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念也是一种思想,比如经营理念、企业理念、办学理念、服务理念、设计理念、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等。
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存在着一个由形式和观念组成的客观而普遍可靠的实在世界,即所谓“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在《国家篇》中柏拉图讲到一个寓言:一个犯人被锁在洞中,在洞口上面有类似木偶戏的表演,借洞口火光,其阴影投到洞壁上,这个犯人看到的只是这些阴影,等到犯人被释放,他才看到木偶,看到火光,才明白以前看到的只不过是这些东西的阴影,等爬出洞来,看到真正的事物,看到太阳,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木偶火光之类,只不过是对真正事物和太阳的摹仿。柏拉图在寓言中所说的真实事物和太阳,是对他的理念世界的比喻,木偶火光之类,是对现实世界的比喻,他认为理念世界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更完美。
理念
《辞海》(1989)对“观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辞海》第1367页)通过对英文idea的考察发现,-ide有时用作后缀,表示“……化合物”或“合成物”。而idea一词的英文含义却有10条之多,这里仅列出其中的4条用法。(1)主意、念头、思想、计划、打算、意见(A picture in the mind);(2)想象,模糊想法(a guess, feeling of probability); (3)理念,理性概念,观念(a philosophical use, means a perfect and eternal archetype of which reality is an imperfect copy.);(4)理解(understanding)。
这些用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或观点,比如我们可以说,“我有一个想法、看法、意见、念头”或“我的观点、想法、意见是……”;二是哲学意义上的观念,或学说。而我们所使用的往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点或观念,也就是我们对教育、对教学等的看法,所持有的信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理念”一词的含义,我们从英文中寻找其对等词,或者说我们都把那些英语词汇翻译成“理念”。实际上,我们经常把idea一词译为“观点、看法、主意、想法”,而很少把它译为“观念”。“观念”一词的英文对等词有这样一些: concept、conception、 idea、 notion、 thought、和 impression。在这几个词里面,Concept和 conception用于大范围内的成形的思想,意思是“在脑海中形成的公式化想法;系统而确切的思想或观念”,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概念”。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其实我们也可译成“新理念英语”,只不过在1980年代时我们不用“理念”这个词表达一种新思想、新思维。idea是综合性最强,应用最广的一个,有时候,它可以表示一种“映像”(image),或者是一种从一点点信息中设想的,而从未觉察的东西。Thought一词是指明显的智力活动,特别是指经过思考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与单纯的观察、感觉或愿望不同。Notion一般指模糊的、笼统的甚至是荒谬的想法。Impression则指外界刺激物在头脑中留下的模糊的观念、记忆或者信念。在英语里,用来表达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的除了上面的词以外,用得最多的是philosophy、perspective和creed这几个词,在一些场合也用rationale。比如 teaching perspectives, teaching philosophy, 或者my philosophy of teaching,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最为典型的是杜威(1897)的“My pedagogic creed”(我的教育信条)。[①] Philosophy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哲学”的意思,而是对某人或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观点。Perspective在此种情况下的含义除了“观点、观念、看法、想法”之外,还有“视野、图景”的意思。
综上,无论是汉语的用法,还是英语的用法,“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很多情况下,理念和观念都是可以互用的。比如:“一是认为新的教育理念是外在于信息技术的,因此存在两个彼此独立的对象: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前者凌驾于后者之上,教育观念对信息技术有一种支配作用,教育信息化就变成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其实情况正好相反,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含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象力,而不是教育理念提供了信息技术发挥的方向。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就是揭示内含于信息技术中的新观念并使其彰显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转型’;二是恐惧技术对人的控制,……。”[②] 在这里作者实际上是将“理念”与“观念”相互借用的。这也说明“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