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15|回复: 1

带着镣铐跳舞(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带着镣铐跳舞
社团发展之忧见
            作者:飞鸟(南理工)

    新生踏入高校,面对这纷繁多彩的大学生活,既感惊喜又觉茫然。要想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些美好回忆,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大学社团一定是精彩的一环。
    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在那里你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诸如管理、礼仪、协调、公关等等,工作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让你在社团中担任更高的职位,获得更接近职场的体验,而且对你今后走上社会,从容冷静地面对各种挑战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你还可以接触到校内外各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的人,建立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这对你现在的人际交往甚至将来的发展创业都有莫大的帮助。总之,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多参加一些社团,对能力的提高和生活内容的丰富是有很大帮助的,更是有必要的。
然而虽然社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这样锻炼人的机会,却反而将自己陷入了难以维持的尴尬境地。
    从社团文化来说,社团之间能够相互区分,各显光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社团的定位与社团文化的不同,一个集体需要一种氛围来把各位成员凝聚在一起,这种氛围积累和各个社团自己的特色就形成了一种被成为“社团文化”的东西。然而文化和精神是需要淀积的,而大学生们能在这个学校待多久,仅仅是四年而已,于是文化断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能在社团中待上两年的社员就被称为老成员了,他们的离开是不可避免的,毕业了,他们带走的不光是对这个社团的留恋,他们也带走了在社团中仅用几年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与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而这两样东西是不能言传身教的,即便通过老带新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此进行一些弥补,但是四年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短了,我们有太多的想法要尝试,我们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可是,我们没有时间了……
老一辈走了,新人们进来了,除了刚进社团的欣喜,更多的是适应和磨合,以至于我们没有足够的动力规划社团走向,引领社团发展。许多人还没来得及感受到一个社团应有的精神,便很快离开了,有的人则开始了新的积累。就这样,社团文化陷入了一个积累缺失的死循环。或是渐渐消失在时间长河中,能侥幸存活的,也难以进步,止步不前,这竟成了许多大学社团不可摆脱的宿命。
    文化传承这个难以跨过的槛,我们来谈一下更为现实的难题——资金匮乏。学生社团,顾名思义是由学生主办的社团,学生作为彻底的“高校无产阶级”,本身在经济上都要依赖父母,哪有资本投入社团,所以大多数社团都在进行着低成本或是无成本运作。绝大多数社团是不盈利的,可是一个团体稍想有些动作哪能不花钱,可钱从何处来?大部分独立社团都是靠着拉赞助来苦苦支撑,外联部无一例外地成为各社团最人强马壮的部门,可哪有那么多企业会整天往社团投钱,所以很多风风火火兴办起来的社团不出几年就因无资本支撑而被迫解散了。由学校拉起来的社团主要隶属在党委或团委旗下,那些社团可以算是社团中的“有钱人”了,但也不是“衣食无忧”。学校主办的社团主要迎合学校宣传所需,一般是可以长期存在的。但是学校也无法保证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社团要做活动,骨干们就得想尽办法说服学校拨给资金,但往往也要靠自己独立拉赞来解决。另外这些社团的压力往往比一般社团大得多,活动的成功与否关乎社团能否长期得到学校支持,而且活动的兴办与社团发展也不是社团自己说了算,相对的其发展空间更小,就像是带着镣铐跳舞,想要自我发展又谈何容易。
    高校社团的发展是艰难的,它是摆在每一位社团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能让社团发展壮大,如何让社团文化传承延续都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索的。多少曾经的社团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又有多少新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种循环往复虽透着大学校园的生机活力,但也不免为其昙花一现般的光华而深感惋惜。
    大学社团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它理应得到更好的发展,那是我们这代高校学子们的责任,也是那些为之倾注心血的前辈的期望,让我们带着祝福上路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意中看到的,对定位与文化这点很是赞同
现在的社团在传承方面做得实在是麻麻
我个人建议会是坚持本身社团的定位
做出特色来,即使在一段短时间不能很辉煌,也不会起伏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5-10 04: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