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一十大最难明的电影
电影最难明的是那些大导演拍的电影,即所谓的艺术片,它们常是各大颁奖礼上的宠儿,也是影评家时常品嚼的高品调。好的,且让我们来看看我的185部电影中有哪些是搞大我的头的吧:
1.《八部半》 男的看得懂我认你作大佬,女的看得懂我娶你过门,呵呵。《八部半》是意大利三大最有名的导演之一费德里科·费里尼,1963年作品,最难顶的竟然还是黑白片,过分,这便更加难理解透.这部片的战绩:获第3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获1963年莫斯科电影节大奖 .好吧,说说它的高深之处吧;1.《八部半》是费里尼一生最重要的影片,这部影片完全背离了他早期作品的新现实主义特质。在这部影片里他的重点从现实主义转移到幻想和沉迷的主观领域,主要着重描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探索下意识心理生活对人在认识外部世界方面的影响,以及影响人物行为和反应的方式。 2. 费里尼在这一情节结构中插入了一系列梦境的幻想场面,这些场面揭示了艺术家吉多的内在紧张状态和他必须应付的问题实质。影片之中的对话也营造着特殊的听觉效果,对话声几乎是源源不断的,每个人都在喋喋不休,甚至几个人在同时说话,很多时候显得异常嘈杂,这种声音效果的处理方法与美国电影大师罗伯特·奥特曼的手法如出一辙。同时,影片的背景音乐带着俗艳的夸张,很有马戏团音乐的味道。(因为导演对马戏团特迷恋)所有这些声音效果融合在一处,鲜明得使人感到已经构成生活内容的喧闹和嘈杂,成功的营造了影片的现代氛围。3.影片的最后一个场面揭示出许多使费里尼作为导演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场面规模宏大,具有意大利表现主义的色彩和造型的夸张。这个场面表现的是一个电影片场,一艘庞大的太空船正准备把一场原子战争中的幸存者运载到另外一个星球上去,这个段落的视觉效果有着歌剧般的豪华。
^_^,我猜想你连看的欲望都未必会有,但,我虽然看的难明,但是我还是很觉得有味的看完了,给个建议你,千万不要看一部分就打瞌睡,哈,否则,你更加被这部片弄死
2. 《2001太空漫游》 导演库布里克,他拍的片每一部片都引起极大的社会争议,真无法想象一个人受争议还能坚强的挺过,且不断出新意。这部片分为四部分:1.“人类的黎明”:在那不知道年代的远古,非洲大地仍是荒漠一片。一群黑色的猿人生活在这片大陆上,艰难求生。3分钟的无声,猿人进化,影片开头长达三分钟的黑暗足以让没有耐性的观众退场。语言在片子里是纯粹的配角,第一句人的声音是在片子的第25分钟。我们需要在音乐里根据画面判断或者思考。这对于习惯于听到对白的观众们来说,实在是费劲的折磨。从猿人到人类,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步。库布里克把它处理得如宗教故事一样,黑石的降临,如上帝赐予猿人的天书。触摸黑石的猿人,如接受天书启示的教徒。黑石和骨头交错出现的画面,更是意味深长。似乎在暗示人类的文明起步于天启。 2.月球之旅 : 影片第二部份便开始于前述提到的蒙太奇手法——从骨头到宇航器。从第一部分平滑渡过到第二部分,甚至连标题都没有(也是唯一一处无标题的)。也许,即使进入了太空,人类的蒙昧时代还没结束。黎明仅仅刚开始。四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的本质仍旧没有改变。注意进食、睡觉、饮水等生活细节的反复出现,虽然方式有了区别或者说进化,不过本质上,黎明时代的猿人和太空时代的人类没什么区别。 黑石再一次神秘出现,它仍然是静默地伫立着。但是,和第一章《人类的黎明》有区别的是,上次从天降临如上帝降临的神谕一样的黑石这一次是被自认为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开挖出来的。 3.“木星任务:18个月后”: 常常有观众抱怨这部片子的节奏缓慢、沉闷,宇航员外出修理太空船的情节便是典型的例子。一切都是慢腾腾的,在庞然大物的太空船和更广阔深邃的太空的映衬下,如微尘一样的人类的渺小和脆弱被放大到极致,不仅仅是来自太空,还来自宏伟的工具的对比。在这样的画面下,高科技的结晶不能唤起人类的自豪,反而是对其产生莫名的排斥和恐惧。在类似噪音的背景声里,缓慢变化的画面传达的是一种被压缩到极点的恐惧和冷冰冰的绝望。在宽大的银屏上,虚无的黑色(太空)充斥整个视界,冷冰冰的白色(太空船)旁是触目惊心的一点红色(宇航员),这对抬头看银屏的观众是怎样的一种巨大的视觉压迫,那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想必足以让爆米花在电影院里消失地无影无踪。 4.“木星以及无限苍穹”: 这一乐章是最梦幻也最诡异的一段。太空舱落入一个充满洛可可风格的卧室。穿着宇航服的大卫明显衰老,然而他看到了穿着旧式睡袍进餐的更衰老的自己。然后,进餐的老人大卫又看到了躺在床上更衰老的等待死亡的自己。神秘的黑石出现在垂死的大卫面前,大卫伸出手指急切地去触碰它。一转眼,透明晶莹的球体里孕育了新的生命——星孩。生命的终点是死亡,时间却没有终点,死亡不过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星孩的目光凝视着宇宙,前方是未知的未知,影片却已经结束。
我要告诉大家的一点最了不起的是这是1968年拍的片子。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更不用提什么月球和木星了。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仅仅是这一点,足以让我们,即使是在21世纪,也得向库布里克致敬。所以这么超前的电影最注重两个字:思考。 你的头脑还可以吗?
3. 《天边一朵云》 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这是一部关于灵魂关于身体的电影,电影里面的那个男人,连名字都没有,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他们之间只有一句对话:“你还在卖手表吗?”那么的安静,没有语言,声音也很少,长镜头枯燥的对着简单的几个人物,没有任何内心的探讨,只是常常长久的停在他们的脸上,没有表情的脸,你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他们就是你随时都会擦肩而过的两个普通人,是被一滴树液凝固着的两只小昆虫,他们沉默的活着,相遇,相爱……就连最后的崩溃都是安静,镜头久久的停在那里,久久的,才照见落下一滴眼泪。蔡明亮的残忍与思考展现无遗: 身体与灵魂分离得太久了,现在,他回去不去了。像是鬼故事里的一个不了心出了窍的魂魄,兜兜转转,终于找到自己的肉身时,才发现它已经腐烂了。他没有死,但是身体死了,他永远也回不去了。于是最后,有那么一些人,或者住在没有灵魂的肉体里,或者像一缕孤魂失去了肉身,在这个世界里,终生游游荡荡,寻寻觅觅。
我其实不是看不懂他的主旨,弄糊涂的是为什么总有不时常的插一段比周星驰还搞的歌舞,奇怪,但给出的意境却是大师之作。
4. 《爱在落日余晖》 真想把它放在烂片栏里,但你又无法说服自己这是一部烂片喔。整部片只有一个小时吧,整部片不断在说话,转移地点,不断在走着说着,进了屋还在说个不停,女的刚要脱衣服,片子就出字幕,片子完拉。晕晕死!搞什么啊,但又不闷,只是觉得很无聊,怎么会有这种片子啊!其实很多导演都最想拍一部不断在奔跑的影像,这样想想,好像这还不致于难理解导演的搞作。
所以呢看这部片字要准备你的口头禅(骂人的),我的口头禅是:靠,什么片啊。
5. 《大开眼界》 该片是传奇导演库布里克辞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汤姆·克鲁斯和妮科尔·基德曼这对影坛的黄金伴侣在本片中延续了他们生活里的角色,饰演的同样也是一对夫妻。获奖情况
2000年 提名金球奖 最佳原作音乐
1999年 获Bastone Bianco影评奖
2000年 提名恺撒奖最佳外语片
大多数观众好像看到了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弄明白;他们和主角一样仍然迷茫!一样eyes wide shut!所以探讨性的迷乱并不是影片的最终目的,而其背后的社会学因素才是这部影片更要揭示的,这正是kubrick作品的一贯主题之一——社会发展和结构所引起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看这片要重点思索最难明的片尾最后一句。
6 .《生死停留》 山姆·福斯特作为一名心理学家,这次遇到了棘手的病人亨利·拉萨姆。亨利是附近艾维联盟大学的学生,本是成绩不错的他扬言要在几日内自杀,到另一个世界中去。但奇怪的是,在亨利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很多异样且难以理解和用科学来解释的奇怪现象。亨利自己也会经常说出一些可怕的预言,并且,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他那可怕的预言一一得到了证实。这一点,更增加了山姆要解开一切之谜的勇气和信心。 这部片采用事实解开后,不断的弄不清的事件闪现,惊悚你的内心。首先影片是由《猜火车》伊万·麦格雷戈和《金刚》女主角娜奥米· 沃茨主演,故事不是想讲一个看似悬疑的故事那么简单,而是对生的渴望与对死的恐惧,另外影片的表现手法十分怪异,叙事结构前后颠倒,丝毫没有逻辑性,正好应了片子的意境,唯心的虚幻根本就不用再想逻辑了。
大家一定要耐心的等到结局出现,因为要解开你内心的迷的答案就在最后关头,这是电影的技巧。
7.《孔雀》 影片的名字有着很微妙的象征意义,它以孔雀为名,表达着一个曾经年轻的心灵对青春的憧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孔雀之所以开屏,是为了在求恋的季节里向心仪的配偶炫耀他的美,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故事的重心是一家中兄妹姐弟三人的成长为线索,在他们的青涩年华里溯寻着一种颇为暧昧的欲望。虽说那种朦胧而带着很具个人色彩的性幻想最终都是稍纵即逝的,最终都以人的成长与生活的琐碎而破灭,但是它留下了一个哀而不怨、感而不伤的回忆,却始终能引人为之缅怀祭奠,为之惆怅。 影片的时代色彩并不浓重,表现得较为含蓄。
我就觉得结尾的设置是很妙的隐喻,但花了我些时候去想像。兄、姐、弟三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冬天的白雪皑皑中来到了动物园。他们都曾说,最喜欢孔雀开屏的那一瞬,但是又都不再相信孔雀真的会在这么一个寒冷的冬季把尾翼绽放。那是他们都在各自怀念自己那青涩的求恋季节,却又不再相信那曾对爱情抱有的幻想。此时的他们只是继续着父母走过的路,把平凡而琐碎的生活继续维持着。
看《孔雀》,请确定你还会忧伤。
8.《多米诺》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多米诺出身好莱坞世家,却生性叛逆,放弃模特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去做了赏金猎人,与黑帮、犯人打交道。影片采用主角旁白讲故事的手法倒叙事情经过,我之所以迷惘主要是因为scott的镜头:不断跳跃的时间线,一会插叙一会闪回;过曝斑驳的画面,一会远景一会特写;摇晃不定的运镜,一会快一会慢,这种快速剪切的意识流手法也许能烘托出主角的一种思想状态。
9.《杀手·蝴蝶·梦》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很流泪的西班牙电影。这部片是1995年的作品,拿下当年戛那最佳电影,我很不晓得是片子中的杀手却是爱上没有思想的女孩,原来女孩只是他的梦魇。
10《如果爱》 池珍熙这个人物真的需要吗?
你喜欢戏剧和电影吗?联系我短号682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