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就业30年来最难”追踪
, `+ n) G* X+ ~+ {" B
: q: V. b- j5 K. R7 p( ]9 h ■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实习生 吴少娥
0 A2 Z# W/ ?' L$ O* l S! `. e6 v: C1 X* I# U
明年将有50万大学生在粤抢饭碗,加之金融风暴来袭,大学生如今求职注定遭遇“寒冬”。面对“寒冬”,毕业生们有何感想?将如何应对?记者连日采访了解到,部分研究生有点后悔“两年前本科毕业时没就业”;不少本科生将薪酬期望值降低500—700元不等;而毕业后开网店、打短工的“隐形就业”方式也悄然兴起,被大学生誉为另类的“创业之路”。6 h+ ?7 r3 K. x: Y
1 X2 l3 {7 ]0 T- B 研究生 期望月薪三四千即可+ v/ X2 B$ o8 b' t9 P- T. G' n5 `+ d
; {6 q3 U2 ?5 h5 P# B! \1 O( L: C 两年的政治学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中大的周光朗从9月就开始着手找工作。“我已投了8份简历,听了三场企业宣讲会,但至今没收过面试通知。”周光朗说,两年前,本科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在银行的工作,但为了读研放弃了。“今年就业形势这么差,我有点后悔当初读研”。1 R2 r7 e* o: G, j
5 w+ a7 Z1 ^4 b$ n
据了解,周光朗所在的中大政治学研究生班有16人,但目前无一人找到工作,每个人都面临论文、找工作的压力,都在多手准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文科类研究生们对工资的期望值正在逐渐降低。周光朗的同学刘荣新说,之前希望找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现在月薪4000元左右就能接受了。. \6 d2 A7 Y& Z8 Z/ Q7 ]/ I
3 r. B% K' D( J% B/ e4 f- v: M% _' }- K 文科类研究生备感“找工痛苦”,理工类的研究生也不例外。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刘竹平告诉记者,今年的就业形势实在太不好了!“我们一个研究生大班共90人,大部分从10月开始找工作,但情况不太理想。到目前为止,全班只有3个同学正式签约!很多同学以前开口就要价(指月薪)5000元、6000元,现在只要求(指月薪)3000元以上就行!而据我所知,学校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今年也不好找工作。”
: ]. J$ y% g& @% A9 }4 D: E( c# B# C+ t2 l l) o1 a g
尽管“寒冬”突袭,但个别专业如通讯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仍相对较好。华工电子与信息学院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小李,目前已落户珠海一家软件公司,月薪6000多元。小李也表示,同学们都感觉今年工作比往年难找。& Z+ U4 s$ ^- `, O8 d6 q
" e! n5 V6 Z$ D# i4 z- K! o 本科生 起薪很难达到2100元. I. \) N" G4 f# [ D
- z6 w8 A$ U# f& t% E3 z) q
“9月开始,我就一直投简历,已经记不清投了多少份了。”广商新闻系大四的学生小余表示,两个月了,她至今没有收到一家企业的面试通知,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小余表示,原本希望找一份月薪2500元的工作,但现在看来只能降低标准。“降到1800元我还能勉强接受,但再低就无法在广州生活下去了”。7 v* V0 K! b0 t R% A9 a" i" k
6 X! M( b0 d; R. }
华农物管专业大四的学生小汤原本期望自己毕业后月入3000元,但在网上投了几十份简历、跑了几场招聘会后,感觉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好多公司今年不招人甚至是裁员。”小汤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月薪2000元都可以接受。接下来还有几场比较大型的招聘会,小汤准备继续应聘。$ W9 [+ O* j' J4 E/ B3 ]
. Z( ^. }1 L/ t4 f! L* z ~+ o
据了解,今年初广州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曾透露,今年应届毕业生初次聘用期间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一般大专生的工资能达到1500元/月左右,本科生为2100元/月。但昨日不少大学生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就业市场,来校园宣讲的外企明显减少,“今年本科生的起薪很难达到2100元/月”。8 E8 Y$ i( `3 n6 e
! {6 e, a: P4 {7 J/ ?0 j- Z 记者在大学城10所高校随机调查发现,本科毕业生们原本大多期望毕业后能月入2500-3500元。但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对这个期望值感到心虚”,他们对工资的期望值几乎都降了500—700元/月。, r9 [" C) q; e- I$ |
7 Y9 r9 {5 g4 T0 A+ g. D 就业出现新现象: z" `5 d4 v: ?; N6 ^ P7 N
- B! w$ Z% V. s: m( W c
部分毕业生“一身兼数职”0 n6 c/ G% I5 H
7 O' p- d# w; E" F+ \& K; \ 遭遇就业“寒冬”,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刘悦纯,则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曲线未来”——白天打工,晚上经营自己的网店。
9 p/ w3 Y0 |$ x0 u5 _2 k6 v$ V
( k, r7 @( u, |! i' s9 h “金融风暴全球蔓延,不少外企和中国的出口公司都受到影响,招聘英语翻译的企业少了,投出去的简历基本没回应,加之企业给专科生的工资较低,我不如自谋出路。”于是,刘悦纯一边投简历,一边开起了网店。
3 g6 o+ d% u8 g# ]2 Z
6 t y2 j' T) G9 ^1 T 上月开始,刘悦纯“小试牛刀”,在网上一个大学生商城注册为店长,专营某品牌护肤品。尽管网店规模不大,但由于信誉好,在顾客中已小有名气,这更坚定她创业的信心。网店现在每月至少有1000元的收入,“就算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怕!不过我还是会找一份工作,下班之后再经营网店。”记者了解到,像刘悦纯这样的“隐形就业”现象,开始在一些大学生中“露出尖尖角”——他们可能同时兼职翻译、自由撰稿人、网络写手、网店老板等职位,同时打多份“短工”,但就是不落户于任何一家明确的单位。
/ N9 n1 @* x4 A7 B" D) N, G6 v( h' n; W- t9 a" o
观点PK
9 g" {2 T a, H& o$ ^2 m. |! w/ r# I, Q* V: D# L/ I
场次增多不代表招聘人数增多5 v2 W; K4 R; |7 n
$ i4 z- `' p' o/ P4 }
面对政府增加招聘会场次,大学生们“有人欢喜有人愁”
. l$ q) ]3 M/ E6 n, Q* i
6 L( E G) Z6 J( H 本月22日起,广东将启动44场大学生招聘会,比去年增加了10场。对此,不少毕业生冷静指出,招聘会场次增加不代表职位增加,用人单位因金融危机提供的职位减少,就算去设摊也不代表一定招人。也有部分学生比较乐观,认为“从数学的角度看,场次增加了,学生的机会当然大了”。9 f) Y, u' k1 u4 w% H& `
3 S9 k" w4 M# L$ i2 U
正方:招聘会增加了学生机会8 o' f+ U6 W# L2 G V- }- ^/ L9 M
" K) D4 Z( z$ d$ {" }! d& Z# ^ 听到招聘会场次增加的消息,广外会计专业的小陈很高兴。她表示会多跑几场招聘会,因为场次增加了就多了机会。“到招聘会可以积攒面试的经验,能有机会和用人单位交流,对自己很有帮助,就算没成功也可以当做‘练兵’。”小陈表示,招聘会跑多了也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人才。
$ i$ R& e/ f, x' G' E; e' z1 c5 h- {& c& D0 J% n( n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的应届生小郑说,从数学的角度看,场次增加了,学生找到工作的机会当然也大了。' F" i/ T' O' p9 {
2 P5 |% ~. g/ x2 u! U0 u* _- n+ G
44场招聘会将于11月22日正式启动,至明年6月结束。不少应届生向记者反映,招聘会有16场不在周末,给他们带来不便。广商财务管理专业的小蔡说,大四上学期他们仍需上课,有时碰到招聘会不得不逃课,希望招聘会都能安排在周末。% o8 V+ r, _: J! R: e. y
8 N+ `. x6 s0 X8 I, p6 A" q
反方:担忧企业借名自我宣传
2 p: d" ]' {4 b% G+ M+ q% `# e2 W
6 u' b: d' V r) m% j8 \" S 但是,很多毕业生对招聘会增多的消息并不“感冒”。广商新闻系小张表示,很多企业在裁员,有的能提供的岗位很少,就算它们去摆摊也没用,只有需要招人的企业去了才有用。招聘会增加,不去心里过意不去,去了也只是“白劳”。
, M! z2 k1 g; H, [! l: B2 }5 C6 {: u9 c8 O$ o% C
“在招聘会上能找到工作的人并不多,太多的企业在变相宣传。”广工物流管理专业小峰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企业也可以网申,因此招聘会场次增不增没多大效果。6 L& ]$ p4 [. n: o
( A h' f6 v, s( R 此前,中大新闻系的小李从广州去深圳参加“双选会”,来回奔波不说,当天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这位高材生无奈感叹“没人要”。小李说,招聘会场次增加不影响企业原定的招聘人数,因此增加就业的机会也不大。! i O* b* L9 W
# O' x( _ L2 L( P5 x, ^; u 专家支招$ }; L+ N j" ]# r5 s4 o
+ H4 ?* D1 G, [5 f4 U3 m, N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何小雄劝诫:降低揾工要求 先就业再择业/ z9 t( X' L5 j! O# t o! D8 x
' p# n1 m7 \& b& T% t4 _6 M. ?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广东白云学院副院长何小雄昨日介绍,12月9日,白云学院将承办高职专场招聘会。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有意向到场设点,而去年进场的企业有300余家。“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企业的反响比去年差,有些企业一开始还不太愿来”。& ]/ @9 s: e2 v% [
, d2 |% E% o6 k' A1 A' U. _
对于目前的就业“寒冬”,何小雄说,学生首先应该更新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放下身份,降低对工资、工作条件的要求,从基层、中小企业做起。
& C2 D! h. |$ [3 I4 T: X3 B) |! B- P$ O' ^! F5 B! u% V( E2 a
“学生自己不能懒惰,应有积极的心态。”何小雄说,在招聘会上找到工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学生应该走出宿舍多跑招聘会,就业几率才会增加。”5 z6 @/ F+ q+ h: N
2 P% Q' U" w8 N1 _$ ] 相关新闻
4 T. S' m( U1 z+ J" ?% `; S5 m) [ E3 `" M
华工将发动校友返校招聘
4 q8 d& B7 s/ Y6 n$ y. R8 M: N
! Z4 w7 t0 k1 D. J! R4 ` 新快报讯 (记者 陈红艳 实习生 赖敏虹 通讯员 刘慧婵)上周六,中大校长黄达人在校友日上呼吁:面对金融危机,校友“多下单”招聘师弟师妹。无独有偶,前日,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在其校庆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今年华工将邀请校友开设专场招聘会,发动校友回校招聘毕业生。
6 h; D, p6 A; |4 p9 t7 A
7 g D3 A _& B6 r5 E 他介绍,华工的校友很多是企业家,而早在10多年前,华工就开始透过校友帮毕业生找工作,“每年都有10多位校友来校组织招聘”。
: F7 y5 I1 N* X& C' B- w
$ @* ^$ y$ l+ s8 v! ]1 Y6 L! k “尽管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2008年华工的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余下部分很多学生是创业的。”他介绍,目前,华工全校共有89个校友分会,分会将发动校友们积极回校招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