说,最优秀的题目莫过于近三年的真题。由于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考之中,相当一部分考题以及整个试卷的设计,都大体一致。所以,练习地方、国家直属的公务员考试的真题,从命题难度难度,题目的质量和重复率的角度看,无疑是最优选择。1 M' ]( y/ M9 z' y% Z6 [5 ?7 o

/ d/ \# l5 j7 Q/ m& m
+ ]/ I- L) z  }7 R- a8 E0 @        how——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为例。第一步,就是确定答题顺序,简单的从头到尾均衡用力的做法在时间异常宝贵的公务员考试中是不可取的。因为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往往对考生而言往往是答不完。因此,首选自己擅长的那部分题型优先放在前面,然后是依据分值。分值大,对最终成绩贡献率大的放在前面,依次类推。第二步,确定每一类题目的做题步骤。例如,难度比较大的数字推理部分试题,①观察数字见的增减趋势:平缓上升/下降,急速上升/下降,波浪形;②根据变化趋势,确定等差、等比、平方立方、乘以(-1)n等;③考虑连续三项、跳跃关系;④难以发现规律,如何通过数字的趋势,通过模糊的趋势,来判断选项,等等。但是做题的程序化、标准化,会抑制人的思维活跃,所以,对于自己优势的题目不适用。但是对于自己并不是擅长的题目,因为标准化是立于实践的基础,科学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这样做的取得的效果追求的是一种短时间内最优化和最大化,所有是非常有用的。: o+ A8 E3 J7 T8 \, D

4 ^4 p8 K3 z2 I2 A7 A
0 B7 N; W& P! G& y: E: B+ e三、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笔试与面试,孰轻孰重?8 @$ w) L2 \% T% P$ K
, I# U+ V  ?+ w' b4 z

  g0 q) S% N% B+ Q  f        在公务员考试的备考中,存在很多关于行政测试、申论孰更重要认识误区。很多人以为,申论不就是一篇作文吗,因此,不去花大力气对待。行政能力测试与申论同为100分,所以,如果非要比较两者在备考中谁更重要好,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e/ r4 t5 R8 Z2 ^" C- s( r* ?

  w0 v; Z0 A+ e* j* K: _* g2 b0 A5 e* [  q
1,哪一门更容易通过复习短期内提高,哪一门考试就应该在备考中下更大力气。这一点,因为申论的文体写作我们平时很少接触,因此花力气训练,必然会有一个显著的的提高。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更是如此,因为考题的效度和信度,决定了现实中已有的行政职业能力与考卷中的职业能力,是很大差别的。考高分,需要的不是固有的考试要靠的能力,而是考试中如何通过考题来表征实现这种能力的能力——要在考卷中取得高分,必须要通过模拟考试训练。
  n( y$ j7 v) \4 I) {, T4 {; [7 h; L4 ^  s

  {% I0 W- m  K6 {2 ,哪一门考试的分数分布更离散,哪一门考试对最终的总分排名的权重就越大,哪一门考试就应该在备考中下大力气。也就是说,哪一门考试,考生彼此的分数拉开了距离,哪一门考试就在格外应该受到重视。比如,高考的语文,英语,因为同学既不容易得高分也不容得过低分,所以,很多考生就把备考精力放在能把分数拉开距离的数理化上了。我们通过2005年wh市国家公务员593名通过笔试的考生的笔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5 ^) `4 {5 T5 O/ a; H+ A
6 j" N, }1 u% ]" h1 f

4 Y, q; o0 O) g! O9 ~$ c0 @" F  @        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百分制)的标准差n1=3.28,申论(百分制)的标准差n2=3.53,两者之间的差别不是十分明显,申论比较行政能力测试,其考分拉开的距离稍微大一点。所以,综合这两点看,备考中,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一个都不能少。/ _/ i) ?( I( V/ w+ r5 W& K

. m. Y1 m& E$ J" x2 i& C) D
; ?5 E& ~( ]# x2 M# A% h4 P接着我们说第二个问题,怎么看待笔试与面试孰轻孰重呢?我们也先用标准差检验一下。5 M& Z# S: }4 s: u2 T* P7 E" @

7 v& C! [# j, _8 g2 h% c; M; h' Q6 b
N1=1.21 (笔试,满分为50);3 u4 [5 V, v. V5 Z" R& _

: z& E/ ^& d2 B* [; BN2=3.53 (面试,满分为50);! [' m) c& r; [$ ]3 t  A& T
' R( m# M( v7 `  m
- t# Q' R6 s. @+ U- _0 ^, n, k
显然,在面试的考生中,面试成绩的分数拉开的距离十分大。
# |  }: }( K0 _7 t* U6 v$ S* D: S' ^6 h, E9 o
' L0 a2 L$ u; b( ^
        我们再看一下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的相关度r=0.049,不相关。也就是说,笔试考得好并不意味着面试分数就高,这是两码事。
0 J, b- D0 r# w( J3 w* ]4 g4 ^) `3 S! z
' t- P  Z8 S3 V- ?2 G
        笔试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r=0.316,正相关,但不显著。面试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r=0.924,高度正相关。所以说,在最终的总成绩上,如果你通过了笔试,那么真正决定录取与否,在于面试成绩。$ v! H2 t$ U0 F, D

. T2 v! T  L3 U; D$ C5 C! l4 U# {+ q) a" }- e6 w- ~+ i' `, Y
        笔试的通过率,有10%-15%左右,面试录取率约为3-5:1,所以,面试并不比笔试轻松。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应该明白,在备考中,笔试通过后,马上就要投入到另外一个面试的战斗,并且还不能因笔试好就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笔试成绩不如第一名高而信心不足,因为笔试和面试分数,毫不相关,而最终在通过笔试后,面试成绩才是决定是否录用的关键。0 D' h7 l$ r9 s1 U  G( ^( f

" D+ R3 P2 f8 U6 \+ }* T9 J0 P[ 本帖最后由 smresultwithout 于 2006-8-22 17:53 编辑 ]
发表于 2006-8-18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时都五想成为公务员
% `+ k7 C/ |2 K+ d# f# C+ k" W- I* i% C% G& l; \
不过将来若是生活所逼还是会另作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思想有点偏差) G* d! @6 O* t) D9 w) K& q; m
事实上是:考不到公务员才去找工作
6 d- _; R; y5 l. o4 S( `  u# e顺序不应该颠倒
) D* O# z: b" S当然,这对不想干公务员这行的同学又是另外一码事啦) T! V* Y+ h' c3 F  z" a+ v
要考公务员的话
' B$ N# n8 f; a* w还是给心机点去准备+ _: ^8 s- [& I% H6 ~
公务员不比考研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务员的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的,性格随遇而安 没有多大激情的人,公务员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满足自己的生活绰绰有余,如果下定决心考,那么就要很认真地去准备,不要三心两意,虽然公务员有些自己不可抗拒的因素,但如果自己努力了也就无愧了 ,再说中国也还没那么黑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8-22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没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7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到今天,终于感觉到公务员的好,后悔当初没努力去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6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发展方向不同,公务员是个不错的选择,正再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10-3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