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宇飞2 Z1 |. S1 _1 Q0 j+ S! D2 T x
2014年02月24日06:58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Q. B6 L5 c5 }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9 _6 ?8 r+ G% r" p原标题:谜语大会三天蹿红
( a# z0 \, {( h6 q; p- Q0 Z( W3 o& m% f9 g$ y8 A4 _
! }+ b- k3 V; ^9 S4 j3 W$ k0 a
此前,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引爆荧屏汉字“书写”热潮,“听写”第二季还未播如今便已获得8616万元的广告冠名。元宵节期间,科教频道另一档文化赛事《中国谜语大会》也开始蹿红,直播短短3天引来215万人次参与。本报记者采访了节目主创,在总导演刘帆看来,虽然谜语大会看起来形式和“听写大会”有类似之处,但谜语大会更具趣味性,互动性更好,明年还会接着办。' h n% v8 g& B* b
7 e e# \# S- H: ~5 P4 O: J' `' m 前期准备, v K3 E" h, q/ A
& `" X* D8 z& ~5 z/ C, ~
筛选谜语严格保密
- C* R' a* e$ D* n
! U& `+ W F( Q! X 《中国谜语大会》节目中出现的谜语五花八门,除了霍去病、辛弃疾、马致远、关汉卿等古代名人,还有满庭芳、满江红等词牌名,连新浪微博、QQ、亲、女汉子等流行语汇都囊括其中,其中“小伙一向很厚道”谜底是央视主持人郎永淳,“阳光帅男”谜底是台球运动员“丁俊晖”,惹人捧腹。% N' Y2 i3 B/ @! R6 T. h0 \$ Z s
/ n' w3 R: y2 y- ] ~; W% g- n+ n0 D
这些谜语从何而来?据节目总导演刘帆透露,去年12月1日开始节目组在40天内向社会征集谜语,包括经典古谜语,还有猜谜界很喜欢的字谜,也有一些通俗谜语,最终这些谜语要通过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的专家进行筛选,选中进入题库的约1万条。谜语被选中后,要严格保密。
: f$ M) X1 z" ~/ D$ M! y2 L( Q( f/ }3 T) L% x8 y! n" ?, ]
环节创意5 q! k% [- K! g8 C( A
( G2 r5 S+ {, d 明星出谜拉动收视. F+ V8 @/ B$ e
3 P) j |+ a& }+ W! p1 X8 ?# S+ U0 |5 K2 a 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由多位名人通过视频拜年的方式一一念出谜题,其中包括音乐界作曲家赵季平、徐沛东,学者阎崇年,影视圈的黄渤、牛莉、霍尊、华少、乐嘉、范明、孙楠等。刘帆称这个设置也是有考虑的,“传统的猜灯谜,可能是一对一的,比较安静的活动。让明星来念,让文字变得有声,在元宵节就更增添了一种亲和力”。刘帆称选择哪位明星念哪道题也有讲究,“比如水均益有国际采访经历,所以请他念国家名‘乍得’;演员梅婷父亲是军人,所以由她出谜题‘代父从军未挂花’”,这样更有贴近性。
# J) w8 c& \+ q1 P
/ r4 m3 D1 J. i# B/ L+ J+ x 互动人数创下新高
* O% P9 b6 R8 g# u+ |* ?* V+ R2 K- q/ G6 e9 V
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透露,《中国谜语大会》3天直播,通过手机、网络参与猜谜答题的总用户数达215万,创下央视节目互动人数新纪录,明年还将举办第二季。一档在元宵节档期应景播出的节目,总导演刘帆称开始选择3天直播也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参与。台上选手紧张比赛时,第二现场蒙曼等专家给予猜题观众一些提示,刘帆解释说:“我们开始也犹豫,需不需要第二现场给观众一点提示。如果‘憋着’观众让他们没有一丝成就感,而是只看选手作答,全是挫败感,节目就显得乏味,于是设置专家提示,给观众降低难度”。
. m- ]! Y6 ?- X: l- M d+ c( X& C3 H1 \" o* T( Z0 z2 ^6 Z
适合电视全家观看
* m! @7 y- i" P6 R2 x) s9 p- i- T% t* g/ o
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仍津津乐道于节目中的谜题,有观众为没猜出一些谜题惋惜,也有观众把题目整理成题库放到网上。谈及这档节目吸引大众的原因,刘帆称谜语节目是很适合放在电视上的,有天然的收视优势,“猜谜看似文字游戏,其实饱含传统文化。一家人可以猜得不亦乐乎,老年人猜出‘墨斗’、‘米寿’会开心,年轻人猜出‘女汉子’等谜语,文化学者也有自己的快乐。我们前期设置谜题时也会划分哪些谜题是专门给哪类观众的,然后有个分布。”) U: o, t Q% n
}1 V d# H" e9 i0 w G 回应质疑. E3 {+ b7 b( y3 e3 i# k
2 q- _% m5 p9 D n, @1 u# ^
偏题只是少数专家来辨别2 x' M0 I9 D) A2 {0 C
: `& z8 H; V% ^# J
节目播出后,也有人质疑题目谜底答案唯一,给孩子传递了一个理念,以为谜语的谜底是唯一的,而且有些题目答案有些偏,比如“驾车不饮酒,饮酒不驾车”的谜底是两个行政用语:开会、出差。! v/ ~( T& x; x; B
* d. z( `6 s9 e) o5 v$ b3 P
对此,刘帆称每道题目难度都从1、2、3级有标明,最难的谜语是禁得住灯谜界品读的谜语,这样的高难度谜语每场只有1—2条,其他谜语都不会太偏。对于“谜底答案过于拘泥”的说法,刘帆称设置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3位专家现场判断的意义,便在于判定哪些是有不唯一的答案,“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是全国灯谜界最权威的部门,他们在册人数有几万人。比如‘正月十六娶新娘’,谜底成语可以是‘大喜过望’,也可以是‘喜出望外’,这就要靠专家裁判来辨别。”刘帆说,如果答案是标准的唯一答案,也就不需要专家裁决这个环节了。2 J2 }. K5 T: c. K5 C/ D6 r- C9 X
) F U9 E' G# {+ Y X& V$ \ 节目比较
$ P* w; C2 l) J1 k) E/ t6 Y3 ]! C) ]% G( `6 \4 `% d
“书写”练字“谜语”有趣4 u' x2 M+ ]3 u& z! }: g2 n7 F* O; L
" r3 U, }' X0 X3 x
同样是初中生参与比赛、有播音员或明星念出考题,“谜语大会”乍一看与“听写大会”很类似。谈及是否有所借鉴,刘帆称两档节目内核不同,也没有交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没有节日属性,《中国谜语大会》是专门只在元宵节档期播出。谜语和汉字大赛不同,汉字大家都有储备,谜语大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读谜题的知识背景。”
# ?, ]( G, }' k' C! u% u
1 C1 R' e" q# u4 m; T 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要针对的是当下人们提笔忘字、白字连篇的现象,形式上主要是听写,传承汉字的书写;而《中国谜语大会》注重沿袭中华传统风俗习惯,谜语虽由汉字组成,但猜谜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故事、名著典故、诗词歌赋乃至日常风俗、时尚热词,内涵超过书写范畴。科教频道还将在3—4月推出《中国成语大会》,谈及此阚兆江强调,“中国文化不是每个元素都适合呈现在电视上,这些题材是和电视呈现契合,适合互动。”
) p& |0 T0 W. b+ t! Z
4 o; U" |' S5 K$ c7 C 专家解析
0 C7 S/ t6 p" m( y/ K( D
; I3 ]: W8 W; e1 J 对文化节目百姓有需求. \3 q6 C, m3 X1 I- P
6 h7 {1 g9 V% a: o- G9 j8 l4 Y$ j
在综艺娱乐节目遍地开花的荧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作为纯粹文化节目也开始被大众所关注,谈及文化节目走红的观众心理,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分析称中华文化DNA是很严肃,老百姓其实本心对于文化节目有需求,“娱乐化”并非是中华文化最本根的东西,“中国文化具有忧患意识,像大人教育孩子方式,都是‘弱不好弄’的方式,教育年幼小孩不能太爱玩耍,古代老百姓看到纸张,即使目不识丁也不会随意毁坏,我们民族文化DNA是很严肃。节目娱乐化繁盛到一定程度上,人们会追求这种回归。”1 k+ X6 @: z. W7 g' y7 o6 T n/ U
3 A! \. ?/ w! K, o) S+ h1 p. B 在评论人李星文看来,以传统文化作为主题的节目还是很少的,“之前一般节日播出的节目都是录播,这次3天直播是第一次,还和观众有互动,能吸引更多人参与”。从“听写大会”再到“谜语大会”大热,央视还正在快马加鞭筹备《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李星文认为这样的脚步并不算急促:“我们一直引进一些国外模式,但民间对于与传统有关的节目一直很有需求,这样的原创节目还是太少。”
* f! A3 s; `; ?5 t! }$ U( k9 N. B1 r) ~/ |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