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3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解读一
票价制定原则“递远递减”吸引中长途客
方案提出,此次广州地铁线网票价将遵循以下原则调整:不超过目前一、二号线的票价收费水平。根据2004年一、二号线地铁乘客票价构成分析,付费票价在2、3、4、5元的乘客占所有客流的比例分别为29.43%、31.38%、24.88%、11.12%,总计所占比例为96.81%.新的线网票价也要保证这部分地铁主流乘客票价的相对稳定。
力争不形成政府新的财政负担。2004年,在部分计提折旧1.02亿元的前提下,经过政府财政专项补贴(2000万元)以及公司多种经营业务利润的冲减后,地铁公司整体净利润为518万元。因此,新票价的收费水平也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力争不因为票价收费水平的下降而形成政府新的财政负担。
票价收费水平递远递减。随着广州2010年地铁线网的建成开通,乘客可乘坐距离将大大增长。为了更好发挥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的作用,地铁票价政策考虑实行“递远递减”的原则,吸引更多中长途乘客。
《方案》解读二
现行票价与新票价对比短途或比长途付费更多
广州市地铁公司建议采用按里程分段计价,认为这种方式最适用于广州地铁。理由是便于实现“递远递减”的原则,对中、长途乘客实行比短途乘客更优惠的里程段票价收费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现行票价,以后坐地铁某些线路,短途客的票价比长途客更贵。
现行票价政策不能适应线网特征变化
据介绍,广州地铁一、二号线属于站点布置均衡的客流疏导型线路,但今后陆续开通运营的新线多属于站点布置不均衡的城市规划引导型线路,站点布置不均衡,各线路各区间长度长短不一。
目前一、二号线的平均区间长度1.22公里,但今后一些线路的平均区间长度将远不止如此,如三号线达2.33公里,四号线达2.74公里,个别区间长度达6.27公里。如果继续实行现行按区间分段计价的票价政策将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现行票价政策无法实现公平性
据悉,目前一、二号线各区间的长度较均匀,乘客乘坐里程与票价基本呈正比关系,现行票价政策的公平性得到充分体现。但在2010年线网规划条件下,若仍按现行票价政策,由于区间长度差异较大,将会出现“短途客的票价比长途客贵”的现象。
比如三号线大石站至番禺广场站共三个区间,站间距累计为12.958公里,按现票价政策计算收费2元;而二号线海珠广场站至广州火车站共四个区间,站间距累计为4.023公里,按现票价政策计算收费将为3元。因此,保持现行票价政策将无法实现线网票价的公平性。
现行票价不能体现“递远递减”
现行票价政策均按照每进入下一段加一元票价计费,没有设置长途乘坐与短途乘坐之间的票价收费水平阶梯差异。这样的票价结构在目前一、二号线线路规模不大,乘客可乘坐的最远距离仅为22.5公里(西朗—琶洲)的情况下尚可适用。
但是,在2010年线网条件下,地铁线路总长度达到约230公里,远远超过目前36.6公里的线路规模,乘客在地铁线网内乘坐的距离可大大增加,个别乘客将出现超过65公里的长距离出行。因此,线网票价政策应考虑对中、长途乘客实行比短途乘客更优惠的票价收费水平。
《方案》解读三
为何建议采用方案三?四分之一出行区间将降价
据测算,在票价与可乘坐里程的比较上,3个方案在票价为2至4元的阶段时的可乘坐里程是一致的。票价为5元以上阶段的可乘坐里程以方案三为最长,方案二其次,方案一最短。
在2010年线网条件下,按最短路径计算的最长OD(起点—终点)距离约为90公里。按方案一、二、三计算的票价分别为18元、17元、15元。各方案的最低费率分别为0.2元/人公里、0.189元/人公里、0.167元/人公里。其中,方案三的票价收费水平是最低的。
地铁公司出于3个理由建议采用方案三:
一是方案三的票价结构简单,易于推广。方案三的里程跨度有4公里、6公里、8公里三种,票价结构简单,易于乘客理解与推广。
二是方案三票价水平不超过目前一、二号线票价水平。
一、二号线共有465个出行区间。若实行方案三的计价方式,共有345个出行区间维持原价,占总出行区间数的74.19%.一号线全程票价将从现在的6元降到5元,二号线三元里—琶洲段票价也将由6元降到5元。
三是方案三更有利于吸引中、长途客流。
方案三设置了4、6、8公里三个里程阶梯,12公里以上的里程跨度变为6公里,24公里以上的里程跨度变为8公里,这形成了票价收费水平“递远递减”的合理阶梯,增加了对中长途乘客的优惠,可鼓励中长途乘客多乘坐地铁。另外,“递远递减”也适应线网平均站间距增长以及长距离出行增加的情况。
地铁公司表示,方案三的票价收费水平在三个方案中是最低的,实施后在现一、二号线将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出行区间降价1—2元,因此在实施的初期地铁一、二号线运营收入会有2%左右的下降。但是从长远来看,方案三形成了“递远递减”的合理阶梯,将有利于吸引中、长途客流。随着客运量的上升,运营收入也会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地铁公司将采取多种营销措施,提高客运量和运营收入,力争不形成政府新的财政负担。
听证代表意见
有人提出“降幅应该再大些”
昨日,听证方案一公布,记者立即采访了数位听证代表,他们普遍对地铁票价水平的下降表示欢迎,对“递远递减”原则也表示赞同。还有人提出:“降幅应该再大一些。”
客流量升上去,票价理应降下来
乘客代表、广州润誉广告有限公司总监刘积娟表示十分赞成地铁票价下降,而且降幅应该再大些:“坐公交车来回车费才4元,一、二号线全程票价定为4元最适合。”
刘积娟认为,广州目前地铁网络还未完善,除了部分人住在地铁沿线,其他人一般都要乘坐公交车换乘,一、二号线目前全程6元的票价定得过高。
“如果地铁票价不降下来,很多市民宁愿早点出门倒两次公交车,这样更划算。”
刘积娟说,她所在公司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水平在1000元左右,难以长期承受目前地铁的票价,“更何况贫困学生和下岗职工,以现在的票价,他们很少机会乘坐地铁。”
针对降幅太大可能造成地铁公司运营压力的说法,刘表示,国外很多国家政府都会对地铁进行补贴,广州地铁一直是自负盈亏,有运营压力在所难免,“当初一号线开通时票价定得比较高,现在客流量已经上去了,票价降下来是符合城市整体利益的”。
地铁服务应更方便快捷
乘客代表、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团支书凌岚表示,虽然刚刚拿到听证方案,需要仔细再看看,但自己心仪的方案应该是方案三,就是整体票价上一定要比一号线、二号线的整体票价有所降低,而她个人对地铁总体上的要求则是要“更加方便和快捷”。
“递远递减”原则可行
专家代表、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信息模型室主任马小毅昨天在北京出差,在没有了解方案前,他不愿过多评价,只是表示“递远递减”原则有其可行性,上海的地铁票价就是按这个原则实施的。“票价的制度不能孤立地看,它是政府对地铁功能定位和调整客运量的体现。”
票价降幅小,受惠者太少
广东省气象局的乘客代表严嘉汉也是广州地铁公司群众咨询委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行新票制后乘客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乘客能享受到很小的实惠,降价幅度太小了。此外,他还建议设立打折时段,在上班高峰前和下班高峰后对使用羊城通的乘客从九五折优惠降到九折优惠,提高市民乘坐地铁的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