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有关规定
0 t' M; w: r1 O' N1 V
: B4 s$ D7 F# X第一条 毕业生应在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 V, L) |8 t" D, v6 E" c' n+ v
第二条 对来自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毕业生,只要是当地需求的,原则上回生源地区就业。对我省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市的毕业生,应根据当地的需求,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上述地区建功立业。
6 ?: m2 z2 X @# @/ _+ d 对于4月15日前主动要求到我省16个贫困县就业的非当地生源毕业生,按照《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到16个贫困县就业的奖励办法(试行)》(粤高教毕[1999]2号)的规定给予奖励。# F9 t- o9 _" {% c, k, |
第三条 考取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的毕业生,其档案和户口转到升读学校,在学校就业计划上报后提出不再继续攻读,要求参加毕业生派遣的,按改派回生源地处理。) o9 \5 q q& P8 [
第四条 符合国家规定,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毕业生,须于5月30日前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其就业,不开具报到证,学校将其档案、户口转至入学前户口所在地。
6 t, ]# W' {: z6 W+ u第五条 对身体有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毕业生,让其回家休养。可办理暂缓就业两年,按暂缓就业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J8 Y$ [; D( m
第六条 没有取得毕业资格的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落实接收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单位的,原则上学校将其档案、户口转至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由当地人事部门帮助推荐就业或自谋职业。: d5 r8 M4 I5 t W9 U+ b9 A
第七条 进一步完善和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暂缓两年就业的政策。根据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粮食局《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暂缓就业毕业生档案和户口管理问题的通知》(粤教毕[2000]8号)的规定,对暂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保留资格,暂缓两年派遣。只有能取得毕业资格的毕业生方能办理暂缓就业。申请暂缓派遣者须在规定时间(5月10日至25日)填写《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协议书》并与学校保卫、计生部门签订有关户口、计生管理协议,并上网录入确认,逾期不再办理。暂缓期内:8 C& s9 ?1 u1 i: j
1.暂缓就业毕业生不发给《报到证》,其档案由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管理,户口关系(入学时已迁入学校的)暂留学校保卫处两年,两年内落实单位的给予办理就业派遣和户口迁移手续;两年内仍未落实单位的,由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派遣回生源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继续推荐就业。4 U( ^3 V" P3 Z5 \
2.毕业生党员暂缓就业期间的党组织关系的管理工作按照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党员暂缓就业期间党组织关系管理问题的通知》(粤教委组函[2001]7号)的规定,由校党委组织部归口管理。
3 x9 g& u& U$ L( w8 O( x0 \0 Q! U% {+ L3.办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必须与学校保卫处签订《毕业生户口托管协议书》;没有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一律不予办理户口托管手续。
0 ~& @2 t' c% h( N4 g4.办理暂缓就业毕业生必须依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在签订《暂缓就业协议书》的同时必须向学校计生办签订计生管理协议书。在校期间出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的毕业生不得办理暂缓就业。
6 f; e0 M, O* ^" n" n第八条 对到无人事管理权的单位工作的毕业生,积极引导他们到单位所在地的省、市、县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挂靠,以便列入就业建议计划。; J( B$ N8 a0 p/ I: B- Y
第九条 毕业生由于下列原因,学校原则上不再受理其就业业务,自公布方案之日起三个月后将其档案、户口迁回入学前户口所在地。2 _0 |, D5 b# `6 f. p+ l
1.毕业生经学校推荐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后,因本人原因,导致用人单位不接收,且无法出具单位解除协议证明者。3 f: j- ^# U$ X& D
2.未经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倒流回学校者。" l6 s8 h! b! u9 B' p
3.按就业计划派遣后,在规定时间不办离校、报到手续,被用人单位退回者。6 c; N v' S' v0 L$ c1 V
第十条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 毕业生参加应聘,一经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并经学校鉴证,即视为已落实接收单位,学校不再安排其应聘。毕业生所落实的接收单位,须经有人事管理权的单位或其上级人事主管部门批准同意,方可由校就业指导中心列入就业建议计划,户口、档案转到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其余部分除了成功办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外,学校将其户口、档案转回生源地。
5 J8 C; ]9 m6 m1 s4 D第十一条 “就业协议书”须在学生与用人单位签定后10天内送(寄)达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鉴证,并于6月5日前由学校编制就业建议计划上报省有关部门,逾期送达学校鉴证的协议书将于7月1日后列入调整计划。6月中下旬省有关部门根据所批准的就业计划下达印发《报到证》(毕业离校时向学院领取)并确定户口迁移关系,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其《报到证》和户口关系全部默认为回生源地人事局。( N" g0 n" J: y/ V5 Y7 K. y
第十二条 办理改派。3 v7 V4 m) X) Z5 \5 c$ r
1.派遣计划正式下达后,有正当理由需办理调整改派的毕业生须凭原接收单位的退函(即原单位同意解除就业协议的文件原件、原单位所在地人事部门同意解除的函)、新接收单位的接收函(即与新接收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书”、新单位所在地(地级市)人事部门同意接收的函)、本人申请书,向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申请办理。
6 S- g$ |# f! R" l ]% O6 _" S2.办理毕业生调整派遣手续时间:2007年7月~2008年6月。原则上由学校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集中报送有关材料,经审核同意后办理。对派遣到我省12个山区市的毕业生,只要是当地需要的,原则上不作调整;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原则上也不作调整。
, |6 [8 c( A; p5 y9 N3.派遣时未落实就业单位,领取《报到证》后在生源地落实单位的毕业生直接去单位报到,不属于改派。/ Y3 P5 {- {6 m; M! N+ k2 Z
4.派遣时未落实就业单位,领取《报到证》后跨生源地落实单位的毕业生申请改派,需持与新接收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书》、新单位所在地(地级市)人事部门同意接收的函,原生源地(地级市)人事部门在其《报到证》上签署同意跨地市就业的意见,到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申请办理。' x. x- O! c& y! k8 D
第十三条 因客观原因遗失所发《就业协议书》、《就业推荐表》,可凭经学院核实证明(加盖公章)的书面申请到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按有关规定申请补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网上公示在5个工作日,未有异议才给予办理。
# U2 q( d1 H. }% W第十四条 毕业生对毕业派遣方面有任何疑问,须于毕业当年三个月内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交书面申请,学校在45天内给予答复。如逾期未提交申请者,责任由学生本人负责。0 c# b& H0 i [& K
第十五条 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倡导毕业生离校前为母校做一件好事、实事。毕业生如果破坏公物,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干扰毕业生就业工作,按《广东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广工大规字[2006]3号)处理。$ o6 Z0 R, z G' Z7 r' |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解释。- B% W3 M Q' D+ j% u) ~
4 P9 {; V' z. ~/ l
附件:广东省贫困区县(市)名称0 y# l- U6 i6 J+ W& x' ]; q
/ ~3 `4 M9 h3 }8 E" V9 s4 w% @1 f. F. `! N/ c. I. u( x" {
# Q/ A# x8 ?) m* o- T8 y+ v9 Q; Z5 |' t, ^3 k- R2 X
) O+ n& s1 U/ g
0 C: f" A& o6 t; j4 x6 i+ V+ R' P/ s
# V( h; y* W2 Z+ v9 X
1 w: f6 F) M8 I; V6 G9 g0 O$ Z3 f( ?3 S) H
& z- d7 _, G" i3 n+ d! C0 N; |# F3 E
D' W% H( J) r d$ H6 G' N/ G+ s( |; w! O; B0 S
" h2 S! k8 u% s& x附件 K" N5 o7 z" n
广东省贫困区县(市)名称7 G2 P( _" k# D& H
% D' z* ^9 K% l& o- Q* }
韶关市:乳源县(特困)、新丰县(特困)、. Q: F' y {/ b
河源市:和平县(特困)、龙川县(特困)、连平县(特困)、
; {; d z6 F p0 W0 I2 N; Z1 e东源县(特困)、紫金县(特困)
0 Y4 ^7 P2 v2 S* `. M梅州市:大埔县(特困)、五华县(特困)、丰顺县(特困)
2 H$ D/ P8 w0 @汕尾市:陆河县(特困)0 D2 X [. B0 M5 K; O. ^) p
云浮市:新兴县(特困)
0 ~9 e. W# P6 C1 I清远市:连山县(特困)、阳山县(特困)、连南县(特困)6 ] l& ^4 ]" ^, p) R' G- e+ j
揭阳市:揭西县(特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