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57|回复: 34

[文摘]一天一阅读

[复制链接]
J
发表于 2006-1-19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致的聊天

      其实最精致最恣纵的聊天应该是读书了。或清茶一盏邀来庄子,或花间置酒单挑李白。

如果嫌古人渺远,则不妨与辛稼轩曹雪芹同其歌哭,如果你向往更相近的巩音,便不妨拉

住梁启超或胡适来聒絮一番。如果你握一本《生活的艺术》,林语堂便是你谈笑风声的韵

友,而执一卷《白玉苦瓜》,足以是余光中不能不向你披肝沥胆。尤其伟大的是你可以指

定梁实秋教授做传译而和莎翁聊天。


人手打的~难免会有错
J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积心灵的悸动,聆听内心的回音,让自己在凡尘中独守

飘逸,在喧嚣中品位隽永,在浊世中散发馥郁,在逆流中

坚守风骨。为自己点一盏心灯,那么灵魂将变得饱满而圆

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向都不是书虫
运动,游戏,发呆,上网钓鱼

等我发现我是那么喜欢读书时
很多时间以从我的指间溜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秋天有许多别致之处,我爱的是它柔美妩媚的色

泽。我喜欢淡然地站在秋天的白桦林中,看落叶如蝴蝶般

于暗香浮动的风中轻舞,飘荡在我寂寞的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寂寞的不是未曾享受过的喧哗,而是享尽喧哗后的遗世孤独。

幸福的时刻都过去了,而欢乐不会在一生里出现两次,惟独玫瑰可以一年盛放两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孤灯独坐,思绪飞驰,纵横千里,难道不是一种畅快?

一个人走在河边,垂柳依依,碧水幽幽,难道没有一份诗意?

一个人在蓝天下的一片绿草中,听鸟语款款,沐花香馥郁,难

道不是一份怡然?一个人沉浸在一个故事或一本书里,为文字

喜悦,为文字忧伤,难道不是一份轻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意睇一点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li 于 2006-1-22 21:45 发表
中意睇一点短文~~


收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地高僧,书山学者,山林隐士,溪水钓翁,都会享受孤独

的人。“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是何等幽趣;“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何等开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是何等闲趣;“孤舟蓑莅翁,独钓寒江雪”,又是何等

诗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只喜欢看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欢冬天 于 2006-1-23 17:44 发表
偶只喜欢看小说


继续收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荡气回肠的乐章,始于无闻,终于无闻;湍急飞泻

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声势显赫的权势,

始于落寞,终于落寞。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

终于平淡。平淡,才是真正的况味。

生命的过程,本来就很平淡,如一片落叶。那挂在

梢头的树叶,当初不过是一星鹅黄,继而碧绿,甚

或泛红,最后不知不觉地暗淡成褐色,化为泥土。

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尘世间所有生物的轨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2-1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龙姑娘】  
   
      想当年,狄德罗的朋友送了小狄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他穿起华贵的睡袍后就觉得原来的家具都极不相称。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换了相应的家具,又发觉地毯显得针脚太粗,于是又换了地毯。等整个房间终于跟上了睡袍的要求,他却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而大感不快。

      美国有个小男孩,看到妈妈老是要跪在地上用破布蘸水擦地板,就悄悄给邻居打零工,攒下了一小笔钱,在母亲节的时候给妈妈买了一个带绞干器的地拖桶,满心欢喜地等着表扬。男孩的妈妈看着眼前的礼物脸色煞白,抽泣着说:“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是一个地拖桶……”

  这两个故事让最近准备送礼的我无所适从。太体贴的和太不体贴的礼物,看来都能带来出乎意料的后果。不过既然出乎意料,礼物体贴了的恐怕就只是送礼者的欢心和良心。在中学生流行互送生日礼物那会儿,我同学就对着一堆包装精美的礼品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买来给了别人,就叫送礼?”

  我需要的,是一场送礼供需洽谈见面会。我不想人家在新房里找地方搁我的无聊礼物,也不能忍受别人把我封的红包用镜框镶起来。我费尽心力又不动声色,说白了就是想在人家往后的生活中留下个显眼而必需的标志,以显我身份之特殊。

  显然有人就是这样做的:小时候我家里有个铁皮红漆热水瓶,上面用鲜艳的朱漆写上了“祝×××、×××新婚快乐”。落款人是爸妈的一个好朋友,在另外一个城市做医生。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但他那个在当年看来很气派实用的礼物,就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横亘了多年。我深受启发:如果搁现在,送新人一个豪华型饮水机,还可以在上面题写王菲的《红豆》——“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到时不管人家消费的是物品本身,还是物品所代表的符号意义,也算是一件荡气回肠的结婚礼物。

  在我大学快毕业玩十字绣打发时间的时候,一同学要求我以后绣个床上用品七件套给她做结婚礼物。她还在凡高的《向日葵》和《星空》之间犹疑不决,不知道绣哪一幅更好,我已经开始为这个宏大的送礼工程做规划了:“你要真想我送这个,还是现在就把图案给定下来吧。不然我岂不是每天对着星空的时候还在绣向日葵?”旁边马上有人补充:“还是来不及。要不,五年内不得结婚。”

  老天哪,送礼是用来表示祝福的,不是用来赞助计划生育的。亲爱的,要结你尽管结吧,我们家隔壁超市的床单它一定有流水线了的凡高,来不及绣我还来不及买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2-4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挂起来用

佟悦介绍,对皇帝而言,春节更主要的,还是进行一些外事交流。当然,皇帝过年也会贴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也都是满族习俗,只是通过精心制作,更加礼仪化、典范化了。但在盛大辉煌的场面背后,皇室也有节俭的一面。比如,皇家过年时用的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人们常用的粘贴。这样不仅用起来干净,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话,可以多次使用。像目前摆放在沈阳故宫的一副皇家对联,就是光绪年间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饮食、遗物都不扔

皇帝过年时的饮食,往往比平时更加奢侈。为了遏止皇家饮食方面的巨大的资源浪费,皇帝会采取新年祝福的形式将这些美食赏赐给臣子。由于这种方式深得人心,不仅在过年,就是平时,皇帝也经常使用。

满族人有这样一个风俗,当家中的长辈过世后,他生前所使用过的日常用品会作为一种“念想儿”摆放在后辈家中。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沿袭着这个传统。每年的春节,皇帝会把先帝的遗物赏赐给功勋卓著的王公大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现在过年没有以前来得有气氛了,变成了另一个旅游黄金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2-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气氛也是人制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喜欢情感短文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本陪我度过无数个寂寞的日子!真是一个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书不一定是书呆,看书是一种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突然想就天使和魔鬼的数量,做一番民意测验。先问一个小男孩,你说是天使多啊还是魔鬼多?孩子想了想说,天使是那种长着翅膀的小飞人,魔鬼是青面獠牙要下油锅炸的那种吗?我想他脑子中的印象,可能有些中西合璧,天使是外籍的,魔鬼却好像是国产。纠正说,天使就是好神仙,很美丽。魔鬼就是恶魔王,很丑的那种。简单点讲,就是好的和坏的法力无边的人。小男孩严肃地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想还是魔鬼多。

  我穷追不舍问,各有多少呢?

  孩子回答,我想,有100个魔鬼,才会有一个天使。

  于是我知道了,在孩子的眼中,魔和仙的比例是一百比一。

  又去问成年的女人。她们说,婴孩生下的时候,都是天使啊。人一天天长大,就是向魔鬼的路上走。魔鬼的坯子在男人里含量更高,魔性就像胡子,随着年纪一天天浓重。中年男人身上,几乎都能找到魔鬼的成分。到了老年,有的人会渐渐善良起来,恢复一点天使的味道。只不过那是一种老天使了,衰老得没有力量的天使。

  我又问,你以为魔鬼和天使的数量各有多少呢?

  女人们说,要是按时间计算,大约遇到10次魔鬼,才会出现一次天使。天使绝不会太多的。天使聚集的地方,就是天堂了。你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像是天堂的模样吗?

  在这铁的逻辑面前,我无言以对,只有沉默。于是去问男人,就是那被女人称为魔性最盛的那种壮年男子。他们很爽快地回答,天使吗,多为小孩和女人,全是没有能力的细弱种类,飘渺加上无知。像蚌壳里面的透明软脂,味道鲜美但不堪一击。世界绝不可能都由天使组成,太甜腻太懦弱了。魔鬼一般都是雄性,虽然看起来丑陋,但腾云驾雾,肌力矫健。掌指间呼风唤雨,能量很大。

  我说,数量呢?按你的估计,天使和魔鬼,各占世界的多少份额?

  男人微笑着说,数量其实是没有用的,要看质量。一个魔鬼,可以让一打天使哭泣。我固执地问下去,数量加质量,总有个综合指数吧?现在几乎一切都可用数字表示,从人体的曲线到原子弹的当量。

  男人果决地说,世上肯定有许多天使,但在最终的综合实力上,魔鬼是“1",天使是“0"。当然,“0"也是一种存在,只不过当它孤立于世的时候,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不代表任一,不象征实体。留下的,唯有惨淡和虚无。无论多少个零叠加,都无济于事,圈环相套,徒然摞起一口美丽的黑井,里面蜇伏着天使不再飘逸的裙裾和生满红锈的爱情弓箭。但如果有了“1"挂帅,情境就大不一样了。魔鬼是一匹马,使整个世界向前,天使只是华丽的车轮,它无法开道,只有辚辚地跟随其后,用清晰的车辙掩盖跋涉的马蹄印。后来的人们,指着渐渐淡去的轮痕说,看!就是历史。

  我从这人嘴里,听到了关于天使和魔鬼最悬殊的比例,零和无穷大。

  我最后问的是一位老人。他慈祥地说,世上原是没有什么魔鬼和天使之分的,它们是人幻想出来的善和恶的化身。它们的家,就是我们的心。智者早已给过答复,人啊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我说,那指的是在某一刻在某一个人身上。我想问的是古往今来,宏观地看,人群中究竟是魔鬼多,还是天使多?假如把所有的人用机器粉碎,离心沉淀,以滤纸过滤,被仪器分离,将那善的因子塑成天使,将那恶的渣滓捏成魔鬼,每一品种都纯正地道,制作精良。将它们壁垒分明地重新排起队来,您以为哪一支队伍蜿蜒得更长?

  老人不看我,以老年人的睿智坚定地重复,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不管怎么说,这是在我所有征集到的答案里,对天使数目最乐观的估计——二一添作五。我又去查书,想看看前人对此问题的分析判断。恕我孤陋寡闻,只找到了外国的资料,也许因为“天使”这个词,原本就是舶来。

  最早的记录见于公元4世纪。基督教先哲,亚历山大城主教、阿里乌斯教派的反对者圣阿塔纳西曾说过:“空中到处都是魔鬼”。

  与他同时代的圣马卡里奥称魔鬼:“多如黄蜂”。

  1467年,阿方索.德.斯皮纳认为当时的魔鬼总数为133316666名。(多么精确!魔鬼的户籍警察真是负责。)

  一百年以后,也就是16世纪中叶,约翰.韦耶尔认为魔鬼的数字没有那么多,魔鬼共有666群,每群6666个魔鬼,由66位魔王统治,共有44435622名。

  随着中世纪蒙昧时代的结束,关于魔鬼的具体统计数目,就湮灭在科学的霞光里,不再见诸书籍。

  那么天使呢?在魔鬼横行的时代,天使的人口是多少?这是问题的关键。

  据有关记载,魔鬼数目最鼎盛的15世纪,达到1.3亿时,天使的数目是整整4亿!

  我在这数字面前叹息。

  人类的历史上,由于知识的蒙昧和神化的想象,曾经在传说中勾勒了无数魔鬼和天使的故事,在迷蒙的臆想中,在贫瘠的物质中,在大自然威力的震慑中,在荒诞和幻想中,天使和魔鬼生息繁衍着,生死搏斗着,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祖先是幼稚的,也是真诚的。他们对世界的基本判断,仍使今天的我们感到震惊。即使是魔鬼最兴旺发达的时期,天使的人数也是魔鬼的3倍。也就是说,哪怕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天使依旧占据了这个世界的压倒多数。

  当我把魔鬼和天使的统计数据,告诉他人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许多人显出若有所失的样子,疑惑地问,天使,真的曾有75%那么多吗?

  我反问道,那你以为天使应该有多少名呢?

  他们回答,一直以为世上的魔鬼,肯定要比天使多得多!

  为什么我们已习惯撞到魔鬼?为什么普遍认为天使无力?为什么越是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童,越把魔鬼想象为无敌?为什么女人害怕魔鬼,男人乐以魔鬼自居?为什么老境将至时,会在估价中渐渐增加天使的数目?为什么当科学昌明,人类从未有过地强大以后,知道了世上本无魔鬼和天使,反倒在善与恶的问题上,大踏步地倒退,丧失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信赖?

  把魔鬼的力气、智慧、出现的频率和它们掌握的符咒,以及一切威力无穷的魑魅魍魉手段,整合在一起,我相信那一定是规模天文的数字。但人类没有理由悲观,要永远相信天使的力量。哪怕是单兵教练的时候,一名天使打败不了一个魔鬼,但请不要忘记,天使的数目,比起魔鬼来占了压倒优势,团结就是力量。如果说普通人的团结都可点土成金,天使们的合力,一定更具有斗转星移的神功。

  感谢祖上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天使的基数比魔鬼多。推断下来,天使的力量与日俱增,也一定比魔鬼大。这种优势,哪怕是只多出一个百分点,也是签发给人类光明与快乐的保证书。反过来说,魔鬼在历史的进程中,也必定是一直居着下风。否则的话,假如魔鬼多于天使,加上不搞计划生育,它们苔藓一样蔓延,摩肩擦踵,群魔乱舞,人间早成地狱。人类一天天前进着,这就是天使曾经胜利和继续胜利的可靠证据。更不消说,天使有时只需一个微笑,就会让整座魔鬼的宫殿坍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2 18: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