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校四年,近三年时间在做社团工作
也因此认识了上至93级下至06级的很多现在或曾经做过社团工作的人
一些感触,稍微整理出来,希望对校内做这方面工作的人有点帮助
社团就是一个公司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的会员或者干事都可以没这个概念
但一个社团的领导层必须以此大局观,至少得向这个方向努力
1、社团的成立如公司一样,最终建立在市场需求上面
一个社团能否有市场,即能不能得到学生或其成员认同
最终决定于社团是否建立于市场需求上
综观广工社团近10年的发展历程
社团数量由少至多,社团规模大声势壮的也不断地在变化
从学生俱乐部的曾经红红火火、到吉他社的无比拉风、励志学社的声势壮大
再到交谊舞俱乐部独领风骚数年、未来管理者协会后来居上,还有影协始终屹立不倒,计算机协会少见衰落等等……
这些都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些年大学生对学生活动需求的一个变化
所以,一个社团的建立,未来的发展的艰难与否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对学生需求的把握
近几年广工新成立社团层出不穷,可以看得出校方对此比较支持
但建立者要承担的责任比想象中重
纯粹以个人兴趣为基础无视市场需求是否长期稳固,轻率地建立一社团,很容易会得到社团衰败甚至解散的结果
而同样很多规模小的社团,细分学生市场需求,能满足某部分学生的需求
所以虽然影响规模不大,一样搞得有声有色。
2、中国公司受政府影响,广工社团受学校控制
中国的公司,除了受如税收、政策等等影响
更有中国特色的在于严重受到政府的行政影响
如各种手续的审批、资源的分配等方面
而在广工做社团,更直接地受到校方各关系的影响
社团的成立、活动的审批、场地的申请、活动过程的支持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都直接受到校方如团委、社联、校工办、保卫处等的控制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校团委
社团工作者最应重视的也是打好此层关系
校方对社团发展,特别一些相对敏感的活动
更多采取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或偏袒其他校方组织的态度
此时与其良好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如去年年末有一个推荐校内社团去参选全国百佳社团的活动
最终或得推荐的不是人气最旺的社团而是明显获得校方支持的社团
3、成绩才是获得支持认同的根本
承接上一点,一个公司是否成功看的是业绩
而很多社团成立时只为兴趣
但真正要发展一定得做出成绩
要获得校方支持,获得更宽松的校内发展环境
必须得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
而这些成绩一定要是突破了校内领域
四年内,看过社团因为获得百佳社团而在活动审批方面有更多特权
经历过社团在省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后
下一届参赛时由校方派车解送,并有老师随行支援
只有将眼光放得更宽广,在更广阔领域内取得成绩
你才能向学校要求更多,让自己的社团走得更远更高……
4、公司发展底蕴至上,社团发展应重传承
中国乃至世界的500强,绝大多数都是拥有长时间积累
经过无数风浪的强者
而综观广工的社团发展,却总显得底蕴不足
某些社团在某些年可能风光无限
隔一两年后却可能快速衰落,连社团内部干事都很是迷惘
普遍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在于人才的不稳定性二在于传承的不足
人才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校方组织招干先于社团招生
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存在认为社团不如校方组织
这些都导致社团在人才方面不一定能每年都能留下适合人才
而传承这点上广工社团又显得严重不足
见识过两届领导层完全不熟识甚至反目成仇
曾经是因为要转校区,大三就得从龙洞转去本部或五山
如今这个因素已经消弭
社团的传承方面也有所改善却仍显不足
很多社团的干事如部长之类当完一年家,做那些活动已经厌倦
于是找到个接班人就闪人
资料不转交,活动不再到,平时也不再沟通
美名其曰“不阻碍新干事发挥才能”
于是新干事一切得重新来过
慢慢地摸索,当犯过错误找到点思路的时候
往往半年一年已经过去,换届的时候到了……
就因为这样,很多社团可能某届很辉煌,
却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包括宝贵的经验给下一届,导致青黄不接……
而一些社团如舞俱创俱传承做得相对较好
除了保持社团过度稳定,发展也相对平稳外
也容易吸引更多人才留住
(我当年就是被一个97级的师兄的气概给征服了留下至今)
5、公司发的是工资,社团发的只有人情
社团办事与公司办事最大的不同点在此
一个公司上级可以命令他下属干活,因为你是拿工资的
而一个社团领导的命令有没人听
最终还是看你的感情投资管理成功与否
见过一些当个部长主席就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人物的学生
在与干事或下属沟通时不能放平心态
最终结果就是干事出走离开,最终导致社团衰落
一个团结有能力的团队是一个社团最宝贵的财富
社团的领导者最应该操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这样的团队……
6、和平共处才有更好明天……
见过后院一张贴说另一个社团不好
见过一个曾为最大社团的部长很拽的样子
现在看回来会觉得很搞笑
一个社团而已,算得了什么
但也许,对每一个社团真正的核心人物或热忱人物
那一个社团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但如果以敌视的心去对待其他社团会使你在离开这个社团后收获不多
其实很多社团间都有互相契合的地方
除了在活动上互相配合外
更重要是这个过程可能会认识到一些优秀的朋友
人脉是很重要的
而朋友更加是很难得很难得的
我最好的一个朋友也是大学时认识不同一个社团的
写得太长,容易没心机看,更容易落空
补充一些具体的看法:
1、不要看轻社团。在社团比校其他正规组织更少利益关系
在社团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社团更容易获得一项专业的技能
出来社会后,你会发现真正的朋友和一项专业技
远比什么学生会部长或主席实在得多……
2、参与了社团就要做管理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永远是真理
奢望参与几次活动就能学到多少东西是不大可能的
只有真正做了管理层,把担子挑在肩上
你才能真正地成长,学到东西……
离校后回望,自己成长最快的时候就是那段刚换届
开展新工作的时期,也在这个时期
和一群同甘共苦兄弟姐妹结下深厚的感情……
正如后院,我觉得无论灌水灌得多久
没有真正为其生气,没有经历过那些经典事件
去费心思考过它的发展
用心去管理过自己的版面
我都觉得很难去真正了解这个论坛……
而也只有管理层,才能去接触更多社团外的人
当初就有很多其他学校的资源可以去利用
没有社团作为基础与平台,个人也不可能认识那么多朋友……
3、社团一定要重视能交际能力强的人
正如前面论述,一个社团发展要涉及很多方面
内部而言,其实很多工作是在开会讨论吹水中完成的
一个或一些能调动气氛的人,对活跃整个社团吸引挽留更多人才是很重要的
这一点对重视技术含量的社团更应重视
同时,社团发展需要校方的支持
前面已经论述过在这个环境里发展校方的支援是多么地重要
有很多社团,搞活动之类没有甚至抗拒老师参与
而事实上能请到校芳的人来参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成功
能否获得这些人留意进而支持
最终靠的还是人
大学就是社会的缩影 ,能和老师一起平起平坐喝酒吹水
只要大学能做到,在社会一样也能做到……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