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考点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 S9 f1 y, a2 Q
0 a" W$ U1 J2 I, l9 z* p万学海文辅导专家把考研政治要点总结如下:. J& X; \9 f8 f; Q1 S+ Z8 V8 ~% }
& g# t( e" o/ X9 q+ o/ H 1.原因和结果
1 Z, S& o- a) {7 T
/ F& A7 p% |5 U* x 因果联系是揭示客观世界中相互联系的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反映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其中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f3 i4 v+ Q) f
0 W0 y2 C, L/ `1 x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首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次,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原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有一定的原因。原因不仅可以用于结果,结果又能反作用于原因,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F8 }6 P1 j6 F4 k7 D4 W0 }
. b5 g' e$ B! T6 q 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时间顺序性。因果联系的多样性主要有几种类型: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因果联系的时间顺序性是确定不移的,原因只能在先,结果必然在后。
$ Q7 J. }, J$ j4 {: h, y. w, |: C) i# d! F" u
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正确认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才能同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③正确地认识因果关系,有利于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活动中的预见性。
! [1 n1 n, d# b- J8 l; L/ J Q
& j) Y& C- l6 V* Q2 C考研政治真题分析:( z! Y }8 t6 V* S3 |% {
0 }# P) p" x8 Z2 D* }
重要考点,注意理解
. q; N3 G, \8 C) G! P& N& E$ x. A7 a* U/ Z5 q& y7 o( O
(2013年单选题第2题); {, P1 C+ I$ G1 v2 C! k7 ~
4 K, P7 \0 Y; A: d( S6 c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 ~! C) ~) j+ I: ^4 a: N4 w% b- r
# M/ B8 C- d, T. C2 Y" Y; c* k
A.主观联系0 n6 f8 N( n& D/ n! o1 V0 L
/ i6 g. i( s" S. r" i B.必然联系1 F& ]% l, b p+ i; w
" `* f$ F' X; Y5 \9 H
C.因果联系- O8 v1 }3 k/ m" o4 `
; B* }( P- @3 _, w' ?8 z
D.本质联系3 j5 \4 {, }7 _' ^: ~+ E' C
8 {% P+ ]; g; W6 X- S8 {+ w% N6 }5 O# F
【答案】C
) G9 h C5 d( k# S! K0 E
0 l1 Q% r) \4 w! l' N& T' \+ S 2.必然性和偶然性# n0 H+ S% e0 B1 Z- l) X" j
S4 k- T/ ^5 R: U2 N9 K' j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与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性质和趋势,偶然性则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性质和趋势。6 \8 u. i9 `- g! a" f# z
5 X! r0 Y) N/ l$ m# W
必然性和偶然性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偶然性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不起决定作用。7 o$ a6 W- s$ ~* h* `, F! n
' ~ d3 n" l0 X 必然性和偶然性也是密切联系的: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受制于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s% @7 b% C, |8 E# h" O% O
S7 o8 o9 {/ Q 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努力探索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同时也不能忽视偶然性的作用,偶然性是科学发现的“机遇”,对科学发现有着重要作用,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是科学创新的必由之路。科学探索的任务就是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即通过大量偶然性发现必然性。如果没有偶然性就无法认识必然性,科学研究将无法进行。
* O3 j( q) Z, S* G3 D; U* _9 C3 c# T0 ?3 t* H( {
既要反对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的错误,又要反对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 z8 t% U+ `5 K% s6 i8 e! K
r# J* s+ {1 l! M. ~ 必然性:确定不移的趋势
+ @8 ?' C9 P/ Z
' f2 `4 M0 y6 u 偶然性:不确定的趋势
! x2 W+ O {1 V/ _0 T
+ D! u6 ]& n$ E* G$ N$ ^7 { 注意必然性和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 G& K1 b0 I+ Q( T" T3 ^# j }
, J( b! u9 W7 K1 x2 S# H0 F" E 偶然性是不是科学发现的“敌人”而是“机遇”
B4 u% _3 w2 j S
! J& f' q" p. `1 X/ } 3.可能性与现实性
: Y9 x; p9 H4 v; E5 M1 j" j1 X( t) W2 ^7 N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R( }( K9 [6 k
1 @9 I. v+ L# Y0 ]$ B5 J) V6 v
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①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②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较为充分根据,在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和条件,因此在将来才可以实现的可能性。③要区分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做事情应从最坏的可能着想,争取使事物向最好的可能方面发展。④要区分不同程度的可能性。对于可能性还要注重量上的区别,区分可能性程度的大小,努力增大有利的可能,减少和避免有害的可能。
8 f" x6 [. ]% d1 {2 i# p) L4 h9 t
. l. M3 d+ u( w' F9 ?9 B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不同。可能不是现实,现实不是可能,二者不能等同。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7 C1 e9 e; z& |9 w- H! i
1 n2 I( h/ V! N/ s' }1 B 考研政治中唯物辩证法关于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创造条件使有利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从而获得实践活动的成功。第一,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之中,因此,我们必须使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我们向往未来必须重视现在,树立理想必须面对现实。每一个当代青年都应该有理想,有了理想,生活便有了远大的目标,内心世界便是充实的,行动也就有了强大的动力。但理想要成为现实,就必须立足于现实,否则就只能是空想。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当前的实际出发,所谓“眼往高山,脚踏实地”就是这个意思。面对现实而不甘于现实,从现实出发去改造现实。第二,可能向现实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动性,才可以创造有益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第三,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也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 H# R9 H# L- Z
% m6 L7 j$ }/ `7 {4 E4 r+ e
重要考点,注意理解+ C) r. u% v, i) ]. i: R& W7 u
+ i$ |6 z* f V' o. b( C- g% w" [
(2007年单选第2题)“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技,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
5 D6 `1 }7 i, S: g7 L/ J. k0 m0 }! Q. m9 i3 t7 e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 V1 T3 M4 M3 n1 F5 j! t; _
$ _. _" J" [4 j A B.对人是否有利* t+ q% {6 ?' ^6 ~+ e! ^4 U
6 v& [4 ], i9 o7 p+ c) T' m* v' o0 r' s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c7 r# `- ]6 w' w' l0 t( r
- v# r: ^, u4 |- D' }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B3 i/ M. {4 d9 _/ |2 [; Z' B
1 Z) A+ z$ d$ v+ d% M) N9 }* u 【答案】C9 Y$ F: f& x, `4 Q
8 E$ E9 t! ^8 {( M 4.现象和本质
6 A7 T# X5 m& k9 W2 Q4 j! M1 m; h; @9 p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内在根据与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现象又可分为真象与假象,其中真象是指事物本质的真实的、正面的表现,而假象则是指对事物本质的反面的、歪曲的表现。无论真象还是假象都是客观的,都表现着本质。本质则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
3 P2 q; @5 Y+ T, w# u! k, f+ J' H6 E
# k0 f; ^6 D7 P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而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丰富生动的,本质则是比较普遍深刻的。
4 R( {( Q# Q0 e6 a) `- X, |% e; J) J
其次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是表现着本质的现象;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
+ z4 ]3 S2 L& J6 O" L1 x. r. x
* m+ ^$ z( c. Q0 A 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②现象与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③科学研究的正确道路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必须获得尽可能全面正确的现象材料,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还要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再到更深层次的本质,不断推进科学的发展。
u. P5 ^! c! N X6 p0 _. w8 U/ d' w" i$ F g7 c/ ~0 k
5.内容与形式, f0 r! J9 \' B' b* P, L
4 u# `8 @, |. g/ A- ~6 h 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而形式则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是活跃的、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8 l, S6 b) x" S0 \8 N# p* X$ b) j
' m4 O4 f2 N( C8 C 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有两种基本情况:凡是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起消极的阻碍作用。5 K6 H+ a# M* \0 x5 q
2 \* Q& D$ U/ _4 }0 ~' } 我们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对形式进行调整和改造,反对夸大形式的形式主义;也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反对否认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8 S& M6 N4 o r T
1 Y! E/ `7 f0 P. s0 F; J$ Y( `万学海文考研辅导专家提醒大家考研政治知识点具有小结的性质,理论地位很重要,着重理解。6 P1 N1 }+ O# {6 T* h# e
5 |; O0 y8 \3 y7 Y 《来源:201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考点巧解》
! i% R) X- L4 z( c/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