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 B; J4 b: f7 p2 l7 q
2 u9 u, i% V2 h7 B2 }1 k& Rhttp://www.sina.com.cn 2005/07/05 10:50 中国青年报
: F4 Y: N: E8 H7 q3 D$ e: h 4 Q; U' |3 D9 S3 q4 i+ Z1 ]
大学毕业生在1~3年间跳槽率达到70%,这条消息经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一披露,便引来了各方关注。“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了。”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指出,如此高的跳槽率和企业及个人的“急功近利有关”,也与社会保障体系、人才机制密切相关。“但如果像走马灯似地换工作,就弊大于利了,单位也很难委以重任。”夏学銮建议,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要珍惜工作机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还应该培养组织观念,因为个人难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更应该知道自己该向社会奉献
2 q3 @# b- c+ D- b3 l* c9 i
9 ?' t S! `# l
7 k4 F) N' x% L8 P' t
; L( Z! K0 |) `2 _9 S 5 s! N; ^9 M& T" g% |# P0 [* c: l
8 N' C5 `2 {6 }
+ {- h) z3 A. Q' m( j; i2 x
什么。
- c+ L8 S* p8 o, _, K$ z0 d3 b) ] J) i5 E+ Z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丁大建教授则认为,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处在社会和工作经验积累的阶段,“虽然频繁流动太随意,有些浮躁的表现,但我持肯定的态度”。“不过最好等有经验积累后再换一个单位。”丁大建说,跳槽也要有个度。
9 ]9 g* Q' t7 O+ f; F: @. Y2 h0 j* |' }, w O1 `5 v# y( r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郝建说:“大学毕业生从校园出来,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是很清晰,会在工作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换工作是可以理解的。”
: s0 Q% l* E8 `$ d7 [- k' k a; r# \! T# E% x4 N
郝建认为,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定位不同,如何选择要看自己是想做“大池塘里的小鱼”,还是“小池塘里的大鱼”。尽管大企业有很多不足,但企业管理、待遇各方面相对较好;而民营企业机会多一些,但受老板变动、政策、人际关系影响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毕业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选择就业单位。
) K1 p; A( `% i' E/ k- q ^: G* J. l- ?1 f
夏学銮认为,一些单位确实存在上级给下级“穿小鞋”的情况,但跳槽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时,这种“穿小鞋”可能是公司的一种考验,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很可能就“一走了之”。
- J" n% b/ t6 W0 b+ H( v+ B4 z4 ` @1 E; W
夏学銮同时认为,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也和用人单位的“浮躁”有关。不少单位不愿意花精力培养人才,都愿意用“有工作经验的”;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压力很大,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总想找一个更好的机会和单位,跳槽也无可厚非。 / U: I9 q' c9 E: G* K9 Z3 y
2 z- |$ L( V$ t* ? 丁大建说,应该倡导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许多大学生刚毕业时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但为了生活,只能“退而求其次”。
& o2 t G ?1 H; m+ L q
$ B$ H6 H. R& a- ^* z2 h) E* h 从人事制度上说,丁大建认为,一般单位都有“老人老制度,新人新制度”的规定,容易造成员工待遇的不平等,导致新毕业的大学生跳槽,而“在人才市场化和转型时期,这一问题不会很快解决”。
9 E6 j4 x, l' J. e! n3 W. S: }& y' e& v
尽管几位专家对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关注的角度不一样,但他们一致认为,“大学毕业后工作两年左右流动最合适,对成长是有利的。跳槽太早或太频繁难以得到企业经验的积累或更多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