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7|回复: 5

南京纪行——金陵王气 (修改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9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那天清晨,火车挟着寒风呼啸而过,我挥手依依告别了金山寺和北固亭,抵达南京。
    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都曾在这里建都,所以南京既称六朝古都,又是十朝京畿。
    飞鸟掠过,划伤千年的天空。是什么样一种力量,什么样一种梦寻,又是什么样一种呼唤?竟撼动得我几欲落泪。
金陵,我回来了!
    沉厚的历史,无声无息地消融在这一个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这样宽阔的街道,当年曾经驰骋过孙权的战马,王谢的军车,民国的火炮……还有王献之和唐寅他们翩翩的身影。
    中午在南京邮电学院吃过饭,我们一行三人乘车到了新街口。走在这个城市,恍惚间觉得呼吸也变得悠长。它繁华,却不拥挤;热闹,却不令人感觉逼仄。静静地徐行,偶尔会发现下午的阳光倚在一座民国时期模样的建筑上,散发着淡淡的体温,端起相机走近一看,却原来是中国工商银行现在的一个营业厅,这般的奢侈,真让广州这样的都市也望尘莫及。
    逛完南京书城,我们转车去夫子庙。
    日光渐渐收拢了它的翅膀,暮色像深蓝色的海水一样覆盖下来,却掩不住沿途两边牌坊和楼阁的雕梁画栋的色泽,初时以为这应该是有一些身份的古迹了吧,谁知道一路细细看去,竟都是一些卖工艺品的小店、服装店和糕饼店,卖甜糕的、卖盐水鸭的、卖折扇和雨花石的……交错的声音,高高低低地跳跃在夫子庙市场上,嘈嘈切切,竟十分动听。
    我们经过聚星亭,在一家小吃店叫了金陵鸭血丝粉汤。热腾腾的汤水,入口生香的鸭血和肝片,刹时间令人精神大振,疲劳尽消。
    走出门外,不几步便是“天下文枢”的大牌,昭示着往昔这里的科举之盛。夫子庙的东北方向不远,便是中国古代最大的考场——江南贡院。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苏州唐伯虎在江南贡院中乡试第一名,号南京解元;清雍正十年(1732年),郑板桥在此中举,后来经殿试而中进士;其后,推动维新运动的翁同龢,乃至清朝最后一位状元、近代实业家张謇,也都是来自江南贡院……
    同治年间,江南贡院拥有考生号舍两万多间,司考官员房间一千多所,那时站在明远楼上,俯瞰密密麻麻的场所,想必令人惊心动魄。清王朝的260多年里,全国共产生的一百一十二名状元中,就有五十八名来自江南贡院。
    如今,江南贡院已经退下历史舞台,唯有作为历史陈列馆的部分在向后人诉说它昔日的辉煌。
    再向南走,一道温柔入骨的河流逶迤而过,由西南折向东北,隐隐或许还有六朝的胭脂香味。同行的东平君说,这便是秦淮河!
    华灯映水,画舫凌波,河岸是一排精巧的石栏,有许多游客都在石栏上闲坐。在秦淮河的桨声灯影里,我又惊又叹:正是这一条河,牵动了历代的多少传奇?却没有想到,它以一种放荡艳丽的姿态跟夫子庙的威严崇德构成如此贴近的对峙,而正是这种对峙,又无形中构成了一种生命状态的互补,进而成为一种完整意义的生命图腾。
    唐朝末年,杜牧从扬州来到金陵,在深夜的秦淮河畔,写下了那一首千古绝唱——《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六朝金粉、十里秦淮,人们一提到秦淮河,总会想到两岸河房里夜夜笙歌的商女的弹唱,把她们跟亡国之音联系在一起。
    却不料,秦淮河的女儿们以自己的人生和才情对这种世俗评判进行了抗争,她们虽身在青楼,却有着不凡的见识。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秦淮八艳”了:以一身系天下的陈圆圆,参与东林党活动的柳如是,温润独立的董小宛……而李香君最后更是血溅白扇,染成桃花,以她自己年轻的生命来祭奠亡国。
“你看疏疏密密,浓浓淡淡,鲜血乱蘸。不是杜鹃抛;是脸上桃花做红雨儿飞落,一点点溅上冰绡”(《桃花扇》)。这凄美悲凉的唱词,不仅是秦淮河女儿的哀惋,更是为南明唱起的一首挽歌。而逼死她的,却恰恰是明末满口忠义的武将和荒淫的官员。
这些多才多艺的女子,都以卓尔不群的人格力量对整个朝代进行了讽刺,这种讽刺,又向人们揭示了一种本质:亡国的本质,在于朝纲和官僚制度本身的无序,更在于假扮忠义的内在丑恶人性的盛行。
从而,末路王朝内部的觉醒者,也以自己的生命和刀笔对这种无序和丑恶进行了揭露、批判和鞭笞。从江南贡院走出来的吴承恩、孔尚任和吴敬梓,就是以《西游记》、《桃花扇》和《儒林外史》对腐败的世相进行了深刻的艺术解构,将自己的坎坷浮沉大写得酣畅淋漓。
如今,李香君故居依然留存于秦淮河文德桥的南边,经过时候我在心里想,请你们放心吧,历史会记得你们的声音,秦淮河永远有你们的精魂。
由文德桥向南或从朱雀桥折向东北,就可以一步一步走回风流的晋代。东晋时,开国元勋王导和谢安就住在这里的乌衣巷,那时,乌衣巷一带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地,他们的子弟都穿着黑色衣服,故而人们把他们称为“乌衣弟子”。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晋军以少胜多,歼灭秦军60多万,并一直追到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而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就是住在这深巷里的谢安,当收到战争的捷报时,他却仍在巷里跟客人淡然下棋,不动声色。
这就是东晋人物的风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打了胜战,却决不骄躁。一种沉着的颜色,升浮为一种不可追寻的遥远。
今天,当我们穿寻在这些千年古巷里的时候,却觉得足音寂寂,那些飞檐斜脊的屋宇都显得宁静淡然,悄然自重。王谢古居的院门漆成朱红,却红得澹雅,丝毫不带火候。我想,正是那些内心如此丰盛而宁静的人,才能经天纬地而自守若虚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写的这一首诗,如今被镌刻成石碑嵌在乌衣巷口,谢安等人的背影却渐渐远去,离开了我们的视野。沧海桑田,我们在徘徊仰望的时候,也见不到古时衔泥筑巢的燕子了。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这座古城经历了千年风雨,阅尽繁华,更埋葬了近代血腥的耻辱。它的历史太长,人物太多,任谁都无法勾勒出它的整体感受,只能被它的气度挟裹着,如痴如醉地跟着它一起呼吸,在同一个脉搏里起伏。
当夫子庙走下了祭台,秦淮河褪去了香艳,只有清幽如水的月光一如当年。今夕之月亦曾照古老的金陵于繁华一梦……一种存在,一种消逝,一种怀想系于烟云。夜永春沉,我们终于在深深黯黯的苍茫中离开了古秦淮,转身去拥抱玄武湖畔新生的朝阳!


                                                                                     2005年4月17夜初稿





                                                   (二)

南京紫金山东麓,是灵谷寺、八功德水、流觞曲水等众多六朝古迹的荟萃之地。其间古开善寺建于梁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到明朱元璋建孝陵时,迁寺于此,更名灵谷寺,号称“天下第一禅林”。
我们沿着灵谷寺方向北行,一路上松涛阵阵,深沉有如大海,青草的香味弥漫于树枝上,弥漫于空气里,跌宕一如波涛起伏,随风而去,没有止息。几声清脆的击掌,两旁高大的树木便簌簌地落下叶来,仿佛山灵对我们的回应。
当一步步深入这莽莽苍苍的林海深处时,我却猝然间不得不停下脚步来调整呼吸,眼前——正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这里,静静地埋葬着1029名在北伐战争及淞沪抗战中壮烈牺牲的军士,坊顶在常负流云的高蓝中默示着庄严。
再往北面祭堂,是建于明朝初年的无梁殿,如今已辟为辛亥革命名人腊像馆。以砖石砌成拱券结构的大殿,没有一寸木料,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惊奇。我伸手轻轻触摸四壁,像在触摸自己的灵魂,抬头仰望,一百一十块青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三万三千四百二十四名北伐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姓名。今天,我来看望您们了!民族的英雄们!
连阳光也在这里侧开了她的眼神,寒气森森中,我眼角潮湿,时光倒流,馆内的腊像全部复活,你们并未远去!近代史并未远去!
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革命的画卷再次铺开,林则徐、陈独秀、宋教仁、孙中山、宋庆龄、周恩来、于右任、林觉民、秋瑾、陈天华……虎门销烟的浓焰、《南京条约》的屈辱、《警世钟》的回音、五四运动的怒潮、甲午海战的悲壮……乱世间慷慨赴死的凄忍诀别、挽大厦于将倾的壮志、为天下人谋幸福的信念、歌哭铁血的挥洒、狼烟鸣镝中的朝代更迭……
这一切的眼神,这一切的呐喊,这一切的冲锋与肉搏……全部化成一股洪流,挟裹着我跌跌撞撞地前进。文字是檄文,生命是利刃,你们是我的开始,我是你们的延续,每一风霜剥蚀的青砖,每一声响寂寂的灰瓦,全系有上一代人青年的呐喊雾浮于我额上的朗晴。同样的呼吸,使我们以热血划开这无边的浩劫!
环着祭堂,一种沉雄悲壮的气流不住奔突浩荡。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到1927年北伐成功,我们终于从一种神秘的梦境中回来,巨大的历史震撼化为一种永久的音符,一种永久的凝结。
绿水青山,永埋侠骨;白杨衰草,长葬英雄。
踏出无梁殿的时候,我回头深深凝望了祭堂内众多眼角的余光,心中默默地祷告:民族的先烈们,请你们放心安歇吧!新青年的身上永远有你们的血脉流传。风雨之夜,雪月之朝,必有你们碧血化成的星辰闪耀长空!
经过松风阁继续北行,便可看到气势巍然,直插云霄的灵谷塔。
塔分九层,呈八角形状,以蓝白两种颜色搭建成外观主体,显得大气而素雅。走入塔内,一级级台阶绕着中央一根硕大的红柱盘旋而上,宛若腾龙,围拢在四周的雕梁画栋之中。四周墙壁上,嵌着于右任手书的石碑,融合为灵谷塔矫健多姿的气质。我们一行三人缓步拾阶而上,仿佛一种聆听、一种洗涤、一种升华。登上顶层放眼远眺,紫金山奔腾的气象尽收眼底,天高地莽,只觉山河无恙,岁月悠长。
凝目西南,紫金山的山势有如百川归海,磅礴浩大地汇聚在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周围,静默成守护,淡定成拱卫。
再往更西更南边,是紫霞湖,是明孝陵,是梅花山和下马坊……千树万树的梅花,都在这个三月扑向盛大的绽放迎向春阳,每一片花瓣全呈透明的灼耀,直能点燃人心。浮动的暗香,影影约约地笼罩了整个山头。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这一个古城历史太长,人物太多,她阅尽繁华,看过无数兴废,而钟山底下,更埋葬着近代史上刻骨铭心的耻辱和三十万倒下的灵魂。
那一刻,我的目光穿越了群山,幽幽地落在了水西门外。
悼念国殇。



                                                                             (待续第三篇 未完)
发表于 2005-5-9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笔,才华大家都有目共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9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我似乎还是觉得,文章缺少了点什么,能吸引读者,让人不知不觉读下去的东西,或许可以参考下余秋雨的书,个人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9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仅仅是这篇文章,楼主上次写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就非常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校报登出来的短了那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6-15 17: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