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v0 V1 y& W/ U& n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V! g8 K8 I+ p( L, ^; t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考研 钻石卡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0 j) I4 Q1 i/ |3 ^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医学考研论坛,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8 W1 q( U7 w4 p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 S6 a; h' c2 G: p 摘编自《人民日报》4 ~( d. v# r7 P6 Y4 X2 n! D# F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a& f, D8 d% H9 H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6 s1 p. M; `3 \5 c% E. r 34.【答案要点】* c) g* T5 D2 c1 i/ ]8 {* V+ |. R
(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如何合理地处理垃圾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3分)垃圾成为废物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即放错位置)所造成的。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2分)& r/ ]/ W9 `0 j. h( E8 \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产生活中出现垃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正视矛盾,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当中才能推动事物发展。(2分)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把垃圾“变废为宝”可以有多种办法,垃圾分类就是一种有效的“出路”。(3分)(注:如果考生从矛盾转化的角度论述,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4分。)
! W% g* g1 {( r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原理。8 G# `/ z3 E' g K% t0 [% M8 {
答题提示:
9 @4 P( `0 L7 S0 V 第一问,抓住此题的关键句“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以及问题中的“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来说明”,由此可考研政治以看出重点考查从实践角度分析垃圾要怎么处理和转化的问题。
( K* T) P. n/ p3 V5 ^7 Q 第二问,核心关键词汇在于结合材料最后一段“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并且在问题中明确说明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正视垃圾这个问题,同时由于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垃圾问题。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角度来进行分析。另外考生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矛盾的转化角度来分析,使垃圾变废为宝。. {* U0 H3 r) D% P2 W
另外在整个回答过程中,不要忘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材料中的实际回答,材料中的实际就是垃圾的存在导致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措施来进行治理。/ H! D i5 Z- u5 r0 [( h# C
) w6 _ P. O) E9 ~- H( Q7 @& {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o* h/ N. M) T, [$ K# v 材料1
5 a0 u- t8 J- | 成思危,著名经济学家,原民建中央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谈到我国政dang制度,他深有体会地说:“西方的政dang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dang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dang派和中国GCD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GCD才能胜任。”海外有评论说中国的民主dang派人士在政府任职多是“坐虚位”、“无实权”,成思危说,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的民主dang派不是“政治花瓶”。“在担任化工部副部长的时候,我对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工作是完全海文钻石卡视频有权作出决策的。作为全国人大常会副委员长,我负责证券法、农村金融的执法检查。我和中共dang籍的副委员长一样,也是独当一面的。”' G& _9 F' k" p) k, ~% f
材料2" t8 ^' ^9 E- v8 n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国共有18.7万民主dang派、无dang派人士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6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5人。2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部长。2007年有18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职务副职。$ \9 W n1 S0 X4 e+ W( `8 |2 D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dang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据统计,1990年至200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就有287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或出席的就有85次。各民主dang派中央、无dang派代表人士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建议260多项,各民主dang派地方组织提出各项建议9万多项。如关于三峡工程、耕地保护、两岸“三通”、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沿线发展、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采纳。2 `, t# k [' F5 Q" x
材料1、材料2摘编自《光明日报》$ [% P) |& l/ X& E! F! @, p
(1)从“打橄榄球”和“唱大合唱”的形象比较中,说明我国政dang制度的特点和优点。4 ^% y( f: T0 k8 s) T2 E2 @
(2)我国各民主dang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j9 r8 E: n# K- K. f
35.【答案要点】
: h1 x6 l% _% X1 r (1)中国GCD领导的多dang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dang制度,与多dang竞争、轮流执政的“打橄榄球”式的西方政dang制度有着本质区别。(2分)“唱大合唱”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政dang制度的鲜明特色:即GCD领导,多dang合作;GCD执政,多dang派参政;中国GCD和各民主dang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中国GCD和各民主dang派团结一致、合作共事的优点和特点。(3分)* _5 y0 m0 b' v; y4 v* f
(2)各民主dang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2分)民主dang派成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执计算机考研政dang的工作实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建言献策。(3分)
5 y$ u+ R" m9 _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政dang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及我国各民主dang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参政议政作用。. z9 O5 A/ L% s+ Q- l9 J( E
答题提示:
W' c4 Y v7 [% [# x& ?. W. g 首先找到关键词“政dang制度的特点和优点”,这在大纲解析中有明确表述。因此锁定知识点位于毛中特第九章政dang制度部分。
& r9 O f- C/ @" ?9 U* j 其次看第一问,主要问我国政dang制度的特点和优点。直接答出我国政dang制度的特征即可。第二问,主要问的是我国各民主dang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这一问既要回忆大纲解析中关于我国各民主dang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具体表现,还要联系材料和实际进行发挥,特别是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这两大热点。
' M* \5 l& Q D2 L1 _
! e" @) i7 ~3 I0 p2 e& Y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r& N+ v; h9 Z$ Q8 A8 g
材料1
M- _7 E7 j+ w 2011年是中国GCD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dang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_ U/ L' c4 C' _%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GCD,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K$ t- Q3 e; U* x$ g# L6 X
摘自《**选集》" u4 |; b8 J, |1 _2 F+ K- }" W
材料2
* i; d Q9 ^* M. ~$ M0 W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dang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Y" T" k& C4 @8 s3 v9 R3 U* W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4 @2 v8 p$ M7 [$ V/ k
为什么中国GCD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8 _. A& l' I. v3 c+ h% ~! j6 D 历史给**很多机会,却只给GCD很少机会,但是GCD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2 b% e6 l( Q& `/ B7 l j5 x
中国GCD从几十人的小dang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dang,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dang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GCD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Z0 R" ^4 t5 p6 o" f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n0 K9 x& C% Y4 y' |
摘编自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 E4 o5 E0 f8 n: | (1)为什么说中国GCD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I7 {0 ^" g; v" P; F5 ~/ h3 Y
(2)结合中国GCD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 }3 |& T! e9 I0 S, I2 c" b 36.【答案要点】3 o Z+ c! z6 T* F: Q$ b, R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政dang作为领导核心。中国GCD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分)中国GC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dang的成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光明和希望。(2分)
' A) j% j/ ?; |4 q& l4 W, y" M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计算机考研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GCD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2分)中国GCD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4分); [5 S0 j* P/ q$ m5 w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GCD的成立及其奋斗历程。5 ~" }; T9 D8 {, p/ d; \
答题提示:8 m+ E2 u$ i$ }
1921年7月23日,中国GC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大会确定dang的名称为中国GCD。中国GCD成立是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 H, H; L8 w) r3 T! d0 D
第一问主要问的是GCD成立的意义。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问题,一方面近代中国革命屡遭失败,是因为缺乏坚强的政dang领导。第二方面:中国GCD的成立的意义,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GCD,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它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不能不经历一个曲折的探索的过程,一个在dang和人民集体奋斗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国GCD领导人民最终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0 s# t9 V! N+ L
第二问主要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方面指信仰:即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中国GCD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方面:中国GCD带领全国人民奋斗的实践历程。其中包括:革命时期,中国GCD领导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中国GCD又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这些漫长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GCD领导全国人民一步步把信仰变成为力量。
3 {3 N; e3 n, e. H9 a& R' S5 |
3 p5 P0 p1 h( s- k/ g+ J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7 Y5 u" f0 @( y2 |5 _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40平米的旧楼房里。
4 W# R: `8 x, c, t6 r 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 R; G5 s& O! L. w9 ^% }* |+ K* f" j 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教育学考研辅 导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3 d8 I/ D2 g7 x 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2 p+ S) a; W2 p
摘编自《人民日报》 {( g6 c6 L$ C7 e4 ?
(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 F' @0 Z. \0 H2 ~6 f8 A8 F! G (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 & T9 M; R$ S: g; c$ K
37.【答案要点】$ [! T" @8 j) C7 C, ? G
(1)“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体现出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和辩证关系,是郭明义的人生价值观的集中反映。(2分)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对他人所具有的价值。(2分)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2分)
/ X% M" F. V4 k7 L- q- N/ F: E (2)“简单中的伟大”是人们对郭明义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对社会和他人做出了贡献。(2分)郭明义多年坚持做平凡简单的事情,但是他的精神是伟大的,境界是崇高的;他影响、带动了更多教育学考研辅 导的人,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产生的社会效应是广泛而深远的。(2分)
8 R9 w, g# Q0 E- G1 @/ R- H, o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和辩证关系、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7 h$ K* @1 J) ^7 H; V& v 答题提示:/ I4 M0 w: e! O* E9 e2 V/ l& W
首先我们先看第一问: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这个问题虽然问的很含蓄,但相信多少考生也不难锁定考点。考的是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当然需要考生理解,给人温暖就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给自己幸福就是自我价值。所以,第一问考的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为什么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呢?实际上只有实现了社会价值,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同学生要答出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含义,二者关系,尤其要答出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了社会价值,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J. p$ {1 M9 ~/ Z: S6 P- K
第二问: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回答这一问,首先要理解“简单中的伟大”这句话,简单就是平凡,伟大就是意义重大。这一问,要答出思修的哪些考点呢? 第一,要答出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践促进历史的进步。联系材料郭明义行为,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促进了历史的进步。第二,道德模范的作用。郭明义是一个道德模范,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这样组织答案就比较圆满,而且紧扣考点和问题。 7 P; K& q% e$ p% E6 K! S
( _, e5 N3 d, o0 j3 z/ M8 f% @ 38.阅读下列材料
" V" ?0 o* P g4 v4 b' D2 H 金融危机发生后,某些西方国家的政要、媒体经常发表关于中国的言论,有“独秀”或“救世”之说、也有“责任”之论……林林总总,用词翻新。人们可看到一白一红“两张脸”: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动辄将一切不符合实际加诸中国,仿佛中国真的是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唱白脸者却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失衡等责任归到中国考研政治头上。无论是明“捧”实“压”,还是借“批”卸“责”,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鼓噪“中国责任论”。这既暴露出他们所谓“中国责任”的用心,也反映出其对“真实中国”的误解。) Z9 R" Z4 @" G) A9 R( R
针对材料所反映的西方某些人士对中国的“捧”与“批”,谈谈什么是“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的“责任”是什么。$ x6 G$ x Y/ \+ Q
参考图(如下)
f$ b j! L" [ o* }% J 6 R6 r( z" L% X) o1 l9 {: B9 p
; g1 Z" F: H' g; T1 `: S 38.【答案要点】 p3 n+ `+ `1 T0 k( O
西方某些人士关于中国“责任”的种种言论,仍是冷战思维,其实质是推卸责任、掩盖矛盾、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2分); `1 C" g; k7 o2 r7 ^" W% s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面临世界上最大、最难解的课题;中国所走的是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时代潮流的发展道路。(4分)
" _7 w5 J3 K& i1 k9 ]" E 中国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把国内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稳定与发展负责;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力所能及地参与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参与国际体系的建设、参与推进发展议程;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中国好了,世界得利;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使强大了,也不会走西方“国强必霸”的老路。(4分)
8 A. m8 e! T Q+ P/ q. `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态度和反映。
. D2 `7 ~$ x; P d# c 答题提示:
0 ], V3 ]* D! d" w% y. W8 a$ ~2 A 材料介绍了金融危机后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态度。“两张脸”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缺乏全面了解,存在片面性认识。“中国责任论”反映了西方国家借“批”卸“责”,要求中国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责任。' g! r/ P$ c* s8 O: n
回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西方国家种种言论背后的实质。其次,对中国的发展做一个全面的介绍,既要看到近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要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有许多挑战和困难。最后要分析和介绍中国的国际责任。中海文考研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需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但不能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责任,更不能承担迎合其他国家的利益和需求的责任。材料中已提示出部分答案,需要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理清答题线索,关键是要能掌握材料所反映的实质内容。
7 w) c6 r$ q, A+ x# p0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