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两次感动了中国人民,却感动不了CCTV
白芳礼,一位有着不平凡事迹的平凡老人,在CCTV的"感动中国"评选中,04年是候选人,05年依旧是候选人……
然而,他的事迹却真正感动着中国每一位劳动人民……
广大网友普遍质疑:"为什么白芳礼老人活活累死也感动不了中国?谁代表了中国?"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白芳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里获得的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无上的幸福。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芳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
白芳礼老人生前与受到他资助的天津市红光中学藏族学生在一起(1994年摄)
他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追求,就像战士坚守着战斗的高地
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
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
不多几天,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面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芳礼支教公司"。他对受雇的员工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记录:
白芳礼:我要求(他们)回去好好的,为国家做工作,就是这个,好好地做人,给国家做贡献。
白金凤:看到一帮孩子,这么多孩子不上学,问怎么回事,孩子们说就是没有钱,心理挺难过的,你看我小时候,就是家里特别穷,上不起学,他就觉得他自己没文化就特别遗憾,所以他说,我的遗憾不能给下一代,我尽我自己的能力,帮助这些孩子们,让他们有学上。
从家乡回来后,白方礼老人一连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经过一番思考,他向家里人宣布,要把自己攒下的五千元养老钱捐给老家的小学,老人的这一想法,立刻引起了全家人的不理解。
白金凤:当时我不太理解,老人本身他那阵特别穷,本身自己就是节衣缩食,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好不容易存点钱,当时那个钱,5000块钱也挺值钱的了,你知道吗?当时我就不太理解,您是不是脑子出现问题了。
面对儿女的不理解老人当时发了脾气。
白金凤:当时表情反正挺恶劣的,说如果谁要不同意,那意思是我就跟谁断绝关系。
儿女的劝告并没有改变老人的决定,白方礼很快就把钱捐给了老家的学校,但令儿女们没有想到的是,老人捐完自己的养老钱之后,并没有罢手,而是又宣布了一个让儿女们无法理解的决定,73岁的他要重操蹬三轮车的旧业,把劳动所得全部捐给贫困学生。
白金凤:天还没亮就走了,天黑得八九点钟才回来,回来之后基本上把钱都点好,还有一个账本,一天赚多少钱都记好了,每天能赚二、三十块钱,最多可能有一次,赚了五、六十块钱,那阵好像十点、十一点,那时候也没有通讯设备,我在家也着急,怎么还不回来,也没法找去,冬天正好那个广场,你想多大的风,弄个三轮车,躺着睡着了,盖个破大衣,夏天又蚊子又苍蝇的,有时候我看见,作为我来讲,我也挺心疼的,就让他回家,也不是没有家,也不是没有子女,他特别固执,就不回来,别人还以为,人家外人要不知道的,还以为没儿没女,没人管呢,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甭管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一天天挺高兴的,我这样活着,我觉得特别自在。
为了能够多攒点钱,老人在蹬三轮的日子里,从头到脚穿的都是捡来的衣衫鞋帽,一日三餐经常就是馒头加凉水。
白金凤:有时候那东西,馊了、坏了都吃,他确实没什么消费,所以他今天捐献的时候,都是他自己可以讲,咱说实在的,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确实是,他要如果享受,他也没有今天,作为我们来讲,确实是我们看见他那样,我们确实也挺心疼的,可是他特别固执,他也不听。
在天津站拉客时,白方礼老人对老弱病残实行义务服务。这个行为招致了同行的不满,有人将他的车拔了气门芯、扎了胎,但老人从来没有灰心过。甚至有一次,拉完客人后不慎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当时已经是84岁的老人被摔成了骨折。
白国富:当时就是动不了了都,因为这个地方好像不妨碍他胳膊动,但是疼、很疼,但是他一直咬着牙坚持。
白金凤:问他疼不疼 ,疼,疼但是他也不去看,让他回家呀,你也不是没有家,没有儿女,对不对,你在这儿受这个罪干吗,甭管,我就在这儿待着,我这一大摊子,我撂不下,我不能回去。
白国富:他最后就是等于就是走不动道了,不能走了,这才回来了。
令子女没有想到的是,1994年白方礼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把家乡的两间老屋都卖了,贷款办起了公司,老人给它起名叫“白方礼支教公司”。随着生意越做越红火,从一个发展到十几个摊位,于是老人请来外人帮忙。当时,老人的女儿因为下岗曾提出要到支教公司工作,立即遭到了老人的拒绝。
白金凤:我记得,我跟他曾经打过两次架,我就说,哪有像您这样的,都是为人之父、为人之母,说实在的对不对,你儿女下岗没有工作,最起码现在您有工作,您有退休费,连我的生活您都不问,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爹。他说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你下岗,你自己找出路,下岗的人多了,就这样说,下岗的人多了,自己找出路,你靠我干吗,现在你已经成家了,另立家庭了,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就这么说,我记得特别清楚,我气得两次跟他打完之后,我气得哭着就走了,他无动于衷,你别来,你一来就为私,我不要自己的家人掺和。
白芳礼老人将挣来的钱毫无保留的捐给贫困学生,女儿曾经劝他留一点钱,以防万一。
白金凤:我就说,我说您看,您以后也没有医保,我说您剩余一点钱,留点医保钱,然后您再捐献社会,您看哪贫穷,你别管我,我觉得我这样挺高兴的,以后再说以后的事。
如今92岁的白芳礼老人重病在床,他的医药费更多的靠子女们来支付,躺在床上,他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支教事业。
白芳礼:钱有多少,没有数,我挣的也没有数,我捐的也没有数,不吃不喝,我也得支教。
现在老人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前来看望他的孩子们一起交流。
白金凤:它也是一个精神支柱,就支持了这么多年,他就跟我们说,我帮助别人,说实在的,也就是我的快乐。
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5角钱计算,15年来,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
"这老爷子怎么像个没家的人……"老人的儿女一直承受着某种误解的压力,他们对父亲有些埋怨。蹬着三轮闯荡了一辈子的白芳礼,骨子里有一种大义与胸怀,国家与社会在他心目中有头号的位置。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是有国无家,为了能给孩子们多挣钱,住差点没有关系。"
白芳礼像一个坚守战斗高地的战士一样坚守着他的追求。
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垃圾的"白芳礼支教公司",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天津市红光中学现任工会**孙玉英老师收藏的《红光中学西藏班白芳礼助学金申请表》和天津大学特困生勤工俭学中心朱征平老师收藏的《天津大学白芳礼助学金申请表》。经统计,仅这些表上记载,就有近120名困难学生受到过白爷爷的资助。
好心的白芳礼老人永远地走了,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上不起学的孩子。
家门前众人哭送白爷?
<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