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9|回复: 5

转载 _大学扩招对中国长远发展的负面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2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5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高校扩招不仅造成就业压力,也对中国的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教育是立国之本,大力发展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前些年中国高校扩招却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败笔。目前,中国高校扩招的恶果开始逐渐显露,连创新高的大学在校生人数对当前的劳动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有压力,也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也对中国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恶化就业环境,助长了读书无用论



“学而优则仕”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也是当前许多孩子读书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我们可以教育农村的孩子,读书的目标是为了猎取知识,但通过读书改变个人命运仍然是当前农村的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大学扩招了,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道路似乎宽广了许多。但是,许多农村的孩子合全家之力,历尽磨难,在他们终于大学毕业之际,却不得不面临再一次的失败。

如今,本科生就业困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单位甚至打出600元月薪招聘本科生的民工价格。对于大多数咬紧牙关,节衣缩食才供养出一个大学生的普通工人、农民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600元的薪水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呢?前几年有一个电视公益广告,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广告的例子说是湖南湘西的一对姐妹,面对上大学的机遇,家庭只能供养一个,通过抽签,妹妹得到了机会,姐姐在家务农,妹妹考上了大学,这是几年前的真实故事。如果设想一下,那姐姐进城到制衣厂打工、或者到人家当保姆,月薪600 元(包食宿),妹妹毕业了,面临要么失业,要么接受“大学生在就业之初,关键是要寻找一个为自己增长经验的合适平台,完全可以抱着‘先就业,再创业'及 ‘先就业,再加薪'的思想。”,先到制衣厂、或先当保姆,然后再“创业”、“加薪”。但是,面对家人数年来竭尽全力、倾家荡产的相助,姐姐抱憾终身的受教育权利的丧失,换来的却是殊途同归的“命运”,当情何以堪。

通过读书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会进一步助长“读书无用论”,许多农村孩子将选择不进学校,直接进入劳动市场, “读书无用”的现实感召,会令教育本身崩溃,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无异是一大打击。



破坏教育结构,扭曲教育资源配置



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特别是财政部分的教育支出,更应该是倾向于基础教育环节,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基础教育。但是,中国前些年的教育支出却将更大的资源投身高等教育领域,热衷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搞“211”,“985” 工程。特别是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之后,一些高校为了应付扩招的需要,纷纷向财政申请基建资金,建设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楼。结果是,高校扩招了,基础教育却荒废了。记得前任教育部长在一所大学考察时曾说,高校豪华教室的一扇门足够购买农村小学一间教室的设施。许多农村小学因为资金紧缺,不得不靠希望工程的资助解决日常开支。在基础教育无法输出更多生源的情况下,盲目扩大高校招生规划就只能通过降低招生质量的方式来实现,这也间接造成当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评价不高。这样“生源质量差”-“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困难”-“高校声誉下降”一个怪圈的形成,对于中国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多少大学生,而是尽可能地提高全体民众的素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不是建设多少所大学,而是尽可能地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笔者并不是反对让更多地人上大学,而是要让更多的人受到应有的教育!在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尚没有普及之时,倾全国之力建设几所“世界一流大学”能产生什么作用??

大学扩招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扩大的幅度与用意!当前政府支持大学扩招的用意大致有二:一是政绩工程。让全世界看看,中国在短短数年内,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比例大幅度提升,以此显示中国的“国力增强”及领导有方。二是转移社会矛盾,让全社会的就业压力向后拖上几年,以长远的代价换取短暂的社会稳定。



损害学术评判机制,影响民族发展潜力



借扩招的东风,国内高校纷纷借机敛财,“教育产业化”之风也随之大行其道。扩招之后,高校生源多了,财源广了,相应地对师资的要求也就高了。许多高校提出教育与科研并重的发展思路,对于新进教师大多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或者高级职称。但是,就在高校发展一味贪大求洋之际,国内学术界却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学术评判机制。在目前高校师资评价标准上,科研成果的数量往往是第一位的,特别是一些所谓“核心期刊”更是成为评判一个教师优势的重要标准。而一些真正致力于教学或者可能有重大创新的基础领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病逝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震动,国内“逼良为娼”的学术评价机制也因之受到广泛批评。10多年前,我上大学时,一个系仅有1名正教授2名副教授,如今已经是博导高达近10位了,高校教师“变脸”,而教学水平下降,担负教育下一代精英的高校教师如今为了职称而不务正业,摆弄科研、学术更甚于“传道、授业、解惑”。在高校,有权者评职称易如反掌,高校“双肩挑”人才中教而优则仕的不说,专职行政干部当了科长升副教授、当了处长升教授已是普遍情形。没权的评职称也有自己的门路,科研、学术遇钱不过是“火到猪头烂”的事,联络“感情”、雇“枪手”、交“版面费”、出“专著”、买“增刊”......路宽得很。

高校应该是创新之源,而一些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基础性创新需要付出数年、数十年甚至一生的精力与时间,而目前高校的学术评价机制过于重视短平快,真正具有为学术献身的教师得不到承认,甚至不得不走人,而一些善于经营学术的鸡鸣狗盗之辈则是荣誉加身,长此以往,高校既不能为民族发展培育新生力量,也不能在基础理论上有所创新,必然影响民族发展的潜力。



造成社会不稳定,增大社会运营成本



高校扩招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增大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负担,据统计,目前我国要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在三农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的情况下,巨大的教育支出压力成为农村无法脱贫的另一原因。二是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心理挫伤和过激行为。大学生大多都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当他们临近毕业,开始面临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心理素质较低的学生较容易在心理中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极易使用非正常的方法,如跑关系、找熟人、搞贿赂,而一些 “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了讨好招聘者,甚至还得心甘情愿地“作践自己”。三是冲击公众的教育投资心理和消费心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可能会对广大家庭的教育投资和消费产生两种不利影响,一方面,一些经济宽裕的家庭,会不断加大教育投资,一味追求子女的高学历,而忽视其实用性;另一方面,一些经济相对较差或比较困难的家庭,尤其是广大农村家庭,可能因不堪日益沉重的教育投资而迫使子女失学。四是可能引发新一轮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在目前情况下,中国高校招生主要由各省市教育部门和招生院校负责,由于政策性、制度性的限制安排,招生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公平、公正的情形,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被剥夺感,造成新的“社会隔离”,引发反社会的心理与行为,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表于 2005-4-12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错了,已经删了一贴重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扩招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下使高校的教育水平降低,但长远来看,教育面更广,总体的教育水平会有所提高。
至于社会的安定,如果不扩招那问题会相当的严重。这方面可能要和就业连起来谈。
当须受教育人口数一定时,高校不扩招,那些人所掌握的就更不足以应付就业需要!
而显然,一群受过高的教育的人比没有的素质上的差别在社会稳定上的作用不言而喻。
所以,我觉得扩招还是利大于弊滴。
PS:我本身就是扩招的受惠者啊,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yaobushi   kuozhao    wo haibuzhidao   nengbuneng   du   daxue  !
要不是   扩招     我    还不知道    能不能      独  大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8-30 19: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