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29|回复: 10

为了纯真的年代 长影经典电影回顾(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纯真的年代 长影经典电影回顾(一)  


 www.chinaneast.gov.cn  2006年04月20日 来源:振兴东北网综合  





曾经记录了几代人光荣和梦想的长影老厂(来源:南方周末)

两部长影新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赵本山将建“沈阳本山影视基地”

    当好莱坞大片,“韩流”泛滥的时候,你还记得小时候看的老电影吗?“向我开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你还记得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台词吗?当厌烦每晚电视里红男绿女们无聊的表演后,你是否会想起小时候观看老电影时的激动呢?

    这些老电影,大多拍摄于五六十年代,而其中最经典的部分,大都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还记得很多电影前的标志,“工农兵小金人”吗?那就是长影的厂标。《白毛女》、《平原游击队》、《上甘岭》、《董存瑞》、《英雄儿女》、《五朵金花》、《甲午风云》等一大批经典影片都出自长影。下面就请跟着我,尽情溶入回忆中纯真的年代———



《上甘岭》(图片来源:中国网)

    本片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是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片。记得小时候看的时候,自己总是热血沸腾。十年之后,现在已经很难想起主人公的模样了;每当想起这部电影时,耳边便会想起熟悉的旋律: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向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哨公的号子... 这首《我的祖国》曾经红透大江南北,受欢迎程度只怕现在的周董都要甘拜下风。

    影片资料: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摄制黑白14本

    导演:沙蒙、林杉     摄影:周达明

    美术:刘学尧         作曲:刘炽

    录音:陈文渊         编剧:林杉、曹欣、沙蒙、肖矛

    主演:高保成(张忠发)、徐林格(孟德贵)、张亮(杨德才)、李树楷(师长)、刘玉茹(王兰)(资料来源:中国网)
 楼主| 发表于 2006-4-23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毛女》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传说加革命的经典传奇! 《白毛女》塑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几个永远不会褪色的人物:喜儿、杨白劳、黄世仁。即使在影片拍摄后的40多年后,仍有小品演员把它搬上舞台,不过此时戏中的杨白劳和黄世仁之间的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

   影片资料: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王滨、水华导演

    影片1951年荣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影片根据延安鲁迅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同名歌剧改编。歌剧的题材来源,是1938年开始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民间传奇故事。影片采用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结构方法,打破舞台剧的时空局限,以喜儿的命运为中心主线纽结人物关系,展开悲欢离合、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影片在出色地运用了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段的同时,大量使用了原歌剧中优美动人的民歌插曲。其中的《北风吹》唱段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至今仍然传唱不衰。扮演喜儿的田华则因为《白毛女》的巨大成功迅速成为新中国电影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资料图片来源:新浪网)

   编者注:1946年十月,中共东北局将原接收“满映”基础上成立的“东北电影公司”正式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大型电影制片机构。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资料来源:中国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火中的青春》

    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的"绝响","木兰从军"的现代传奇!

    影片资料: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王炎      

    根据陆柱国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以传奇性的情节,轻松愉快的喜剧格调,展示了解放战争中期的战斗生活场景,塑造了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高山和排长雷振林两个青年革命军人的英雄形象。影片最大的"亮点",自然是以高山女扮男装带来的传奇性。但影片编导者在运用这个传奇性的情节时,并没有在女扮男装的性别上大作文章,而是以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显示高山的女性本色;在此基础上,影片巧妙、含蓄地描写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就不仅没有损害英雄人物的形象,相反却以两人之间纯朴真挚的感情为影片增加了艺术魅力。对活凝炼、含蓄、富有个性,特别是一些潜台词的运用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影片上映后,以其题材新颖、角度独特、别具风格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欢迎。扮演男、女主角的庞学勤、王苏娅也因此片的表演成就而崛起于中国影坛。(资料图片来源:新浪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令当时都市年轻人无限向往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影片资料: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苏里 

    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新中国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的赞歌。影片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大胆地采用被弃置多年的多角恋爱模式--高占武、曹茂林、李克明同时爱上孔淑贞。但创作者者处理这个传统叙事模式时,不落陈套,表现和歌颂了利他主义的恋爱观。创作者还以一种乐观轻松的审美心态来审视与处理那个特定时代(大跃进)人群之问的思想冲突与年轻人之间的爱情纠葛的,使得影片整体上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所有年轻人的向往。主演李亚林和金迪也一跃成为新中国22大影星。(资料图片来源:新浪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午风云》

     展现以失败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壮史诗!谈到近代中国反侵略史的影片,我个人认为最为成功的是《鸦片战争》和《甲午风云》了。日本政府一再抗议中国实施反日教育,这部电影太该会是首当其冲吧。影片高潮出现在致远舰激战五小时弹尽且受重创后,舰长邓世昌欲冲撞日舰吉野与之同归于尽,结果被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而沉没。


     影片资料:

     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导演:林农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瓜分的剧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爆发于十九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虽然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影片在表现这一历史悲剧时,则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地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历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杰出艺术经典。优秀话剧演员李默然相当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邓世昌,他那敦厚伟岸的外形,刚毅深沉的气质,以及纯熟而富于激情的演技,使这个历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耸立在新中国银幕上。尤其是邓世昌遭到贬斥后弹拨琵琶曲"十面埋伏"抒发胸臆的深沉悲愤,回肠荡气,至今令人激动不已!(资料图片来源:新浪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山上的来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个优秀的男人后面肯定站着一个优秀的女人,这句话放在电影制作上就会变成:一部好电影肯定要有好听的音乐。 上述所说对于《冰山上的来客》再合适不过了。这部电影我只看过一次,人物剧情忘得差不多了,但电影里那首情歌实在令人难以忘怀。为什么现在的国产电影就做不到呢?

    影片资料: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导演:赵心水

    在反映当代军事斗争生活的影片中,《冰山上的来客》以其新鲜的题材和别致的艺术表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影片以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关系为中心悬念,引人入胜地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曲折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它在描述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展开一个个惊险悬念时,融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运用镜头画面和音乐音响等各种视听手段,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优秀电影音乐家雷振邦为影片谱写的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仅很好地配合了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而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浓重的抒情韵味迅速流传全国,成为了爱情歌曲的保留节目。(资料图片来源:新浪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儿女》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新中国银幕不朽的英雄赞歌!实事求是地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对战争的描写似乎不及《上甘岭》,但胜在将亲人间的感情恰到好处的体现了出来。想到后来一系列“高大全”类人物不停地大义灭亲或者牺牲儿女,对巴金老人的敬意又深了一层。

    影片资料:   

    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导演:武兆堤

    影片《英雄儿女》是根据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写志愿军某军政委王文清在朝鲜前线同失散多年的女儿王芳重逢的故事,电影则发展了王成这个人物,加强了对其英雄事迹的描写。影片和谐地将英雄主义和人伦情感两条线编织在一起,交错发展,展开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王成、王芳、王文清、王复标及朝鲜老人金正泰等人物形象,使影片影片成为了一部既洋溢着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激情,又深蕴着细腻亲情的优秀军事题材影片。影片中王成只身迎敌,手榴弹打完时,用步话机向我炮阵请求"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同时拉响爆破筒导火索跃人敌群的画面深深震撼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灵,成为英雄行为经典性的电影镜头,永远深刻地留在观众的记忆里!主题歌《英雄赞歌》很有激情,成为久传不衰的、为广大青年喜爱的英雄赞歌。(资料图片来源:新浪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4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党的东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山上的来客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熟悉的名字,怀念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现代的社会又把人变成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9-4 11: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