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3-28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包括: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全国各大片区或者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药事委员会认定各科室上报的采购计划(或向零售药店支付进场费),医院药剂科科长(或零售药店配送中心),医生(或零售药店店长),统计药方的统方员(或零售药店店员)。虽然各环节从药品销售利润中得到的利益并不平衡,但是其中获利最大的流通环节和终端消费环节无疑是高药价的最积极的维护者。
据去年底《北京日报》报道,2004年1月24日凌晨1时左右,一家即将开业的新平价药房德威治大药房的橱窗玻璃突然被人砸碎,正忙于开张筹备工作的药房员工也险些被砸伤。德威治医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他们设在回龙观的一家分店曾被人贴上过写有恐吓文字的纸条。这一切,肯定和德威治在京张贴出“平均降价25%”的招牌有关。
无独有偶,总部位于杭州的华东地区最大平价连锁药店天天好大药房正式登陆北京,也遭到了竞争对手的恶意收购。开业第3天,150多种畅销的药品和保健品断货,20多个药品生产厂家停止续货,30多个厂家和供货商要求上调药价。这家平价药房在北京遭遇的压力和阻力超出原先想象。
我国药品价格经国家11次下调,降幅已达17.6%;现有的平价药房价格平均降幅大多为45%,依然有10%左右的利润。
另据数据显示,近8年来,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群众普遍反映看病费用增长过多。
一些医院丧失了对病患者的基本的人文关怀,一切向钱看
近年,在医疗产业市场化改革出现一些误区,一些医院丧失了对病患者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在医院内部客观上形成了一切向钱看、认钱不认的错误的办院思路。
因此,我们经常看见报道,在病人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时刻,因为没有钱看病,被医院拔去维持生命的输液管、取消手术计划。。。在人命关天的时候,一些医院表现出来的对于生命的藐视,甚至和一些西方国家的社会道德、医院道德的瀑布准则也完全相反,不仅仅让我们的国人喟叹社会的不公、生命的不值,甚至也引起一些外国人对于中国目前社会现状的怀疑和质疑。毕竟和最宝贵的人的生命相比,无论什么医院发出的“医院也要养活一大批人,医生也要吃饭”的辩白都显得如此的苍白和乖谬。
因为目前医疗体制的一些弊端,客观上养成了医院普遍存在的以药养医、乱收费、 重创收轻学研、重引进轻开发等弊病,导致医疗责任事故不断、医疗纠纷越演越烈、患者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弱势群体看病越来越难的种种灰色的一幕。
据广州市人大组织的《羊城论坛》消息,在号称“药店多过米铺”的广州,一瓶输液的价格竟然还不及一瓶矿泉水,可是药店4元钱可以买到的药,在医院的价格却要8元钱。对此,政府部门、药店、医院、专家的 有关人士都觉得需要认真寻找体制根源。
据去年太原市物价部门对太原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和市二院等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进行的一次专项检查表明,这些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公立医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巧立名目收费、自行提高收费标准、分解服务内容重复收费等多种乱收费行为。与此别无二致的是,根据此前物价部门对中小医院的专项检查,其收费也存在种种"猫腻",30余家中小型医院就查出近100万元违法所得。
比如,依据《收费标准》规定,手术过程中,只有安装或植入留置在人体内的心脏瓣膜等材料可另计费,除此之外,不得向患者收取仪器使用费、一次性卫生材料费等,门诊输液也不许收床位费。然而,一些医院对这项规定置若罔闻,对一次性卫生材料和仪器使用进行收费者不胜枚举。如:钛夹10元/支、朋醉海绵6元/块、幕丝线(缝合线、太合线)5元/根、中单5元/张、三通8元/支、留置针13元/支、5毫升注射器0.6元/支、20毫升注射器1.1元/支、贴膜12元/片、敷料贴7.5元/片、喉罩150元/个、引流袋5元、国产镇痛泵207至225元/个、进口镇痛泵302元/个、一次性导尿包26元/个、一次性麻醉包30元/个、联合麻醉穿刺包99元/个、麻醉包50元/个、高频电刀128元/个、电极片5元/片、生命体征监测1元/每分钟、电子血压计4元/次、血氧饱和度测定51元/次等。
据去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报道,山东省潍坊有家东方肾脏病医院。前后一共8年时间用这家医院的院长郭保叶研制的所谓秘方“中医全息疗法”治疗肾脏病,但是去年经过有关专家验证,对调查中的20名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无一有效。
另据报纸报道,如今的医院利润,主要靠医院药房赚取的暴利,医生的收入,工资那一块是有限的,而各种隐性的收入,如病人的红包、药厂的回扣、外单位医院出诊费等,占了很大的成分。还有各种软性的好处。国内外有名气的制药公司,经常以学术考察为名,请医生们到国外旅游,让他们用自己刚研制的昂贵新药。医院、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最喜欢用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明明是普通的疾病,国产药、老药也治得好,但医生们却不屑一顾,偏偏对贵重药情有独钟。个中的原因,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用贵重药,医院可以从中获得利润,医生也可以因此拿取回扣。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的埋单者自然还是普通病人,包括那些连温饱问题都勉强解决的下岗工人、农民弟兄。
据中新网消息,中国卫生部2月6日发布的对北京地区卫生部属(管)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属的天坛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朝阳医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宣武医院等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4年度1-9月份的医疗服务、费用状况和综合管理情况的检查结果表明, 一些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仍存在,平均诊疗费用、单病种费用呈较快上升态势;基础卫生管理薄弱,病历书写不规范,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僵硬,对病人的告知工作不到位等。
和本文上一段医药暴利问题中间平价药店受到药价高企的既得利益者的冲击相类似,今年1月20日,“新华视点”播发《医院违规还是医生“另类”?》一文,报道了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医生胡卫民“辞职事件”。事后组织的调查中间,有关方面却认为,胡卫民热心为患者服务是好的,但他所反映的娄底市中心医院的问题只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2月4日,调查组离开后不久,娄底市作出同意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杨志毅转正的决定。杨志毅是2001年11月通过公开竞聘出任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的,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一年后,杨志毅因为群众投诉多,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多,市里延长了试用期。
而在医院一些人嘴里胡卫民竟成了“吃里扒外、刻意搞垮”医院的“公敌”,在娄底市中心医院2005年的职代会上,有人指着胡卫民的鼻子骂:“开单提成是全国医疗行业的普遍问题,你为什么把内部规定捅出去,如果医院‘三甲’的牌子被摘掉,你要小心脑袋!”胡卫民反映:“因为院长杨志毅转正,原来很多支持我的人,现在对医院的事都闭口不谈,熟人见面都要绕路走。”
常言道:“医者父母心。”这句话表达了群众对于医疗工作者的感佩、爱戴和期望之情。
确实,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记录了无数大医大德,悬壶济世、解民疾苦的动人事迹。首先,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既是一名凝聚中华民族血脉、开辟5000年文明肇基的政治家,同时他还具有的一个身份,就是一名精诚无比的大医!其所著《黄帝内经》光耀千古,传承至今。从远古之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到孙思邈、李时珍,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医术、医德、医业的光荣史。
道德之后方有文章;医者先有“父母心”,而后才可有仁心医术。中国古今名医,无一例的,都具有令世人钦敬的医德风范。
可是,在当代,在我们身边,“医生、医院、医药”三大领域,出现的道德毒瘤比比皆是,却给我们的整个民族、文明历史和国人脸上,频频抹黑。因为目前医疗体制的 客观问题,导致“医生、医院、医药”领域形成的“三医”问题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地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