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薪高职为诱饵 求职路上防五大陷阱+ v' P4 N- |7 x; m0 J
随着六七月就业高峰的来临,大学毕业生开始为求职而奔波忙碌。记者近日在大同市就业指挥中心、市劳动监察等部门采访中了解到求职者的种种遭遇和专家建言。! a) n' `' s" l1 Q9 }" \% k
险入“传销道”
" A) D, O' L7 p) y& a1 P* b
" }7 H4 s- [, r! `7 K/ I 实例:小王是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小王即将大学毕业时,他将求职信息发到了几个大型人才网。信息发出不久,广州某家电子公司给他打来电话,说他的情况符合公司招聘条件,想对小王进行深入了解。在近半个小时的通话中,对方不停地就组织过什么活动提问小王。通话结束时,对方留下了公司网址。挂掉电话后,小王立即浏览了该公司网站,了解到该公司是销售电脑配件的。小王对技术员的职位相当满意,3天后,他主动拨通了该公司的电话,对方说正要联系小王进行面试,“嘀”一声电话录音开始……小王顺利“闯”过面试,并与公司谈妥了3000元的月薪。公司要求小王一个星期内必须到广州报名。就在上火车的前一天晚上,小王在网上无意中浏览到了一则消息,“一个毕业生应聘到广州某家电子公司后,被公司人员安排到一间封闭的小屋内,强迫其接受其传销知识,毕业生砸破了玻璃才逃离”。事后,小王经多方了解,得知那家录用他的公司就是一家传销公司。相似的求职经历把小王吓出了一身冷汗。0 J. q" h/ r+ s% s' o
2 @* x4 M# R5 ~6 y" l9 x 建议:市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提示:求职大学生若接到不熟悉或未投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再去面试。若一个单位长时期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0 G4 y. E) C; N# ^$ X- {. h/ M1 \2 E& Q3 |
被扣“身份证”7 L- @# k" Y2 w' F, t
: H" P8 U) h& @9 m+ F* u 实例:某高校法律专业的大专生小李即将毕业,为了尽快还清助学贷款,小李找到了一家职介中心,希望尽快找一份高薪工作。这家职介中心以介绍工作为由,将小李的身份证等证件扣了下来,给小李介绍了一个跑长途货运的工作。可小李看过工作环境后,发现与职介中心描述的相差甚远,便要求职介中心退还他的身份证等证件,可该职介中心却提出让小李给他们交800元的介绍费,才能拿回抵押的证件。无奈之下,小李报了警。9 ]$ d0 t# `# t8 Z$ a% m3 u
, L" ~: E2 z9 Y0 D; R, _& A! Y, T 建议:大学生找工作时尽量到正规的招聘会,如各大高校每年定期举办的招聘洽谈会。切记,不要将自己的任何证件交给职介中心(所)或用人单位,也别将自己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透露出去。# P0 S% n. ^; x! _. Q1 @; n0 Z; i6 d" P
, w1 T' \" c7 U3 `' m 收取“保证金”) L' Z% f" W! V+ y
8 t$ b4 ~& x+ Z9 k4 T; S; C9 W
实例:小李是大同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久前在一次大型招聘会上,她看到了某培训机构招聘中文教师的广告,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的工资为每月800元,转正后每月底薪1000元,同时有教课提成。小李觉得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很不容易,便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参加了面试、笔试。然而,签约时,公司却要求她交3000元的保证金,说是避免她在短期内跳槽,保证金在两年后返还。
6 \+ D( m/ }; M3 @2 T) t2 `) j1 a3 k% `( j5 z/ n( U
建议:市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称,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不得有欺诈行为或采用其他方式谋取非法利益。而且,根据《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向求职者收取费用的用人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给求职者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5 p/ `, S2 R! i* K- O
. z$ H; X8 n3 T" k/ M8 j 骗交“培训费”6 e3 e- n+ { b- B* _
, C2 r' b3 A8 S3 P 实例: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小智,与不少同专业的毕业生一起参加了某保险公司下属培训中心教师的招聘考试,小智很快通过了笔试,并顺利参加了面试。一番面试后,公司已经决定录用小智。但是,在被录用之前,公司要小智先进行保险业务培训,并要小智掏100元的培训费,小智感到纳闷,应聘的是教师职位,可为什么要参加保险业务培训,公司对此解释为新来的员工都要到公司基层锻炼。
, ~$ M' R/ \# \0 { t4 L( v& M( z# U) U) A' U; N+ d/ e* K
建议: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是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根据规定,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者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担负。
$ ]! \1 ~; x& ~$ }) ^3 X% R; f
“高职”为诱饵% c! n5 v# p: N
( X% G. q3 B, F5 i9 @2 o 实例:小王是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他和同学一起应聘一家颇具规模的保险公司的网络管理员职位。通过递交简历、笔试、面试后,小王他们被录取了。然而,一到公司,公司便要求小王他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保险业务培训,随后,公司让他们拉业务,而且,之前许诺的工资待遇也完全变了样。对此,公司解释说新人都应熟悉公司业务,到基层去锻炼一下,小王这才意识到自己已掉进了招聘陷阱。
8 Z- K5 f. |. L# E
- h u; p5 w0 {) H& t: Z0 u2 I 建议:大学生求职时要搞清楚应聘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大多有猫腻。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没有底薪。
: ^6 ]( d3 j* `# T) K! f) L
4 G, C- E0 {" K( C' w* P 采访结束时,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许多毕业生一看到招聘单位打着高薪、高职的招聘后,便迫不及待地投简历、参加面试、签合同。有的被骗后,忍气吞声,还有的因缴纳违约金而负债累累。他们希望求职者在对招聘单位有疑问时,应及时到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或市就业指导中心咨询和反馈情况,以获取帮助,切忌盲目应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