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随着益智类节目的一路飙红,一篇名为“《最强大脑》火爆背后的神秘布局”的新闻在网络曝出,瞬间引发各大网站的转载与人们的火热讨论。报道中曾这样说道:“原本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的智力节目被推上了中国收视的主舞台,……从《一站》、《芝麻》,到《天才》、《大脑》,智力节目火了,观众可以选择的此类型节目几乎全部来自江苏卫视团队,不得不说这是一盘很大很成功的棋。”这一文章着实让无数网友感到恍然大悟。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在事件成功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承载着起承转合作用的节目。而且让人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大脑》如今的成功一半要归功于它,那就是《天才知道》这档节目。
5 q$ m6 b; b* \: u- Q' S 《天才知道》才是助推器,培养受众习惯
1 y& y7 p e/ Z" n3 A 早在2013年5月随着天才知道第一季的开播,益智类的挑战节目才得以真正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当中。虽然有人会说《一站》、《芝麻》早已开益智先例,但节目中的题目稍显浅显,对于一些受众来说回答并不困难,进而没能聚焦眼球只能做了了其他类型节目的陪衬。而何时才是被观众真正意义上的意识到关注及喜爱?《天才》则是做出的傲人贡献。
2 y! _2 y/ q5 R8 g4 e) N 《天才知道》早在一年前便做下铺垫,节目从大学生群体出发,抓住受众猎奇心里,将题目的挑战难度提升,相较之前两者已是达到一个新高度。《天才》的袭来真正刺激到观众的大脑,题目的广度与深度,让人不得不为博学多才的参赛者所折服,至使受众对智力节目的兴趣才第一次被真正培养起来。《大脑》则是在《天才》的基础上,打破年龄界限,找来了IQ更高、更易于常人的选手给了受众更高的“刺激”。
6 b$ Q5 }2 | f7 f/ a1 B# A4 E7 e 《天才》与《大脑》矩阵完美,相辅相成互利共赢9 b) _# n8 H8 Y
此次《大脑》节目的火爆无疑让益智类节目第一次登上主舞台,与娱乐节目并驾齐驱,甚至达到超越,再由《天才知道》、《一站到底》等多档智力节目组成强大荧屏矩阵,堪称完美。其实《大脑》的成功只是一方面,《天才知道》等几档益智类节目已形成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局面,最终得以受益的是益智类节目这一品类。
3 E5 H) y3 T/ A) x, p1 \3 z I 周五的《最强大脑》与周六的《天才知道》,两档节目分别在江苏卫视与中教1套交替播出,观众不仅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节目领略智慧与科学的竞技魅力,同时也有可能因此而成为另一个节目的观众,进而成为益智类节目坚实的受众。这对整个益智类节目的发展壮大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 \! M+ Y5 G3 T; A 电视上选秀类、相亲类、娱乐类节目层出不穷,谁好谁坏无需判定。但需要承认的是无数网友的视线已经悄然转移到益智类节目。《天才知道》节目的成功与火爆,无形中传播着科普的知识,引导青年人在知识领域的探索热情。本周,《大脑》与《天才知道》第二季也会迎来最终的完美收官。
( ?# f8 J# A( x+ ^ 《天才知道》意外收获,引导受众审美观3 C, K. M5 f, J3 z/ T! r3 |
“男神”一词在此之前往往指像“都教授”那样的偶像级人物。但在《天才知道》的节目播出以来,来自多所高校的参赛者们凭借广博的知识储备与姣好头脑,改变着人们对“学霸”就是书呆子的既定印象。来自天津大学的邓楚涵、南京大学的蒲熠星、中山大学的苏剑邦等人也成为众多女性争相追捧的男神对象,让当代年轻人树立着更为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4 F* ?$ ] r) g4 H/ P 有网友在看过《天才知道》后这样评论道:“看《天才知道》感叹他这个都知道!我也要补补知识储备。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集中锻炼某方面就会成就不可匹敌的特长!”
' j# p" q4 B7 B) P( I# I网友也在感叹:“十年才能磨一剑,此次的布局甚至可能在十年之前。使用边界效益递减规律来判断,受众对同一节目形态喜好呈现递减趋势。因此在力求差异化的同时找准方向,切勿盲目跟风,形成口碑优势,点到面辐射传播才有意义。”- n3 X h" M( z% ]- B, b"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