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7|回复: 17

[评论]港大拒收“状元”反思素质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8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港大拒收“状元”反思素质教育

www.hexun.com  【2005.07.16 15:20】新京报  

--------------------------------------------------------------------------------


  11名内地各省市高考最高分的考生,申请入读港大时被拒绝。“状元”们的折戟沉沙对许多国人来说,多半有些意外。因为照内地多年来的招生经验,各省区市的高考状元,完全可以以“美女抛绣球”的姿态,任意挑选名牌大学上。各高校也为吸引“状元”进校,招数迭出。今年中山大学为将广东省高考“三料状元”黄仲强留在该校,开出了许多优惠条件。

  港大拒收“状元”的理由是: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校方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本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等,港大不会收录“书呆子”。

  港大的选才标准应引起内地争抢“状元”的高校深思,也再一次拷问了教育部门提倡数年的素质教育之成效。

  给学生减负,改革应试教育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喊了好些年头,可“高考状元热”至今仍没有降温,分析其原因,除了中国历史上,因科举而形成的“状元情结”依然在影响我们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们将第一名,这个在众多同龄人的考试竞赛中跑到最前面的青年,异化成一个符号,一个代表成功、幸运、前程似锦的符号,而其作为一个可造之才的普通人身份被淡化了。

  中国人的“状元梦”做了上千年,状元是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道出了状元的风光和荣耀。可是从隋唐开始,中国科场产生了成百上千的状元,真正名垂青史的状元所占比例很小。今天无论是公众,或是高校的招生人员,他们未必不知道考上第一名的,不一定会比第二名,甚至第十名、第二十名更优秀,更有出息。但是他们还要乐此不疲地为“高考状元热”推波助澜,从一定程度上可看出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浮躁的一面。高校将多少省市的“高考状元”入其囊中,作为显示其办学质量、名望的一杆标尺;中学也将该校有考生成为“状元”作为教学的巨大成就和荣誉宣扬;公众特别是家长则将“状元”作为寒窗苦读一朝成名的范例。

  人们并不关注“状元”们的未来怎样,他们是否真的能成才,更关注的是“状元”两字的公关效果。

  追高分、捧“状元”之风,教育行政部门早就看到了其对人才培养的负面作用,几年前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连年在高考前提醒媒体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其递进层次及目标和古代科举相似,读小学是为了进一步读中学,读中学是为进一步读大学,再到硕士、博士,越往上走说明越成功。正如童生是为了进学考秀才,秀才目标是考举人,举人目标则是中进士,中进士的人则希望自己是探花、榜眼、状元。而选拔机制是多年不变的,考分上见高低,分越高被重点大学录取的机会越大,这样的选拔标准已经影响到硕士生、博士生入学考试。这种选拔机制不改变,这种考试文化不改观,很难能要求金字塔底端的小学、中学有真正的素质教育呢?

  要给“状元热”退烧,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则必须改革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设计对考生更为全面的考查办法,给高校更大的自主权。给高校自主权的同时要保证高考录取的公平公正,则要改革整个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淡化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价,更注重人才市场和社会舆论对其办学质量和声誉的反馈和评价。只有如此,当我们出现像当年清华录取数学零分的吴晗,港大舍“状元”而取其他的考生等类似现象时,才不会被视为有黑幕存在,而可能被看做是对本高校声誉和发展负责的遴才之举。
发表于 2005-7-18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志于教育学的过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教育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港大的做法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支持~~~ 做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11名内地各省市高考最高分的考生,申请入读港大时被拒绝。“状元”们的折戟沉沙对许多国人来说,多半有些意外。因为照内地多年来的招生经验,各省区市的高考状元,完全可以以“美女抛绣球”的姿态,任意挑选名牌大学上。各高校也为吸引“状元”进校,招数迭出。今年中山大学为将广东省高考“三料状元”黄仲强留在该校,开出了许多优惠条件。

  港大拒收“状元”的理由是: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校方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本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等,港大不会收录“书呆子”。

  港大的选才标准应引起内地争抢“状元”的高校深思,也再一次拷问了教育部门提倡数年的素质教育之成效。

  给学生减负,改革应试教育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喊了好些年头,可“高考状元热”至今仍没有降温,分析其原因,除了中国历史上,因科举而形成的“状元情结”依然在影响我们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们将第一名,这个在众多同龄人的考试竞赛中跑到最前面的青年,异化成一个符号,一个代表成功、幸运、前程似锦的符号,而其作为一个可造之才的普通人身份被淡化了。

  中国人的“状元梦”做了上千年,状元是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道出了状元的风光和荣耀。可是从隋唐开始,中国科场产生了成百上千的状元,真正名垂青史的状元所占比例很小。今天无论是公众,或是高校的招生人员,他们未必不知道考上第一名的,不一定会比第二名,甚至第十名、第二十名更优秀,更有出息。但是他们还要乐此不疲地为“高考状元热”推波助澜,从一定程度上可看出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浮躁的一面。高校将多少省市的“高考状元”入其囊中,作为显示其办学质量、名望的一杆标尺;中学也将该校有考生成为“状元”作为教学的巨大成就和荣誉宣扬;公众特别是家长则将“状元”作为寒窗苦读一朝成名的范例。

  人们并不关注“状元”们的未来怎样,他们是否真的能成才,更关注的是“状元”两字的公关效果。

  追高分、捧“状元”之风,教育行政部门早就看到了其对人才培养的负面作用,几年前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连年在高考前提醒媒体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其递进层次及目标和古代科举相似,读小学是为了进一步读中学,读中学是为进一步读大学,再到硕士、博士,越往上走说明越成功。正如童生是为了进学考秀才,秀才目标是考举人,举人目标则是中进士,中进士的人则希望自己是探花、榜眼、状元。而选拔机制是多年不变的,考分上见高低,分越高被重点大学录取的机会越大,这样的选拔标准已经影响到硕士生、博士生入学考试。这种选拔机制不改变,这种考试文化不改观,很难能要求金字塔底端的小学、中学有真正的素质教育呢?

  要给“状元热”退烧,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则必须改革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设计对考生更为全面的考查办法,给高校更大的自主权。给高校自主权的同时要保证高考录取的公平公正,则要改革整个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淡化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价,更注重人才市场和社会舆论对其办学质量和声誉的反馈和评价。只有如此,当我们出现像当年清华录取数学零分的吴晗,港大舍“状元”而取其他的考生等类似现象时,才不会被视为有黑幕存在,而可能被看做是对本高校声誉和发展负责的遴才之举。


港大的做法是真正的教育精神所在
没有这种实在
中国会有很多能看不能用的垃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什么时候才会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当今中国的教育制度无从从其它方面去判断一个人真正的素质,所以看成绩成了全国所有高校的不二之选……
此外,还有一种虚荣心和攀比心在作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人深思的事件,不知道当前的教育高官有怎么样 的启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0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不了就活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0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积极地影响着教育,我们是不是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到了“市场经济”的时候是不是该转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0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在高分生很少低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0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只不过是思想的固化...
也就是stereotyp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的杰出人才`不见得都来自香港本土~~~~`
自小接受香港教育~~~~~~`

最有钱的`~李嘉城,潮洲人,后来才去香港的~~他成功啊

他的儿子~李偕佳~~~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去跳楼~~~因为网络股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0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成效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20 00: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