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3-8-28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的钱,变成扩张的资本,去买设备,盖厂房,那股东怎麽交待呢?赚的钱不是该照持股比例均分吗?於是公司就把该发的现金,换成股票发给你。赚的钱里面,也有员工配股的比例,联电约 8 %,台积是 7%。但是,一家公司有可能会无限制的扩张下去吗?如果是,那为什麽叫“有限公司”呢?? o 家公司是个绝好的例子,你知道吗?它一年赚的钱不会少於台积电呢!都在一百七八十亿左右 !EPS 也恒常维持在二元左右,如果你常看报纸,也会发现它是外资买卖的大标的之一,曝光率很高的,所以殆无疑问,它是一支积优股。今年初还被遴选为“世界最有效率的钢厂”,可是为什麽它的股价只有二十几元?那就是因为,它已经是一个成熟饱和的产业了,没有再扩张的余地了,如今的盈亏,只能随着全球景气的起浮,很难以自身以技术或资本驱动成长。所以它不发股票给你了,只发现金,董事长王锺渝说: 比定存好一点。你想这样的股票会吸引你吗?
8 |% t0 S( z& p於是推论到我们的台积联电,以後有没有可能走到这样的地步?答案是肯定,只是不知道是什麽时候而已。没错,由台积接到 Motorola 的订单,可以察觉 IDM 下单至专业代工厂的驱势的确已经形成,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它是下 0.25 μm 的。它几乎在同时,把更先进的 0.18 μm 技术移转给新加坡的 Charter,为什麽?它怕你台积以後掐住它的喉咙阿?半导体的制程与设计就像人的左右手? 合作无间,密不可分,尤其是先进的制程,如果把它通通交给别人,就等於把一只手砍下请人帮你操作一样。AMD 的 K7 产能严重不足是导致占有率偏低的主因,但它还是不敢下单给号称已有 CPU 制程技术的台湾代工厂,宁愿在自己的 IDM 慢慢熬,why?为什麽矽统会莽莽撞撞的要自己盖晶圆厂?为什麽凌阳当初想收购德碁的六厂?因为被台积掐喉咙掐怕了!TI 的总裁前天来台湾被记者问到有没有意愿下 DSP 的单子给台湾,他连忙摇头说不可能,DSP 是 TI 的命脉,制程研发当然是自己做,不过他说,有可能把 10 % 的类比产品交给台湾,我们知道类比的东西 0.6 μm 就绰绰有余了。另外我们可以就全球各 IDM 的动向来观察台湾的晶圆代工业的成长。 : A T$ R1 m' h6 g3 x; e
美国:IBM 的 blue logic 拉走了台积一堆客户就别提了,其它的 IDM 也很聪明,除了下单给你,它还会扶植一些你的敌人,以免以後被你掐喉咙,除了前面的 Motorola-Charter,还有 Lucent-Charter,HP-Charter Tower,TI-韩国的安南…不胜枚举,都是放资金进去的,以後当然是优先照顾罗。 9 c' i7 E }: Q ^' |, a
韩国:自己产能都严重过剩,当然不可能下给你,还跟你抢代工的生意呢!甚至抢到台湾来了,去年韩国人把一片 0.35μm 八寸代工砍到六百元的惨剧想必大家仍记忆犹新吧!
# U3 O! ~- P5 [欧洲:算是跟台湾晶圆代工比较亲密的一群,尤其是 Philips,下了很多大单子给台积,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STM,Siemens 仍然不断的再盖厂? 4 D, e, ]( R$ C) J/ l' @
日本:才刚开始,是台积联电渴望开发的处女地,可是你觉得日本人会比美国人笨吗?从富士通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德碁一 rampup 起来,在台积的单子马上转过去了─哈,一个敌人扶植起来啦! 4 x. C# h, s: X" j
即便有这麽多的阻力,我相信台湾晶圆代工的成长仍然是可以预期的,如果半导体的年需求量仍有 Dataquest 讲的 15%,而且我对台湾工程师精良的技术及服务深具信心,但是,成长如果有阻力,就不可能是永无止境的。晶圆代工的成长什麽时候会到一个平衡点?台积联电什麽时候会变的跟中钢一样一年赚数百亿,股价二十元,变成上个世代的产业?讲得更白一些,如果你现在进台积联电,还能捞多久。这个问题,最先看到的是张忠谋,他知道研发创新是产业成长的动力,那半导体这种东西可以创新到什麽时候呢?
% a2 u( j7 |7 X5 }他说:照目前 shrink 的速度,在翻几翻就差不多了。乐观的估计是 10 ~ 15 。 Berkeley 的教授 Paul Messer 用统计学的种种方法丢进电脑去算,是 7.56 年。如果 5 ~ 10 年前就进了台积联电,那麽恭喜你,你是富翁了,而且你有希望成为主管,或你已经坐在主管位子上了,从此你的生活无虞,可以干到 60 岁退休不成问题,不过请你一定要注意,在股票高点的时候一定不要恋栈,速速卖掉,以免到了退休的时候,可能会抱着一堆二十几元的股票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