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3|回复: 14

C+新闻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3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赛马期待政策开禁,赛马会负责人表示:一旦开禁,广州8个月就可恢复赛马
国家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主任王卫东率领高层一行五人今日对香港赛马会进行考察。分析人士认为,这预示着中国马彩正酝酿开放。
像香港一样,广州也有过"舞照跳,马照跑"的日子。在广州生活超过八九年的人兴许都记得,位于黄埔大道的广州赛马场,在上世纪90年代的风光无限:广州赛马场当时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博彩性有奖赛马场,最火爆的时候,一场投注额可高达上千万元。如果赛马场能重开,一定会拉动更多的行业发展,经济效应的巨大,是无法估计的。
赛马博彩在大陆至今尚未开禁,马彩开禁也一直是敏感的话题。去年10月,国务院参事刘志仁首次“放气球”,称竞猜型赛马已经确定拟于2008年前实行试点,引发社会热烈回应。赛马开禁还处于论证的过程,意见没有上交中央高层,体育总局也还未形成统一意见,下面有关部门正在调查了解,还没有大的进展。国家体彩中心高官去香港考察并不等于马上就要搞,赛马牵涉到非常复杂的东西,赛马投入很大,不像开卖一种新的彩票那么简单。
除了投入,我们的法律是否也准备好迎接赛马博彩所带来的后续效应了呢?香港和澳门都可以赛马,但是这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律保护下的,即使是这样,仍然无法避免外围赌马的危害,而我国大陆,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类型的博彩进行规范,如此冒然开放赛马,势必引起新的赌博风潮,而那个时候,社会效应的负面效果是否能用经济来弥补呢?
这马,该不该跑,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会后推销新书遭听众质疑,洪战辉:我不是道德符号!

47,洪战辉在一场报告会后,推销自己的新书,并且说每本他可以提成1.5元。现场听众质疑此举有损道德楷模的形象。洪战辉表示,不能只做个道德符号,更想像个普通人一样挣钱、生活。

如果销书的是周杰伦或是刘若英,台下的反应恐怕是“才子才女又有新作了”,而这些“新作”的背后是怎样的利益庞大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为什么知道了一个作者销售一本书的利润反而如此愤怒?因为这个作者不能有利润,他伟大的光辉形象不能与利益沾上任何关系,他是高高在上的伟人、是道德标准。

道德标准要不要活人?伟人需不需要吃饭?这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他用自己的方式赚钱,没有触犯法律,他需要养育他的妹妹和赡养父亲,他也需要支付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他怎么就错了呢?是不是非要不食人间烟火,不考虑金钱收入才是英雄,才能符合他“感动中国”的光辉形象呢?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质疑,英雄,还是不是当年的英雄?在无数的光环笼罩之下,他变了么?洪战辉在中南大学的一位校友表示,洪战辉是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而破格招收的插班研究生,而他曾经亲眼见到这位破格的贫穷同学,一出校门就钻进出租车,这种奢侈的行为即使是普通同学也不能接受的,作为一个接受别人资助的贫穷学生,这种消费会不会太过火了呢?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英雄也变了,是不是就不该向他投去过多的关注?否则,只会让善良的人伤心。

背负着道德符号的压力,洪战辉应该怎样生存?  


...

以上为4.18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4.19


我为什么雇个“妈妈”开家长会 ——大连一名嫌“母丑”的初中生自白

最近,家住大连市的王女士很纳闷儿,眼看着女儿平平上初中第二个学期了,学校咋从来就没开过家长会呢?一个电话打到学校去,教导处的老师回答说学校几乎每个月开一次。王女士再问女儿,不想孩子语出惊人:“我嫌你丢人,一直让同学的大姨替你开的,一次50元。”
平平说,她记忆最深刻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家长会,是妈妈去的,那一次,平平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师请妈妈上台说说教育孩子的经验,但是妈妈词不达意、漫无边际的发言却让平平觉得很丢脸,妈妈那将自己身材上的缺点暴露无遗的着装也让平平难堪。在同学和家长们的反应中,平平明显地感觉得出来,家长会上,妈妈是家长和同学都不大欢迎的人。从此以后,家长会成了平平心里最担心的事。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平平在好友盈盈家里认识了盈盈的阿姨,一个品位高雅,知识渊博的女性,平平觉得和她聊天,总是很有收获,心里特舒服。平平和好友编造了一个谎言,说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很渴望有个妈妈能参加她的家长会。谎言打动了阿姨,于是,时尚典雅的“新妈妈”,在每次的家长会上,都为平平赚足面子。而平平每次支付好友50元。
因为怕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丢脸,这名13岁的少女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选择。尽管我们不赞同她的做法,但也应该看出,这是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长的批判。
平平对妈妈的嫌弃不是每条都对,但希望妈妈做人落落大方、言谈举止体现修养、在正式场合穿正装、说普通话等,却一点儿也不过分。实际上,她是希望妈妈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人。孩子的追求,正体现着社会的进步。
你又是如何看待家长与孩子,在价值观的问题上的冲突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装甲车“触网”不再巡逻

最近,重庆市动用装甲车在街上巡逻的新闻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关注。在一片舆论声中,该装甲车已经没有再出现在重庆街头了。


重庆有关部门人士解答说:装甲巡逻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容量大、机动性强,能快速将大量警力运送到目的地。每辆装甲巡逻车,除了驾驶民警外,还可容纳12名全副武装的民警。此外,装甲车高大、刚硬的形象,对于震慑犯罪分子、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十分有利。重庆警方一名官员坦陈,没想到网络上、社会上反应这么大,是好心办了坏事,吃力不讨好。

困扰市民的治安案件,绝大多数无非是抢劫、小偷等等。对于制止这样的案件,装甲车只会成为警察的束缚,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开着装甲车追小偷,那情景想一想就让人觉得很像卡通片。

至于对市民心理的影响,装甲车上街不一定就能给市民带来安全感,反而会让人觉得重庆的治安已经乱到要出动装甲车来防暴的地步,在一定程度上,对市民造成了心理压力。

世界各大城市的经验均证明,从警察专业的角度来看,维护城市治安的最佳方式,是按照“合理布局”、“武装步巡”的原则,将大量的便衣警力投放到街头巷尾,这样既可以有效制止正在实施中的犯罪,也可以大大降低警察到达犯罪现场的时间,更可以对有犯罪意图者形成真正的威慑——因为这会让他产生警察无处不在的感觉。

装甲车巡逻,究竟是小题大做还是威力摄人?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4.20


文化业持证上岗,是质量过滤,还是艺术过滤

由中国文化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筹备5年之久的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即将推开,这也意味着今后从事影视、歌唱、舞蹈等文化行当将需持证上岗据悉,文化部已经将影视、歌唱、舞蹈演员等30余个职业的国家标准、题库和参考教材开发完毕。现在万事俱备,只待一声令下,就可以开考发证了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超女”、把“老鼠爱大米”,甚至是“芙蓉姐姐”这些低俗的“艺术”成功过滤掉了,保证了艺术的高雅和正统,给人们的娱乐生活带了来正确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艺术修养。

然而我们又忍不住要想想这个证持不持得了,如果能持,要花多大力气?艺术家们会不会自此就奋斗在这张证书上而荒废了艺术呢?而更多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但是谁又能说东北的民间二人转,各地的民间艺术:傩戏及地方戏剧等等不是艺术了?只是这一纸证书,恐怕会把这些艺术档在门外。


艺术和文化应该是两个独立的方面,不能说文化层次高了,艺术底蕴就有多厚,如果非要用文化用卷面来衡量艺术的深度,那我国现在大概没几个符合这种要求的“艺术家”。很难想象用考评一级厨师和特级厨师的方式能够考评出优秀的艺术家出来。如果一定要用考证来证明是否是合格的歌唱家和舞蹈家,那也应当由人民来评,而不是由来评。


文化艺术是人民群众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限制了参加人员也就限制了表达的方式,同时也限制了选择接受自己表达的受众。一个开放的政府不应当人为地设置群众的生活空间和思想空间,即使是打着提高信息质量的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心提醒却遭要挟,现在的学生该怎么教?

日前,在网上,一位名为水琳兰的网友说的一件事,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这位网友是一名教师,因刚上完体育课,学生们一身是汗,有一名男生在她课上竟然光着上身,她叫该名学生把衣服穿上,该生不情愿的穿上衣服,但却叫嚣着如果感冒了要去告她。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为老师的尴尬。学生是未成年人,有法律保护,现在动不动就说要告老师了,先别说告不告得成,就说这种保护措施,也是明显偏向于学生的,而老师的权利呢?又有谁来保护?难道老师就不需要保护吗?
再看看这位老师为什么会尴尬。好心提醒学生穿衣服,反而被学生要挟,这就涉及到教育问题了。在家里打赤膊没有错,在寝室打赤膊也没有错,但是你在教室、在公共场合打赤膊就是错了。这一点基本的素养学生怎么就没有呢?是学校教育的不够么?但是现在学校能给我们学生的道德教育的有多少?家庭教育呢?有很多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你学校就要负责把他教好,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难道家长就没有教育子女的义务么?
再来想想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吧。如果老师都是怕学生投诉,人人为求自保,除了课本什么都不干涉不理会,那学生又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不否认,有些老师,自以为了不起,要求学生说一不二,但是现在社会变了,学生不再是十几年前唯唯诺诺的样子了,现在的学生有思想有主张,反叛性强,分分钟是颗定时炸弹,那现在的学生究竟该怎么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你申请个新闻斑竹来做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点解你D语气咁酸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比个新闻斑竹你做咯..........
感噶语气系米好D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你对我不满啊...?[em06] [em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4.23



(新闻榜)手机欠费记录将作为个人信用信息,进入银行的个人信息档案

手机的欠费记录今后可能作为不良信用信息,进入到银行的个人信用档案,甚至将影响到无法进行房屋或其他消费贷款。据了解,目前央行已和信息产业部达成协议,同意电信用户缴费信息接入个人征信系统,并已责成各地人民银行和电信企业推进这项工作。目前,吉林、深圳等地已开始试水

发达国家的公民大多都很注重个人信用问题,这并不是因为别人天生就比我们有素质,这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的,而手机欠费与个人信用挂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过的公民个人信用提高问题做出了贡献,但是,由此又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


我的身份证被别人冒用,造成的手机欠费难道也要算作我的个人信用记录?如果是电信局搞错了账,是不是也要被认定是个人信用不好?”有市民对此提出了疑问。
电信说,只有“恶意欠费”的用户会别列入个人信用黑名单,但是这个“恶意欠费”又该如何界定?那些一天到晚换手机卡,动不动就“打爆机”的用户当然是恶意欠费了,他们的信用度被扣分也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因为出差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非人为因素而不能按时交手机费却被判定为“恶意欠费”的用户就有点冤了。
也有网友认为:“央行把手机等欠费纳入诚信管理系统,以强力手段打造诚信社会。但移动、联通等诚信吗,它们在计费的方式上很多时候让人摸不清头脑。其话费的知情权无法体现他们的公平和诚信。因此,先要别人诚信,移动、联通就应先诚信。”
到底电信和央行该不该“联姻”?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4.24

毕业论文,究竟是形式,还是形势?


近年来,毕业生忙着找工作,往往无暇顾及论文,部分毕业论文也出现“东拼西凑”的情况。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

曾几何时,四六级证书也是毕业生们头疼的话题,在一片声讨中,四级证书终于与学位证脱钩了,那毕业论文,也会在某一天走出我们的生活么?

广州某高校的苏同学说,学校要求的毕业论文字数是两万字,她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一个本科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仅仅凭借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分配的1个月论文写作时间,能针对某个话题有两万字的“深究”吗?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强大的互联网资源了。“剪刀加桨糊”(复制粘贴),两万字,其实也不是难事,那我们不得不想想这么辛苦写一篇论文,其意义何在。

四六级的挂钩是取消了,但是英语课我们还要上,试我们还得考,那如果毕业论文取消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又用什么来检验呢?涂教授说,美国的本科硕士毕业生都不需要写毕业论文,但是人家平时的学术论文研究不少呢!美国是从小学就开始写论文的,人家的教育方式,是分散投资,除了有低风险高保障的好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国内的高校思考和借鉴的。

现在的许多高校,在毕业论文内容上刁难人的其实不多,但是在毕业论文的格式上为难学生的是越来越多了,诸如空格、字体大小、排版……都是要按要求的。这我们又糊涂了,这个是方便学校留念存档,还是培养学校对齐表格的能力?

毕业论文,究竟是形式,还是形势?





[ 本帖最后由 盼盼 于 2007-4-24 16:1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纪念下实习时期写嘅稿啧...
冇玩嘢噶...
多多唔好闹我啦...[em06] [em06] [em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8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5.8


是休闲还是受累?“黄金周”拷问中国人休假方式

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许多市民都会选择出游,难得放这么长时间的假嘛!但是好像也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认为,长假其实并不是出行的“黄金周”。
每到放假,旅游景点的票价就涨,汽车火车飞机也涨,商家就是瞄准这个多人出去玩的机会狠狠宰消费者一笔,但是没办法啊,平时要上班上学,不到放假哪有时间出去玩?只能任人鱼肉了。
好啦,任你宰割了,那可以玩的开心点吗?好像也不行。动物园里的熊猫猴子每天本来要睡大半天的时间的,就是因为游客多了,连它们也要加班多点被人看,但是人家不够睡啊,所以展览的时间也大多数懒洋洋的,搞不好还发脾气咬人。
景点太多人还容易发生意外。中国人本来就多,大家涌到一个地方去玩,有点什么风吹草动要是想逃命都跑不掉,被踩死都有份。再说了,那么多人,究竟是看景还是看人?
    人多了地方容易脏就更加不用说了,什么纸巾啦汽水瓶啦到处都是,破坏了景点的环境。
    黄金周推动了“井喷式”的消费热潮,确实拉动了内需,但如此大规模的集中出游,人挤人、路难行、住宿贵、门票贵,除了累,还是累。中国人需要这么累的休假方式吗?你的黄金周是如何度过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21 18: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