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50|回复: 8

给信息工程、计算机、自动化专业新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4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生-精英指南(信息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的进)

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精英,但是着绝对是一个打造精英的方案,因为很遗憾我现在看到它;
我失落得走进广工,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如何努力,于是就在学校混日子;
头上的光环不再,我一度想回去复读,一度怀念过去,幸运地一个师兄告诉我人不能活在过去;

于是,当我决定重新努力的时候,
我知道我需要站在一个跨越广工的高度,因为学校仅仅是舞台;

也许,有人会说这份来自北大的方案并不适合广工,我只能说:
如果你只想毕业,只想拿奖学金,只想找一份好工作,那么你不要看了;
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非常牛B的精英,那么你仔细阅读;
请你切记:读过之后要行动,实施这个方案注定会付出不一般的努力,但也会有不一般收获。




1楼:总体指导

1.1北大介绍(略)


1.2  信科院的师兄师姐能给我们这些新生一点建议吗?好的。要超然于短暂的欢欣和沮丧;

对集体的激情,对朋友的信任, 对生命中不那么功利和庸俗的追求,对震撼心灵深处的永不放弃,要始终一样不论走到哪里,记得常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他们是最牵挂你的人不论经历了快乐事还是忧伤事,记得给昔日的同窗发个mail,他们是你一生最可珍惜的朋友不管将来的四年里你走过的是辉煌还是坎坷,不要耽溺于对往事的留恋和追悔之中,立足现在,放眼未来遇到挫折,少些自怨自艾,多些自信经历成功,少些骄傲浮躁,多些冷静少些傲气霸气,多些宽容忍让少些取巧偷懒,多些踏实勤奋不论将来身在何方,记得我们是炎帝黄帝的子孙,是长江黄河哺育的儿女,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富强永远是我们肩头不可推卸的责任
!


1.3  
北大信科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数理精通软硬结合文理相济


1.4
信科有没有什么话比较流行呢?  

其实每一级流行的都会不同。这是前几年的一些流行语
:

纵是衰人命,牛心永不泯
!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己心
!

重阳一生,不弱于人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

Perfect is Our Business!(
完美是我们的追求)


1.5
信息科学的用武之地有多少呢?上至神州飞船的控制系统以及宇宙空间站的控制电路,下至深海潜艇的超声波检测仪,都是信息科技的用武之地。从日用电器,电脑,MP3播放器,手机,移动硬盘,DVD/VCD,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因特网,都是信息科技的用武之地。简单的说: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可见!

1.6
我们信科院直接学习电路系统与软件系统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物理呢?这种想法就是电子中专,电脑学校以及普通大学的信科的指导思想。只有学习了数学物理,你才是真正有底蕴的工程师。北大信科培养的学生与他们最大一点的不同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北大信科培养的是具有深厚底蕴的工程师(Engineers);而电子中专,电脑学校以及普通大学的信科培养的是技术员(Technicians)或者是伪工程师. 技术员与伪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就是背公式和套公式;而真正工程师的思维方式是会用自己的直觉和方法,也就是intuitionsense.能有效地将未知的问题分解简化成熟悉的形式,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所在,给出解答。同时还能利用深厚的底蕴,给出创新和改进。


1.7
这么说来,我们信科院的学生为什么不直接去学物理系或者数学系学习呢?为什么要在信科院学习呢?这种想法过度抬高了数学物理的重要性, 即认为只要学习了数学物理,信息学科就自然的学会了。试想想:你学完电磁理论就能自己设计移动通信所使用的射频电路吗?虽然移动通信是靠电磁波传递信号。你学完概率论就能设计通信和网络协议吗?以上说的还算是和数学物理有着密切关系的。像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与通信网结构设计,芯片设计(注意,不是芯片工艺),操作系统,嵌入式电路系统设计等很工程的学科,基本上就没有数学物理的用武之地。任何一门成熟的工程学科,都是工程大师们在无数的工程实践中总结发展出来的,其核心理论体系或多或少的借用了一些数学或物理的描述,但是真正的工程理念与设计都不是数学物理所能概括的。所以你光学了数学物理,你是不会设计网络协议的,不会设计登陆火星探测器的。举一个例子:信息论是由香农一手开创的。在其经典的几篇论文中,香农系统的阐述了许多绝妙的工程思想,这些描述,在今天的基于测度论的严格概率论的观点来看是不严密的,当时前苏联不少出身于数学的信息论学者就攻击香农。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正是香农的理论指导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因特网,改变了世界。苏联信息论学派尽管个个都是数学大牛,但是几乎没有对信息论的主流发展产生过任何影响,更别提对实际的通信技术的指导意义了。只有香农学派的学者们,延续着香农的传统,将深厚的工程理念与数学巧妙的结合起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再举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工程中有一项很重要研究是关于编码的。数学家们利用椭圆曲线,代数几何,模形式等许多高深的工具造出了许多理论上能接近香农极限的码,但是由于复杂度太高,完全没有实用的价值。工程研究者完全不相信数学家们的方向是对的,因为大自然的本质就是简单. Simple is the best, but not simpler.  因此,他们利用工程直觉发现应当存在这样一种码;既在理论上能达到香农极限,又能够实用,而且性能比数学家们造出的码还好。终于,在90年代中后期,一系列的突破到来了。利用工程中最深刻也最简单的反馈原理,结合信息论中的一个巧妙的工程结果,一个大家梦寐以求的好码诞生了。随后人们又发现了许多类似的好码,进而发现还可以从人工智能中的统计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些深刻的工程研究成果,带来的就是简单,优美,实用,性能好的码。这个例子最好的告诉我们,工程研究中,简单完美再加上与现实的trade-off,才能作出真正的有意义的工程研究。再举一个自身体会的例子:小波分析可以用在信号处理方面。但是如果你从调和分析的角度来看待小波分析,对于一个工程的学生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对工程本身也没有意义。如果你从多采样率滤波器组的工程理论出发的话,你就会最后发现小波分析真正的工程意义。而且你自己也会学的很扎实。


[ 本帖最后由 广工一哥 于 2007-8-4 21:0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到信科院大一新生的特点,从他们最熟悉的领域开始。 下面按数学篇,物理篇,软件篇,硬件篇,以及专业篇展开。

总之学习的时候要充满激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信科的同学尤其有激情,因为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聆听到自然和人类世界的真正的声音!


2.  数学篇

2.1  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在大学里学好数学呢?

思考路线比具体推导更重要。数学并非说得越玄乎越显水平;

真正的理解在于抓住实质,“如果你还觉得某个东西很难、很繁、很难记住,说明你还沉迷于细节,没有抓住实质,抓住了实质,一切都是简单的。”这是概率之父Kolmogorov的名言;

我们平时在学习数学时,也时刻问自己,能不能向一个外行讲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不能,说明我们自己还没有真正理解。

2.2 如何阅读和学习数学书呢?

对于数学类书籍,我认为:书不在多,而在于认真的研读并且独立完成习题。读书而不做习题,就如同入宝山空手而归。许多自学数学的同学都有体会,匆匆忙忙看完一本书,似乎都懂了,但是具体到题,就不会做了,自然基本的东西也就没有掌握。

另一点,是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书籍太多,如何以最小的时间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还是那句话,不要爱慕虚荣。有不少人人称道的经典书籍,其实研读起来是很费劲的。 有的由于时代的关系,不少内容都略显陈旧,不适合工程类的同学学习,例如牛顿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 有的则是鸿篇巨制,不适合做教材学习,例如S.Lang的代数。有的则晦涩难懂,完全布尔巴基学派的风格,只见天外飞来的定义,定理,推论以及草草的证明,完全没有motivation 和 insight, 如布尔巴基学派的数学原理一书。 有的则对背景知识要求太多,而且对于工程类背景同学未来的研究没有太多意义,例如Halmos的测度论。

有的人现在大谈素质教育,过分的贬低习题的重要性,这是不对的。当然我们讲的做题,不是做低水平重复的题,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不推荐大家做吉米多维其习题集的原因。

有位数学院士曾经说过他自己在学生年代不喜欢做题,以为做题费时间,不增长新知识,不如多看点书,占得实地。 等做了科研才发现,很多知识和方法都像雾里看花一样,似曾相识,但就是不能切实掌握和应用。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也做过亡羊之补,但是“因而学之,又其次也”,效果不好。 所以如果某本书你只是拿来作参考,或者读其中某个片段的解释,自然没这个问题。不然,是一定要做习题的。

任何一个读数学的人都知道,看别人的专著或教材,学一个新理论,往往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开头就有难点,那简直看不下去。更多的时候,你把证明从头到尾都看明白了,却还是觉得自己脑子里没什么东西。这种效果当然不好。即使假定“第一遍学习不可能全理解”,前述这种普遍情形依然很糟糕。

有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可供参考:

第一,“不动笔墨不看书”,老话这样说是很有道理的。毕竟看一遍的印象太肤浅。具体来说,书上讲到一个定义是 well-defined,或某个东西是不变量,或某些一般性质如何成立,常常会留给读者自己验证,这时你最好马上去做这个事,因为这种具体计算往往可以给你必要的感性认识。

第二,永远记住典型例子的重要性。概念和定理,定义和证明,表面看来是一本书的中心,但从它们出发,你很难理解一套理论和方法的真正含义。要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一定要利用自己以前知道和书中刚刚提供的典型例子,充分地去观察,计算,描绘,解释,联想,提问,反思,找反例,一般化,特殊化...尽可能把一个例子的方方面面烂熟于心。这样,书上的定义和定理就在你的这些例子中成为“活”的东西,它们背后所蕴涵的问题、情境、思路、指向也就会自动向你呈现出来。

第三,不要被书牵着鼻子走。如果单纯按照定义、例子、定理、证明、引理、推论、习题的顺序来看书,你会感觉很乏味,不但思维活跃不起来,而且很容易疲劳。为此,你应该有意识地让自己兴奋起来,站在作者相对的角度(对话者)来思考。比方说,书上讲到某个概念,你可以立刻盖上书,尝试着从自己以前的经验里找出这样的例子,越简单越典型越好。然后问自己:这类东西有什么意义?回味一下,没有答案也不要紧。接着往下看,你会看到解释(一本好书多少都会在重要定义的前头后面加上直观性的解释,以及问题背景的介绍)。然后问你自己:这问题重要吗?为什么人们对它有兴趣?它与前面的体系有什么关联?是一个自然的引申吗?动机在哪里?我以前见过类似的东西吗?如果是我会怎么来想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无穷无尽,你大可随自己高兴在什么时候去想;如果你需要建议,那么看一个钟头书然后停下来休息十分钟、散散步,这个空闲就可以想想;如果你这个时候没心情,那么在回来开始继续看之前,先自己在心里“默”一“默”刚才看过的东西,默默地向自己抛出这些挑衅式的问题。这些思考,其意义不在于马上得到答案,而在于让你做好准备,熟悉理论和问题的情境。这样,你接着往下看时,潜意识里就已经进入一种良好的兴奋状态,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书中的意图。

上面几点,其实是彼此有关联的,只不过由小及大,而要点都在于激发自己,为自己与书本之间的“对话”准备好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

这就是为什么做题是必须的。因为它们提供的正好就是许多具体的例子,以及这个理论所面对的或一般或特殊的问题。只不过你做这些题目时的心态,也该与一个幼稚的中小学生不同----时时记住,它们提供给你的,是反思书中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宝贵机会;你应当利用这个机会,检查自己看书时的理解,锻炼自己对于常用技巧的掌握,熟悉这类问题的常见思路。在做题的基础上,再另外给自己一个适当的时机,对一节一章甚至整本书的框架作一个反思。我深信,这是读通一本书的最通用的法门。它也同样适用于读别人的 paper。在这个经验的基础上,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不只是在“学”数学,而是真正在“做”数学了。


2.3 对于信科院大一的数学课程,可否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思想?

对于高等数学与数学分析而言,主要有:

“逼近”(转化)的思想方法----如“化圆为方”,线性近似(直到多元微积分里面的 Jacobian 和一般的级数展开),
黎曼积分。

进行“局部”分析的 idea ---- 微积分应用于极值、单调性、不等式等等。

“控制”的数量关系----比如高阶无穷小(大),优超级数,比较判别法。

对于线性代数或者高等代数里而言,主要有:

公理化思想----线性空间、线性相关、内积、度量等等的抽象定义,以及对其它概念的某些抽象处理。

“化约”的思想----取基底,取标准形,及各种特殊情形的化归技巧

不变量和标准形理论----这不用多说,是这门课的核心和难点。

2.4  对于高等数学或者数学分析,能否推荐几本比较好的书籍?

好的。

先介绍一下数学分析辅导书籍中的王者之作!这本书就是裴礼文先生编著的《 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前市面上可以见到的数学分析习题指导,考研指导,辅导教参等种类十分丰富。 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是其
中有的书籍篇幅过大,如吉米多维其习题集解答共六本,一般人很少能通读下来,而其中大部分是偏计算性质的。有的又过于偏理论,有的只是一本习题集没有答案,对于中等水平的自学者来说,很难得到辅导指点。裴礼文的这本书可以
说是这类书籍的王者之作!选题十分精当,编排十分合理,类型技巧等分门别类,脉络清晰。题目证明型和计算型的题目比例合理,难度深浅都有,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从1989年出版至今,已经重印10多次,供不应求!繁体版在台湾出版后,也是连连再版,供不应求。令人欣喜的是,裴礼文先生在今年2月推出了这本书的第二版,增加了不少好的例题与习题,并对习题的绝大部分增加了惜字如金的提示,使之更适合自学使用。因为太详细的解答会使学生偷懒,直接看
答案,没有答案的话许多证明的思路无法学习,惜字如金的提示则恰到好处的在关键时刻点醒你,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很好!

再介绍一下Rudin的数学分析原理:Rudin的数学分析原理一书在美国非常流行,是Rudin分析系列三步曲中的第一步,呢称为"baby Rudin".(其他两本分别是实分析与复分析,泛函分析)这本书并不适合初学数学分析的同学阅读,适用对象是已经学过一遍以上数学分析原理的同学。 为什么呢?我个人感觉如果说数学分析就像一个风景,那么写数学分析的作者就是一位画家,自然画家有高下之分。 Rudin的特点就在于他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全貌,用笔精练,吝惜墨水。初学者看的话,就只能看到一种朦胧美,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而已经学过一遍以上之后再来看的话,就自然而然的体会到那种精练的笔法,没有冗余之笔,自然理解悟性会更上一层楼。既然有学校采用这个作教材,自然而然的就有人想把rudin的这个素描画再扩充一点,轮廓更清晰,更饱满一点,让初学者更容易理解一点。

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 数学系张筑生老师的数学分析新讲一书。 自从我研读了rudin的书,再结合张老师的书,我突然间明白了张老师写书的意图了。他实际上也是意图对rudin的这本书进行扩充说明,使其可读性增强,更适合初学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中国版的rudin数学分析原理的扩充版本。当然,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Rudin这本书的经典,因为张老师这本书已经是中国人自己写的数学分析书里Top 3的书了。所以初学者可以将张筑生老师的书和Rudin的书配合使用。 我个人的体会是;刚开始,很朦胧,然后逐渐的清晰,清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然后有一个很深刻的框架在你脑海里,再然后,留在你脑海里的已经没有什么细节了, 只有Rudin的那些大师级的神来之笔.......

其他推荐书籍:

《高等数学解题过程的分析和研究》,钱昌本著;
《高等数学复习题解与指导》,陈文登著;

2.5 可否推荐线性代数或者高等代数的书籍?

许以超 “线性代数和矩阵论”

丘维声 "高等代数"(上,下)

许甫华、张贤科, "高等代数解题方法"

以上三本都是难得的好书!

2.6  其他数学科目呢?

太多了。先把大一的这两门数学课学好吧。

2.7 能介绍一下和数学相关的八卦或者名人名言吗?

好的。

a. 在数学家Hilbert的博士宣誓仪式,校长主持:“我庄严的要你回答,宣誓是否能使你用真诚的良心承担如下的许诺和保证:你讲勇敢的去捍卫真正的科学,将其开拓,为之添彩;既不为厚禄所驱,也不为虚名所赶,只求上帝真理的神辉普照大地,发扬光大。”

b.  阿基米德比荷马更有想象力
                           ——伏尔泰
                        
c. 数学家是天生的,不是造就的
                           ——H.Poincare
                             
d. 优秀的数学家在定理或理论之间看到了类似
   卓越的数学家则从类似中间看到了类似
                          ——Banach

e. 11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Euclid的书,并请我的哥哥当我的老师。
   这是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犹如初恋般的迷人。
                                                     ——B.Russell
                                                      
f. 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可我自己认为,我好像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的为拾到更光滑些的石子或更美丽的些的贝壳而欢欣,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被探明的真理之海。
                                                     ——Issac Newton

g. 名师出高徒系列

Dirichlet是Riemann的老师
Wierestrass是Cantor, Killing 和 Frobenius的老师
Noether 是van de Wearden, Alexandroff的老师。
Hardy是Wiener的高等数学的老师,
Hermite是Dini的老师
Hadamard是Frechet的老师
Kronecker是Kummer的老师
Sylow是S.Lie的老师
Hodge是Atiyah的老师
Gauss的小学老师是Lobachevsky的大学老师
Hilbert是无穷多个人的老师
姜立夫先生是陈省身先生的老师,陈先生是丘成侗,吴文俊等人的老师。
苏步青先生是谷超豪先生的老师
华罗庚是陈景润,王元等人的老师

h. 有一条小路,穿过田野,通向新南盖特,我经常独自一人到那里去看落日,并想到。然而,   我终于不曾,因为我想更多的了解数学。
                                                         ——B.Russell
g. R.Thom是法国人,35岁得的菲尔兹奖. 在一次采访当中,作为数学家的Thom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个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个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Thom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摇曳妩媚,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美丽是我们的数学家英雄们永恒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3. 物理篇

3.1 能谈谈美国和前苏联物理书的风格吗?

美国人的物理书:总体风格生动活泼,注重物理本质和实验现象,不喜欢繁难的数学推演,代表作首推费曼物理学讲义。

苏联人的物理书,总体风格严谨扎实,注重理论体系,数学功底深厚,代表作朗道的十卷巨著《理论物理教程》。


3.2 信科也开了不少物理课程,那么在信科学物理和在物理系学物理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是信息学院,学物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工程实践,这就是我们学院学生与物理学院学生的最大区别。

当今的理论物理研究,越来越多的使用极其艰深的理论工具,比如前沿的弦论。与实际脱离太多。 近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越来越多的授予实验物理学家就是想扭转这个趋势。 几年前还破天荒的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集成电路的发明人,一位地地道道只有本科学历(电子学学士)的电子工程师。

所以我们学物理更多的是了解物理原理,在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多下功夫,决不要陷入复杂数学推导的泥潭中去。 这方面想训练思维的话,我建议大家看看传感器设计方面的书籍,里面有很多非常巧妙的设计,利用了许多简单有效的物理学的原理(例如电光效应,磁光效应等)。

一个好的自我训练的方法就是给出一个物理现象,要求自己马上用直觉给出一种解释, 然后再想办法用简单有效的数学方法去证明。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去都苏联学派的物理书籍,那里的数学味很浓,代表就是朗道的理论物理十卷本。

大家应当多看美国人写的很多的物理书籍,那种书籍物理味很浓,代表是伯克利使用的物理讲义五卷本和费曼物理学讲义三卷本。 前者我记得里面的数学公式特别的少,实验和原理的说明特别的多。后者基本类似。也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推导,呵呵。

再举一个开课的例子:

电子系的量子力学课以前是由物理学院的老师开的,基本都是做理论物理的老师讲课。特点就是以数学推导为主,基本上没有什么物理图象的。泛函分析,算子理论,偏微分方程等运用的无比流畅。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各种数学工具解答很多量子力学的习题,但是最基本的东西却没有学懂。

后来量子电子研究组的泰斗董太乾老师出来讲这门课,他侧重于物理图象的培养,将物理的概念讲解的极其清晰,再结合他熟练运用量子力学到实际科研的经验,可以说很多学生都收益不少。他从不用一些无意义的数学推导。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电子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理论物理的那一套方法对于电子系是行不通的。


3.3 除了教材之外,师兄师姐们能推荐一些适合信科人用的物理参考书吗?

a. 费曼物理学讲义: 该书是炸药奖得主,物理大师费曼为加州理工的本科生上物理课所使用的讲义。前面两卷里涉及到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非常的有物理味道。第三卷是介绍量子力学的。费曼继薛定鄂方程,海森堡矩阵力学后对量子力学给出了第三种途径(路径积分的方法),因此他写的量子力学部分比较有味道。


b. 伯克利物理教程共五卷: 力,热,光,电磁,量子物理。里面对实验部分的介绍是其他同类书籍不多见的。此书强调概念而不很重视数学严密性,物理味道很浓。量子物理部分很有特点。可以作为量子力学的先导和原子物理学的极好参考

c. 力学(郑永令,贾起民编著): 这是复旦大学物理系使用的普物教材。写的很好。强烈推荐,特别适合信科院所有水平的同学。另外注意的是这是复旦大学普通物理学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其他几本如电磁学,光学,热学等均是非常好的教材。

d.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著):非常有物理味道,这在中文物理书里是不多见的。现在已经出第三版了。学习原子物理学时结合伯克力教程中的量子物理学一书将受益很大。


e. 光学(Born、Wolf)是个经典,看起来让人很烦,但毕竟是不可缺少的。 Goodman的《傅立叶光学导论》是傅立叶光学的好书。Fraunhofer衍射就是源的FT而已,无他。而傅立叶分析中一个域中的相乘等于另一个域中卷积这个定理也会有力帮助理解光栅的作用。


f. 美国物理试题与解答:一套七本,里面收集了美国一流名牌学府如哈佛,MIT,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学校物理研究生入学试题及其解答,比较有启发性。

g. 高等物理精编: 这也是一套物理辅导书,是专门为CUSPEA(1980-1989李政道先生倡议的中美联合招收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的选拔考试)准备的,是期末考前复习的好资料。因为该书总结性很强,不适合平时学习。这套书分五册。光学原子物理(郭光灿等编著),经典力学电磁学电动力学(程稼夫等编著),量子力学核物理粒子物理(朱栋培等编著),天体物理电路分析脉冲分析(周又元等编著),相对论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张家铝等编著)。

h. 量子力学类

初量:伯克利物理教程之量子物理学篇。入手容易而不会产生歧义的,没有见过比伯克利这本更好的书。赵凯华先生的量子物理学也还可以。

中量:席夫量子力学。量子力学(苏汝铿著),曾谨言:量子力学

欣赏:狄拉克写的量子物理学。简洁!曾被誉为秋水文章不染尘! Voice of the King!


3.4  能介绍一下和物理相关的八卦或者名人名言吗

好的。

a. 若干年前,在伦敦的西敏寺举行了一个仪式,这个仪式注定将永久地载入史册,那是在牛顿墓石周围的地面上镶进一块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的纪念碑。为狄拉客致辞的就是霍金,当代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的最伟大的权威。

b. 乌仑贝克是电子自旋的发现者,他曾将物理学的美这样赞叹: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vea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er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标准译文是: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
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而丰子恺先生给出了另一个版本的译文:

一粒沙里见世界
一朵花里见天国
手掌里盛住无限
一刹那便是永劫


c. 物理学家归类

1/2 级:Einstein
1   级:Bohr、Heisenberg、Schrodinger、Dirac
2   级:  Landau
3   级: 其余所有


d.  量子力学的宗师级人物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少年得志,如Planck 36岁成为院士,Einstein 26岁发现光电效应(同年发现狭义相对论),Bohr 28岁提出氢原子结构理论,Heisenberg 24岁提出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Dirac 23岁提出量子力学中的非对易代数,de Broglie 32岁提出物质波,Schrodinger算是大器晚成的了,
他在38岁提出Schrodinger方程,领导创立了量子力学的波动力学形式。

e. 我们了解恒星的发光原理并没有使我们减少对星空的爱慕与敬畏
                                                                                        --费曼

f. 英国诗人这样称赞牛顿: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大意为:

自然与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让牛顿诞生吧

于是,世间万物重归光明!

g. 关于这个宇宙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就是她竟然是可以被理解的。
                                                    ——Albert Einste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4. 软件篇:

4.1 信科院学生要掌握的软件基础有哪些?

熟练运用C语言以及面向对象的c++语言的编程

基本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操作系统(Linux与Unix)

基于windows的各种软件的使用


4.2 在编程方面能给些建议吗?

1)      做事情要注重自己的兴趣,没有兴趣的事做起来不会开心,也不会有很高的成就。

2)      坚持。不坚持成不了大事,尤其对于编程序。

3)      注重格调。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4)      做人要谦虚,做事要有气势。

5)      勤奋,永远不变的成功的秘诀。

4.3   能推荐一些好的参考书吗?

a.  算法方面

1)算法导论 ,Thomas H. Cormen ,Charles E.Leiserson ,Ronald L. Rivest .经典之作!

2)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Knuth, 鸿篇巨制!

b. C与C++方面(下面的书籍都有中译本)

1).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 Kernigan and Ritchie

2).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 Bjarne Stroustroup

3).C++ Primer

4).Inside Visual C++ - David J. Kruglinski

5). C++ How to Program - H. M. Deitel, P. J. Deitel

6). Thinking in C++ (2nd Ed) - Bruce Eckel


c. Windows下编程

1)Windows Programming - Charles Petzold

2)深入浅出MFC(第二版,侯捷著)

3)MFC Internals - George Shepherd and Scot Wingo


d. 操作系统

1) Tanenbaum的"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和"Modern Operating System"。

2) Linux 源代码情景分析,毛德操等人著

4.4  信科院的同学参加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吗?

当然参加! 信科院现在有专门的老师与团队负责由ACM主办的全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方面的培训参赛工作。竞赛成绩也是相当不错! 还有一个在线做竞赛题的网址:http://acm.pku.edu.cn

每年北大都会在校内举行程序设计大赛暨ACM/ICPC北京大学代表队选拔赛。

ACM(Associta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是全球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能力竞赛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赛事。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参赛选手展
示计算机才华的广阔舞台,著名大学计算机教育成果的直接体现,是信息企业与世界顶尖计算机人才对话的最
好机会,活动的举办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声望,并逐步演变成为一项阶梯形的学科竞赛。目前,它已经发展成为
一项全球性的高校间学科竞赛。

举办北京大学程序设计大赛暨ACM/ICPC北京大学代表队选拔赛,旨在培养参赛选手的创造力、他们在软件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同时检测选手们在压力下进行开发活动的能力,同时选拔出一些优秀的选手加入北京大学ACM代表队。

强烈建议每一位信科院的同学都去参与,相信对大家的软件功底会有很大提高!

4.5   能介绍一下和软件相关的八卦或者名人名言吗?

好的。网上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我心中的编程高手。全文引用如下:

微软电话面试的一道题就是“Who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coder, and why?”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来凑个热闹。排名不分先后

心目中的编程高手 (1)

Bill Joy, 前任Sun的首席科学家,当年在Berkeley时主持开发了最早版本的BSD。他还是vi和csh的作者。当然,Csh Programming Considered Harmful 是另一个话题乐。据说他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写个操作系统,就在三天里写了个自己的Unix, 也就是BSD的前身。当然是传说了,但足见他的功力。另一个传说是,1980年初的时候,DARPA让BBN在Berkley Unix里加上BBN开发的TCP/IP代码。但当时还是研究生的B伯伯怒了,拒绝把BBNTCP/IP加入BSD,因为他觉得BBN的TCP/IP写得不好。于是B伯伯出手了,端的是一箭封喉,很快就写出了高性能的伯克利版TCP/IP。当时BBN和DARPA签了巨额合同开发TCP/IPStack,谁知他们的代码还不如一个研究生的好。于是他们开会。只见当时B伯伯穿个T-shirt出现在会议室(当时穿T-shirt不象现在,还是相当散漫的哈)。只见BBN问:你怎么写出来的?而B伯伯答:简单,你读协议,然后编程就行了。最令偶晕倒的是,B伯伯硕士毕业 后决定到工业界发展,于是就到了当时只有一间办公室的Sun, 然后他就把Sparc设计出 来乐。。。象这种软硬通吃的牛人,想不佩服都不行的说。据Bill Joy的同事说,一般开会的时候B伯伯总是拿一堆杂志漫不经心地读。但往往在关键之处,B伯伯发言,直切要害,提出 漂亮的构想,让同事们彻底崩溃。对了,他还是Java Spec和JINI的主要作者之一。

心目中的编程高手 (2)

-- John Carmack John Carmack,id Software的founder和Lead Programmer。上个月和一个搞图形的师兄聊天,他竟然不知道John Carmack, 也让偶大大地晕了一把。不过也许搞研究的和搞实战的多少有些隔吧。想必喜欢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都知道J哥哥。90年代初只要能在PC上搞个小动画都能让人惊叹一番的时候,J哥哥就推出了石破天惊的Castle Wolfstein, 然后再接再励,doom, doomII, Quake...每次都把3-D技术推到极致。J哥哥的简历上说自己的专长是"Exhaust 3-D technology",真是牛人之言不我欺的说。做J哥哥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因为各大图形卡厂家一有了新产品就要向他“进贡” ,不然如果他的游戏不支持哪种卡,哪种卡基本就会夭折乐。当初MS的Direct3D也得听取 他的意见,修改了不少API。当然,J哥哥在结婚前十数年如一日地每天编程14小时以上, 也是偶们凡人望尘莫及的。对了,J哥哥高中肆业(?),可以说是自学成才。不过呢,谁要用这个例子来为自己学习不好辩护,就大错特错了。那Leonardo Da Vinci还是自学成才呢(人是私生子,不能上学)。普通人和天才还是有区别的。对了,其实偶们叫“达分奇”是相当不对的,因为Vinci是地名,而Da Vinci就是从Vinci来的人的意思。换句话说,Leonardo Da Vinci就是“从Vinci来的Leonardo”的意思。叫别人“Da Vinci”就不知所谓乐。嗯,扯远了,打住。

心目中的编程高手 (3)

-- David Cutler David Cutler,VMS和Windows NT的首席设计师,去微软前号称硅谷最牛的kernel开发员。当初他和他的手下在微软一周内把一个具备基本功能的bootable kernel写出来,然后说:“who can't write an OS in a week?",也是牛气冲天的说。顺便说一句,D爷爷到NT3.5时,管理1500名开发员,自己还兼做设计和编程,不改coder本色啊。D爷爷天生脾气火爆,和人争论时喜欢双手猛击桌子以壮声势。:-) 日常交谈F-word不离口。他面试秘书时必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ord '****'?" ,让无数美女刹羽而归。终于有一天,一个同样火爆的女面对这个问题脱口而出:"That's my favorite word"。于是她被录取乐,为D爷爷工作到NT3.5发布。

心目中的编程高手 (4)

-- Donald E. Knuth Don Knuth。高爷爷其实用不着偶多说。学编程的不知道他就好像学物理的不知道牛顿,学数学的不知道欧拉,学音乐的不知道莫扎特,学Delphi的不知到Anders Hejlsberg,或者学Linux不知道Linus Torvalds一样,不可原谅啊。:-)为了让文章完整,就再罗唆几句吧。高爷爷本科时就开始给行行色色的公司写各种稀奇古怪的编译器挣外快了。他卖给别人时收一两千美元,那些公司拿了code,加工一下卖出去就是上万上十万。不过也没见高爷爷不爽过,学者本色的说。想想那可是60年代初啊, 高爷爷写编译器写多了,顺带就搞出了个Attribute Grammar和LR(k),大大地造福后人啊。至于高爷爷在CalTech的编程比赛(有Alan Kay得众多高高手参加)总是第一,写的Tex到86年就code freeze,还附带2^n美分奖励等等都是耳熟能详,偶就不饶舌乐。顺便说一下,高老大爷是无可争议的写作高手。他给Concrete Mathematics 写的前言可谓字字铿锵,堪为前言的典范。他的技术文章也是一绝,文风细致,解释精当,而且没有学究气,不失轻快跳脱。记得几年前读Concrete Mathematics,时不时开怀大笑,让老妈极其郁闷,觉得我nerdy到家,不可救药。其实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更不知那完全是高爷爷的功劳。说到写作高手,不能不提Stephen A. Cook。他的文章当年就被我们的写作老师极力推荐,号称典雅文风的样本。库爷爷一头银发,身材颀长,总是面带谦和的微笑,颇有仙风道骨,正好和他的仙文相配的说。高爷爷其实还是开源运动的先驱。虽然他没有象Richard Stallman那样八方奔走,但他捐献了好多作品,都可以在网上看到,比如著名的Mathematical Writing,MMIXWare,The Tex Book等,更不用说足以让他流芳百世的Tex乐。

心目中的编程高手 (5)

-- Ken Thompson Ken Thompson,C语言前身B语言的作者,Unix的发明人之一(另一个是Dennis M. Riche老大,被尊为DMR),Belle(一个厉害的国际象棋程序)的作者之一, 操作系统Plan 9的主要作者(另一个是大牛人Rob Pike, 前不久被google挖走了)。Ken爷爷也算是计算机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人物了。1969年还是计算机史前时代,普通人都认为只有大型机才能运行通用的操作系统,小型机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儿。至于用高级语言来写操作系统,更是笑谈。Ken爷爷自然不是池中物 ,于是他和DMR怒了,在1969年到1970间用汇编在PDP-7上写出了UNIX的第一个版本。他们并不知道,一场轰轰烈烈的UNIX传奇由此拉开了序幕。Ken爷爷在1971年又把Unix用C重写,于是C在随后20年成就了不知多少豪杰的梦想和光荣。Ken爷爷还有段佳话: 装了UNIX的PDP-11最早被安装在Bell Lab里供大家日常使用。很快大家就发现Ken爷爷总能进入他们的帐户,获得最高权限。Bell Lab里的科学家都心比天高,当然被搞得郁闷无比。于是有高手怒了,跳出来分析了UNIX代码,找到后门,修改代码,然后重新编译了整个UNIX。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个世界清净了”的时候,他们发现Ken爷爷还是轻而易举地拿到他们的帐户权限,百思不解后 ,只好继续郁闷。谁知道这一郁闷,就郁闷了14年,直到Ken爷爷道出个中缘由。原来,代码里的确有后门,但后门不在Unix代码里,而在编译Unix代码的C编译器里。每次C编译器编译UNIX的代码,就自动生成后门代码。而整个Bell Lab的人,都是用Ken爷爷的C编译器。

心目中的编程高手 (6)

-- Rob Pike Rob Pike, AT&T Bell Lab前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现在google研究操作系统。罗伯伯是Unix的先驱,是贝尔实验室最早和Ken Thompson以及Dennis M. Ritche开发Unix的猛人,UTF-8的设计人。他还在美国名嘴David Letterman的晚间节目上露了一小脸,一脸憨厚地帮一胖子吹牛搞怪。让偶佩服不已的是,罗伯伯还是1980年奥运会射箭的银牌得主。他也是个颇为厉害的业余天文学家,设计的珈玛射线望远镜差点被NASA用在航天飞机上。他还是两本经典,The Unix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和 The Practice of Programming 的作者之一。如果初学者想在编程方面精益求精,实在该好好读读这两本书。它们都有中文版的说。罗伯伯还写出了Unix下第一个基于位图的窗口系统,并且是著名的blit 终端的作者。当然了,罗伯伯还是号称锐意革新的操作系统,Plan9,的主要作者。可惜的是,Plan9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罗伯伯一怒之下,写出了振聋发聩的雄文 Systems Software Research is Irrelevant,痛斥当下系统开发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弊病。虽然这篇文章是罗伯伯含忿出手,颇有偏激之词,但确实道出了系统开发的无奈:开发周期越来越长,代价越来越大,用户被统一到少数几个系统上,结果越来越多的活动是测量和修补,而真正的革新 越来越少。就在罗伯伯郁闷之极的时候,google登门求贤来乐。如果说现在还有一家大众公司在不遗余力地把系统开发推向极致的话,也就是google乐。随便看看google的成果就知道了。具有超强容错和负载平衡能力的分布式文件系统GFS (现在能够用100,000台廉价PC搭起一个巨型分布系统,并且高效便宜地进行管理的系统也不多哈),大规模机器学习系统(拼写检查,广告匹配,拼音搜寻。。。哪个都很牛的说),更不用说处理海量并行计算的各式google服务了。Rob在System Software Research is Irrelevant里萧瑟地说现在没有人再关心系统研究的前沿成果了。想不到他错了,因为google关心。google网络了大批功成名就的牛人,还有大量初生牛犊般博士做开发,显然不是没事耍酷,而是因为它们的开发总是试图吸取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 想必Rob Pike在google很幸福。愿他做出更棒的系统。

心目中的编程高手 (7)

-- Dennis M. Ritchie 既然Ken Thompson是我的偶像,新闻组上人称DMR的Dennis M. Ritchie自然也是,毕竟两人共同缔造了UNIX,而Dennis几乎独力把C搞大(当然,C的前身是B,而B是Ken Thompson一手做出来的)。J 两人1983年分享图灵奖,是有史以来少数几个因工程项目得奖的工程师(本来是唯一的一对儿,但Alan Kay才因为SmallTalk得奖,所以就成了唯二的乐) 。一个人一生能做出一个卓越的系统已经不易,DMR的C和UNIX长盛不衰近30年,至今生机勃勃,DMR此生可以无憾的说。D爷爷也算有家学渊源:他老爸在AT&T贝尔实验室工作了一辈子,并在电路设计方面卓有成就,还出了本颇有影响的书The Design of Switching Circuits,据说在交换理论和逻辑设计方面有独到的论述。当然,D爷爷和他老爸是不同时代的人:他老爸的研究成形于晶体管发明之前,而D爷爷的工作离了晶体管就玩儿不转乐。:-D不要看D爷爷搞出了C,其实他最爱的编程语言是Alef,在Plan9上运行,支持并行编程。Alef的语法和C相似,但数据类型和执行方式都和C大大不同。说到语言,D爷爷对后来人有非常中肯的建议: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开发你自己的语言,不要冀望于它被 众人接受。这个建议不光对语言开发有用,也适用于其它大型系统的开发。别的不说,DMR后来领导自己的团队在1995年和1996分别推出了Plan9和Inferno操作系统,又用多少人知道呢?其实,D爷爷当初也没想过C会风行世界。他开发C的初衷和 Eric S. Raymond在Cathedral and Bazaar里阐述的一样,就是要消除自己对现有工具的不爽之处。谁知D爷爷无心插柳,C竟然受到众多程序员的狂热拥戴,连D爷爷自己都大惑不解。在一次采访中D爷爷说大概那是因为C的抽象程度碰巧既满足了程序员的要求, 又容易实现。当然C一度是Unix上的通用语言也是原因。但不管怎么说,D爷爷对编程语言出色的审美意识奠定了C广为流传的基础。最后八卦一下。D爷爷的业余爱好和NBA大牛Karl Malone一样:开卡车。不过D爷爷更喜欢开NASCAR,而KM独爱巨无霸。J D爷爷自称心中不供偶像,如果一定要说一个,那就是Ken Thompson了。现在Ken爷爷退休当飞机教练去了,而D爷爷当了贝尔实验室系统开发部的头,整日忙于开支票。他俩合作20年,屡屡创造历史。这段令人神往的佳话,也就长留你我心中乐。P.S., 很多人都以为Brian W. Kernighan是C的作者。其实BWK只是写了那本经典K&R C。据D爷爷说,他,Ken, 和Kernighan三人中,Kernighan最能写文章,他次之,而Ken写得最少;但说到编程,Ken爷爷才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心目中的编程高手 (8)

-- Edsger Wybe Dijkstra 对,就是E.W. Dijkstra. 一提到EWD,很多人就会想起找最短路径的Dijkstra Algorithm,就好像一提到Sir. Tony Hoare,就想起Quick Sort一样。其实这些个算法不过是两个牛人在他们职业生涯中最琐碎的贡献。比如Dijkstra算法,无非是戴爷爷在1956年为了展示新计算机ARMAC的计算能力,初试身手的成果,属于他的算法处女作。据戴爷爷自述,他搞出最短路径算法的时候连纸笔 都没用。当时他和他老婆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咖啡厅的阳台上晒太阳喝咖啡,突然就把这个算法想出来乐。而且当时的算法研究还比较原始,牛人们忙着用计算机搞数值计算,对离散算法不屑一顾。那时连一个象样的专注于离散算法的专业期刊都没有。戴爷爷于是推迟发表这 个算法。直到1959年,他才把这个算法发表在Numerische Mathematik的创刊号上,权为捧场。:-) EWD在多个领域牛气冲天,端的是理论和编程两手硬的高手。只不过他的很多工作比较深刻,学校的老先生们觉得本科生接受不了,不给本科生讲而已。戴爷爷大概因为最短路径算法一战成名,于是有人请他参加另一台计算机X1的设计工作,并且把设计实时中断系统的 任务派给了他。现在看来实时中断也许不算什么,但要知到,X1前根本就没有实时中断的概念。实现它简直就是一场豪赌。戴爷爷起初还不情愿,但经不住项目负责人Bram和Carel的轮番“吹捧”:我们知道实时中断让您工作变得非常困难,但象您这样的牛人肯 定能做出来的说。结果戴爷爷被糖衣炮弹彻底击穿,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两三年后,他不仅搞出了实时中断,还围绕这个写出了自己的博士论文,顺利戴上博士帽。让戴爷爷真正成名立万的还是在X1上开发的Algo60,最早的高级语言之一。戴爷爷没日没夜地工作 了8个月,就搞出了Algo60,也因此获得了1972年的图灵奖。因为Algo60,戴爷爷发表了一篇石破天惊的文章:Recursive Programming,于是人们才知道,原来高级语言也可以高效地实现递归,原来从此以后,所有程序员都不寇免地和戴爷爷发明的一个词(应该说是概念)打交道:堆栈。而且Algo60还让戴爷爷深入地思考多道程序设计的问题,最终发明了每个系统程序员 都绕不开的概念:semaphore。当然,戴爷爷总是把他发明的概念严格形式化,极具科学家本色的说。和这些成就想比,他提出的吃饭的哲学家问题,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说来好笑,当时的大学(忘了哪所了)还是觉得戴爷爷没有受过正统的数学训练,也不是专 门搞数值分析的,所以最后不太情愿地给了他一个教职。这种小挫折并不能妨碍象戴爷爷这样的牛人创造历史。他一边教数值分析(:-D) ,一边开始开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并培养计算机科学家。几年后,THE Multiprogramming System横空出世。THE是第一个支持松散耦合,显式同步的进程并由此使得严格证明系统没有死锁变得容易的操作系统。可惜戴爷爷任职的系不识货,还强行解散了他的研究小组(1972年戴爷爷给他的系主任说他得了图灵奖,系主任的第一反应是你们搞计算机 就喜欢乱发奖)。这让戴爷爷相当郁闷,得了抑郁症。在极度郁闷之中,戴爷爷决定用写作来治疗自己的抑郁症。于是经典就诞生乐:Notes on Structured Programming。戴爷爷从此被尊为结构化编程的奠基人,而且他的抑郁症也被治好乐。EWD太牛,结果他的故事也太多。先到这里吧。1973起,他的故事就在美国发生了。

心目中的编程高手 (9)

Anders Hejlsberg,微软.NET的首席架构师,编程语言设计和实现的顶尖高手。他一手做出了Turbo Pascal, 也是Delphi,J++(尤其是WFC),C#,和.NET的主要作者。这些作品的名字足以为他立传。作为一个程序员,我在这样的大师面前实在无语。生子当如Anders的说。李维的<<Borland传奇>>里已详细讲述了Anders的传奇故事,我就不用费舌了:http://java.mblogger.cn/iexploiter/posts/1505.aspx 。 Artima上有Anders谈C#的系列访谈 。MSDN上有一段Anders导游的录像 。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牛人的丰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硬件篇

5.1 信科院要掌握的硬件知识有哪些呢?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单片机与DSP

CPLD与FPGA

5.2 体系结构方面能推荐一些书籍吗?

好的。

首推这本书: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 DAVID A.PATTERSON(呢称老潘)与JOHN L.HENNESSY(呢称老亨)合著. 这是伯克利的老潘与斯坦福的老亨, 世界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两大天王合写的牛书,被誉为葵花宝典, 巨经典!两人都是美国的科学院,工程院,以及艺术科学院的三院院士,ACM与IEEE 的双料Fellow, 都拿过体系结构研究的最高荣誉和许多杰出成就奖。

老亨现在是斯坦福大学的校长,这几天在上海参加世界大学校长论坛,风头不断! 北大的党委书记闵维方就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所以斯坦福和北大联系十分紧密。 这本牛书主要是为本科生的体系结构课设计的。

为了满足研究生上课的需要,两大天王还合写了另一本经典牛书"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

有这两本超级经典的书,足够了!再结合信科院计算机系程旭程老大那激情四射的上课,你会觉得学体系结构是一种享受!

程老师最难能可贵的是将自己的思想精彩的表达出来。所以不但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废话”,听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有激情,踏踏实实做事情,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北大信科给予的不是别处学不到的知识,而是别处感受不到的文化。

5.3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方面能推荐一些好书吗?

首推这本:《电路、信号与系统》(美)西伯特(Siebert,W.McC.)著 朱钟霖,周宝珀译。是美国麻省理工的使用的电路教材。非常好!!习题很有启发性。西伯特是麻省理工学院一个资历很老很老的牛教授,电路的泰斗级人物!

其余的书名我就不具体给出了。 你们记住几个名字就可以了: 童诗白, 阎石, 唐竞新,高文焕,刘宝琴。看他们写的书就足够了。

对了,八卦一下童诗白先生。他是中国电路方面的泰斗级人物,毕业于美国电子排名第五名的UIUC大学,新中国创立后毅然回国任教。很有趣的是,童先生的儿子童朗,在本科学电路的时候焦头烂额,始终调不通电路、所以童朗最后在美国攻读运用数学比较多的信号处理方向的研究生,现在是IEEE Fellow, 美国康乃尔大学电子系教授,只招收北大清华信科院的前三名同学,后几名的同学就不要去和他联系了,以防被鄙视。  


5.4 前面讲的很好玩,能再介绍一些八卦吗?

介绍一下程老师的八卦吧.

a. 程旭:中国芯的开路人( 光明日报)

有一句话激励着无数的中国人向未知奋进;有一个人因为这句话在莽莽荆棘中硬是开出了一条血路。这句话是“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个人就是北大的程旭。见到程旭时,他正在实验室给学生上课,讲得淋漓畅快、情绪高涨。连我这样的外行都听得津津有味。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自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会被北大学生评为第九届“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之一。   
     
程旭身上有着许多闪闪发光的头衔———北大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所长,然而最让他骄傲的还是这个“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说能有什么让他发自内心的骄傲,那就是来自学生的认可。这个奖完全是学生自己评出来的,我可以肯定地说这将是我一生所能得到的最珍视的荣誉。” 我们的采访终于开始了。“你知不知道你很可能或者已经就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人?”   
     
对于记者的提问,程旭笑着说:“不会吧?有这么伟大吗?我可从来没觉得过。如果说我们在这些年来真的取得了些成绩,那也是属于我们这个团队的;10多年来,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日让更多更好的‘中国芯’跳动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跳动在国防现代化的最前沿。”   
     
程旭拿着一颗北大众志设计的“中国芯”对记者说,“这是一颗成熟的‘中国芯’,也是目前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规模的CPU系统芯片产品。”程旭手中的芯片的核心,看起来只是一个泛着银色光泽的金属片,大小近30平方毫米,但实际上它是由纯度极高的硅制成,上面压缩了上千万颗晶体管。或许,这上面还压缩了北大微处理器研发中心师生近十年的努力,压缩了中国几代计算机人执著的理想,压缩了属于北大、属于中国的百年强国梦、爱国心……   
     
拓荒者的路注定要越走越宽。2005年,程旭和他的团队不但开发出了更新一代的产品,获得了多项国内大奖,而且更令人欣喜的是:北大众志生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计算机销售额已经超过一万台。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是对先行者的褒奖,也是对创业者的赞许。   
     
程旭和他的团队,在创新精神之光的照射下,在这本没有路的领域中开拓创新,闯出一条光荣的荆棘路。风华正茂,其命惟新!

  
b. 程老师自己讲述"中国芯”名称的由来   
     
1999年12月,冬天最冷的几天,我们自行设计的北大众志微处理器进入了最艰难的整合阶段。中心当时只有20几个人,大家都很疲惫了:设备不好,条件简陋,进展不顺,心情压抑。一天凌晨两点多,我从实验室骑车回家,路上冷风吹得我睁不开眼,泪水就流了下来。这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想:这么辛苦、这么累,究竟是为了什么?实验室这么多正当好年华的年轻人,放弃正常人应有的生活、以实验室为家究竟是为了什么?忽然,一句歌词闪过耳旁……   
     
当晚回去,我就把这句歌词———我的中国“芯”制成条幅,第二天一早拿到实验室张贴,实验室的年轻人们看后深受感动、热血沸腾,连续干了数个通宵,终于顺利完成了国产自主微处理器原型系统。   
     
歌曲已经很少人再唱,条幅也已成为中心珍藏的“文物”,然而“中国芯”的叫法不胫而走,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微处理器的代名词。

c. 让“中国芯”跳动得更有力(科技日报,走进863专题)

“截至2005年12月26日,我们进入市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计算机已经超过15000台,而且用户的反馈都非常好。”这是北大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北大众志微系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程旭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消息。
  
对于急需得到市场认可的国产CPU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而作为中国微处理器研究开发的领军人物,程旭教授更是兴奋不已。

“卖出100台和卖出10000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件新的计算机产品也许能卖出100台,但如果没有过硬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想达到1000都难。而我们做到了,并且超过了10000台,用户的反馈也非常满意,这说明我们自己生产的计算机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是能满足用户需要的。这是采用国产CPU芯片的计算机的一次质的飞跃,而不仅仅是量的积累。”程旭教授说。

从结束我国无“芯”的历史,到顺利销售过万台采用自主知识产权CPU芯片的整机系统,程旭和他的团队用了不到5年时间,这是任何一个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所值得骄傲的。

                          改变集成电路业“缺芯少魂”历史

2005年9月18日,北京,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国自主创新芯片”展区,北大众志展台。

多款方寸芯片在水晶底座的映衬下,闪烁着灵动的光芒;一台银色机箱在CD盒大小的体积中,展示其精湛的内涵。很多人驻足询问,很多人流连顾盼。

这些便是北大众志-863CPU系列芯片和以这些芯片作心脏的网络计算机(NC),由我国科技人员自行设计、自主开发,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这颗芯,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中国芯。

“近年来,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面临着‘缺芯少魂’的问题,缺乏核心技术,‘中国制造’虽多,‘中国创造’却凤毛麟角。尤其在CPU芯片产业,绝大多数的利润被Intel、AMD、IBM等瓜分,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些辛苦费,这是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程旭教授说。

巨额利润被瓜分,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无“芯”,成了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当1999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套支持微处理器正向设计的开发平台及16位微处理器原型系统在北大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诞生时,“中国芯”顺理成章地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是北大众志曾经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是北大众志让这颗“中国芯”跳动的更加有力。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程旭和他的团队硬是在我国空白的CPU领域走出了一条路。

“这辈子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我母亲,一个是鲁迅先生,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话,而且引为座右铭,就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条路就是我们不断努力才走出来的。”程旭说。

                    坚持自主创新成功打破技术垄断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一次会议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自己的CPU芯片,我们的信息产业大厦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

但是要研制出自己的CPU又谈何容易?

“一开始就有不同的声音,有人甚至认为我国的信息化应该回避自己研发CPU,因为我国根本不具备研发的能力,只要多在国外CPU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应用就行了。但是我们相信做才可能赢,不做永远没有机会,我们有信心能做出自己的CPU。”程旭肯定地说。

然而,在CPU领域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最关键的指令系统的设计问题。在发展指令系统上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己独立设计一套指令系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用跟在别人的后面,硬件开发的自主性会更强,但要取得软件厂商的支持,否则会直接影响其市场推广与应用;二是选择已经很成熟的指令系统,但必须取得许可,支付费用。

北大众志-863CPU芯片的研发选择了完全自主开发这条路,并掌握了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该芯片中集成了支持32/16位两套完整指令系统的Unicore32微处理器、64位浮点协处理器,以及南桥、北桥、网卡等芯片组功能,这些集成电路IP核均是北大众志自主设计和实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完全符合工业标准。而在软件环境方面,北大众志也提供了自主开发的面向北大众志-863微处理器系统芯片的工业级优化编译器(ANSIC、C++、Fortran77、Java等)、汇编器、动态链接器、支持POSIX/ANSI等标准的多编程语言函数库等系统软件,并提供可在其上运行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和X-Window图形环境。2002年底,北大众志-863CPU系统芯片研制成功,该芯片是国内目前设计的最为先进的芯片之一,从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到内部集成电路IP核,从芯片的前后端设计、验证到整机设计,从BIOS到优化编译,从核心系统软件到支撑软件,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年底研制成功,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还在春节亲自到北大众志实验室来视察,对我们表示祝贺,鼓励我们在自主创新的路上做出更多的成果。”程旭教授激动地说。

                        仅用三年,成功打开市场

2000年11月,李岚清副总理来北大视察工作,程旭负责的“32位微处理器研究和开发”项目是重点汇报的理工科项目之一。

“当总理亲切地问我实现产业化还要多少年时,我说至少还要四五年。总理问能不能再短一点,我咬了一下牙,说‘三四年吧’,这是我们对总理的一个承诺,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但事实上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走入产业化道路了。”程旭笑着说。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的出现,并不代表其就能够投入实际应用,如何产业化,对总理的承诺如何早日成为现实?

“怎么产业化呢?北大众志的发展道路是通过原始性创新掌握核心技术;通过集成创新设计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整机产品;通过应用示范完善解决方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市场为目标,以经济为纽带,打造以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为平台的健康产业生态环境。”程旭教授告诉记者。

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的北大众志-863CPU芯片于2002年12月完成第一批900片小批量流片,2002年12月26日,第一台采用北大众志-863CPU芯片的网络计算机(NC)整机系统就工作起来了。

为了将北大众志-863CPU芯片变成真正经得住市场考验的产品,在科技部和北京大学的支持下,2002年底注册成立了“北京北大众志微系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北大众志系列CPU芯片和整机产品的产业化工作。

“同时经过科技部与地方政府协商,科技部选定江苏省常州市作为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的应用试点城市。通过试点,很多在实验室里看不到的问题浮出水面了,我们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对芯片进行改进,这样我们的芯片就更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了。应该说没有常州市委、市政府、市科技局等领导和常州人民的理解、呵护和支持,北大众志CPU是不可能走出温室闯市场的;目前,我们在常州已成立了从事二次开发和技术服务的常州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公司,以及从事生产制造的常州众志科技公司。常州不仅是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的应用示范基地,而且也是我们的二次开发基地和测试制造基地。”程旭教授说。

2003年8月,经过不断完善的北大众志-863CPU芯片通过大批量量产测试,正式进入市场。该芯片内含上千万颗晶体管,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功能最完整的CPU系统芯片产品。

而今,基于北大众志-863CPU构建的、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计算机已在江苏、北京、重庆、吉林、广东、新疆等地的电子政务、教育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领域应用,得到了应用单位的认可,销售已超过15000台。

从试点到市场,从被认可到被选用,推出基于北大众志-863CPU的网络计算机只是一个开始,对于北大众志来说,以后的路更长,空间更广阔。

                              专项备忘

集成电路与软件产品是信息产业的基础,是关系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集成电路与软件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的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此,国家在“十五”计划期间专门设立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重大科技专项。

北大众志-863CPU芯片及网络计算机是“十五”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重大专项重点支持的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信息学院的本科课程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于1978年,它的前身是北大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软件专门化组与无线电电子学系计算技术专业。
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掌握坚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计算机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方面受过良好训练,能适应计算机飞速发展。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8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0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3835061                大学英语(一)        4        2        秋季
03835062                大学英语(二)        2        2        春季
03835063                大学英语(三)        2        2        秋季
03835064                大学英语(四)        0        2        春季
04030150                思想品德修养        2        2        秋季
04030170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春季
0403149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        2        秋季
0403134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2        秋季
04030140                邓小平理论概论        2        2        春季
――――                体育系列课程        -        4       
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秋季
00831170        CST-0-002        计算概论A        3        3        秋季
00830030        CST-0-003        数据结构与算法A        4        3        秋季

全院必修课程:25 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130201                高等数学B(一)        6        5        秋季
00130202                高等数学B(二)        6        5        春季
00130260                线性代数        5        4        秋季
                力学B        3        3        秋季
                电磁学B        3        3        春季
00831180        CST-0-004        程序设计实习        4        2        春季
        CST-0-00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2        1        秋季
        MES-0-001        微电子与电路基础        3        2        春季

专业必修课程:33 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830090        CST-0-101        集合论与图论        3        3        秋季
00830100        CST-0-102        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        3        3        春季
00830080        CST-0-103        数理逻辑        3        3        春季
00831200                概率统计A        3        3        春季
00831190        CST-0-111        数字逻辑设计        3        3        秋季
00830020        CST-0-113        微机原理A        3        3        春季
00830060        CST-1-115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A        3        3        春季
00830130        CST-0-121        编译技术        3        3        春季
00831230        CST-1-122        操作系统A        3        3        秋季
00830030        CST-0-120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        4        2        秋季
00830140        CST-1-123        编译实习        4        2        秋季
00830930        CST-1-124        操作系统实习        4        2        春季

2.选修课程:46学分
(1)专业方向核心课程
说明:要求在下列一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中至少选择18学分课程。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831270        CST-1-202        软件工程        3        3        秋季
00831250        CST-1-203        数据库概论        3        3        秋季
00830940        CST-0-112        数字逻辑设计实验        2        1        秋季
00830070        CST-0-114        微机实验        4        2        春季
00831360        CST-0-20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        2        小学期
00831240        CST-1-205        计算机网络概论        3        3        春季
00831280        CST-0-204        计算机图形学        3        3        春季
        CST-1-222        信息安全引论        2        2        秋季
        CST-0-211        Web技术概论        3        3        春季
00831260        CST-1-207        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        3        3        秋季
11831310        CST-1-206        人工智能概论        3        3        秋季
00831320        CST-1-208        程序设计语言概论         2        2        春季
00831330        CST-1-209        算法设计与分析         2        2        春季

(2)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

A.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2学分
B. 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 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 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 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3)专业选修课:至少12学分
要求学生至少修满12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可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类、电子类、微电子类和智能科学技术类中选择。
对本科生来说,除选修课一览表所列课程外,还可以选修学校其他专业相关课程。但是,如果选择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中有相似的课程,其课程难易程度必须高于本专业同类课程,方可选择。

3.毕业论文:6学分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1997年,它由原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子物理专业改名而成,是国家教育部的重点专业,现每年平均招生140人,在校本科生达510人。
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和信息科学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物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9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0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3835061                大学英语(一)        4        2        秋季
03835062                大学英语(二)        2        2        春季
03835063                大学英语(三)        2        2        秋季
03835064                大学英语(四)        0        2        春季
04030150                思想品德修养        2        2        秋季
04030170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春季
0403149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        2        秋季
0403134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2        秋季
04030140                邓小平理论概论        2        2        春季
――――                体育系列课程        -        4       
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秋季
00831170        CST-0-002        计算概论A        3        3        秋季
00830030        CST-0-003        数据结构与算法A        4        3        秋季

全院必修课程:25 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130201                高等数学B(一)        6        5        秋季
00130202                高等数学B(二)        6        5        春季
00130260                线性代数        5        4        秋季
                力学B        3        3        秋季
                电磁学B        3        3        春季
00831180        CST-0-004        程序设计实习        4        2        春季
        CST-0-00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2        1        秋季
        MES-0-001        微电子与电路基础        3        2        春季

专业必修课程:34 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数学物理方法B        3        3        春季
                概率统计A        3        3        秋季
                基础物理实验        4        2        秋季
00730130        EEE-0-101        光学        2        2        秋季
00730160        EEE-1-102        电动力学        3        3        秋季
00730300        EEE-0-103        电路分析原理        6        3        小学期
00730302        EEE-0-104        电子线路A        4        3        秋季
00730370        EEE-0-105        电子线路实验A        4        2        秋季
00730320        EEE-0-106        数字逻辑电路        4        3        春季
00730380        EEE-0-107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4        2        春季
0073033        EEE-0-108        信号与系统        3        3        秋季
        CST-0-113        微机原理A        3        3        秋季
        EEE-1-109        电子系统设计        4        2        春季

2.选修课程:45学分
(1)专业方向核心课程
按研究方向的需要,在专业选修课中筛选出四组核心课程,它们分别属于“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和“声学与传感技术”四个研究方向。
建议有志于将来报考这四个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生,选择相应的一组课程学习。

“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18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730360        EEE-1-204        通信原理        3        3        秋季
        CST-1-241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B        3        2        春季
        CST-1-242        操作系统B(含实习)        4        3        秋季
00730330        EEE-1-205        微波技术与电路        3        3        春季
00730350        EEE-1-208        数字信号处理(含上机)        4        3        春季
00730450        EEE-1-210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        4        2        秋季
        EEE-1-211        嵌入式系统        3        2        春季

“物理电子学”方向17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730110        EEE-0-216        热力学与分子物理        2        2        秋季
00730180        EEE-0-217        近代物理        3        3        春季
00730150        EEE-0-218        理论力学        3        3        春季
00430700        EEE-1-221        量子力学        3        3        春季
00730170        EEE-1-219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        3        3        春季
00730510        EEE-1-220        电子物理        3        3        秋季

“量子电子学”方向17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730110        EEE-0-216        热力学与分子物理        2        2        秋季
00730180        EEE-0-217        近代物理        3        3        春季
00730150        EEE-0-218        理论力学        3        3        春季
00430700        EEE-1-221        量子力学        3        3        春季
00730170        EEE-1-219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         3        3        春季
00730550        EEE-1-212        光电子学        3        3        春季

“声学与传感技术”方向18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730360        EEE-1-204        通信原理        3        3        秋季
00730330        EEE-1-205        微波技术与电路        3        3        春季
00730350        EEE-1-208        数字信号处理(含上机)        4        3        春季
00730450        EEE-1-210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        4        2        秋季
        EEE-1-211        嵌入式系统        3        2        春季
00730520        EEE-1-225        声学基础        3        3        春季
        EEE-1-226        传感器技术        3        2        秋季


(2)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
A.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2学分
B. 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 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 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 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3)专业选修课:至少11学分
要求学生至少修满11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可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类、电子类、微电子类和智能科学技术类中选择。选修课详见“本院课程介绍”。
对本科生来说,除选修课一览表所列课程外,还可以选修学校其他专业相关课程。但是,如果选择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中有相似的课程,其课程难易程度必须高于本专业同类课程,方可选择。

3.毕业论文:6学分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
微电子专业成立于1978年,它的前身是1956年由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领导在北大物理系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在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辉煌的历史。20世纪七十年代在王阳元院士带领下研制出我国第一块1K MOS DRAM,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2001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以满分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适应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微电子及相关分支与交叉学科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硕士学位。
三、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9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0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3835061                大学英语(一)        4        2        秋季
03835062                大学英语(二)        2        2        春季
03835063                大学英语(三)        2        2        秋季
03835064                大学英语(四)        0        2        春季
04030150                思想品德修养        2        2        秋季
04030170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春季
0403149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        2        秋季
0403134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2        秋季
04030140                邓小平理论概论        2        2        春季
――――                体育系列课程        -        4       
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秋季
00831170        CST-0-002        计算概论A        3        3        秋季
00830030        CST-0-003        数据结构与算法A        4        3        秋季

全院必修课程:25 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高等数学B(一)        6        5        秋季
                高等数学B(二)        6        5        春季
                线性代数        5        4        秋季
                力学B        3        3        秋季
                电磁学B        3        3        春季
00831180        CST-0-004        程序设计实习        4        2        春季
        CST-0-00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2        1        秋季
        MES-0-001        微电子与电路基础        3        2        春季

专业必修课程:34 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基础物理实验        4        2        秋季
00831190        CST-0-111        数字逻辑设计        3        3        秋季
00730130        EEE-0-101        光学        2        2        秋季
00730302        EEE-0-104        电子线路A        4        3        春季
00730370        EEE-0-105        电子线路实验A        4        2        春季
00831720        MES-0-101        半导体物理        4        3        春季
        MES-1-102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3        3        秋季
        MES-1-103        数字集成电路原理        3        3        秋季
00830520        MES-1-104        半导体器件物理        3        3        秋季
        MES-1-105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3        3        春季
        MES-1-106        集成电路设计实习        4        2        春季
00830780        MES-1-107        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3        3        秋季
        MES-1-108        微电子器件测试实验        4        2        春季

2.选修课程:45学分
(1)专业方向核心课程
按研究方向的需要,在专业选修课中筛选出三组核心课程,它们分别属于“SOC”、“ULSI新器件”和“MEMS”三个研究方向。
建议有志于将来报考这三个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生,选择相应的一组课程学习,并且至少选择18学分。
“SOC”方向(至少选18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730300        EEE-0-103        电路分析原理        6        3        小学期
00830940        CST-0-112        数字逻辑设计实验        2        1        秋季
00830020        CST-0-113        微机原理A        3        3        春季
00730450        EEE-1-210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        4        2        秋季
0073033        EEE-1-108        信号与系统        3        3        秋季
00730350        EEE-1-208        数字信号处理(含上机)        3        3        春季
        MES-1-202        SOC高层次综合        3        2        春季
        MES-1-201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3        3        秋季
        EEE-1-109        电子系统设计        4        2        春季
        MES-1-203        SOC中的模块设计实习        4        2        秋季

“ULSI新器件”方向(至少选18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830940        CST-0-112        数字逻辑设计实验        2        1        秋季
00830020        CST-0-113        微机原理A        3        3        春季
00730450        EEE-1-210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        4        2        秋季
00730140        EEE-0-209        近代物理        3        3        秋季
                数学物理方法B        3        3        春季
00730170        EEE-1-219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        3        3        秋季
00730140        EEE-1-223        固体物理        3        3        秋季
        MES-1-204        微电子新器件        3        2        春季
        MES-1-205        微电子器件可靠性        3        2        秋季
        MES-1-208        半导体材料        3        2        秋季

“MEMS”方向(至少选18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0830940        CST-0-112        数字逻辑设计实验        2        1        秋季
00830020        CST-0-113        微机原理A        3        3        春季
00730450        EEE-1-210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        4        2        秋季
00730140        EEE-0-209        近代物理        3        3        秋季
                数学物理方法B        3        3        春季
00730170        EEE-1-219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        3        3        秋季
        MES-1-206        MEMS力学基础        3        2        春季
        MES-1-201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3        3        秋季
        MES-1-207        微传感器与微执行器        3        2        秋季
        MES-1-208        半导体材料        3        2        秋季

(2)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
A.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2学分
B. 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 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 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 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3)专业选修课:至少11学分
要求学生至少修满11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可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类、电子类、微电子类和智能科学技术类中选择。选修课详见“本院课程介绍”。
对本科生来说,除选修课一览表所列课程外,还可以选修学校其他专业相关课程。但是,如果选择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中有相似的课程,其课程难易程度必须高于本专业同类课程,方可选择。

3.毕业论文:6学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8-4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4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甘长。。。。我宁愿做平凡算拉,不太牛才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

[ 本帖最后由 zifan620 于 2007-8-4 22:4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9-11 23: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