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28|回复: 0

巴赫 管风琴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用多说,大家听完应该就明解里首系咩野~~~
[wma]http://202.116.9.51/mus-edu/mpfiles/mp1/unit-5/bach_toccata1.mp3[/wma]

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发帖人还是有必要转些东西让各位看官看看.
最近神神化化,迷上宗教音乐了~~~
【赏析】灵魂的敲击者: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灵魂的敲击者: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     被重新演绎的巴赫的经典名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乐器是使用作品最原初的乐器:管风琴.保持了作品的"原汁原味".在乐器中论体积,可能管风琴是最大的。它和教堂的建筑融为一体,成为整个建筑的一部分。论音响,管风琴也具有那种独特的敲击灵魂的作用。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更是把这种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曲子分为两部分:toccata(托卡塔)和fugue(赋格)。以技巧性比较强烈的托卡塔技作为引子,但是更为有魅力的还是赋格的部分。赋格的德语意思是“溃逃”,主要用旋律之间的相互呼应来构造乐曲,听上去就好像你追我赶的感觉。最后音响越发的丰富,直达苍穹。     乐曲采用了d小调,4/4拍。由下行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题结束后,乐曲在上声部出现赋格主题,采用与引子部分相同的音乐素材;随后,赋格主题移至低声部呈示,前后反复出现八次,音乐情绪逐步高涨;最后,乐曲再现托卡塔部分,以气势雄伟的尾声结束。本作品曾被现代“情调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引用,使之广为流传。     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原本就是一首管风琴曲。当时由于巴赫生活贫困,刚18岁,中学还没毕业就自谋职业了。他到阿恩斯塔特教堂任管风琴师,并创作了著名的《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托卡塔”原意是“触键”,它是一种富有即兴性质的键盘乐曲;“赋格”的原 意是“追逐”、“遁走”,这是欧洲复调音乐的一种曲式,具有华丽的技巧、风格和雄伟的戏剧情节)。     由于管风琴的体积庞大无法搬上音乐会舞台,这部作品也就没机会向听众介绍,后来由波兰作曲家/美国指挥家斯托考夫斯基改编为管弦乐曲,用丰富的器乐色彩,在音乐会舞台上重现了它的雄伟气魄和深刻的意境。同时由波兰钢琴家、作曲家陶西格改编为钢琴曲。 巴赫的简介    巴赫 (1685~1750)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他家好几代人都以作曲或演奏管风琴为职业。因为受家庭 影响,巴赫从小就热爱音乐。在他10岁那年,父母都相继去世了,他成了孤儿,跟着哥哥约翰·克里斯托一起过活,哥哥也就成了一家 之主,并接管了父亲许多乐谱和音乐书籍,认为弟弟巴赫小,不愿意让他翻阅。小巴赫只好在哥哥不在家时,偷偷抄一些,因为是在微弱 的烛光或月光下抄写的,使巴赫从小就得了近视眼。后来被哥哥发觉,惩罚了他,并将小巴赫抄的乐谱都撕毁,就这样小巴赫并没有气馁 ,对音乐的兴趣却有增无减。     巴赫 15岁那年,由于他的歌喉动人,获得了圣米歇尔教堂唱诗班领唱职位。在这里他经常彻夜不眠的学习古钢琴和古风琴。管风琴师伯姆见 他努力学习并有天赋,就把他介绍给自己在汉堡的老师莱肯那里学习。巴赫没钱乘车,经常都是徒步到汉堡,甚至于更远的地方去听管风 琴和古钢琴家们的演奏。功夫不负有心人。18岁的巴赫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     1707年,巴赫和他的表妹玛丽亚·巴巴拉结为夫妻。婚后生有七个孩子。由于 巴赫的许多作品在当时还不能为更多的人们所赏识,加上子女多,开支大,晚年巴赫家境比较困难。后在莱比锡逝世,享年65岁。巴赫 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响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 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反映出对封建贵族的抗争思想。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 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     他的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大量的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古钢琴《法国组曲 》《英国组曲》《帕蒂塔》各六套;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等等。 关于管风琴      管风琴是风琴的一种,不同的是风琴是通过脚踏鼓风装置吹动簧片使簧片振动来发音,而管风琴是靠铜制或木制音管来发音。早期演奏管 风琴通常需要两人搭档,一人演奏,一人鼓风(一般是来自教堂信徒种的小男孩)。这种方式延续了2000多年。后来管风琴的规模越 来越大,依靠人力鼓风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就开始用机械设备来鼓风,因而又发展出了更复杂的键盘机械结构——因为巨大的风压,用单 纯的人力已经不可能压下键盘了。现在常见的管风琴有机械式管风琴、机电式管风琴和电动压气式管风琴。     管风琴首先出现于公元前250年前后,是乐器历史中构造最复杂,体积最庞大, 造价最昂贵的乐器,是一架雄伟,恐怖的机器。管风琴是一件纯粹的宗教(基督教)乐器,一般和拥有它的教堂或歌剧院同时建造——因 为管风琴的结构是直接依附在建筑结构之上。也因此,管风琴没有明确的规格限制,根据教堂或歌剧院本身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来决定管风 琴的大小。管风琴属于簧片类乐器中的自由簧乐器,演奏方法类似于其他的键盘乐器。音域极宽广,一般都使用用数层的键盘,脚下还有 脚踏键盘,由许多根的音栓来控制具体的音高,高音部以高音谱号记谱,低音部以低音谱号记谱,脚踏键盘部分以倍低音谱号记谱。管风 琴的音量宏大,音色饱满,尤其适合在庄严的气氛中演奏严肃神圣的宗教音乐。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每个小镇的教堂中都拥有或大或小的 管风琴,每到宗教节日,都能听到悠扬的乐曲飘散在整个小镇。能够在著名的大教堂中担任管风琴师,也是音乐家们引以为豪的荣誉。     一个中型教堂内安装的管风琴大约有1200根音管、16枚音栓(不同音调)、两套键盘和脚踏板,而制造它则需要两年时间。后在装 配时,还要根据演奏地点的室内声学特性来调节音响效果。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在大西洋城一个礼堂内。     进入20世纪,人们已经能够让管风琴模拟所有乐器的声音。通过音栓的调节,管风琴能逼真地模仿各种不同地乐器,从钢琴到小提琴, 无一不能。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崇尚巴洛克时期巴赫风格的管风琴音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0 21: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