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12|回复: 1

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2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天涯看到一篇写摘录沈复<浮生六记>中的文字.甚为动人.摘录一些
与喜欢文字的人分享.


             <浮生六记>清人王韬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读罢此书,掩卷沉思,不禁又是欢喜,又是惆怅……
  
  此书最最难得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它所记的情,是伉俪之深情。我看过不少写情的文字,可写得动人的情,不是未婚之情,便是婚外之情。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写情描意的文章可谓多矣。可将笔墨对准夫妻之情的少之又少。才子佳人,总是难成正果,如宝黛。成了正果的,又总是在进洞房时就戛然而止。郭靖黄蓉,婚后生活也是夫唱妇随,可金大侠对他们婚后感情的描述,可就大大逊色于婚前的了。大概众人的心理,总是觉得婚后的生活过于平淡,无甚可做文章了。事实也是如此。特别是中国的婚姻,责任与义务,往往扼杀了天真烂漫的情怀——爱已不再纯粹。现在还盛行一种说法,认为真正的爱情如闪电,最多维持三个月。
  沈复的的笔却打破了这样的格局,给天下向往天长地久的女人提供了一个神话,一个真正存在过的神话。
  
  就让我们一道欣赏这个神话吧。
  
  且从洞房之情说起。
  “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如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思摇入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再看小别重逢之情。
  “居三月如十年之隔……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小别胜新婚,倒也不稀奇。稀奇的是什么呢?
  “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芸或与人坐谈,见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觉其所以然者,始以为惭,继之不期然而然。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
  
  最令人歆羡的是他们的闺房笑闹之情、艺术生活之乐。例子不胜枚举。且取其一,管中窥豹。
  “离余家中里许,醋库巷有洞庭君祠,俗呼水仙庙。回廊曲折,小有园亭.每逢神诞,众姓各认一落,密悬一式之玻璃灯,中设宝座,旁列瓶几,插花陈设,以较胜负。日惟演戏,
  夜则参差高下,插烛于瓶花间,名曰‘花照’。花光好影,宝鼎香浮,若龙宫夜宴。司事者
  或笙箫歌唱,或煮茗清谈,观者如蚁集,檐下皆设栏为限。余为众友邀去插花布置,因得躬
  逢其盛。归家向芸艳称之,芸曰:‘惜妾非男子,不能往。’余曰:‘冠我冠,衣我衣,亦
  化女为男之法也。’于是易鬓为辫,添扫蛾眉;加余冠,微露两鬃,尚可掩饰;服余衣,长
  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芸曰:‘脚下将奈何?’余曰:‘坊间有蝴蝶履,
  大小由之,购亦极易,且早晚可代撤鞋之用,不亦善乎?‘芸欣然。及晚餐后,装束既毕,
  效男子拱手阔步者良久,忽变卦曰:‘妾不去矣,为人识出既不便,堂上闻之又不可。’余
  怂恿曰:‘庙中司事者谁不知我,即识出亦不过付之一笑耳。吾母现在九妹丈家,密去密来,焉得知之。’芸揽镜自照,狂笑不已。余强挽之,悄然径去……”
  
  
  最令人叹惋的是他们的死别之情。
  “余欲延医调治。芸阻曰:‘妾病始因弟亡母丧,悲痛过甚……所谓病入膏肓,良医束手,请勿为无益之费。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能修到,我悲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耶!’”
发表于 2006-10-13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话很美.愿现世人珍福,沿延此情.

找资料到现在.有点困.明天再细看...

很久没看古文了.看到书架上放着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汗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6-17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