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玉发:大学行政化的牺牲品? 佛山日报
徐玉发:大学行政化的牺牲品?
2007-07-25 08:52 来源:佛山日报
□伊可
考博初试第一名,今年报考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的佛山考生徐玉发本以为稳操胜券,结果却没被录取,而该专业今年计划招生6人,实际只招了5人。徐玉发认为受到该校欺骗,将广工大告上法院,日前,此案在广州越秀区法院一审开庭。
老实说,这年头考生考博笔试第一被刷算不上新鲜事。2004年,河海大学青年讲师甘德怀报考北京大学法学院,笔试成绩第一名,而且是惟一有资格进入复试的考生,但在复试中却惨遭淘汰,而笔试的第二名和第三名虽然成绩没有达到复试线,却进入了复试而且最后被录取。另外,各地时有发生的研究生招考争议,也印证了博士招考笔试第一被刷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然而,佛山“徐玉发事件“有别于其它事件的一个显著特点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不同于甘德怀不受导师欢迎导致考博败北,徐玉发是得到了导师认可却最终无缘博士。导师郭开仲教授在采访时说,“博士生招考一般是导师说了算,我很想招徐玉发做我的博士,不过因为有了争议,导师说了就不算了。”
这个与众不同的细节是极为重要的,也是颇为玩味的。如果考生与导师存在隔阂,导师出于科研考虑不接受考生,我认为应该接受导师自由选择研究生的这种自主权。但遗憾的是,徐玉发得到导师认可却仍被淘汰,淘汰原因超出了“考生与导师”关系之外——这种结果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这一结果不能不令人忧虑:大学行政化是否已影响博士招考?新闻显示,导师郭开仲教授一反最初意愿没有出庭做证,据说也是受到校方压力。由此不免令人揣测:大学行政长官是否出于某些考虑,不惜动用行政力量干扰博士招考,架空了本该属于导师的“权力”。
关于大学行政化,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曾称之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调介入大学事务,投入了大量政府资金,并空前强化行政控制。”以此对照“徐玉发”事件,徐玉发博士招考遭遇导师之外的干涉因素,呈现明显行政控制的痕迹。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怀疑,徐玉发究竟是不是大学衙门化的一个牺牲品?但谁又能给我们答案呢?
(责任编辑:吴少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