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白衣人由雷电中从海浪中出现的时刻开始,那种孤独已经主宰着中原武林。任何时刻,英雄的身边总是围着一群不懂他的人,例如在方宝玉身边,在紫衣候身边。可是,往往还有一种比英雄更孤独的人,他的傲气,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举止,不同凡人,也因此他们被视为异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成就也不会下于英雄,只不过是因为他不被人理解,所以,暂且被江湖中人称为武林公敌。很不幸,一个以武为人生的痴人----东海白衣人就是这种天地为之喝彩的真汉子。
有人喜欢英雄,喜欢方宝玉,那是因为他比较接近生活的现实。武林中人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可以知道他的行踪,有时他们还能猜测出他的思想并加以利用。所以,可怕的不是他,而自私的武林人性就把他塑造成一个万人景仰的英雄。英雄,不过让他们心安的产物。然而,就如智者周方,紫衣候等人,因为独来独往,相对来说比较神秘,已引起了江湖中人的恐惧,但由于他们是处着人不犯己,我不犯人的态度,还不至于引起所有人的害怕,要除之后快。可是,有一个人,是他们每个人都害怕的。整个虚假的武林都为之心虚着,恐惧着,就像是一根针在身上,一条刺在喉咙,吃不下,睡不着,当然,整个中原武林必须除了他才能安全。这或许就是白衣人的孤独,也是他的悲哀,但或许,这就是整个中原武林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古龙小说,刻画的,就是人性;着重的,也是人性。围绕着人而展开的故事,用意就在于把人性告诉读者。
从白三空开始,那才开始有着人性好的一面出现。之后出现的人物,大多都是为了反衬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真汉子而出现的。而王半侠就是一个这么一个虚假君子,最令古大侠痛恨的一种人。当然,还有王大娘、火魔神、黄河王、木郎君等一系列的真小人。有一个人,总是提起她那成名的儿子,并加以利用的处于小人和伪君子之间的重要人物,她就是万老夫人。而古大侠应该是想把希望留给年轻的一辈,那方宝玉所转战的四十名高手。他们中有人有着人性好的一面,也有人有着人性坏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并没有人是古龙理想下的完美人物,或许,这是因为他看开了这个世界了。
方宝玉是古龙寄以厚望的,最有前途的年轻一代。之所以说是有前途,而不能将他和紫衣候、周方和白衣人相比较是他只是一个新人,他还没有很多的社会经历。或许他是明星,但他也只能是新星。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一个很好的家庭背景,可那却不是古龙最想要的却迫不得已而给他的。古龙的小说人物,从前期到后期,除了浪子就是那种武林世家的出来报仇雪恨的化身千万的公子。然而,就因为这样,他不得已而为之的人物,虽然是好,却得不到他的厚爱。或许,这和他本身的出生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最懂白衣人的人,不是方宝玉,不是智者周方,也不是远渡海岛的公孙红等,而是紫衣候。不错,就是他。从性格上来说,他们俩个人本来就是一样的。只是,紫衣候比较幸运的是他有个师兄叫周方,一个可以赢得他心服口服的人。从利用在人体上的七道剑痕当战书开始,紫衣候就知道了那是一个另一个他,一个可以让他一战并有意愿一战的人。而从白衣人看到那七道剑痕而兴起的兴奋的红润,他也知道,那是一个和他一样的终极高手。当人到了极致之后,所修的道也就殊途同归了。而那在海底决出胜负的瞬间,他们就化为一体了。虽然,白衣人败了,紫衣候死了,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心底的神交。而死,会是他们这种孤独的人最好的结局。天地虽大,却也容纳不下他们的那种自我。而白衣人的生命,就付在剑上。只有剑才让他知道自己的存在,才让他明白生活的真谛。他做人的原则,就跟他杀人的原则一样,剑只刺眉头,刺不中,他就只有死。所以,最后他死了,死得很自然,很开心。他的生命,交给了剑,他自己已成了剑魂。可是,像方宝玉那种新生的英雄必须得活下去,当一个标样的,带来希望,净化武林的愿望。那人不可能是紫衣候,也不可能是周方,更不可能是白衣人,他们都老了,或者说,他们都活在自己的理想中,都不适应江湖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武林中的都怕他们的存在。
于是,古龙最后用了一句白衣人的话来结束《浣花洗剑录》,道出了他自己的人生和那现实的世界。那就是“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我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是多么寂寞…”。 从白衣人由雷电中从海浪中出现的时刻开始,那种孤独已经主宰着中原武林。任何时刻,英雄的身边总是围着一群不懂他的人,例如在方宝玉身边,在紫衣候身边。可是,往往还有一种比英雄更孤独的人,他的傲气,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举止,不同凡人,也因此他们被视为异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成就也不会下于英雄,只不过是因为他不被人理解,所以,暂且被江湖中人称为武林公敌。很不幸,一个以武为人生的痴人----东海白衣人就是这种天地为之喝彩的真汉子。
有人喜欢英雄,喜欢方宝玉,那是因为他比较接近生活的现实。武林中人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可以知道他的行踪,有时他们还能猜测出他的思想并加以利用。所以,可怕的不是他,而自私的武林人性就把他塑造成一个万人景仰的英雄。英雄,不过让他们心安的产物。然而,就如智者周方,紫衣候等人,因为独来独往,相对来说比较神秘,已引起了江湖中人的恐惧,但由于他们是处着人不犯己,我不犯人的态度,还不至于引起所有人的害怕,要除之后快。可是,有一个人,是他们每个人都害怕的。整个虚假的武林都为之心虚着,恐惧着,就像是一根针在身上,一条刺在喉咙,吃不下,睡不着,当然,整个中原武林必须除了他才能安全。这或许就是白衣人的孤独,也是他的悲哀,但或许,这就是整个中原武林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古龙小说,刻画的,就是人性;着重的,也是人性。围绕着人而展开的故事,用意就在于把人性告诉读者。
从白三空开始,那才开始有着人性好的一面出现。之后出现的人物,大多都是为了反衬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真汉子而出现的。而王半侠就是一个这么一个虚假君子,最令古大侠痛恨的一种人。当然,还有王大娘、火魔神、黄河王、木郎君等一系列的真小人。有一个人,总是提起她那成名的儿子,并加以利用的处于小人和伪君子之间的重要人物,她就是万老夫人。而古大侠应该是想把希望留给年轻的一辈,那方宝玉所转战的四十名高手。他们中有人有着人性好的一面,也有人有着人性坏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并没有人是古龙理想下的完美人物,或许,这是因为他看开了这个世界了。
方宝玉是古龙寄以厚望的,最有前途的年轻一代。之所以说是有前途,而不能将他和紫衣候、周方和白衣人相比较是他只是一个新人,他还没有很多的社会经历。或许他是明星,但他也只能是新星。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一个很好的家庭背景,可那却不是古龙最想要的却迫不得已而给他的。古龙的小说人物,从前期到后期,除了浪子就是那种武林世家的出来报仇雪恨的化身千万的公子。然而,就因为这样,他不得已而为之的人物,虽然是好,却得不到他的厚爱。或许,这和他本身的出生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最懂白衣人的人,不是方宝玉,不是智者周方,也不是远渡海岛的公孙红等,而是紫衣候。不错,就是他。从性格上来说,他们俩个人本来就是一样的。只是,紫衣候比较幸运的是他有个师兄叫周方,一个可以赢得他心服口服的人。从利用在人体上的七道剑痕当战书开始,紫衣候就知道了那是一个另一个他,一个可以让他一战并有意愿一战的人。而从白衣人看到那七道剑痕而兴起的兴奋的红润,他也知道,那是一个和他一样的终极高手。当人到了极致之后,所修的道也就殊途同归了。而那在海底决出胜负的瞬间,他们就化为一体了。虽然,白衣人败了,紫衣候死了,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心底的神交。而死,会是他们这种孤独的人最好的结局。天地虽大,却也容纳不下他们的那种自我。而白衣人的生命,就付在剑上。只有剑才让他知道自己的存在,才让他明白生活的真谛。他做人的原则,就跟他杀人的原则一样,剑只刺眉头,刺不中,他就只有死。所以,最后他死了,死得很自然,很开心。他的生命,交给了剑,他自己已成了剑魂。可是,像方宝玉那种新生的英雄必须得活下去,当一个标样的,带来希望,净化武林的愿望。那人不可能是紫衣候,也不可能是周方,更不可能是白衣人,他们都老了,或者说,他们都活在自己的理想中,都不适应江湖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武林中的都怕他们的存在。
于是,古龙最后用了一句白衣人的话来结束《浣花洗剑录》,道出了他自己的人生和那现实的世界。那就是“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我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是多么寂寞…”。 发表时间:2007年7月20日 16时47分
[ 本帖最后由 九月鹰飞 于 2007-7-23 02:0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