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6|回复: 8

好文共赏~人民网:执政也要高举[b]民主[/b]的旗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8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执政也要高举民主的旗帜
  
  
  中央党校教授卢先福:执政也要高举民主的旗帜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教授 卢先福
  
  
  
    民主是共产党的一面旗帜。革命要高举民主的旗帜,执政也要高举民主的旗帜。所谓民主执政,就是要按照民主原则和民主程序行使执政权力,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它强调的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要充分体现民主、符合人民意愿。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民主执政,这既是我们党55年执政的一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民主执政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
  
    民主执政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相反,共产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只停留在理念层面,必须通过健全执政的民主程序和机制,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把人民的权利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民主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
  
    民主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执政权力来自于人民。因此,民主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看,坚持民主执政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紧密相联的。党的民主执政能力强,采取的执政方式科学,就能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进行,促进社会公共管理的高效率,就有利于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能够保证民主体制和民主机制的正常运行。反之,如果党的民主执政能力不强,采取的执政方式不科学,就会导致民主体制和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使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受到损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会落空。坚持民主执政,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民主执政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必由之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如何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当年,毛泽东在探讨共产党怎样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是卓有远见的主张。从原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丧权亡党的教训来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长期忽视提升自己的民主执政能力,导致党的领导体制僵化,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呈退步之势,使党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人心。实践证明,党只有通过民主的执政方式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以带动人民民主,才能增强党和国家的生机和活力,才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民主执政是时代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党执政以后,如何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但是,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党委直接管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因而容易产生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由于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当今世界看,面对世界“民主化潮流”,我们固然不能随波逐流,但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民主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利益呈多样化,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过去习以为常的一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已不再适应,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民主执政的根本问题,就是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实现从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向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转变。这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是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体现。
  
    当前进一步推进民主执政,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民主执政,强调的是通过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为此,首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平台。坚持民主执政,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范党委与人大关系,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能,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其次,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的制度,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巩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
  
    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执政党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民主执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避免发生重大失误。为此,必须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各级党委制定政策措施,决定重大事项,务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群众路线,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比较、鉴别和论证。党委在决策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独断专行。有关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要经过人大和政府通过法律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对于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要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的执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切实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以保证始终依照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各级党组织和党的所有干部都要自觉接受监督。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和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理顺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关系,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重点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全面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民主监督,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对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我们党坚持民主执政的重要环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保证党的领导机关及时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改变目前“下情上达难”的现象。领导机关要建立调查研究制度、亲自接待信访制度、舆论调查制度、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等,从多方面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
  
    《人民论坛》 (2005年 第四期)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发表于 2005-4-2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8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课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没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jenho  在 2005-4-29 09:37 AM 发表:

这个,没味道。。。。。


不会吧,居然说民主没味道,咱们党可是靠民主起家的啊,信不信弊了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执政之前就有家伙问毛伯伯说,历史上的朝代都一个周而复始的乖圈中起来而又灭亡... ...那么,请问万一中共夺权之后,你们有什么办法逃脱这个历史的乖圈呢?毛伯伯脱口而出:"民主!"这已是N年前的故事啦~N年前毛前辈就意识到此二字的分量啦~为什么今天我们依然徘徊在口号的边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路过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再看这些不可能实现的东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5 23: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