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T,在国外有许多失败的先例,天生的缺陷,占用资源多,无冗余,无自我修复能力,对资源敏感,脆弱,多米诺效应,都成了BRT的代名词,运行一年了,车速是快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问题,一开始的质疑都似乎随风而去,人们也慢慢的开始习惯BRT的运行模式。
我曾经说过,在如些狭窄的车道中,万一出现问题,那么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而那些问题只出现在二十年前或者更早,现在的专家们可能根本没有见过。今天早上,我刚一起床,从窗口看出去,见到一件极好笑的事,车站里挤满了车,排得整整齐齐,像停车场一般,车站里都是人,排得密密麻麻,像停尸场一般,只是奇怪的是,那些人没有上车的欲望,车里也很空,车不停的按着喇叭,前面不辆不动,后面三辆在痛苦的在极小的空间里,想把车弄出来。我看出来了,有一辆车刚一出站就坏了车,很遗憾的是,这个时候的车真多啊,第一个站台的第四部车已经停进来了,第二站台与第一站台之时的空隙只能放一部车,也就是说,至少有6部车首尾相连,来不及倒出来,后来的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把剩下的空间占满,前面三部车怎么倒也倒不出来,因为车身较长,转向需要更多的空间,最后,事情是那辆坏了的车终于打着火,向前走了几米,然后车慢慢的开走了,但是,事情不会结束的,因为现在的车都集中在一起了,车站的拥塞,公路上发生意外的情况更高了,这些连锁反应,至少持续几公里,而且在半个小时内都不会消失。
从系统学上讲,BRT的设计本来是有问题的,用慢速占快速,独立使用资源,冗余低,原子性强,通信信道处于单工模式,其实今天早上的问题在设计时就应该想到,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把每一个站台拉开一个车宽的距离就行了,很奇怪的是,每一个站台之前的距离有的很大,有的很小,而每一个车们的距离却是统一的很小,于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快速脱离,这是很好笑的现象,说真的,我看了十分钟,笑了十分钟,看到都不想去上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