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0|回复: 2

杨福家: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迷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9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一些高校纷纷建豪华大楼、改校名、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为
此撰文,在部分高校校长手中流传,并在这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领跑者中引起震动和深思。

    杨福家教授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在这篇文章中, 他根据在国内外任校长的经验,针对近几年高校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

    他直率地发问,当很多贫困学生接到入学通知书,却因付不起学费无法去报到时,我们有什么理由超大规模地扩建校园,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他说,“豪华”和一流并无关系,对优秀贫困学生的关怀与否,倒是评估一所高校是不 是一流院校的一个因素。经杨福家教授授权,本版今天特别刊载这篇文章。

    建世界一流大学肯定不是靠大楼!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中,并没有校 园面积或校内建筑面积这类项目。

    我国高校在经历了合并、调整后,现在又进入了另一个高潮:兴建新校区、 兴建大学城。某大学为迎百年校庆兴建的标志性建筑——双峰裙楼(双峰各有33 层)将于明年竣工,它的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为该校在1952年成为全国重点 大学时全校建筑总面积(6 万平方米)的近两倍,这无疑是世界高校中罕见的超 高层建筑!明年将完工的数幢新大楼的总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等于1978年的全 校建筑总面积。该校校园面积将从1800亩扩大到6500亩!

    目前,计划把校园面积扩大并超过5000亩的高校已不在少数。有的省为建大学城已负债20余亿。据报道,到去年底,全国共有50多个大学城正在兴建,其中, 南京的仙林大学城,宣布投入50亿元,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相当于26个北京大 学的面积!为了建大学城与拆迁户闹纠纷的事例常有所闻。河北省的东方大学城 更建起了豪华的高尔夫球场。最近有一位院士很反感地参观了某高校十分豪华的 餐厅。

    针对各校实际情况适当改善办学条件是必要的,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高校欠账很多。例如,在评审进入“211 工程”的高校时,专家们惊讶地发现,像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教学科研用房居然只有17万平方米!10余年前,笔者看到上海中山医院超声室主任的工作室后,就说过:“一流教授,二流设备,三流房间。”10多年过去了,条件尚未改善;三四位病人、七八位医务人员、3 张床、3 台超声仪器都挤在20平方米不到的小房间里。

    花大力气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完全应该!笔者也曾著文热情赞扬有些地方政府帮助高校扩大校区的行动。但是笔者现在实在弄不懂,今天很多学校大兴土 木,全国搞这么多大学城,是不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与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有何必然联系?!当这些新建筑建成后,其相当可观的维持经费又在哪里?某 大学建成的一座十几层高楼已使用了20余年,但楼内的中央空调设备一次也没用过。

    中国经济在过去25年中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高校的毛入学率已从1978年的1.4 %增加到今年的19%;在校大学生已达2000万人。几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很多学子有了进大学的可能,民众高兴。但是,扩招应更有针对性,应针对社会的急迫需求。英国在2003年发 表了高等教育白皮书,要在2010年前把高校的毛入学率从目前的43%提高到50%,要按社会需要扩招,因而扩招对象被确定为高等职业学校。

    “一流大学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必不可少的发动机。”为了中国经济进一 步高速发展,我们同样需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一流大学。而且,这一多年 来的梦想,在过去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

    但建世界一流大学靠什么?肯定不是靠大楼!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中, 并没有校园面积或校内建筑面积这类项目!2004年与哈佛并列世界第一的美国普 林斯顿大学(6500名学生)占地1820亩,哈佛大学占地2300亩(近两万名学生) ;世界大学排名在100 名之内的诺丁汉大学(含农学院)占地3400亩。比复旦年 轻6 岁的香港大学,无论建筑面积,还是校园面积,都远低于15年前的复旦,但 是今年它在我国内地招到了最好的学生,从2000余名报考学生中选了1000多名, 再经过面试,最终录取192 名,其平均成绩超过了我国内地的名牌大学。它在世 界大学中的位置则肯定在前250 名之内!在高楼大厦闻名于世的香港,香港大学 虽处港岛,占地很小,但从未计划建造超高大楼,因为它不符合教学科研的需要!

    看看国外多少一流大学的楼比不上我们的!大学要建大楼,但问题是为什么 要建?怎么建?建什么样的楼?

    那么,一流大学靠什么?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大学(UTD )算不上一流或二流大学,3 年前无一人 有资格参加某纳米国际会议。但数月前召开的同样会议上,该校派出了以麦克迪 尔米德教授为首的50人代表团参加,作了1 个主题报告,5 个大会报告。该校在 纳米科技领域的一个成果于10个月前在《科学》、《自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 美国各大报刊纷纷报道。巨变从何而来?以人为本!!他们看准方向,引进了领 军人物及在第一线战斗的战士。10月18日,一个由得州仪器公司投资30亿美元兴 建、专门制造12英寸硅片的工厂,将在UTD 附近正式奠基。与此同时,与工业界 合作投资8500万美元兴建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大楼在UTD 校园内奠基。这 座四层大楼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楼层虽不高,但将是美国大学中最现代化的 大楼之一。它将有力地推动该校的科学研究,推动该校与工业界的进一步合作, 推动该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大学要建大楼,但问题是为什么要建?怎么建? 建什么样的楼?!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连续5 年荣登世界大学排名榜首,加州理工学院总是在前 5 名之列(2000年为世界第一),前者6500名学生,后者2000名学生,两校既不 大,也不全,都不是综合性大学,但都培养了二三十位诺贝尔奖得主。普林斯顿 大学是美国有名的智慧库。加州理工学院是美国火箭设计的发源地,在航空航天 领域居于世界主导地位。最近该校又发现了太阳系第十颗行星。中国航天事业创 始人钱学森院士是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的博士毕业生,中国遗传学创始人谈家桢 院士是该校1936年的博士毕业生,中国物理学泰斗周培源是该校1928年的博士毕 业生。

    再看一下我们的邻国,日本的东京大学。日本在过去55年中的12个诺贝尔奖得主,大多是东京大学的毕业生,其中物理学奖就占了4 名。可是该校物理系所在的楼实在称不上大楼。1987年,笔者曾在那里呆过一段时间,这座楼,就建筑角度讲,比当时的复旦物理大楼已经差得很远了。是不是日本经费少?“科技立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投入的科研经费数额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科研人员数量也是居世界第二。

    同样,居里夫人工作过的大楼,也很破旧,走在楼梯上都能听到吱吱响,但在这座大楼里出过3 个诺贝尔奖!

    确实,人们在这些学校看不出其建筑物有什么宏伟、高级之处。同样,在剑桥、牛津看到的处处是古老陈旧的建筑,但他们都是排名世界前10名的一流大学!

    这些事例对于我国高教界同行都不是新鲜事。

    口号都是“向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转型”,真有些使人摸不着头脑!当你时时处处把人放在首位,你离一流就不远了。

    再看看某些中国高校的口号,都是“向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转型”,真有些使人摸不着头脑!一流大学可以有医学院(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也可以没有医学院(像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一流的医学院可以在综合性大学里面(像约翰。霍布津斯医学院、哈佛医学院),也可以独立存在(像美国得州大学体系内的“西南医学中心”就是一所独立的医学院校,它拥有4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5名美国科学院院士、15名医学科学院院士、12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有的评估组织把它评为在世界上排名第34位的名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都要朝一个模式发展呢?

    几个月前一位记者提出问题:为何北大与清华的领导提出,他们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要推迟?香港科技大学10年成名的范例或许可以给清华作参考;北大可以参考另一所规模与它相差无几的综合性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该校从1960年成立至今只不过44年,现已是世界50强之内的名校,它在建校20年时就已经名列200 强之内了!关键仍是一句老话:以人为本!这些大学都是从世界范围招聘教授、校长,从世界范围招大学生、研究生。今天的加州大学圣地亚 哥分校已拥有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2名美国科学院院士、13名工程科学院院士。得州农业与机械大学规划20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一条措施是:在世界范围招聘400 名优秀教授。

    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科技大学,不仅在过去40年培养了78位院士,而且近年来在迈向一流大学的大道上走得很扎实:在量子通信与表面化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国际一流的成果,其中几位年轻教授去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成功关键在于:为教授营造一流的科研环境。该校的大学毕业生与北大、清华、复旦一样在国际上受到好评与欢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我国医科大学中的一朵鲜花,近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这是因为该校领导把人放在首位,首先考虑的是引进一批一流的学科带头人,而不是大规模增加校区。而且,在引进人才以后能为他们营造一流的环境。不少医生也都把病人放在首位,例如,牙医首先考虑的是保牙,而不是拔牙。当 你时时处处把人放在首位,你离一流就不远了。

    上海的东华大学以富有特色的成果(如耐高温的纤维材料),也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继南开与北大引进大师级数学家之后,清华在最近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计算机 专家;上海交大与南京大学等高校在世界范围招聘教授及副校长。北大从2001年 开始招“元培班”(以前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该班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不分 院系,不分专业。今年,进北大的新生全部按大类招生(算是“准元培班”吧)。 所有这些,都是高校向世界一流方向前进所必须的、可圈可点的举措。

    如果一所高校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了,取得的一流成果多了,培养人的举措 对路了,对科学、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就大了。它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更受欢 迎,并获得了杰出的成就,那么,这所高校距一流的目标就更近了。要做到这一 点,关键是人,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和一流的管理人员。 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吴健雄教授曾经说过:“什么叫一流大学?只要在周 末晚上去看看那里的灯火是否辉煌!”确实,在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里,我们 一定能看到一大批既充满着激情与兴趣、又能艰苦奋斗的优秀研究生,在杰出的 教授指导下,在宽松又自由的气氛里,日日夜夜地在探索自然的奥秘,攻克技术 的难关。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大发明家都由此而诞生。今年有3 位科学家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其根据是他们在1973年发表的两篇文章,3 位作者中的两位在当 时是研究生,另一位当时是助理教授——只相当于我国的讲师。

    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让我们来读一下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艾伦。麦克迪尔米 德教授说过的一段话:“一所大学的质量并不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教学大楼,也不 取决于它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决定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 关键在人。一般来说,即使有风景如画的校园、汗牛充栋的图书馆、装备精良的 实验室,但要是不能将最优秀的师资和一流的学生吸引到这些建筑物之中,那只 能是金玉其表。因此,我一再强调——科学研究在于人,人是第一位的。”

    附记:

    这篇文章的初稿在今年3 月就写好了,但是“迷惑”一直不解。最近有位内行领导看了文稿后写道:“你的观点我都赞同。很多学校的领导也懂得人才的重 要性,但是很多钱是通过专项经费取得的。有的来自政府,有的来自某些财团,有的来自银行。热衷投资于教育的人,不一定懂得教育,他们希望投资见效,最 快的途径就是盖房子。你不盖大楼,就得不到这笔钱!‘211 工程’的钱,中央 部委规定只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很多地方政府支持教育的方便办法是‘赠地’, 或低价出售土地。银行对教育特别优惠,贷款条件十分宽松!很多学校认为这是 千载难逢的机遇!”
发表于 2007-1-9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穷人才会摆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情

我国人口众多,要扩大招生提高全体人民群众的素质水平,并且现在我国是靠廉价的劳动力来赚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所以中国现在的大学是培养高级廉价劳动力来提高国际竞争水平,如果不扩大招生,我想广工的人啊现在你还是大学生吗?国家算好的了,给你一个机会成为大学生,给你机会同别人竞争,当然,好像学校那几根大柱真的不知道用来干什么!!!!!听说100W一根!!!鄙视这样的形象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9-11 04: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