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2|回复: 9

大部制改革方案11日曝光 将体现三权分立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网3月10日电 按照日程,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昨天下午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将听取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作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届时,颇受外界关注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将“全面曝光”。据香港《文汇报》发自北京的报道,相关专家透露了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进展。

zhongyang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采访说,“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责权一致的大部门制改革是大势所趋,相信最终会获得各部门和人民的理解与支持。”


十七大报告提出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是,中国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郑新立说,“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思路将体现在国务院机构改革过程中,大部制改革会围绕“三权分立”进行。


郑新立认为,“三权分立”的制度安排,可以实现相互协调、相互制衡,有利于发扬民主和避免腐败;通过改革,削减机构和人员,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减少政府过多干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便于政府管理集中于公共管理、社会监督、宏观调控等方面。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大部制改革前瞻:最大阻力来自部门利益
转自QQ


**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半月谈》刊文指出,这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改革也将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最大的阻力仍然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


“大部制”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举措。


文章引述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的话说:“中国即将进行的‘大部制’改革,是与中国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众所周知,**建政后实施了几十年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一个显着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如当年的机械工业部下辖九个管理部门,有管常规机械的,有管电子的,有管兵器的,有管飞机的……政府机构设置过多过细,管理对象与管理事务重叠,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的情况十分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也不断深入。1982年至今,中国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39个;1998年再次大规模机构改革,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一下又裁了11个,仅保留29个,绝大多数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都撤销了。这些改革为推进“大部制”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汪玉凯指出: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曰ben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如中国的民航总局管空中运输,交通抗芩?泛凸?吩耸洌??啦抗芴?吩耸洌??拦?脑耸洳堪??撕!⒙健⒖赵耸洌?恍┕?野延实缫卜旁谠耸洳抗芟剑?馓逑至恕按笤耸洹钡乃嘉?T偃缑拦?┮挡康闹澳埽?筇搴?橇酥泄?呐┮挡俊⑺??俊⒐?伊忠稻值榷喔霾棵诺闹澳埽?逑殖觥按笈┮怠备拍睢?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汪玉凯认为:实行“大部制”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职能的交叉重叠,改“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这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大部制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们也不可能照搬照套,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探索推进。”谈及推进“大部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时,汪玉凯分析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问题。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改革思路,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二是党政权力对接问题。“大部制”改革最终会涉及党政部门权力的对接,必须靠政治体制改革配合推进。近些年来,中纪委与监察部合署办公,成效显着。如何进一步整合党政部门,是下一步“大部制”改革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是改革的策略和方法选择。应该看到,“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阻力,仍然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改革的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汪玉凯最后强调:“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很难一步到位,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服务对象广泛、外部改革呼声比较大的部门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而且一定要把结构调整和功能的定位进行有机结合。在设计机构改革方案时,要借助专家力量,加上民众的讨论,经过充分论证,坚持科学性,立足长远,用智慧和制度规范‘大部制’改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 拟新组建五个部

转自QQ新闻

(两会授权发布)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启动 组成部门拟调整至27个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孙承斌、张宗堂、邹声文)新时期以来的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帷弧8??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下午3时将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专家普遍认为,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1982年以来,国务院机构改革已进行过5次。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新部委
合并或包含的原部委
新增下级机构
说明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发改委(部制不变)国家能源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交通运输部
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局
环境保护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设部
卫生部
卫生部、药监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1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两个星期的法律课程正好讲了澳洲的“三权分立”制度
也找了一些资料
感觉西方国家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三权分立制度确实是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
国会行政司法三大部门在这种格局下相互监督和牵制
每个部门都不能轻易运用手上的权力谋求不当利益
国内的这次改革
希望会是一个不错的开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1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好象瞄到这个了
不过信心不足
某君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特色是人治
框架再完善,不解决人的问题
聪明的中国官员总会找到法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才几十年,中国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有所改革总是好事情
但是老一辈的观念基本不会改变的了
等我们这一代登上政坛了就会有所改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体现了中国正在走实用主义路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2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不是做给人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2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农民能过上包养二奶的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8 06: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