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2|回复: 1

物价飞涨民办养老院坐地起价 老人不肯买账(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价飞涨民办养老院坐地起价 老人不肯买账(组图)2008-01-14 17:37:51 来源: 金羊网(广州)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文/本报记者 程行欢 实习生 李佳 林文花

  早年对风险评估不足,遇上物价飞涨纠纷不断———

  一场又一场的老人与养老院的争执在寿星大厦上演,由于物价的飞涨,作为民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寿星大厦打算提高老人的入住费。一方面养老院的收入来自不是特别富裕的老人,另一方面运营成本又不断提高。没有钱,留不住护工,提高不了服务质量;没有钱,企业运营只能从老人的口袋里往外掏。

  记者通过市民政局了解到,虽然寿星大厦已经决定暂时停止提高对已入住老人的入住费,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而像寿星大厦这样的民办养老机构,由于纯市场化操作,作为老年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在这次遇到的事件中明显暴露出了应对风险能力的不足,专家呼吁政府和社会力量更多介入……

  图:老人家贴对联抗议,叹涨价一事“真无阴功” 本报记者 何奔 实习生 陈文俊 摄

  寿星大厦议涨价 引老人嘘声一片

  院方自辩:物价飞涨,眼下难以维持开支

  本报讯记者岑杰昌、程行欢报道:日前,记者接到老人报料称,广州寿星大厦养老院每月住宿费拟上涨100元,引致部分入住老人“一片嘘声”。因为当初他们签署的入住合同里,明明写着每月只交450元,合同期是自签订之日起到老人寿终。

  记者从张伯签订的合同中看到,每个老人入住都要先交一次性购置费,收费从3000多元到8万多元不等。此外,每个老人每月还要交450块入住费,350块伙食费。据记者了解,“这几年伙食费已涨过两次,从250元涨到350元,每次涨50元。”让老人们不满的是,交了这些钱,吃的并不令人满意,而护工服务也不尽如满意。“现在还要涨价,太离谱了”!

  住在公寓楼的张婆婆对记者说,她在这里住了快六年了,自己虽然有退休金,但只有1000元左右,入住费如果涨到550元,加上伙食费每月要交900块,剩下100块左右买生活用品,根本就没钱看病了。“我的儿子又是残疾人,根本没钱养自己,生活真的很难啊!”她感慨道。

  院方有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其实我们也很难”。据其称,近来“什么都涨价”,如维持原来的收费水平,根本不足以应付日常开支和其他费用。院方称,目前是否升价、升多少尚待物价局和其他部门的意见。(报料人黄先生,三等奖100元)

  第 1 页

   民办养老院:“死撑”无钱赚

  “我们也非常困惑,谁也没有想到物价在10年后会涨成这样。”寿星大厦常务经理梁悦告诉记者。寿星大厦伙食费确实调整过两次,一次是2004年物价上涨,250元的伙食费实在太低,开了老人代表大会后调高了50元。去年9月,再次调高了50元。“这部分费用全部是用到老人的伙食费中,我们的收入主要来自450元的入住费,而这个定价已经是10年前的价格。目前寿星大厦处于薄利经营状况。”至于老人们提到的一次性购置费,一方面除了银行还贷,还有早就作为固定资产的投入摊到建设成本、器材更新、设施维护中去了。而作为民办的福利性机构,除了免税和水电不按工业收费,加上一点福利彩票经费的支持,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而社会各界的捐赠资源,主要流向公立养老机构。

  “此外,我们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还有人工成本。”梁悦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很难请到护工,1000多元的工资根本就留不住人。现在的护工大部分是下岗工人或农村来的,职业技校的毕业生根本不愿意过来。”低下的劳动素质导致服务质量不合格,更加重了老人与养老院之间的情绪对立。

  算细账:多乎哉?不多也!

  记者发现,分歧点还在于双方算账的方式不一样。老人们计算了一下,现在一天的支出并不多,一次性购置费与伙食费、水电费、护理费加一起,自己交的450元已经足够支付。一名“老代会”委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按照收费比例,每个老人的付出是:一次性购置费(81.79%),护理费(0.5%,主要由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支付),伙食费7.48%,入住费10.23%。老人的计算方式是:由于家居简陋,建设成本低廉,因此缴纳的一次性购置费已经远远可以支付自己的入住费用。“而院方的支出包括护工费用、基础设施的维修、翻修,再加上企业的利润,这笔开支并没有很多。因此,院方的开支只以入住费进行日常支出和维护,非常不合理,他们应该将一次性购置也摊入成本计算!”

  “我们的房间里只有电视机和简单家具,说什么也花不了那么多钱!”这名“老代会”委员告诉记者,“经营者只需要一次性投入就可以获得数次收益,而大厦老人入住平均时间约5-6年,而房间的易主入住,循环使用,获利惊人。”

  此外,老人也按自己的生活习惯计算了一下,用在自己身上的直接支出几乎很少,反而是院方想办法以各种名目收费。杨伯(化名)告诉记者,“我一天的开支除了吃就是一些电费水费。吃的费用是从350元中扣除,现在还要交一个月20元的洗衣费用,还有排污费……”

  但院方并不认可老人的说法。“一次性购置费3800元的老人大概占到70%左右,这笔费用不是特别高。老人院不乏已住了10年的老人,对于这些老人,他们居住的时间越长,所交的费用其实是越低。3800元住上10年,每年才交380元。”“由于柴油涨价,光是烧开水,两个月就要多支出7万多元。“我们养老院是白手起家,全是靠银行贷款。一次性购置费一部分还贷,一部分用于日常折旧。”寿星大厦常务经理梁悦说。“老人只看到直接的支出,没有看到其他的隐性支出,老人院里大部分设施是免费,比如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等等,一些活动我们还要从外面请人进来指导,这些都要开支。”

  梁悦还告诉记者,由于是半公益性质,一旦老人入住,院方就要负责到底,遇到特殊情况也只能贴钱。“我们这里存在这样的情况:有老人被子女遗弃,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子女把老人往我们这里一送,房子一卖,出国了。”“还有的老人给我们一张银行存折,其他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我们只能扣多少是多少……”

  “这次上调100元,我们是走访了其他很多养老院,参考他们的价格以及近年来国家对养老金的三次上调为依据的。”记者在其他一些养老院的对外宣传资料上看到,如金羊友爱养老院除了入住费550元外,外加100元服务费。

  第 2 页

   “寿星”纠纷:一个风险信号

  所有的矛盾焦点都集中在一个方向:缺钱。虽然目前记者还没有发现其他民办福利机构因为物价上涨而调高价格,但寿星大厦的事件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普遍困境。由于民办福利机构是市场化运作,物价局也有文件可以按市场需要进行定价,因此需要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是对于收入不高的老人群体,却成为一个对立的矛盾。据了解,目前广州这样的民办养老院有56家。

  “微利经营肯定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丁东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市民政局已获悉这场纠纷的始末,与寿星大厦沟通后决定,对于一部分已经签订终身合同的老人决定暂不提价,但这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据悉,目前像寿星大厦这样的民办福利机构占到广州养老院总数的55%左右;另一方面,现在广州有80万老人,而床位只有2万张。“如果有10%的人进入养老院,缺口也很大”。

  更为严峻的形势是,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据预测,2010年广州老年人口突破100万后,到2030年广州老年人口将突破200万,在2035年左右估计会突破230万而达到峰顶。

  “我们虽然早在10年前就进入了这一行业,但是完全是没有经验,每步走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寿星大厦的管理层告诉记者,“这条路该如何走?以前没有认真想过。目前物价上涨速度达到了过去十多年来的高点,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想当初,我们的确缺乏对风险的评估”。

  已见政府帮扶 力度还须加大

  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形成良性循环?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丁东风告诉记者,“目前,广州的养老福利机构分三类,一类是政府、社区街道成立的公立养老机构,如广州市养老院;一类是企业拿出一部分钱筹办的慈善福利机构;还有就是寿星大厦这一类的民办福利机构,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而前两种由于有着财政和企业其他收益的支持,因此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福利机构,经验不足财力不足也导致风险抵抗能力弱。“政府方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在税收、水电、建设配套和城建配套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但这远远不够”。

  “民办福利机构面临的困难一是资金压力,二是护工短缺。”他透露,对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政府下一步可能建立一个根据物价指数相关联的联动机制,用来指导市场价格。对于护工短缺问题,可以考虑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来进行补贴。而市政府的专向资助,也由2006年的300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400万元。

  长期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朱静君副教授也积极呼吁政府与社会的介入,“目前的民办养老机构处于微利经营状况。”她对寿星大厦的情况非常熟悉,“广东省GDP连续14年走在全国前列,政府和社会完全有能力给予一定的支持。”

  学学大连模式购买公益岗位

  据了解,大连的十大养老模式已经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朱静君副教授认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更值得发展的是社区养老,而不是将所有的养老压力都归入机构和市场。比如前几年民政部拨出资金建立“星光老年之家”,在年轻人出门工作后,在家门口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既缓解养老院的床位紧张,也可解决家庭资金相对紧张的问题。“这种形式应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佳形式,有很大的需求和市场,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尤其需要大批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比较遗憾广州目前没有‘大动作’。”

  另外,在政府的具体支持模式上,丁东风与朱静君不约而同提到了政府购买公益岗位。这种方式是指政府拿出一笔资金,用于购买专业的护工服务,而服务地点可以渗入各种养老模式。目前此类形式在深圳操作得非常好。朱静君告诉记者,仅在今年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就招聘了她培养的10个专业毕业生,每个学生月收入达3200元。这些被财政购买的公益岗位,专业的护工人员既有不错的收入,也可以向各个机构提供非常专业的服务。“我每年会派实习生到寿星大厦实习,去年9月就派了6个。但是我们没有学生愿意去那里工作。1000元的收入实在太低,我培养的学生主要都流向了深圳市场。”

  如果广州也大规模采取这样的模式,既可以解决护工缺乏、人员编制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一些福利机构资金上的短板。而当政府购买的公益岗位落实到寿星大厦时,解决的不仅是资金问题,也解决了专业护理问题。

  第 3 页

  
图:老人院里,阿伯孤独地晒太阳 宋金峪 摄

  大连十大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即养老院养老,目前已形成一批以休闲康复、临终关怀、才艺特长等为特色的机构养老院。

  小型家庭养老院。利用自家闲置住房,将其装修成适合老年居住的场所,在照料自家老人的同时,招收社区附近的社会老人。

  日托养老。主要由街道或社区兴办,入托老人“朝至夕归”。

  居家养老。即家庭养老院,由经过培训的社区下岗失业女工,上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政府出资购买公益岗位,用于居家养老养护员补贴。

  货币化养老。由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对特困老人进行补贴,老人可选择居家养老,也可去机构养老。

  暖巢管家养老。为空巢老人配“管家”,从老人退休开始,就有养老服务站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

  异地互动养老。在当地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登记,到外地养老机构养老。

  养老助教。为国内外高知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利用其教学资源无偿或低偿帮助学校教学。

  信息化养老。把信息化手段融入养老服务中,增加养老服务信息化含量。

  合资合作式养老。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开办养老福利机构。

  大城小议:为老年人叫两声

  林琴西

  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好与不好,它不一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标志,但肯定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长期以来,对政绩的考核,重视发展指标,而忽视文明指标。相对于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广州的养老机制是很不完备的。这对于中青年来说,也是一个后顾之忧。何况对于现在的老年人?

  对这一代老年人而言,我们这个社会是有所欠账的。为什么?这一代人工作于一个“高积累,低分配”的时期,为中国工业化的积累贡献不少,而到他们该分享当年劳动积累的时候,又当值市场化改革,难以享受市场化的分配。如果社会遗忘了这一点,就是忘本。因此,对这一代老人,政府是应有所倾斜,不能与买备“三金”的后一代人等量齐观。

  《礼运篇》说:壮有所用,老有所终。新中国建国近六十年,花了三十年才悟出:壮有所用,不能离开市场;又花了三十年,又才悟出,老有所终,不能单靠市场。人生有多少个六十年呢?当今执政之贤,既已知之,亟须行之!

  (编辑:左左)

  第 4 页
发表于 2008-1-22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蟹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9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